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
關燈
小
中
大
,還顧法正道:“孤方以大義誅曹操,而自僭大位,何以示天下?”法正道:“孝獻皇帝诏書猶在,主公理當遵依,今但稱王,以臨将吏,有原有本,何僭之無有?前敵軍将,忘身血戰,皆有攀龍附鳳之心,非區區之建安年号所可驅使也!主公久在軍中,甯不知此?且大位既正,從逆者皆可以啟其悔罪之誠,而生其自拔之念!正誠知主公不忍負孝獻皇帝,但孝獻皇帝之所以命主公,與主公之所以報孝獻皇帝者,固在彼不在此也!即孝獻皇帝尚在人間,主公僅止稱漢中王,他日恢複中原,重興漢業,本居臣列,何有嫌疑?正等之上請者,欲以收拾人心,便利軍事耳!願主公勿疑。
”玄德道:“孝直之言,洞中情勢,孤雖不欲,衆意難違,即以便宜行之可也。
” 法正見玄德應允,出府與許靖諸人商議,以軍事方殷,國仇未複,但存儀注,無事鋪張,擇了吉日,就成都帥府,供奉孝獻皇帝玺書,大将軍率文武将吏朝谒如儀,退就臣列,北面受賀;文武官吏,各就本階進一級,用兵地方,民人免納今年田賦,雍粱荊益并五州罪囚,除大逆不赦,餘罪悉免祿,以沛德音;立吳懿女為漢中王妃,立子禅為世子,置漢中王官屬,如漢時諸王制。
玄德受賀已畢,召法正入府,令作書慰勞将吏。
書略雲: 漢中王備,敬問雍梁荊益并諸州将吏:孤以帝室支裔,謬承先帝咐托之重,深用隻懼,甚慮不足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而無以答我孝獻皇帝讨賊複仇之末命也!出師以來,諸将帥克奮厥武,符方叔一月三捷之言,以大儆于曹氏;方深念将吏征役勞苦,民人供億繁擾,中夜振衣,未知所悉。
諸将吏乃欲先正名義,以立始基,謀國之忠,忘其況瘁。
詩不雲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有王臣,誰與守土?孤頻年颠沛,賴将吏之力,奄有四州,夙夜孜孜不敢自己!惟懼上不足以對越先帝,下不足酬将吏之厚望也。
今成将吏之意,晉履高位,德之不稱,甚可憂也!諸将吏宜慎思所以彌亂之方,俾兆人之福,以胙漢業于重光,豈惟孤一人之榮,高祖世祖,亦與有光焉!諸将吏其恤民疾苦,宣布德意,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手書到了各地,各地将吏,紛紛遣使入賀。
玄備以關中并州守備粗足,頓兵潼關,終非長策,令孔明長子驸馬諸葛瞻,赉手令赴長安,請孔明相機出兵,以定大局,當令雲長互相策應。
諸葛瞻奉命,出了成都,過了漢中,來到長安。
恰好孔明領着諸将,在長安舉行漢中王即位慶賀典禮。
諸葛瞻傳過令旨,參見父親叔父。
那諸葛瞻年才十六,粉面朱唇,幼承母教,兼資文武,并擅技巧,此番奉令來到長安,便自随營效力。
當下孔明接過漢中王令旨,随召集諸将道:“自我軍西收關輔,北定并州以來,頓兵潼關上黨,将近一載,徒以内力未充,外兵未集,恐有蹉跌,緻隳全功;今主公既晉位親藩,漢家宗器,已有所主,子龍既南發零桂長沙之兵,仲華又西收河西四郡之卒,是以東收江夏,北取宜陽,我兵之勢,遠勝曹兵。
曹兵前阻阌鄉,據崤函之固,挾新安渑池之險,以拒我軍;我軍因初起之銳,利于速戰,轉戰之卒,不利攻堅,是以但保堅城,嚴防後路,内息民力,外養兵威,一年以來,梁益之卒,皆得休息,雍并之士,訓練有方,我上黨之兵,可以南向沁陽,宜陽之卒,可以北攻洛陽。
曹兵所憑之險,已失其五之三,即無主公令旨,猶須進兵,況重以主公之令旨乎?我操全勝之勢,敵有坐敗之幾,衆将士須努力同心,共彰天讨,敢有不恪恭乃事者,定依軍法從事,決不姑寬。
”衆将齊聲答應。
孔明令從事費詩,赉着手定方略,前赴平陽,見了魏延,以魏延為左翼主将,李嚴姜維副之,李嚴領前軍,魏延領中軍,姜維領後軍;令馬忠廖立各領兵三千為左右救應,都馬步全軍二萬七千人,由垣曲渡河,倚邙山自固,進攻渑池。
并州防務,歸王平田疇劉延張嶷張翼分任。
再令諸葛瞻同着馬成赉着方略,前赴宜陽,見了馬超,以馬超為右翼主将,馬岱關索副之,馬岱領前軍
”玄德道:“孝直之言,洞中情勢,孤雖不欲,衆意難違,即以便宜行之可也。
” 法正見玄德應允,出府與許靖諸人商議,以軍事方殷,國仇未複,但存儀注,無事鋪張,擇了吉日,就成都帥府,供奉孝獻皇帝玺書,大将軍率文武将吏朝谒如儀,退就臣列,北面受賀;文武官吏,各就本階進一級,用兵地方,民人免納今年田賦,雍粱荊益并五州罪囚,除大逆不赦,餘罪悉免祿,以沛德音;立吳懿女為漢中王妃,立子禅為世子,置漢中王官屬,如漢時諸王制。
玄德受賀已畢,召法正入府,令作書慰勞将吏。
書略雲: 漢中王備,敬問雍梁荊益并諸州将吏:孤以帝室支裔,謬承先帝咐托之重,深用隻懼,甚慮不足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而無以答我孝獻皇帝讨賊複仇之末命也!出師以來,諸将帥克奮厥武,符方叔一月三捷之言,以大儆于曹氏;方深念将吏征役勞苦,民人供億繁擾,中夜振衣,未知所悉。
諸将吏乃欲先正名義,以立始基,謀國之忠,忘其況瘁。
詩不雲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有王臣,誰與守土?孤頻年颠沛,賴将吏之力,奄有四州,夙夜孜孜不敢自己!惟懼上不足以對越先帝,下不足酬将吏之厚望也。
今成将吏之意,晉履高位,德之不稱,甚可憂也!諸将吏宜慎思所以彌亂之方,俾兆人之福,以胙漢業于重光,豈惟孤一人之榮,高祖世祖,亦與有光焉!諸将吏其恤民疾苦,宣布德意,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手書到了各地,各地将吏,紛紛遣使入賀。
玄備以關中并州守備粗足,頓兵潼關,終非長策,令孔明長子驸馬諸葛瞻,赉手令赴長安,請孔明相機出兵,以定大局,當令雲長互相策應。
諸葛瞻奉命,出了成都,過了漢中,來到長安。
恰好孔明領着諸将,在長安舉行漢中王即位慶賀典禮。
諸葛瞻傳過令旨,參見父親叔父。
那諸葛瞻年才十六,粉面朱唇,幼承母教,兼資文武,并擅技巧,此番奉令來到長安,便自随營效力。
當下孔明接過漢中王令旨,随召集諸将道:“自我軍西收關輔,北定并州以來,頓兵潼關上黨,将近一載,徒以内力未充,外兵未集,恐有蹉跌,緻隳全功;今主公既晉位親藩,漢家宗器,已有所主,子龍既南發零桂長沙之兵,仲華又西收河西四郡之卒,是以東收江夏,北取宜陽,我兵之勢,遠勝曹兵。
曹兵前阻阌鄉,據崤函之固,挾新安渑池之險,以拒我軍;我軍因初起之銳,利于速戰,轉戰之卒,不利攻堅,是以但保堅城,嚴防後路,内息民力,外養兵威,一年以來,梁益之卒,皆得休息,雍并之士,訓練有方,我上黨之兵,可以南向沁陽,宜陽之卒,可以北攻洛陽。
曹兵所憑之險,已失其五之三,即無主公令旨,猶須進兵,況重以主公之令旨乎?我操全勝之勢,敵有坐敗之幾,衆将士須努力同心,共彰天讨,敢有不恪恭乃事者,定依軍法從事,決不姑寬。
”衆将齊聲答應。
孔明令從事費詩,赉着手定方略,前赴平陽,見了魏延,以魏延為左翼主将,李嚴姜維副之,李嚴領前軍,魏延領中軍,姜維領後軍;令馬忠廖立各領兵三千為左右救應,都馬步全軍二萬七千人,由垣曲渡河,倚邙山自固,進攻渑池。
并州防務,歸王平田疇劉延張嶷張翼分任。
再令諸葛瞻同着馬成赉着方略,前赴宜陽,見了馬超,以馬超為右翼主将,馬岱關索副之,馬岱領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