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吳蜀仇雠阿瞞稱帝 漢魏禅讓子建出亡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劉晔回到許昌,将孫權情态,禀知曹操,操大喜。
不到兩月,合肥守将張遼,報稱細作自建業回來,言孫夫人投江身死,關雲長對江南宣告絕交,現在雲長派趙雲同着馬良,領兵二萬餘人,在巴邱夏口附近一帶紮駐;東吳調陸遜守濡須,調呂蒙守夏口,徐盛甘甯盡歸節制,兩處兵隊,日形接近,早晚當有戰事。
曹操聞此消息,拊掌大笑道:“荊揚自逗,孤無慮矣!”即令曹洪于許昌南郊,晝夜督工,建造受禅台一座。
曹洪領命,發兵夫三萬,前往建築,十日之内即行完畢,曹洪繳令。
操更令華歆向建安勒索禅位诏書,選擇良辰吉日,與建安皇帝實行交代,文武百官,贊谒如儀;建安皇帝,退就臣列。
曹操改國号曰大魏,以漢時即位改元,徒撓觀聽,诏即稱大魏元年,昭示天下,封建安皇帝為山陽公,為國三恪,即日就國,赦天下殊死以下。
以曹洪為大将軍,曹仁為大司馬,曹休為司隸校尉,曹真為城門校尉,封夏侯淵為南鄭侯,夏侯惇為邰陽侯,許褚為舞陽侯,張遼為渦陽侯,李典為冠軍侯,徐晃為翊陽侯,張郃為桐鄉侯,以司馬懿為丞相,華歆為禦史大夫,郗慮為廷尉,劉晔為丞相府椽,賈翊為侍中,文武百官封關内侯者八十人,其餘皆進爵有差,以次子丕為太子,封熊為濡陽王,植為東阿王,彰為任城王,彪為白馬王,追蹭長子昂為宛哀王,少子倉舒為靈寶烈王,立妃卞氏為皇後。
看官們不要希罕,兄弟因曹操要做周文王,心中恨他不過,所以偏要他做周武王,送他踞在火爐上,以便我這反三國志後半部裡發展發展;這也算做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比那武成三策,血流漂忤,一樣荒唐,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罷了。
惟有華歆真是個孽龍頭,無惡不作,也不候曹操的旨意,暗遣勇士,随着山陽公夫婦到了山陽,乘間将他二人雙雙刺死,地方官吏隻好以急病奏聞。
曹操心内明知系華歆斬草除根,表面不能不辍朝三日,禦賜祭吊,遮掩耳目。
江東孫權,聞知曹操稱帝,又遣張宏入許,稱臣納貢。
操仍令其行大司馬事,江南諸将,各加封爵,張宏拜謝,回轉江東。
在此轟轟烈烈的中間,卻又出來一件奇奇怪怪事實,原來就是東阿王曹四王爺,棄位潛逃,莫知所向,府内從人,呈上遺書一緘。
操大驚,啟視書雲: 臣植言,臣夙承眷愛,早受義方,束發讀書,曆覽前史,見往昔聖哲之後,每以織芥之私,閉其日月之顯,熒惑于左右邪僻之臣,肆志于邃古嬗代之事,遂令大節不終,貞懷日昧!使東海遺民,辍耕興歎;西山同氣,采薇甘食。
甯複當時澄清天下之初心,早歲孝廉為郎之本志哉!抑又聞之,功不倍者不圖事,利不什者不興工,昔據幽冀徐兖雍青方州之地,舉中原之衆,挾天子之尊,萃計謀之士,竭将帥之材,然猶東斥于合肥,西夷于關輔;趙雲以三數人闌入許昌,而将吏不知;穆順挾國之大器,遠赴益州,來去自如。
遊徼捕盜,視若無睹,此豈王威之所不加,興國之所宜有者哉?今既毅然冒大不韪之名矣,主者方以為孫劉交惡,為我之利,乘時肇運,千載一時,何其昧于目前之機,而忘百世之計也!孫權反複小人,但思久據江東,遊移其
不到兩月,合肥守将張遼,報稱細作自建業回來,言孫夫人投江身死,關雲長對江南宣告絕交,現在雲長派趙雲同着馬良,領兵二萬餘人,在巴邱夏口附近一帶紮駐;東吳調陸遜守濡須,調呂蒙守夏口,徐盛甘甯盡歸節制,兩處兵隊,日形接近,早晚當有戰事。
曹操聞此消息,拊掌大笑道:“荊揚自逗,孤無慮矣!”即令曹洪于許昌南郊,晝夜督工,建造受禅台一座。
曹洪領命,發兵夫三萬,前往建築,十日之内即行完畢,曹洪繳令。
操更令華歆向建安勒索禅位诏書,選擇良辰吉日,與建安皇帝實行交代,文武百官,贊谒如儀;建安皇帝,退就臣列。
曹操改國号曰大魏,以漢時即位改元,徒撓觀聽,诏即稱大魏元年,昭示天下,封建安皇帝為山陽公,為國三恪,即日就國,赦天下殊死以下。
以曹洪為大将軍,曹仁為大司馬,曹休為司隸校尉,曹真為城門校尉,封夏侯淵為南鄭侯,夏侯惇為邰陽侯,許褚為舞陽侯,張遼為渦陽侯,李典為冠軍侯,徐晃為翊陽侯,張郃為桐鄉侯,以司馬懿為丞相,華歆為禦史大夫,郗慮為廷尉,劉晔為丞相府椽,賈翊為侍中,文武百官封關内侯者八十人,其餘皆進爵有差,以次子丕為太子,封熊為濡陽王,植為東阿王,彰為任城王,彪為白馬王,追蹭長子昂為宛哀王,少子倉舒為靈寶烈王,立妃卞氏為皇後。
看官們不要希罕,兄弟因曹操要做周文王,心中恨他不過,所以偏要他做周武王,送他踞在火爐上,以便我這反三國志後半部裡發展發展;這也算做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比那武成三策,血流漂忤,一樣荒唐,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罷了。
惟有華歆真是個孽龍頭,無惡不作,也不候曹操的旨意,暗遣勇士,随着山陽公夫婦到了山陽,乘間将他二人雙雙刺死,地方官吏隻好以急病奏聞。
曹操心内明知系華歆斬草除根,表面不能不辍朝三日,禦賜祭吊,遮掩耳目。
江東孫權,聞知曹操稱帝,又遣張宏入許,稱臣納貢。
操仍令其行大司馬事,江南諸将,各加封爵,張宏拜謝,回轉江東。
在此轟轟烈烈的中間,卻又出來一件奇奇怪怪事實,原來就是東阿王曹四王爺,棄位潛逃,莫知所向,府内從人,呈上遺書一緘。
操大驚,啟視書雲: 臣植言,臣夙承眷愛,早受義方,束發讀書,曆覽前史,見往昔聖哲之後,每以織芥之私,閉其日月之顯,熒惑于左右邪僻之臣,肆志于邃古嬗代之事,遂令大節不終,貞懷日昧!使東海遺民,辍耕興歎;西山同氣,采薇甘食。
甯複當時澄清天下之初心,早歲孝廉為郎之本志哉!抑又聞之,功不倍者不圖事,利不什者不興工,昔據幽冀徐兖雍青方州之地,舉中原之衆,挾天子之尊,萃計謀之士,竭将帥之材,然猶東斥于合肥,西夷于關輔;趙雲以三數人闌入許昌,而将吏不知;穆順挾國之大器,遠赴益州,來去自如。
遊徼捕盜,視若無睹,此豈王威之所不加,興國之所宜有者哉?今既毅然冒大不韪之名矣,主者方以為孫劉交惡,為我之利,乘時肇運,千載一時,何其昧于目前之機,而忘百世之計也!孫權反複小人,但思久據江東,遊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