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吊古 晴窗走筆遣将調兵
關燈
小
中
大
下南唐劉金定,終不離一類卑陋舊稗官彈詞惡習,不足言也,不如仍論三國演義。
周子等意興飙舉,又竟一夜。
遂道:“民國偉人戰略,愈益無地恭維,戰史之作,曷即作罷,三國時勢,既造有若許不大不小英雄,何妨即為一幹英雄,代造完成一統時局,以續演義,以正三國以祝民國,以啟稗官,殆無不可。
今戴子既為馬超抱屈,便可首集同人,齊合心意,共将一部二千年舊案,快意推翻,來為馬超趙雲—時名将抱打不平,令其吐氣何如?然文章遊戲,雖說紙上談兵,随心所欲,而所有人物性情,軍事編制,作戰進退,機謀策略,一應事情,卻須正當于理,相準于情,不違時代,不入新知;即采演義原來體裁,期以符合,中間主旨,應極言兵兇戰危之道,嚴申黩武民受之戒!軍行所至,猶如飛蝗蔽天,草木皆盡。
紀律之兵,民猶無可避禍,無紀之軍,曷喪偕亡,隻在自焚遲早間。
這宗古義,不憚反覆開陳,以昭炯戒,是為本書立言第一要義,未可以小說荒唐,自小而自陋之也。
” 群義既定,商由左子任編制調遣,鼓手任考證輿圖,張子任參議計劃,曹子任後方支配,周子自任執筆,曹子從而副之,以助添毫。
自此一日一日,演将起來。
獨周子執筆之初,回首童心,平白地又重添無限感慨。
正是: 青燈受讀,想當年卯角之時;绛帳生悲,憶故裡嬉遊之日。
欲知如何翻案,且聽下文分解。
異史氏曰:此一部三國史論也,有總論、有分論,有人物各論;有政治、軍事、倫理、文學,諸學問;有社會、男女、忠貞、善惡,諸界說。
而無中生有,極空中樓閣、煙雲飄缈之奇,按之則虛而能實,盡虎嘯龍骧風雲變色之态;特令人攪古懷疑,有不信正史之根,真才子生花筆也。
乃文章浩翰,洋洋數十萬言,钜制之作,起因于兒童嬉弄,青燈受讀之時,以使豪傑英雄,于地下後而吐盡肮髒之氣!大憝巨惡,尚于千百年後,不免誅心褫魄,莫逃斧钺之誅!不亦奇哉!是又何異孔子春秋之作也。
然春秋之作,僅能使亂臣賊子懼而已,未嘗能使正人君子賢材英傑,色然歡也。
今為之造時勢,造英雄,不徒使賢材英傑,一一歡顔,且能使三國人材,一齊吐氣,必古人之缺憾彌,而後胸中之塊壘消,夫豈曰吊古也哉!吾知古人地下有靈,必一讀一擊節,将籍是書自賞複以自吊也。
能書中書外,人人皆吊,人人皆歡;以至于不吊不歡,悠然兩忘,如是而此書不得不傳,不更奇哉!奇事奇文,真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安得不讀之而痛浮大白! 奇書之出,不過起因于三兩兒童,而奇書之作,又由于獲讀半章詩賦;于是放膽著筆,成此奇文,不惟古人因之色然以歡,慨然以歎;即當代經師,如湘绮先生者,亦将掀髯地下曰:後生可畏!不圖吾且因此而别有所傳也!不又奇哉!傳古人乎?傳今人乎?抑将自傳乎?問之著者,果作何轉語以答我也?又何今之可傷欤!惟無可傳,乃始可傷。
雖然,著者傳矣,湘绮傳矣,今之不足傳者,亦無庸多傷也。
惟其無傳,更不必傷;如或可傳,則傷甯不多事。
不傷之傷,是謂大傷;故吊古無非傷今,而傷今固莫如吊古也。
湘绮必曰:匪古可吊而今可傷,老夫之徒,必為我傳顧傳湘绮者,每于周氏,斯獨非咄咄怪事!可謂有緣之至乎!涉想成趣,為之大噱者累日。
稗官之家,汗牛充棟,今之卓爾操觚者,舍邯鄲學步無由也。
自小說故分門類:為偵探,為言情,為社會,為武俠,一分再分,鄰于市估,于是小說且不可讀。
不知小說即文章也,千古文章妙手,無不自真爐錘。
古之所傳,如三國,如紅樓,如水浒,如聊齋,如儒林外史,如鏡花緣,凡脍炙人口者,殆無不各辟蹊徑,不同于人,曾有何門類可分定于一範乎?其步後塵者,曰續,曰後,曰再,乃皆不得并肩以傳。
是故知文章無定法,非可有類以傳世也。
世人獨喜以此号召,真所謂不知文章為何事,小說為何物者,眩醜而已!颦者之美,豈必病于捧心欤?因知捧心之不得為美,而美亦不盡在捧心也,倘使捧心即美,則美人雙腕,遭物必不使齊伸。
浣紗時之美,抑又何如?曰:其美在病,然則病而即美,死當更美,愈無是理矣!美自天成,文章亦天成,效颦之不得為美,蓋猶文章之不得相同。
而更可以類相從也;以類從同且不可,而況人雲亦雲,等于剿襲,是豈可以卒讀耶! 舊小說喜續,新小說喜複,皆不能自為文章,亦不可列于文章,無非拾人牙慧,徒污小說名稱而已!不續不複,則非别出心裁不可。
吾于此書得之。
何則?舊小說封鎖不可續者,獨三國演義,根于曆史,不可續也,乃不續而續,續而不續,因古人之名,而變古人之迹焉。
新小說,無不各如其類者,獨翻案一類,向所無有,是不複也。
乃不脫曆史面目,而成曆史小說焉,則又不複而複,複而不複者矣。
碧空之談,向壁而造,無一處不大厭于人心,無一事不悉合于情理,此誠絕妙文章!麟經之筆法在實,此書之筆法在虛,以白描為斷案,寓臧否于無形,謂非小說聖手可乎?且不劉以小說視之,真太史公所應為擱筆者也。
故曰:此一大部史論也!
周子等意興飙舉,又竟一夜。
遂道:“民國偉人戰略,愈益無地恭維,戰史之作,曷即作罷,三國時勢,既造有若許不大不小英雄,何妨即為一幹英雄,代造完成一統時局,以續演義,以正三國以祝民國,以啟稗官,殆無不可。
今戴子既為馬超抱屈,便可首集同人,齊合心意,共将一部二千年舊案,快意推翻,來為馬超趙雲—時名将抱打不平,令其吐氣何如?然文章遊戲,雖說紙上談兵,随心所欲,而所有人物性情,軍事編制,作戰進退,機謀策略,一應事情,卻須正當于理,相準于情,不違時代,不入新知;即采演義原來體裁,期以符合,中間主旨,應極言兵兇戰危之道,嚴申黩武民受之戒!軍行所至,猶如飛蝗蔽天,草木皆盡。
紀律之兵,民猶無可避禍,無紀之軍,曷喪偕亡,隻在自焚遲早間。
這宗古義,不憚反覆開陳,以昭炯戒,是為本書立言第一要義,未可以小說荒唐,自小而自陋之也。
” 群義既定,商由左子任編制調遣,鼓手任考證輿圖,張子任參議計劃,曹子任後方支配,周子自任執筆,曹子從而副之,以助添毫。
自此一日一日,演将起來。
獨周子執筆之初,回首童心,平白地又重添無限感慨。
正是: 青燈受讀,想當年卯角之時;绛帳生悲,憶故裡嬉遊之日。
欲知如何翻案,且聽下文分解。
異史氏曰:此一部三國史論也,有總論、有分論,有人物各論;有政治、軍事、倫理、文學,諸學問;有社會、男女、忠貞、善惡,諸界說。
而無中生有,極空中樓閣、煙雲飄缈之奇,按之則虛而能實,盡虎嘯龍骧風雲變色之态;特令人攪古懷疑,有不信正史之根,真才子生花筆也。
乃文章浩翰,洋洋數十萬言,钜制之作,起因于兒童嬉弄,青燈受讀之時,以使豪傑英雄,于地下後而吐盡肮髒之氣!大憝巨惡,尚于千百年後,不免誅心褫魄,莫逃斧钺之誅!不亦奇哉!是又何異孔子春秋之作也。
然春秋之作,僅能使亂臣賊子懼而已,未嘗能使正人君子賢材英傑,色然歡也。
今為之造時勢,造英雄,不徒使賢材英傑,一一歡顔,且能使三國人材,一齊吐氣,必古人之缺憾彌,而後胸中之塊壘消,夫豈曰吊古也哉!吾知古人地下有靈,必一讀一擊節,将籍是書自賞複以自吊也。
能書中書外,人人皆吊,人人皆歡;以至于不吊不歡,悠然兩忘,如是而此書不得不傳,不更奇哉!奇事奇文,真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安得不讀之而痛浮大白! 奇書之出,不過起因于三兩兒童,而奇書之作,又由于獲讀半章詩賦;于是放膽著筆,成此奇文,不惟古人因之色然以歡,慨然以歎;即當代經師,如湘绮先生者,亦将掀髯地下曰:後生可畏!不圖吾且因此而别有所傳也!不又奇哉!傳古人乎?傳今人乎?抑将自傳乎?問之著者,果作何轉語以答我也?又何今之可傷欤!惟無可傳,乃始可傷。
雖然,著者傳矣,湘绮傳矣,今之不足傳者,亦無庸多傷也。
惟其無傳,更不必傷;如或可傳,則傷甯不多事。
不傷之傷,是謂大傷;故吊古無非傷今,而傷今固莫如吊古也。
湘绮必曰:匪古可吊而今可傷,老夫之徒,必為我傳顧傳湘绮者,每于周氏,斯獨非咄咄怪事!可謂有緣之至乎!涉想成趣,為之大噱者累日。
稗官之家,汗牛充棟,今之卓爾操觚者,舍邯鄲學步無由也。
自小說故分門類:為偵探,為言情,為社會,為武俠,一分再分,鄰于市估,于是小說且不可讀。
不知小說即文章也,千古文章妙手,無不自真爐錘。
古之所傳,如三國,如紅樓,如水浒,如聊齋,如儒林外史,如鏡花緣,凡脍炙人口者,殆無不各辟蹊徑,不同于人,曾有何門類可分定于一範乎?其步後塵者,曰續,曰後,曰再,乃皆不得并肩以傳。
是故知文章無定法,非可有類以傳世也。
世人獨喜以此号召,真所謂不知文章為何事,小說為何物者,眩醜而已!颦者之美,豈必病于捧心欤?因知捧心之不得為美,而美亦不盡在捧心也,倘使捧心即美,則美人雙腕,遭物必不使齊伸。
浣紗時之美,抑又何如?曰:其美在病,然則病而即美,死當更美,愈無是理矣!美自天成,文章亦天成,效颦之不得為美,蓋猶文章之不得相同。
而更可以類相從也;以類從同且不可,而況人雲亦雲,等于剿襲,是豈可以卒讀耶! 舊小說喜續,新小說喜複,皆不能自為文章,亦不可列于文章,無非拾人牙慧,徒污小說名稱而已!不續不複,則非别出心裁不可。
吾于此書得之。
何則?舊小說封鎖不可續者,獨三國演義,根于曆史,不可續也,乃不續而續,續而不續,因古人之名,而變古人之迹焉。
新小說,無不各如其類者,獨翻案一類,向所無有,是不複也。
乃不脫曆史面目,而成曆史小說焉,則又不複而複,複而不複者矣。
碧空之談,向壁而造,無一處不大厭于人心,無一事不悉合于情理,此誠絕妙文章!麟經之筆法在實,此書之筆法在虛,以白描為斷案,寓臧否于無形,謂非小說聖手可乎?且不劉以小說視之,真太史公所應為擱筆者也。
故曰:此一大部史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