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集杜詩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二
長風駕高浪〈(《龍門》)〉,偃蹇龍虎姿〈(《病柏》)〉。
蕭條猶在否〈(《止水遣懷》)〉?寒日出霧遲〈(《早發射洪》)〉。
蘇劉義第四十三 〈(蘇,京湖老將。
雖出呂氏,乃心專在王室,永嘉推戴,實建大功。
後世傑用事,志鬱鬱不得展。
其人剛躁不可近,然能服義,終始不失大節。
厓山與其子俱得脫,亦不知所終。
)〉 驊騮事天子〈(《送高司直》)〉,龍怒拔老湫〈(《送韋十六評事》)〉。
鼓枻視青旻〈(《寄薛三郎中》)〉,烈風無時休〈(《登慈恩塔》)〉。
曾淵子第四十四 〈(曾淵子,元貶雷州,禦舟南巡,復與政事。
厓山之敗,曾欲赴水,為蘇父子所留,同得脫。
其家竟沒虜。
後還五羊,有人見其子雷郎者焉。
哀哉!)〉 子負經濟才〈(《別唐十五》)〉,鬱陶抱長策〈(《貽華陽柳少府》)〉。
安得萬裡風〈(《夏夜歎》)〉,南圖回羽翮〈(《送嚴公入朝》)〉? 江丞相萬裡第四十五 〈(先生居饒州,虜入城,先生投府第中池水死。
其弟萬頃,於廳事上被執殺死。
哀哉!)〉 星折臺衡地〈(《送蘇州李長史》)〉,斯文去矣休〈(《送王信州厓北》)〉! 湖光與天遠〈(《過洞庭》)〉,屈注滄江流〈(《奉同郭給事》)〉。
趙倅昂發第四十六 〈(虜至池州,倅昂發蜀人,夫婦自經死。
)〉 風雷颯萬裡〈(《大雨》)〉,大江動我前〈(《水會渡》)〉。
青衿一憔悴〈(《衡州縣學》)〉,名與日月懸〈(《陳拾遺故宅》)〉。
將軍王安節第四十七 〈(常州敗,虜生獲王安節,不屈而死。
虜謂:過江以來,武人忠義者,惟王安節一人。
安節乃節度使王堅子也。
)〉 激烈傷雄才〈(《金華山觀》)〉,直氣橫乾坤〈(《別李義》)〉。
惆悵汙血駒〈(《別張建封》)〉,見此忠孝門〈(《柏中丞降官制》)〉。
李安撫芾第四十八 〈(肯齋先生,蜀人,寓居衡陽。
乙亥留夢炎為潭帥;夢炎歸相,始起先生為代。
先生倉卒運掉城守甚備。
及城陷,先生殺其家人,乃自焚死。
哀哉!)〉 殺氣吹沅湘〈(《入衡州》)〉,高興激荊衡〈(《李八判官》)〉。
城中賢府主〈(《課伐木》)〉,千秋萬歳名〈(《夢李白》)〉。
李制置庭芝第四十九 〈(庭芝得爰立之命,引兵至泰州,為虜所困。
泰州孫九賣城,庭芝被執,誅於揚州市。
雖無功於國,一死為不負國矣。
)〉 空留玉帳衛〈(《送嚴公》)〉,那免白頭翁〈(《陪章留後》)〉。
死者長已矣〈(《石壕吏》)〉,淮海生清風〈(《送高司直》)〉。
姜都統才第五十 〈(淮東猛将,揚州前後主戰皆其人也。
及泰州破,被執,虜愛其才勇,啖以官爵,不肯降,罵諸負國者,臨刑含血以噴,罵虜不絶口,其英風義烈,淮人言之無不傷歎。
惜哉!)〉 屹然強冠敵〈(《贈王司空》)〉,古人重守邊〈(《後岀塞》)〉。
惜哉功名忤〈(《薛大保》)〉,死亦垂千年〈(《義鶻》)〉。
張制置珏第五十一 〈(蜀之健将,元與昝萬壽齊名。
昝降,張獨不降,行朝擢授制閫,未知得拜命否?蜀雖糜碎,珏竟不降,為左右所賣,珏覺而逃遁,被囚鎖入北,不肯屈,後不知如何?)〉 氣敵萬人将〈(《楊監畫鷹》)〉,獨在天一隅〈(《遣懷》)〉。
向使國不忙〈(《九成宮》)〉,功業竟何如〈(《别張建封》)〉。
陸樞密秀夫第五十二 〈(字君實,文筆英妙,自維揚幕入朝。
京師陷,永嘉推戴有力;及駐厓山,兼宰相,凡朝廷事,皆秀夫潤色綱紀之。
厓山陷,與全家赴水死。
哀哉!)〉 文彩珊瑚鈎〈(《奉同郭給事》)〉,淑氣含公鼎〈(《張九齡》)〉。
烱烱一心在〈(《嚴武》)〉,天水相與永〈(《渼陜西南臺》)〉。
勤王第五十三 〈(甲戌冬,詔天下勤王,予守章貢,首應詔,意同志者當接踵而奮,已而竟無應者。
予遂以孤軍赴闕,世事不濟,殆由於此。
哀哉!)〉 出師亘長雲〈(《後岀塞》)〉,盡驅詣闕下〈(《往在》)〉。
首唱恢大義〈(《衡州縣學》)〉,垂之俟來者〈(《蘇源明》)〉。
蘇州第五十四 〈(予領兵赴闕時,陳宜中歸永嘉,留丞相夢炎當國。
夢炎意不相樂,岀予以制閫,守吳門。
尋以獨松事急,陳丞相、留丞相、陳樞密文龍連書趣還宿衛,予不得已行。
未?,姑蘇陷。
哀哉!)〉 嵯峨閶門北〈(《北遊》)〉,朱旗散廣川〈(《餞裴二端》)〉。
控帶莽悠悠〈(《送韋十六評事》)〉,慘淡陵風煙〈(《草堂》)〉。
拜相第五十五 〈(予自吳門還,遣守獨松,戍餘杭。
丙子正月初二日,除知臨安府,辭不拜,引輕兵至闕,陳大義,不得見。
十八夜,宜中逃。
次日早,予除樞密使;午拜丞相、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然事已無及,無可奈何矣。
予不敢當亡國之名,請有危難捐軀而已。
)〉 我來屬時危〈(《九成宮》)〉,朝野色枯槁〈(《送長孫待禦》)〉。
倚君金華省〈(《張九齡》)〉,不在相逢早〈(《贈射洪李四丈》)〉。
岀使第五十六 〈(初,宜中蒙蔽外庭,如遣使北軍求議和約,見伯顔於長安堰,已而不如約。
故虜徑至高亭山,要以相見,宜中遂逃。
上下皆莫知其詳。
予既辭相印不拜,遂奉上命,以議和為名,在虜營,虜強以降。
餘見伯顔,開陳大義,詞氣慷慨,虜頗傾動,尋留不遣。
而丞相吳堅、右丞賈餘慶、同知樞密院謝堂以下,竟自納款。
餘責伯顔留使失信,及數虜罪惡,以死自誓,而一無所及矣。
痛哉!)〉 隔河見胡騎〈(《前岀塞》)〉,朝進東門營〈(《後出塞》)〉。
皇皇使臣體〈(《寄崔部事》)〉,詞氣浩縱橫〈(《春陵行》)〉。
發京師第五十七 〈(自國都失守,應降表及行下省劄播告歸附皆不敢使餘聞知。
予居虜中,欲求速死,虜衛守甚嚴,務為塗塞耳目。
二月八日,大臣吳堅、賈餘慶、家鉉翁、劉岊皆以祈請使為名下船詣北庭,虜忽驅餘並行。
餘不肯往,被其捽迫,不得已行。
至謝村,?逃去。
)〉 東下姑蘇臺〈(《壯遊》)〉,揮涕戀行在〈(《北征》)〉。
蒼茫雲霧浮〈(《發秦州》)〉,風帆倚翠蓋〈(《凼人》)〉。
去鎮江第五十八 〈(餘至京口,北行有日矣。
餘欲引決,同行士杜滸曰:「且逃。
逃不獲,死未晚也。
」遂謀走真州。
時江中皆北船,偶物色一空船在虜籍外,捐重貲約之。
二月晦日夕一更後,予約同行十一人潛岀邸,挾刃自随,不濟則自殺。
幸而安行無虞,遂泝流而上。
虜船綿亘江上,?不得出。
三月朔抵真州,今而後喜可知也。
)〉 京口渡江航〈(《送許八十遺》)〉,窮途仗神道〈(《送魏六丈》)〉。
蕭條向水陸〈(《入衡州》)〉,雲雨白浩浩〈(《送長孫侍禦》)〉。
至真州第五十九 〈(餘至真州,登城四望,徘徊感歎。
守苗再成慷慨有志畧,聞餘言,踴躍思奮。
餘即作書報制閫李庭芝及約淮西夏貴,又作諸州太守書,約以興復。
苗守遣人四岀導意。
兩日久,與餘講進取方畧,使天命再宋。
是行也,中興之機也。
一人狐疑,事乃大繆。
惜哉!)〉 萬裡長江邊〈(《送高司直》)〉,去國同王??〈(《蓬泉驛》)〉。
青山意不盡〈(《上牛頭寺》)〉,皇天照嗟嘆〈(《舟中苦熱》)〉。
行淮東第六十 〈(李庭芝聞餘至真州,以為來說城,遣使數十輩來涖殺予。
苗再成不肯,然不得不岀予以自白。
以上巳日紿餘岀城門,閉城不答。
餘欲赴濠死。
未?,苗遣五十人送行。
行五十裡,布刃於野,詰問甚久。
使一語可疑,即為草間血矣。
其人信餘言,為之歎惋,送至州境。
夜至揚州西門,欲扣城入,前卻數四。
四人逃去,餘與七人走荒野空屋中。
是日,虜萬騎自屋後過,幸而苟免。
自是變姓名,趨高郵。
初五,夜行屢迷失道。
旦虜哨,各鳥獸竄伏。
縳去一人,殺傷一人,又幸喜脫餘。
時日夜在死亡中,驚惴危懼,飢餓無聊,人生逆境有如此者。
哀哉!)〉 客子中夜發〈(《赴奉先縣》)〉,月照白水山〈(《彭衙行》)〉。
悲辛但狂頋〈(《懷鄭十八戶處》)〉,浩蕩前後間〈(《清溪》)〉。
自淮歸浙東第六十一 〈(餘高郵道中遇哨得脫,行數十裡,匍匐不能行。
幸遇村夫,雇倩籮擡入郡。
又有被傷者,扶持強行,血衣淋漓,見者傷惜。
初七日,至郡,地分官盤詰甚至,稱制置司有報「文丞相來說城」,合一路覺察,不納南來人。
餘等既變姓名,地分官見有傷者,不疑,聽下船去。
沿途歴盡艱險,得至泰州城下。
伏十餘日,趍通州。
自下船後,哨騎或隔五裡,或隔十裡,驚惶連日。
逹通州城,反覆詰問,數日不納。
不得已,從地分官吐實語。
太守楊思復遂得覆?,主圃子,内大舟中,然後以海舟送歸浙東。
船中遇風波,屢覆,又遇賊追逼數四。
是行寄一生於萬死,不復望見天日。
至永嘉,惟存六人。
)〉 北走驚險難〈(《彭衙行》)〉,十步一回首〈(《相從歌》)〉。
碧海吹衣裳〈(《又上後園山腳》)〉,掛席上南鬥〈(《别張使君》)〉。
至福安第六十二 〈(益王以天下兵馬都元帥、衞王以副元帥建號於永嘉,随趍三山開府。
予四月八日到永嘉,則元帥舟去已一月矣。
亟使副守李珏驛報行府,陳丞相即遣人來議擁立事,餘深贊大議。
五月一日,登極,予以觀文殿學士侍讀,召赴行在。
二十六日至行都,即再相。
然國方草創,陳宜中屍其事,專制於張世傑,餘名宰相,徒取充位,遂不敢拜,議岀督。
)〉 握節漢臣回〈(《鄭駙馬》)〉,麻鞋見天子〈(《述懷》)〉。
感激動四極〈(《嚴武》)〉,壯士淚如雨〈(《聽楊氏歌》)〉。
福安宰相第六十三 〈(餘至通州,地分官以制置司文移為說,甚作難阻。
餘不得已,吐實以通楊帥守思復,乃雲諜報「許浦有馬根尋文丞相」,甚信餘言,不直制司。
予然後得楊守存恤,遂遵南歸。
及過明州東門,有列岸數百艘,初不知為虜把隘船也;後問之東門道士,雲是目虜頭目,見船過,聞左右曰「此何船?」皆以漁舟對,遂得善去。
嗚呼危哉!楊守為餘言「欲得海船數百艘,當約許帥文德擁兵勤王」,慨然有誓清之志。
予至永嘉,即詳報陳丞相,不以為信,乃遣毛浚之通州,而不以告餘。
浚至通州守問予何以無書,遂發怒,浚?不免。
浚岀,而通遂降虜矣。
惜哉!)〉 紛然喪亂際〈(《柏中允制》)〉,反覆歸聖朝〈(《鄭?》)〉。
秉鈞孰為偶〈(《贈李八判官》)〉,扶顛永蕭條〈(《李光弼》)〉。
南劍州督第六十四 〈(始餘至永嘉,留一月候命。
永嘉及台、處豪傑皆來自獻,願從海道作戰守規模。
予至福安,欲還永嘉謀進取,廟謨不以為然,遂議開督于廣。
廣陷,乃出南劍開府,聚兵財為收復江西計。
于時,幕府選辟皆一時名士。
宜中既棄臨安,及三山登極,欲倚世傑復浙東西以自洗濯,所以阻予永嘉之行。
後取定海兵敗,李珏為制閫,衆方思用予,悔已不及,惜哉。
)〉 劍外春天逺〈(《送班司馬入京》)〉,江閣鄰石面〈(《蕳嚴雲》)〉。
幕府盛才賢〈(《次古城店》)〉,意氣今誰見〈(《白馬》)〉。
汀州第六十五 〈(予在劍,朝廷嚴趣之汀。
十月行,十一月至汀州,而福安随陷,車駕幸海道矣。
事會之不齊如此,哀哉!)〉 雷霆走精銳〈(《送樊侍禦》)〉,斧鉞下青冥〈(《送李大夫》)〉。
江城今夜客〈(《出郭》)〉,慘淡飛雲汀〈(《薛判官》)〉。
梅州第六十六 〈(予至汀,汀守[1]可疑,汀兵非素所拊循,寇兵自贛、自劍交至。
丁醜正月,行府遂引兵趨漳州、龍巖,謀入衛漳、潮,道阻。
三月入梅州,時麾下頗不循法,斬二都統,軍政一新焉。
)〉 樓角淩風逈〈(《東樓》)〉,孤城隱霧深〈(《野望》)〉。
萬事随轉燭〈(《佳人》)〉,秋光近青岑〈(《伐木》)〉。
贛州第六十七 〈(五月引兵自梅出嶺時,贛吉兵皆來。
會六月大捷於雩都,進攻興國縣,縣返正。
於是,駐屯遣大兵攻贛州,又以偏師岀吉州。
贛諸縣皆復,虜號令惟行於城中。
吉水、永豐、萬安、永新、龍泉以次皆復,臨、洪、袁、瑞莫不響應,詣軍門請約束者相継。
興國、黃州新復,皆來請命。
汀州有偽天子黃從,斬首至府,上下翕合,氣勢甚盛,天若祚宋,則是舉也。
幸而一捷,國事垂成之候也。
)〉 崆峒殺氣黑〈(《壯遊》)〉,灑血暗郊垌〈(《薛判官》)〉。
哀笳曉幽咽〈(《留花門》)〉,石壁斷空青〈(《西閣》)〉。
江西第六十八 〈(行府偏師岀吉州者,戰于鍾步,不利;攻贛兵不幸相継而敗。
行府孤立,時處置安撫鄒?聚兵數萬在永豐境,行府引兵就之;會其軍亦潰,而虜自後追及不可支,雖人謀之不臧,殆天意之未順,每一念此,氣殪欲絶。
哀哉!)〉 東望西江永〈(《第觀》)〉,高義在雲臺〈(《建封》)〉。
到今用鉞地〈(《草堂》)〉,霜鴻有餘哀〈(《金華山》)〉。
江西第六十九 旄頭初俶優〈(《将適江陵》)〉,義士皆痛憤〈(《草堂》)〉。
乾坤空峥嵘〈(《畫鶻》)〉,嚮者留遺恨〈(《空靈岸》)〉。
復入廣
蕭條猶在否〈(《止水遣懷》)〉?寒日出霧遲〈(《早發射洪》)〉。
蘇劉義第四十三 〈(蘇,京湖老將。
雖出呂氏,乃心專在王室,永嘉推戴,實建大功。
後世傑用事,志鬱鬱不得展。
其人剛躁不可近,然能服義,終始不失大節。
厓山與其子俱得脫,亦不知所終。
)〉 驊騮事天子〈(《送高司直》)〉,龍怒拔老湫〈(《送韋十六評事》)〉。
鼓枻視青旻〈(《寄薛三郎中》)〉,烈風無時休〈(《登慈恩塔》)〉。
曾淵子第四十四 〈(曾淵子,元貶雷州,禦舟南巡,復與政事。
厓山之敗,曾欲赴水,為蘇父子所留,同得脫。
其家竟沒虜。
後還五羊,有人見其子雷郎者焉。
哀哉!)〉 子負經濟才〈(《別唐十五》)〉,鬱陶抱長策〈(《貽華陽柳少府》)〉。
安得萬裡風〈(《夏夜歎》)〉,南圖回羽翮〈(《送嚴公入朝》)〉? 江丞相萬裡第四十五 〈(先生居饒州,虜入城,先生投府第中池水死。
其弟萬頃,於廳事上被執殺死。
哀哉!)〉 星折臺衡地〈(《送蘇州李長史》)〉,斯文去矣休〈(《送王信州厓北》)〉! 湖光與天遠〈(《過洞庭》)〉,屈注滄江流〈(《奉同郭給事》)〉。
趙倅昂發第四十六 〈(虜至池州,倅昂發蜀人,夫婦自經死。
)〉 風雷颯萬裡〈(《大雨》)〉,大江動我前〈(《水會渡》)〉。
青衿一憔悴〈(《衡州縣學》)〉,名與日月懸〈(《陳拾遺故宅》)〉。
將軍王安節第四十七 〈(常州敗,虜生獲王安節,不屈而死。
虜謂:過江以來,武人忠義者,惟王安節一人。
安節乃節度使王堅子也。
)〉 激烈傷雄才〈(《金華山觀》)〉,直氣橫乾坤〈(《別李義》)〉。
惆悵汙血駒〈(《別張建封》)〉,見此忠孝門〈(《柏中丞降官制》)〉。
李安撫芾第四十八 〈(肯齋先生,蜀人,寓居衡陽。
乙亥留夢炎為潭帥;夢炎歸相,始起先生為代。
先生倉卒運掉城守甚備。
及城陷,先生殺其家人,乃自焚死。
哀哉!)〉 殺氣吹沅湘〈(《入衡州》)〉,高興激荊衡〈(《李八判官》)〉。
城中賢府主〈(《課伐木》)〉,千秋萬歳名〈(《夢李白》)〉。
李制置庭芝第四十九 〈(庭芝得爰立之命,引兵至泰州,為虜所困。
泰州孫九賣城,庭芝被執,誅於揚州市。
雖無功於國,一死為不負國矣。
)〉 空留玉帳衛〈(《送嚴公》)〉,那免白頭翁〈(《陪章留後》)〉。
死者長已矣〈(《石壕吏》)〉,淮海生清風〈(《送高司直》)〉。
姜都統才第五十 〈(淮東猛将,揚州前後主戰皆其人也。
及泰州破,被執,虜愛其才勇,啖以官爵,不肯降,罵諸負國者,臨刑含血以噴,罵虜不絶口,其英風義烈,淮人言之無不傷歎。
惜哉!)〉 屹然強冠敵〈(《贈王司空》)〉,古人重守邊〈(《後岀塞》)〉。
惜哉功名忤〈(《薛大保》)〉,死亦垂千年〈(《義鶻》)〉。
張制置珏第五十一 〈(蜀之健将,元與昝萬壽齊名。
昝降,張獨不降,行朝擢授制閫,未知得拜命否?蜀雖糜碎,珏竟不降,為左右所賣,珏覺而逃遁,被囚鎖入北,不肯屈,後不知如何?)〉 氣敵萬人将〈(《楊監畫鷹》)〉,獨在天一隅〈(《遣懷》)〉。
向使國不忙〈(《九成宮》)〉,功業竟何如〈(《别張建封》)〉。
陸樞密秀夫第五十二 〈(字君實,文筆英妙,自維揚幕入朝。
京師陷,永嘉推戴有力;及駐厓山,兼宰相,凡朝廷事,皆秀夫潤色綱紀之。
厓山陷,與全家赴水死。
哀哉!)〉 文彩珊瑚鈎〈(《奉同郭給事》)〉,淑氣含公鼎〈(《張九齡》)〉。
烱烱一心在〈(《嚴武》)〉,天水相與永〈(《渼陜西南臺》)〉。
勤王第五十三 〈(甲戌冬,詔天下勤王,予守章貢,首應詔,意同志者當接踵而奮,已而竟無應者。
予遂以孤軍赴闕,世事不濟,殆由於此。
哀哉!)〉 出師亘長雲〈(《後岀塞》)〉,盡驅詣闕下〈(《往在》)〉。
首唱恢大義〈(《衡州縣學》)〉,垂之俟來者〈(《蘇源明》)〉。
蘇州第五十四 〈(予領兵赴闕時,陳宜中歸永嘉,留丞相夢炎當國。
夢炎意不相樂,岀予以制閫,守吳門。
尋以獨松事急,陳丞相、留丞相、陳樞密文龍連書趣還宿衛,予不得已行。
未?,姑蘇陷。
哀哉!)〉 嵯峨閶門北〈(《北遊》)〉,朱旗散廣川〈(《餞裴二端》)〉。
控帶莽悠悠〈(《送韋十六評事》)〉,慘淡陵風煙〈(《草堂》)〉。
拜相第五十五 〈(予自吳門還,遣守獨松,戍餘杭。
丙子正月初二日,除知臨安府,辭不拜,引輕兵至闕,陳大義,不得見。
十八夜,宜中逃。
次日早,予除樞密使;午拜丞相、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然事已無及,無可奈何矣。
予不敢當亡國之名,請有危難捐軀而已。
)〉 我來屬時危〈(《九成宮》)〉,朝野色枯槁〈(《送長孫待禦》)〉。
倚君金華省〈(《張九齡》)〉,不在相逢早〈(《贈射洪李四丈》)〉。
岀使第五十六 〈(初,宜中蒙蔽外庭,如遣使北軍求議和約,見伯顔於長安堰,已而不如約。
故虜徑至高亭山,要以相見,宜中遂逃。
上下皆莫知其詳。
予既辭相印不拜,遂奉上命,以議和為名,在虜營,虜強以降。
餘見伯顔,開陳大義,詞氣慷慨,虜頗傾動,尋留不遣。
而丞相吳堅、右丞賈餘慶、同知樞密院謝堂以下,竟自納款。
餘責伯顔留使失信,及數虜罪惡,以死自誓,而一無所及矣。
痛哉!)〉 隔河見胡騎〈(《前岀塞》)〉,朝進東門營〈(《後出塞》)〉。
皇皇使臣體〈(《寄崔部事》)〉,詞氣浩縱橫〈(《春陵行》)〉。
發京師第五十七 〈(自國都失守,應降表及行下省劄播告歸附皆不敢使餘聞知。
予居虜中,欲求速死,虜衛守甚嚴,務為塗塞耳目。
二月八日,大臣吳堅、賈餘慶、家鉉翁、劉岊皆以祈請使為名下船詣北庭,虜忽驅餘並行。
餘不肯往,被其捽迫,不得已行。
至謝村,?逃去。
)〉 東下姑蘇臺〈(《壯遊》)〉,揮涕戀行在〈(《北征》)〉。
蒼茫雲霧浮〈(《發秦州》)〉,風帆倚翠蓋〈(《凼人》)〉。
去鎮江第五十八 〈(餘至京口,北行有日矣。
餘欲引決,同行士杜滸曰:「且逃。
逃不獲,死未晚也。
」遂謀走真州。
時江中皆北船,偶物色一空船在虜籍外,捐重貲約之。
二月晦日夕一更後,予約同行十一人潛岀邸,挾刃自随,不濟則自殺。
幸而安行無虞,遂泝流而上。
虜船綿亘江上,?不得出。
三月朔抵真州,今而後喜可知也。
)〉 京口渡江航〈(《送許八十遺》)〉,窮途仗神道〈(《送魏六丈》)〉。
蕭條向水陸〈(《入衡州》)〉,雲雨白浩浩〈(《送長孫侍禦》)〉。
至真州第五十九 〈(餘至真州,登城四望,徘徊感歎。
守苗再成慷慨有志畧,聞餘言,踴躍思奮。
餘即作書報制閫李庭芝及約淮西夏貴,又作諸州太守書,約以興復。
苗守遣人四岀導意。
兩日久,與餘講進取方畧,使天命再宋。
是行也,中興之機也。
一人狐疑,事乃大繆。
惜哉!)〉 萬裡長江邊〈(《送高司直》)〉,去國同王??〈(《蓬泉驛》)〉。
青山意不盡〈(《上牛頭寺》)〉,皇天照嗟嘆〈(《舟中苦熱》)〉。
行淮東第六十 〈(李庭芝聞餘至真州,以為來說城,遣使數十輩來涖殺予。
苗再成不肯,然不得不岀予以自白。
以上巳日紿餘岀城門,閉城不答。
餘欲赴濠死。
未?,苗遣五十人送行。
行五十裡,布刃於野,詰問甚久。
使一語可疑,即為草間血矣。
其人信餘言,為之歎惋,送至州境。
夜至揚州西門,欲扣城入,前卻數四。
四人逃去,餘與七人走荒野空屋中。
是日,虜萬騎自屋後過,幸而苟免。
自是變姓名,趨高郵。
初五,夜行屢迷失道。
旦虜哨,各鳥獸竄伏。
縳去一人,殺傷一人,又幸喜脫餘。
時日夜在死亡中,驚惴危懼,飢餓無聊,人生逆境有如此者。
哀哉!)〉 客子中夜發〈(《赴奉先縣》)〉,月照白水山〈(《彭衙行》)〉。
悲辛但狂頋〈(《懷鄭十八戶處》)〉,浩蕩前後間〈(《清溪》)〉。
自淮歸浙東第六十一 〈(餘高郵道中遇哨得脫,行數十裡,匍匐不能行。
幸遇村夫,雇倩籮擡入郡。
又有被傷者,扶持強行,血衣淋漓,見者傷惜。
初七日,至郡,地分官盤詰甚至,稱制置司有報「文丞相來說城」,合一路覺察,不納南來人。
餘等既變姓名,地分官見有傷者,不疑,聽下船去。
沿途歴盡艱險,得至泰州城下。
伏十餘日,趍通州。
自下船後,哨騎或隔五裡,或隔十裡,驚惶連日。
逹通州城,反覆詰問,數日不納。
不得已,從地分官吐實語。
太守楊思復遂得覆?,主圃子,内大舟中,然後以海舟送歸浙東。
船中遇風波,屢覆,又遇賊追逼數四。
是行寄一生於萬死,不復望見天日。
至永嘉,惟存六人。
)〉 北走驚險難〈(《彭衙行》)〉,十步一回首〈(《相從歌》)〉。
碧海吹衣裳〈(《又上後園山腳》)〉,掛席上南鬥〈(《别張使君》)〉。
至福安第六十二 〈(益王以天下兵馬都元帥、衞王以副元帥建號於永嘉,随趍三山開府。
予四月八日到永嘉,則元帥舟去已一月矣。
亟使副守李珏驛報行府,陳丞相即遣人來議擁立事,餘深贊大議。
五月一日,登極,予以觀文殿學士侍讀,召赴行在。
二十六日至行都,即再相。
然國方草創,陳宜中屍其事,專制於張世傑,餘名宰相,徒取充位,遂不敢拜,議岀督。
)〉 握節漢臣回〈(《鄭駙馬》)〉,麻鞋見天子〈(《述懷》)〉。
感激動四極〈(《嚴武》)〉,壯士淚如雨〈(《聽楊氏歌》)〉。
福安宰相第六十三 〈(餘至通州,地分官以制置司文移為說,甚作難阻。
餘不得已,吐實以通楊帥守思復,乃雲諜報「許浦有馬根尋文丞相」,甚信餘言,不直制司。
予然後得楊守存恤,遂遵南歸。
及過明州東門,有列岸數百艘,初不知為虜把隘船也;後問之東門道士,雲是目虜頭目,見船過,聞左右曰「此何船?」皆以漁舟對,遂得善去。
嗚呼危哉!楊守為餘言「欲得海船數百艘,當約許帥文德擁兵勤王」,慨然有誓清之志。
予至永嘉,即詳報陳丞相,不以為信,乃遣毛浚之通州,而不以告餘。
浚至通州守問予何以無書,遂發怒,浚?不免。
浚岀,而通遂降虜矣。
惜哉!)〉 紛然喪亂際〈(《柏中允制》)〉,反覆歸聖朝〈(《鄭?》)〉。
秉鈞孰為偶〈(《贈李八判官》)〉,扶顛永蕭條〈(《李光弼》)〉。
南劍州督第六十四 〈(始餘至永嘉,留一月候命。
永嘉及台、處豪傑皆來自獻,願從海道作戰守規模。
予至福安,欲還永嘉謀進取,廟謨不以為然,遂議開督于廣。
廣陷,乃出南劍開府,聚兵財為收復江西計。
于時,幕府選辟皆一時名士。
宜中既棄臨安,及三山登極,欲倚世傑復浙東西以自洗濯,所以阻予永嘉之行。
後取定海兵敗,李珏為制閫,衆方思用予,悔已不及,惜哉。
)〉 劍外春天逺〈(《送班司馬入京》)〉,江閣鄰石面〈(《蕳嚴雲》)〉。
幕府盛才賢〈(《次古城店》)〉,意氣今誰見〈(《白馬》)〉。
汀州第六十五 〈(予在劍,朝廷嚴趣之汀。
十月行,十一月至汀州,而福安随陷,車駕幸海道矣。
事會之不齊如此,哀哉!)〉 雷霆走精銳〈(《送樊侍禦》)〉,斧鉞下青冥〈(《送李大夫》)〉。
江城今夜客〈(《出郭》)〉,慘淡飛雲汀〈(《薛判官》)〉。
梅州第六十六 〈(予至汀,汀守[1]可疑,汀兵非素所拊循,寇兵自贛、自劍交至。
丁醜正月,行府遂引兵趨漳州、龍巖,謀入衛漳、潮,道阻。
三月入梅州,時麾下頗不循法,斬二都統,軍政一新焉。
)〉 樓角淩風逈〈(《東樓》)〉,孤城隱霧深〈(《野望》)〉。
萬事随轉燭〈(《佳人》)〉,秋光近青岑〈(《伐木》)〉。
贛州第六十七 〈(五月引兵自梅出嶺時,贛吉兵皆來。
會六月大捷於雩都,進攻興國縣,縣返正。
於是,駐屯遣大兵攻贛州,又以偏師岀吉州。
贛諸縣皆復,虜號令惟行於城中。
吉水、永豐、萬安、永新、龍泉以次皆復,臨、洪、袁、瑞莫不響應,詣軍門請約束者相継。
興國、黃州新復,皆來請命。
汀州有偽天子黃從,斬首至府,上下翕合,氣勢甚盛,天若祚宋,則是舉也。
幸而一捷,國事垂成之候也。
)〉 崆峒殺氣黑〈(《壯遊》)〉,灑血暗郊垌〈(《薛判官》)〉。
哀笳曉幽咽〈(《留花門》)〉,石壁斷空青〈(《西閣》)〉。
江西第六十八 〈(行府偏師岀吉州者,戰于鍾步,不利;攻贛兵不幸相継而敗。
行府孤立,時處置安撫鄒?聚兵數萬在永豐境,行府引兵就之;會其軍亦潰,而虜自後追及不可支,雖人謀之不臧,殆天意之未順,每一念此,氣殪欲絶。
哀哉!)〉 東望西江永〈(《第觀》)〉,高義在雲臺〈(《建封》)〉。
到今用鉞地〈(《草堂》)〉,霜鴻有餘哀〈(《金華山》)〉。
江西第六十九 旄頭初俶優〈(《将適江陵》)〉,義士皆痛憤〈(《草堂》)〉。
乾坤空峥嵘〈(《畫鶻》)〉,嚮者留遺恨〈(《空靈岸》)〉。
復入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