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了。
”此話一出,畢太太不容心,也不開口。
就有幾個人附和着說:“是像極。
”。
内中有個和尚道:“說穿了的确是的。
”旁邊複華聽見大家這般猜疑,曉得王老娘們不關心,是不聽見的,又不好去關照,生怕當真鬧穿了,一時急智,故意同人家口角起來,高聲亂喊。
那時聽的人就走散一半,畢太太也下了船。
不多時,畢太太跟着行李挑子,到了張先生家,自然有些安排詢問的話,不必多叙。
卻說張先生家因為黃通理家,也盼望畢太太來得許久,略将黃繡球這幾個月裡的近事,并王老娘、曹新姑二人的事,都說了。
畢太太道:“我已見過這二人,聽過她二人所說的書。
”如此這般也說了一遍。
當是就同到黃繡球處。
黃繡球開口說:“姊姊來得何以這樣遲?”畢太太不接應這句,開口說:“妹妹做得何以這樣新鮮?”黃繡球道:“新鮮是新鮮,你但聽見張府上告訴你的新鮮事,不曾看見我的新鮮人呢。
”畢太太道:“豈但已經看見你的新鮮人,而且已經聽見你新鮮人說過書。
”黃繡球道:“姊姊豈有此理,怎麼來了,不到我家,也不到張先生家,在外面先住了幾天?”畢太太道:“我是即刻才到的,何嘗住在外面?”張先生接着把話說明。
大家笑了。
黃繡球回頭問複華道:“既然如此,當時你倒不看見畢太太呢?”複華道:“聽的女人,都近着王老娘們面前。
我是在人背後老遠的,聽得人家議論,不去留心到女客身上。
後來假意鬧散場子,又遠遠的照應王老娘們回來,故此就不曾看見了。
”于是畢太太,同張先生、黃氏夫婦們暢談了一切,說是:“到家後病了幾十天,到上海因事又耽擱了幾十天,接着的信,正在病中,接不着的信,我是已到上海。
在上海天天想動身,天天走不成,因此也就沒有複信,遲到此刻才來,連自己都料不到的。
” 這一夜談的不久,第二日重新又大家叙談。
黃繡球指着王老娘們說道:“我自從做親拜堂,照着派的俗禮,拜天地,拜神明,以後除了拜祖宗,這一雙腳膝,将近二十年沒有輕容易彎過一彎,為了她們二人,叫我下過幾十回跪,磕過幾百個頭,當時我自己自認同發癡一樣,至今也覺好笑。
”王老娘擠着兩隻老花眼睛也笑迷迷的說道:“我們早曉得做人有這些道理,又同你們受這些樂境,不是我又說句舊話,像我這大年紀,早就成了菩薩,沒有菩薩能讓木頭爛泥做了。
”黃繡球、畢太太一齊鼓掌大笑。
畢太太又道:“到底菩薩是個騙人來東西,可以騙人到邪路上去,也可以騙人歸入正路,你看這兩位,到被你拿他騙成活菩薩了。
袁子才的詩:【逢僧即拜僧,見佛我不拜。
拜佛佛無知,拜僧僧現在。
】這兩句真有見解。
妹妹,你是拜着了尼姑,倘或那天是和尚上門化緣,你可有什麼法子到他?”說罷,又笑了一聲,随即到黃通理家那後面新修的屋子裡,看視一周。
修得門窗整潔,髹漆光明。
院子也鋪平石闆,一棵大樹也剪得嶄齊。
樓上下桌椅書架,都擺好了,旁邊還有兩個天文儀、地球儀的架子。
院子裡廊檐下,羅列的各種花草。
門窗内外,一律挂了簾子。
這多是黃繡球同黃通理的布置。
黃通理道:“我在中間齋壁上同樓上當中一間,還做了兩塊匾額,齋壁上拟了四個字,叫【商舊培新】,樓上的拟了三個字,叫【多苦心】。
朱夫子《鵝湖寺和陸子壽詩》:【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我是用他這個意思。
向來總說朱夫子拘守心性之學,這兩句卻極其通達精細,看他在商量下着個【加】字,培養下着個【轉】字,見得舊學不商量,就不能遂密,不遂密,就不成其為舊學,新知不培養,或覺得新不如舊,就知了也是皮毛,浮而不實,必定要培養起來,才覺得新知的好處轉入深沉,于是新舊相輔,兩不相離這個功夫。
你道朱夫子,不是經了一生的體驗說出來的嗎?如今講教育的風氣,守舊的偏着舊學,頭腦子裡漲了一部高頭講章,開出口來《四書》《五經》,動起筆來【之乎者也】,問他的實在,連《四書》《五經》上的字,還十字有三字不識,講起來,更是十字有九字不會講了。
等到拿筆寫個字條,開頭都裝了【今夫、且夫】的字樣,底下就連【之乎者也】都掉不清楚。
從前看見人代人家帶了一封開口的家信,是寫給他父親的,切記得他中間有兩句話,問他自己的兒子,在家有沒有錯處的意思,叫【小犬之小犬,其寡過矣乎】,這種文真掉得可笑。
帶信的說,此人還是兩榜名下。
我也說若不是兩榜同翰林們,那裡掉得出【小犬之小犬】這樣的文法呢?這樣文法,莫非從舊學中出,弄得把孔明當作孔夫子的子孫,抱着大版《康熙字典》,說是的的刮刮宋朝的原版初印,
”此話一出,畢太太不容心,也不開口。
就有幾個人附和着說:“是像極。
”。
内中有個和尚道:“說穿了的确是的。
”旁邊複華聽見大家這般猜疑,曉得王老娘們不關心,是不聽見的,又不好去關照,生怕當真鬧穿了,一時急智,故意同人家口角起來,高聲亂喊。
那時聽的人就走散一半,畢太太也下了船。
不多時,畢太太跟着行李挑子,到了張先生家,自然有些安排詢問的話,不必多叙。
卻說張先生家因為黃通理家,也盼望畢太太來得許久,略将黃繡球這幾個月裡的近事,并王老娘、曹新姑二人的事,都說了。
畢太太道:“我已見過這二人,聽過她二人所說的書。
”如此這般也說了一遍。
當是就同到黃繡球處。
黃繡球開口說:“姊姊來得何以這樣遲?”畢太太不接應這句,開口說:“妹妹做得何以這樣新鮮?”黃繡球道:“新鮮是新鮮,你但聽見張府上告訴你的新鮮事,不曾看見我的新鮮人呢。
”畢太太道:“豈但已經看見你的新鮮人,而且已經聽見你新鮮人說過書。
”黃繡球道:“姊姊豈有此理,怎麼來了,不到我家,也不到張先生家,在外面先住了幾天?”畢太太道:“我是即刻才到的,何嘗住在外面?”張先生接着把話說明。
大家笑了。
黃繡球回頭問複華道:“既然如此,當時你倒不看見畢太太呢?”複華道:“聽的女人,都近着王老娘們面前。
我是在人背後老遠的,聽得人家議論,不去留心到女客身上。
後來假意鬧散場子,又遠遠的照應王老娘們回來,故此就不曾看見了。
”于是畢太太,同張先生、黃氏夫婦們暢談了一切,說是:“到家後病了幾十天,到上海因事又耽擱了幾十天,接着的信,正在病中,接不着的信,我是已到上海。
在上海天天想動身,天天走不成,因此也就沒有複信,遲到此刻才來,連自己都料不到的。
” 這一夜談的不久,第二日重新又大家叙談。
黃繡球指着王老娘們說道:“我自從做親拜堂,照着派的俗禮,拜天地,拜神明,以後除了拜祖宗,這一雙腳膝,将近二十年沒有輕容易彎過一彎,為了她們二人,叫我下過幾十回跪,磕過幾百個頭,當時我自己自認同發癡一樣,至今也覺好笑。
”王老娘擠着兩隻老花眼睛也笑迷迷的說道:“我們早曉得做人有這些道理,又同你們受這些樂境,不是我又說句舊話,像我這大年紀,早就成了菩薩,沒有菩薩能讓木頭爛泥做了。
”黃繡球、畢太太一齊鼓掌大笑。
畢太太又道:“到底菩薩是個騙人來東西,可以騙人到邪路上去,也可以騙人歸入正路,你看這兩位,到被你拿他騙成活菩薩了。
袁子才的詩:【逢僧即拜僧,見佛我不拜。
拜佛佛無知,拜僧僧現在。
】這兩句真有見解。
妹妹,你是拜着了尼姑,倘或那天是和尚上門化緣,你可有什麼法子到他?”說罷,又笑了一聲,随即到黃通理家那後面新修的屋子裡,看視一周。
修得門窗整潔,髹漆光明。
院子也鋪平石闆,一棵大樹也剪得嶄齊。
樓上下桌椅書架,都擺好了,旁邊還有兩個天文儀、地球儀的架子。
院子裡廊檐下,羅列的各種花草。
門窗内外,一律挂了簾子。
這多是黃繡球同黃通理的布置。
黃通理道:“我在中間齋壁上同樓上當中一間,還做了兩塊匾額,齋壁上拟了四個字,叫【商舊培新】,樓上的拟了三個字,叫【多苦心】。
朱夫子《鵝湖寺和陸子壽詩》:【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我是用他這個意思。
向來總說朱夫子拘守心性之學,這兩句卻極其通達精細,看他在商量下着個【加】字,培養下着個【轉】字,見得舊學不商量,就不能遂密,不遂密,就不成其為舊學,新知不培養,或覺得新不如舊,就知了也是皮毛,浮而不實,必定要培養起來,才覺得新知的好處轉入深沉,于是新舊相輔,兩不相離這個功夫。
你道朱夫子,不是經了一生的體驗說出來的嗎?如今講教育的風氣,守舊的偏着舊學,頭腦子裡漲了一部高頭講章,開出口來《四書》《五經》,動起筆來【之乎者也】,問他的實在,連《四書》《五經》上的字,還十字有三字不識,講起來,更是十字有九字不會講了。
等到拿筆寫個字條,開頭都裝了【今夫、且夫】的字樣,底下就連【之乎者也】都掉不清楚。
從前看見人代人家帶了一封開口的家信,是寫給他父親的,切記得他中間有兩句話,問他自己的兒子,在家有沒有錯處的意思,叫【小犬之小犬,其寡過矣乎】,這種文真掉得可笑。
帶信的說,此人還是兩榜名下。
我也說若不是兩榜同翰林們,那裡掉得出【小犬之小犬】這樣的文法呢?這樣文法,莫非從舊學中出,弄得把孔明當作孔夫子的子孫,抱着大版《康熙字典》,說是的的刮刮宋朝的原版初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