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芒絲》序言
關燈
小
中
大
,在&ldquo他憎惡這種感情(愛情)&rdquo以後是注釋:&ldquo四年以來他不止一千次地發誓說他絕不戀愛。
絕不能愛,這是他行為的全部基礎,是他生活中的大事。
&rdquo 因此,奧克塔夫的陽痿病從未被明确地說出來,它不斷地被暗示,主人公的某種态度和某些舉止是無法理解的,除非讀者猜到了陽痿病。
可以說這本書的主題就是讓讀者猜到這一點,沒有一本書要求讀者進行如此微妙的合作。
說實在的,隻有在了解實情,重讀此書時才明白某些暗示的全部含義,而原先沒有看懂狡計。
例如第二章開頭引用了馬洛的銘文:&ldquo唯獨她看出來,他神色怏怏,顯然是抱負不凡的心胸過高估計了他不能享有的幸福。
&rdquo在下一章裡,這個意思幾乎原封不動地被表達出來:&ldquo熱烈的想象力使他強調了他無法享受的幸福。
&rdquo這句話很微妙,它完全适用于氣質稍稍浪漫的任何人。
它用在奧克塔夫身上具有更具體、更精确的含義,但我們最初不知道。
同樣,司湯達在談到奧克塔夫時寫道:&ldquo他隻缺少一個平庸的靈魂。
&rdquo我們後來才明白他想說什麼:如果他的靈魂平庸,這個秘密就不會使他如此痛苦。
這個解釋,我們自始至終在等待它,司湯達很清楚我們需要它,他應該給我們,然而,他在注釋(1828年5月26日)中承認:&ldquo我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在作品中坦率地談這個;應該在序言裡談。
&rdquo在司湯達的全部作品中,最需要序言的莫過于這本書了。
如果有人認為我強調得稍稍過分,那麼這句引語就是我的辯詞。
因此,在司湯達的第一本小說裡(首先必須說明,1827年他在寫這本書時已經四十四歲,這第一本小說是他的第七部作品),他提出了一個&ldquo病例&rdquo:陽痿病人,而且,似乎反常的是,這是一位戀愛中的陽痿病人。
那麼,司湯達是否認為他老師卡巴尼的理論很荒謬呢?卡巴尼說:&ldquo隻有精液才&hellip&hellip&rdquo這句話後來被德·古爾蒙所繼承,他認為在愛情的情感中,一切都取決于精液,生殖行為是受精液的召喚與其最後目的。
奧克塔夫這個人物對這種不折不扣的初級理論提出了明确的否定。
愛情由于受到阻礙和約束更認識自己,更為熾熱,司湯達似乎想告訴我們,最大挫折會激起最強烈的愛情。
在司湯達筆下所有的戀人中,奧克塔夫大概是最熱烈的。
障礙不來自外界或精神,它存在于身體本身。
奧克塔夫在戀愛,他知道自己不該戀愛,反而愛得更熱烈,拼命地愛,不顧一切,不顧他做出的永不戀愛的誓言,他知道自己的愛火隻能是神秘主義的,呵,多麼羞愧,他的肉體隻能裝聾作啞,不回答呼喚,他知道他隻能使所愛的人失望。
為了使這個悲劇最具雄辯力,必須使奧克塔夫具有細緻入微的種種顧慮,因為如果他有一個&ldquo平庸的靈魂&rdquo,便會弄虛作假&mdash&mdash司湯達這樣注解說。
當我們知道主人公的秘密以後,他性格中的一切就變得明朗了,我們明白司湯達為什麼如此強調左右主人公思想的&ldquo責任感&rdquo,因為奧克塔夫在考慮婚姻和愛情時也考慮由此而來的責任,而他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履行這些責任的。
于是我們理解他為什麼想當神父,不是出于宗教志向,而是一種懦弱,想用教規來掩蓋被迫獨身的原因。
我們也理解了書中最神秘、最有趣的片斷:奧克塔夫最熱戀德·佐伊洛夫小姐時,卻與不三不四的女人交往。
我們理解他在這些輕浮女人,這些&ldquo不堪入目&rdquo的女人身上所尋找的是試驗,它或者使他放心,或者證明他的絕望是對的。
這樣說來,陽痿病人也可以戀愛。
在此,司湯達認為,一般彙聚于愛情之中的兩種因素是可以區分的,但缺一不可,分離會是緻命的。
然而,如果這種分離不是出于缺陷,那麼更引人注目。
這在菲爾丁那本美妙的小說中說得最清楚、最明确了。
小說主人公托姆·瓊斯在旅途上與客棧姑娘們猥亵,他在另一方面愛得越深,在這裡就更下流。
他對貞潔的情婦說:&ldquo你們女性十分細膩,不了解我們男性的粗魯,不明白肉體的欲望和心靈的感情沒有多大關系。
&rdquo這裡不僅是區分,還是分離、分歧。
菲爾丁的整本書似乎都在講述這天真的分離,最後在婚姻中,純潔的愛情與肉體的欲望才相互和解。
維克多·雨果是平庸的心理學家,然而就連他不也是講述馬
絕不能愛,這是他行為的全部基礎,是他生活中的大事。
&rdquo 因此,奧克塔夫的陽痿病從未被明确地說出來,它不斷地被暗示,主人公的某種态度和某些舉止是無法理解的,除非讀者猜到了陽痿病。
可以說這本書的主題就是讓讀者猜到這一點,沒有一本書要求讀者進行如此微妙的合作。
說實在的,隻有在了解實情,重讀此書時才明白某些暗示的全部含義,而原先沒有看懂狡計。
例如第二章開頭引用了馬洛的銘文:&ldquo唯獨她看出來,他神色怏怏,顯然是抱負不凡的心胸過高估計了他不能享有的幸福。
&rdquo在下一章裡,這個意思幾乎原封不動地被表達出來:&ldquo熱烈的想象力使他強調了他無法享受的幸福。
&rdquo這句話很微妙,它完全适用于氣質稍稍浪漫的任何人。
它用在奧克塔夫身上具有更具體、更精确的含義,但我們最初不知道。
同樣,司湯達在談到奧克塔夫時寫道:&ldquo他隻缺少一個平庸的靈魂。
&rdquo我們後來才明白他想說什麼:如果他的靈魂平庸,這個秘密就不會使他如此痛苦。
這個解釋,我們自始至終在等待它,司湯達很清楚我們需要它,他應該給我們,然而,他在注釋(1828年5月26日)中承認:&ldquo我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在作品中坦率地談這個;應該在序言裡談。
&rdquo在司湯達的全部作品中,最需要序言的莫過于這本書了。
如果有人認為我強調得稍稍過分,那麼這句引語就是我的辯詞。
因此,在司湯達的第一本小說裡(首先必須說明,1827年他在寫這本書時已經四十四歲,這第一本小說是他的第七部作品),他提出了一個&ldquo病例&rdquo:陽痿病人,而且,似乎反常的是,這是一位戀愛中的陽痿病人。
那麼,司湯達是否認為他老師卡巴尼的理論很荒謬呢?卡巴尼說:&ldquo隻有精液才&hellip&hellip&rdquo這句話後來被德·古爾蒙所繼承,他認為在愛情的情感中,一切都取決于精液,生殖行為是受精液的召喚與其最後目的。
奧克塔夫這個人物對這種不折不扣的初級理論提出了明确的否定。
愛情由于受到阻礙和約束更認識自己,更為熾熱,司湯達似乎想告訴我們,最大挫折會激起最強烈的愛情。
在司湯達筆下所有的戀人中,奧克塔夫大概是最熱烈的。
障礙不來自外界或精神,它存在于身體本身。
奧克塔夫在戀愛,他知道自己不該戀愛,反而愛得更熱烈,拼命地愛,不顧一切,不顧他做出的永不戀愛的誓言,他知道自己的愛火隻能是神秘主義的,呵,多麼羞愧,他的肉體隻能裝聾作啞,不回答呼喚,他知道他隻能使所愛的人失望。
為了使這個悲劇最具雄辯力,必須使奧克塔夫具有細緻入微的種種顧慮,因為如果他有一個&ldquo平庸的靈魂&rdquo,便會弄虛作假&mdash&mdash司湯達這樣注解說。
當我們知道主人公的秘密以後,他性格中的一切就變得明朗了,我們明白司湯達為什麼如此強調左右主人公思想的&ldquo責任感&rdquo,因為奧克塔夫在考慮婚姻和愛情時也考慮由此而來的責任,而他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履行這些責任的。
于是我們理解他為什麼想當神父,不是出于宗教志向,而是一種懦弱,想用教規來掩蓋被迫獨身的原因。
我們也理解了書中最神秘、最有趣的片斷:奧克塔夫最熱戀德·佐伊洛夫小姐時,卻與不三不四的女人交往。
我們理解他在這些輕浮女人,這些&ldquo不堪入目&rdquo的女人身上所尋找的是試驗,它或者使他放心,或者證明他的絕望是對的。
這樣說來,陽痿病人也可以戀愛。
在此,司湯達認為,一般彙聚于愛情之中的兩種因素是可以區分的,但缺一不可,分離會是緻命的。
然而,如果這種分離不是出于缺陷,那麼更引人注目。
這在菲爾丁那本美妙的小說中說得最清楚、最明确了。
小說主人公托姆·瓊斯在旅途上與客棧姑娘們猥亵,他在另一方面愛得越深,在這裡就更下流。
他對貞潔的情婦說:&ldquo你們女性十分細膩,不了解我們男性的粗魯,不明白肉體的欲望和心靈的感情沒有多大關系。
&rdquo這裡不僅是區分,還是分離、分歧。
菲爾丁的整本書似乎都在講述這天真的分離,最後在婚姻中,純潔的愛情與肉體的欲望才相互和解。
維克多·雨果是平庸的心理學家,然而就連他不也是講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