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協天界大帝演雄兵 兜率宮道祖談性命
關燈
小
中
大
當靜悟之。
】〉 說畢又行,行不多遠,見前面有大樹二株,高約百仞,粗約十圍,植在十字路口當中,轉瞬間行抵樹下,見左邊樹根下,拴著一箇猿猴,右邊樹根下縛住一匹駿馬,一猴一馬,安靜如如不動。
〈(這箇工夫殊不容易)〉抱一問:「此二物,何若是之馴良?」真君曰:「此二物,人人有之,在人身中,難以制伏。
今道祖將他縛於此樹下,使他不敢妄動,所以示入道之人也。
師弟思之,當得其解。
」抱一捫心想了一會說道:「弟子明白了。
」真君道:「師弟何不掉轉頭來,看看四方八面的景緻。
」抱一果掉回頭一望,望見下方有一條大河,其水如銀,由北方流來,經過東北蓬島瀛洲,直流東南,繞出香山南海,又折而西,環抱協天界,大赤天界,瀠洄如帶,惟此水似空際有吸力,自下倒流而上,抱一不解其故,又問真君?真君曰:「水性本就下,惟銀河之水,自尾閭倒瀉而上,由北至南,合大易既濟之卦。
水在上而火在下,北高而南低也。
人能悟也,即徹玄功。
」 〈【修道之士,當於此文,反已參求,裨益不少。
】〉 抱一道:「容弟子緩緩思之。
」一面思索,一面跟隨真君前行,行不數裡,忽見左邊山坡之上,有二垂髫童子,跨在青牛背上,一箇吹笛,一箇唱歌和之,其聲清越,嫋嫋可聽。
真君道:「師弟莫走,且聽這兩箇牧童,口內唱些甚麼歌詞?」抱一傾耳聽之,隻聽見他口中歌道: 嗟彼塵世兮,淆亂紛歧。
大道晻晦兮,風俗澆漓。
天降浩劫兮,適屆三期。
人民慘痛兮,饑饉流離。
國無明主兮,疇與維持。
異學爭鳴兮,世道陵夷。
人心陷溺兮,顛倒倫彜。
蠢爾魔類兮,妄作胡為。
滅絕綱常兮,背道而馳。
天不汝容兮,雖悔何追。
籲嗟眾生兮,莫起瘡痍。
〈(紅塵擾擾,劫運滔滔,幾時纔了?)〉 孰若吾仙兮,惟牧是司。
抱犢山頭兮,既樂且嬉。
身無長物兮,短笛一枝。
不拘腔調兮,信口而吹,橫跨牛背兮,歸去遲遲。
安坐禪房兮,無慮無思。
鍊習玄功兮,取坎填離。
大丹結就兮,我則知之,相依道祖兮,幽谷追隨。
遨遊世界兮,其樂恰怡。
〈(神仙之樂如此,世人其歆羨否?)〉 〈【牧童這般情況,雖以萬乘之尊,王公之貴換之,不易得耳。
】〉 那兩箇牧童,一吹一和,歌聲甫畢,策牛一鞭,逕向左邊山頭去了。
抱一道:「仙師這兩箇牧童年雖幼,而道德高尚,所唱之歌詞,悲憫世道深矣。
」真君道:「師弟聲入心通,真堪嘉尚,不負二童之一段歌文矣。
且莫耽延,快快隨定吾來。
」於是二人又行,行不數步又聽見右邊松楷之上,有一大鳥,在樹間作人語,鳴聲甚晰,〈(奇哉)〉抱一停步聽之,也是一段短歌,隻聽他歌道: 來到了,來到了,爾的緣法也算好,此時道祖在宮中,遍賜瓊漿除煩惱, 快進宮,要趁早,得聆聖言知大道。
聞了大道回凡間,研求性命存三寶。
他日再到此間來,便是個長生不老。
〈【頗有趣味,抱一聞之,定然心曠神怡。
】〉 那大鳥鳴罷,展翅飛騰去了,抱一正在聽得出神,真君不住拍掌笑道:「師弟你聽這段歌文,好與不好。
」抱一道:「怎麼這個大鳥,又不是鸚鵡?鵒,如何能作人語,又還作此好歌,真正希奇。
」真君道:「師弟少見多怪,天上的物類,都具靈性,就是鰍鱔也解彈琴,鷗鷺也能賡歌,其他可類推也,〈(人不學不如物信然)〉何必詫異,快快前行。
」 又行了五十餘裡,已達山頂,見對面又有一山,峭拔明秀,景緻絕佳,山上盡是翠柏蒼松,建有無數宮殿樓閣,亭亭如華蓋,直達山頂,上有五色雲霞籠護,左側有長江圍繞,流到後邊。
抱一看這仙境,目不轉瞬,羨慕不已。
問真君道:「前面即道祖所在乎?」真君曰:「然,此地總名大赤天,又名離恨天,對面高山,名三化山,道祖一靈化三清,即在此矣。
山頂之宮殿,名曰:『道玄殿』,其下即『三清殿』,其下即『兜率宮』,又其下即『大赤天宮』,宮殿甚多,覽之不盡,內中都是道祖之弟子門人,凡世間之得道成真者,多住於此。
至左側之水,乃是銀河之水,倒流至此,分而為江,匯而成海,名曰:『涼海』,此即離恨天之形勝。
吾師徒向前而行,便知其詳也。
」 〈【敘述風景,閒閒有緻。
】〉 正言間,忽見對面有數十個仙童,手執幢旖而來,後面又有仙樂隊,清音疊奏,逸韻悠揚,真君曰:「師弟你看,道祖派人來迎接我師徒也。
」抱一擡頭望時,已到面前,眾仙童見了真君,各拱手緻禮,說道:「小童等奉道祖之命,特來歡迎帝君,並楊真人,請速速進宮,入席聽講。
今日道祖大宴群真,此等機會,不可錯過。
」說畢,排起幢旛音樂,上前去了,真君與抱一緊緊跟隨,一霎時間,見前面有一架大玉石牌坊,上書「玄門」二宇,左右有七字聯雲: 涼海長江環勝境, 珠宮貝闕煥瑤京。
進了牌坊門,行不多遠,有一堵大照壁,長約三十餘丈,高約二十餘丈,俱是玉石瑪瑙鑲成,光澤無比。
轉入照壁裏面,望見大門屹立,光彩巍峨,門左側,有青龍一條蟠繞,門右側,有白虎一隻伏蹲。
門上立一直匾,上書:「大赤天宮」四字,左右有聯雲: 叩玄關須尋祖竅, 由正路莫入旁門。
〈【此聯乃修真要訣。
】〉 抱一讀罷對聯,欲想進門,見左右有一龍、一虎,心中畏懼,不敢遽入,真君笑曰:「此龍虎已被降伏,何懼之有。
」抱一了解,從容而進,那二物果然俯首不動,抱一暗暗稱奇,方知道門真有玄功。
方顧盼間,忽見二門之內,走出一位真仙,飄飄灑灑,笑容可掬,見了真君,說道:「元陽帝君到了嗎?道祖盼爾師徒久矣,快快進宮。
」真君答言:「遵命」,抱一知是一位大仙,上前見禮。
並請問大仙高姓大名?那真仙答道:「吾姓張西漢人氏。
」抱一道:「莫非留侯張子房大仙乎?」答曰:「然也,吾奉道祖之命,迎爾師徒進宮,乘此機緣,好以聽講,快快隨定我來。
」抱一跟隨張仙與真君,急趨而入,一路瞻仰宮殿,十分華麗,張大仙每進一層,為抱一指示一層。
說此層乃十洲三島諸仙朝房也,此層乃蓬萊諸仙朝房也,此層乃各宮洞府仙真朝房也。
又連進三層,說道:「此皆門人弟子之修鍊室也。
」最後到一層,則指曰:「此五聖帝君朝房問道室也。
」轉瞬間,連進了八重宮殿,每宮門上俱有匾聯,不及念讀,及到了第九重,抱一探頭望入,見院落極其宏敞,張大仙道:「楊師弟且在此等候,吾與柳帝君,先去通稟道祖,然後再傳爾進見。
」說畢,二仙先進去了,抱一挨身進門,至廊廉下,偷看內中景緻,見院中陳列許多筵席,諸真濟濟入席聽講,約有萬餘人。
屏息無聲,宮庭之內,設二高座,上坐一位老仙,身長丈餘,鶴髮童顏,長眉廣顙,大耳隆準,齒疏口方,頷下鬍鬚,其白如雪,金光滿面,五氣朝元。
著天衣天冠,坐在高座之上,演講:「天人性命之旨」聲若洪鐘,遠近皆聞。
〈(好一個道祖寫出如生)〉抱一把這位老仙看清,知是道祖,昂首又看,宮殿極其巍峨,當中立一直匾上書「兜率上宮」四個大字,楹柱上題有二聯,其一雲: 往古來今,修身為本。
天上地下,惟道獨尊。
〈【絕妙好聯。
】〉 又一聯雲: 大道本無名,誰將天人地研窮,指出玄竅。
吾身原有寶,好把精氣神收貯,鍊作金丹。
〈【玄功妙道,對語包羅。
】〉 抱一正在看對時,忽聞階上傳呼,命楊抱一進見,即有二童子領路,引抱一上階,直到道祖座下。
抱一戰戰兢兢跪下,口稱;「弟子楊抱一叩見道祖,九叩行參。
」道祖喜形於色,說道:「免了,爾今夕來得大有奇緣,吾道祖正在演講玄功大道,並身心性命之旨。
爾得與聞,真不易也。
起來聽講,對面座上尚缺一席,爾可坐之。
」抱一答道:「弟子此來,為因聖帝演這部《洞冥記》,待命弟子到道祖宮中請訓,並求賜一篇訓文,指示入道之人,望懇道祖慈悲。
」道祖道:「吾日間早已算定,已撰就文一篇,今夕所講,正此文也,爾起來入席細聽可也。
」抱一聞說,滿心歡喜,謝了道祖,入席坐聽。
其題目乃是: 太上道祖訓修道者宜先修心、後修性、再修命、勿誤入旁門左道文 太上道祖曰:「上古之時,道一而已,無所謂教。
逮及中古,列為三教,而道始列為專門。
嗚呼!何自外乎道也?殊不知三教之理,名雖殊而源則同。
知其理先尋其源,不以流之分派而歧視之也,然則同源者安在?亦曰:『此心與性命而已矣!』故吾道門之修心鍊性,猶儒者之存心養性,釋家之明心見性也。
蓋聖賢仙佛,不外此心,皆以修性命為指歸;未有舍身心性命之理,而專言夫教也,夫人有生之初,天賦我以靈根,先天太極,本自渾然,如穀之有種;如桃李之
】〉 說畢又行,行不多遠,見前面有大樹二株,高約百仞,粗約十圍,植在十字路口當中,轉瞬間行抵樹下,見左邊樹根下,拴著一箇猿猴,右邊樹根下縛住一匹駿馬,一猴一馬,安靜如如不動。
〈(這箇工夫殊不容易)〉抱一問:「此二物,何若是之馴良?」真君曰:「此二物,人人有之,在人身中,難以制伏。
今道祖將他縛於此樹下,使他不敢妄動,所以示入道之人也。
師弟思之,當得其解。
」抱一捫心想了一會說道:「弟子明白了。
」真君道:「師弟何不掉轉頭來,看看四方八面的景緻。
」抱一果掉回頭一望,望見下方有一條大河,其水如銀,由北方流來,經過東北蓬島瀛洲,直流東南,繞出香山南海,又折而西,環抱協天界,大赤天界,瀠洄如帶,惟此水似空際有吸力,自下倒流而上,抱一不解其故,又問真君?真君曰:「水性本就下,惟銀河之水,自尾閭倒瀉而上,由北至南,合大易既濟之卦。
水在上而火在下,北高而南低也。
人能悟也,即徹玄功。
」 〈【修道之士,當於此文,反已參求,裨益不少。
】〉 抱一道:「容弟子緩緩思之。
」一面思索,一面跟隨真君前行,行不數裡,忽見左邊山坡之上,有二垂髫童子,跨在青牛背上,一箇吹笛,一箇唱歌和之,其聲清越,嫋嫋可聽。
真君道:「師弟莫走,且聽這兩箇牧童,口內唱些甚麼歌詞?」抱一傾耳聽之,隻聽見他口中歌道: 嗟彼塵世兮,淆亂紛歧。
大道晻晦兮,風俗澆漓。
天降浩劫兮,適屆三期。
人民慘痛兮,饑饉流離。
國無明主兮,疇與維持。
異學爭鳴兮,世道陵夷。
人心陷溺兮,顛倒倫彜。
蠢爾魔類兮,妄作胡為。
滅絕綱常兮,背道而馳。
天不汝容兮,雖悔何追。
籲嗟眾生兮,莫起瘡痍。
〈(紅塵擾擾,劫運滔滔,幾時纔了?)〉 孰若吾仙兮,惟牧是司。
抱犢山頭兮,既樂且嬉。
身無長物兮,短笛一枝。
不拘腔調兮,信口而吹,橫跨牛背兮,歸去遲遲。
安坐禪房兮,無慮無思。
鍊習玄功兮,取坎填離。
大丹結就兮,我則知之,相依道祖兮,幽谷追隨。
遨遊世界兮,其樂恰怡。
〈(神仙之樂如此,世人其歆羨否?)〉 〈【牧童這般情況,雖以萬乘之尊,王公之貴換之,不易得耳。
】〉 那兩箇牧童,一吹一和,歌聲甫畢,策牛一鞭,逕向左邊山頭去了。
抱一道:「仙師這兩箇牧童年雖幼,而道德高尚,所唱之歌詞,悲憫世道深矣。
」真君道:「師弟聲入心通,真堪嘉尚,不負二童之一段歌文矣。
且莫耽延,快快隨定吾來。
」於是二人又行,行不數步又聽見右邊松楷之上,有一大鳥,在樹間作人語,鳴聲甚晰,〈(奇哉)〉抱一停步聽之,也是一段短歌,隻聽他歌道: 來到了,來到了,爾的緣法也算好,此時道祖在宮中,遍賜瓊漿除煩惱, 快進宮,要趁早,得聆聖言知大道。
聞了大道回凡間,研求性命存三寶。
他日再到此間來,便是個長生不老。
〈【頗有趣味,抱一聞之,定然心曠神怡。
】〉 那大鳥鳴罷,展翅飛騰去了,抱一正在聽得出神,真君不住拍掌笑道:「師弟你聽這段歌文,好與不好。
」抱一道:「怎麼這個大鳥,又不是鸚鵡?鵒,如何能作人語,又還作此好歌,真正希奇。
」真君道:「師弟少見多怪,天上的物類,都具靈性,就是鰍鱔也解彈琴,鷗鷺也能賡歌,其他可類推也,〈(人不學不如物信然)〉何必詫異,快快前行。
」 又行了五十餘裡,已達山頂,見對面又有一山,峭拔明秀,景緻絕佳,山上盡是翠柏蒼松,建有無數宮殿樓閣,亭亭如華蓋,直達山頂,上有五色雲霞籠護,左側有長江圍繞,流到後邊。
抱一看這仙境,目不轉瞬,羨慕不已。
問真君道:「前面即道祖所在乎?」真君曰:「然,此地總名大赤天,又名離恨天,對面高山,名三化山,道祖一靈化三清,即在此矣。
山頂之宮殿,名曰:『道玄殿』,其下即『三清殿』,其下即『兜率宮』,又其下即『大赤天宮』,宮殿甚多,覽之不盡,內中都是道祖之弟子門人,凡世間之得道成真者,多住於此。
至左側之水,乃是銀河之水,倒流至此,分而為江,匯而成海,名曰:『涼海』,此即離恨天之形勝。
吾師徒向前而行,便知其詳也。
」 〈【敘述風景,閒閒有緻。
】〉 正言間,忽見對面有數十個仙童,手執幢旖而來,後面又有仙樂隊,清音疊奏,逸韻悠揚,真君曰:「師弟你看,道祖派人來迎接我師徒也。
」抱一擡頭望時,已到面前,眾仙童見了真君,各拱手緻禮,說道:「小童等奉道祖之命,特來歡迎帝君,並楊真人,請速速進宮,入席聽講。
今日道祖大宴群真,此等機會,不可錯過。
」說畢,排起幢旛音樂,上前去了,真君與抱一緊緊跟隨,一霎時間,見前面有一架大玉石牌坊,上書「玄門」二宇,左右有七字聯雲: 涼海長江環勝境, 珠宮貝闕煥瑤京。
進了牌坊門,行不多遠,有一堵大照壁,長約三十餘丈,高約二十餘丈,俱是玉石瑪瑙鑲成,光澤無比。
轉入照壁裏面,望見大門屹立,光彩巍峨,門左側,有青龍一條蟠繞,門右側,有白虎一隻伏蹲。
門上立一直匾,上書:「大赤天宮」四字,左右有聯雲: 叩玄關須尋祖竅, 由正路莫入旁門。
〈【此聯乃修真要訣。
】〉 抱一讀罷對聯,欲想進門,見左右有一龍、一虎,心中畏懼,不敢遽入,真君笑曰:「此龍虎已被降伏,何懼之有。
」抱一了解,從容而進,那二物果然俯首不動,抱一暗暗稱奇,方知道門真有玄功。
方顧盼間,忽見二門之內,走出一位真仙,飄飄灑灑,笑容可掬,見了真君,說道:「元陽帝君到了嗎?道祖盼爾師徒久矣,快快進宮。
」真君答言:「遵命」,抱一知是一位大仙,上前見禮。
並請問大仙高姓大名?那真仙答道:「吾姓張西漢人氏。
」抱一道:「莫非留侯張子房大仙乎?」答曰:「然也,吾奉道祖之命,迎爾師徒進宮,乘此機緣,好以聽講,快快隨定我來。
」抱一跟隨張仙與真君,急趨而入,一路瞻仰宮殿,十分華麗,張大仙每進一層,為抱一指示一層。
說此層乃十洲三島諸仙朝房也,此層乃蓬萊諸仙朝房也,此層乃各宮洞府仙真朝房也。
又連進三層,說道:「此皆門人弟子之修鍊室也。
」最後到一層,則指曰:「此五聖帝君朝房問道室也。
」轉瞬間,連進了八重宮殿,每宮門上俱有匾聯,不及念讀,及到了第九重,抱一探頭望入,見院落極其宏敞,張大仙道:「楊師弟且在此等候,吾與柳帝君,先去通稟道祖,然後再傳爾進見。
」說畢,二仙先進去了,抱一挨身進門,至廊廉下,偷看內中景緻,見院中陳列許多筵席,諸真濟濟入席聽講,約有萬餘人。
屏息無聲,宮庭之內,設二高座,上坐一位老仙,身長丈餘,鶴髮童顏,長眉廣顙,大耳隆準,齒疏口方,頷下鬍鬚,其白如雪,金光滿面,五氣朝元。
著天衣天冠,坐在高座之上,演講:「天人性命之旨」聲若洪鐘,遠近皆聞。
〈(好一個道祖寫出如生)〉抱一把這位老仙看清,知是道祖,昂首又看,宮殿極其巍峨,當中立一直匾上書「兜率上宮」四個大字,楹柱上題有二聯,其一雲: 往古來今,修身為本。
天上地下,惟道獨尊。
〈【絕妙好聯。
】〉 又一聯雲: 大道本無名,誰將天人地研窮,指出玄竅。
吾身原有寶,好把精氣神收貯,鍊作金丹。
〈【玄功妙道,對語包羅。
】〉 抱一正在看對時,忽聞階上傳呼,命楊抱一進見,即有二童子領路,引抱一上階,直到道祖座下。
抱一戰戰兢兢跪下,口稱;「弟子楊抱一叩見道祖,九叩行參。
」道祖喜形於色,說道:「免了,爾今夕來得大有奇緣,吾道祖正在演講玄功大道,並身心性命之旨。
爾得與聞,真不易也。
起來聽講,對面座上尚缺一席,爾可坐之。
」抱一答道:「弟子此來,為因聖帝演這部《洞冥記》,待命弟子到道祖宮中請訓,並求賜一篇訓文,指示入道之人,望懇道祖慈悲。
」道祖道:「吾日間早已算定,已撰就文一篇,今夕所講,正此文也,爾起來入席細聽可也。
」抱一聞說,滿心歡喜,謝了道祖,入席坐聽。
其題目乃是: 太上道祖訓修道者宜先修心、後修性、再修命、勿誤入旁門左道文 太上道祖曰:「上古之時,道一而已,無所謂教。
逮及中古,列為三教,而道始列為專門。
嗚呼!何自外乎道也?殊不知三教之理,名雖殊而源則同。
知其理先尋其源,不以流之分派而歧視之也,然則同源者安在?亦曰:『此心與性命而已矣!』故吾道門之修心鍊性,猶儒者之存心養性,釋家之明心見性也。
蓋聖賢仙佛,不外此心,皆以修性命為指歸;未有舍身心性命之理,而專言夫教也,夫人有生之初,天賦我以靈根,先天太極,本自渾然,如穀之有種;如桃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