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協天界大帝演雄兵 兜率宮道祖談性命
關燈
小
中
大
在廳下伺候,吾與柳真君先上廳通稟。
」抱一道:「弟子遵命。
」二人上廳,抱一用目望上,見廳之當中,設一公案,上有筆架籤筒,如陽世官府陳設一般,惟筒中有令箭數支,案後安一把金交椅,上鋪虎皮一張,大帝高坐其上,身長八尺,豹頭圜眼,燕頷虎鬚,身披大黑蟒袍一襲,內襯鐵鎖連環甲,足踏粉底皁靴,真乃威風八面,虎將無雙。
〈(將箇大帝活畫出來)〉與大帝附近側坐者,有四位參謀先生,衣冠古樸,道貌軒昂,其下有許多將弁,俱皆擐甲執戈,侍立左右,抱一正偷看時,忽聽大帝說道:「抱一既已到此,何不傳他上來。
」 姜將軍出班喚道:「大帝有命,傳抱一上階。
」抱一聞呼,小心翼翼,連上了三十六級臺,直到大帝座前,行參拜禮。
大帝道:「師弟遠來有勞,何必拘禮,起來一旁侍坐。
今夕爾到此,亦是奇緣,令爾開箇眼孔。
」隨命左右賜酒,抱一離坐,再三謙遜,然後坐下,對大帝曰:「弟子量狹,勉飲一杯。
」大帝笑曰:「秀才酸氣,尚末脫耶?如果能飲,何妨多飲幾杯。
」〈(豪爽之言,非大帝不能道得出來。
)〉抱一知大帝豪爽,不敢拘執、一連飲了數杯。
大帝道:「吾張奉 上皇敕旨,並奉我二哥委任,令我統領百萬天兵,每逢三、六、九之期,嚴加訓練,爾抱一亦曾入過軍營,你看老張這些軍隊,比凡間何如?」〈(快語)〉抱一道:「大帝之兵俱是天神天將,比凡間超乎萬倍。
」大帝又道:「這些兵丁,可能戰得過那些妖魔否?」〈(快語)〉抱一道:「大帝之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蠢爾毛蟲,何足道哉?」 大帝道:「師弟知老張矣,賜爾雪梨兩箇,用以下酒。
咱老張昔在當陽橋頭,大喊數聲,嚇退曹兵百萬,河水為之倒流,爾曾聽過否?」抱一道:「弟子聞之熟矣。
」大帝道:「孟子言,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老張以一人能退曹兵者,以氣勝也。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氣勝二字,非知兵者,不能道也。
)〉可見人貴自振作,萬萬不可氣餒。
〈(藥石之言)〉爾抱一能學我老張否?」〈(快人快語)〉抱一道:「弟子巽懦儒生,焉能學得大帝。
」大帝道:「也好今晚叫你長箇見識,吾命四位招待員,引爾到招待所,一面飲宴,一面看看情形,便知道了。
」大帝言畢,真君與抱一,辭了大帝,四位參謀,上前引導,下了廳,一直到招待所,高臺設席,柳真君上坐,抱一對坐,四參謀左右相陪,抱一方纔請教四位高姓大名,真君代答道:「此位龐士元先生也,此位徐元直先生也,此位司馬先生德操也,此位王參軍也。
」 抱一聞姓識名,重向四位先生拜禮,方纔坐下。
左右即將盛筵擺好,正酬酢歡飲間,忽聽砲響九聲,伐鼓三通,將臺上令旗擺了三擺,〈(聲威赫赫)〉知大帝號令已經傳下,就要開操。
抱一立起身來,往外望時,隻見人馬攢動,各按部伍,列成陣式,遠遠望去,東方上隊伍,是青色旗幟,青色衣甲,中間懸一大旗,上書第一部總統關。
抱一問是誰人?王參軍曰:「此關千歲也。
」又看南方上隊伍,是赤色旗幟,赤色衣甲,中門懸一大旗,上書第二部總統趙,抱一又問?王參軍道:「此趙子龍也。
」又看西方隊伍,是白色旗幟,白色衣甲,中間懸一大旗,上書第三部大將軍黃,抱一問:「可是老將軍黃忠?」王參軍道:「然也。
」又看北方隊伍,是黑色旗幟,黑色衣甲,中間懸一大旗,上書第四部統兵大將軍嚴,抱一曰:「可是大帝義釋之嚴顏嗎?」王參軍道:「就是此人了。
」又望進中部,見一張大黃旗,插在中間,旗上書一黃金色張字,旗幟衣甲,亦是黃色,抱一問:「是何人統帶?」王參軍曰:「此即大帝世子張苞也。
」抱一曰:「此百萬雄兵,作何部署法?請參軍一道其詳。
」王參軍道:「這百萬天兵,分為東西南北中央五大部,每部有二十萬人。
此二十萬人,按古時編制,以萬二千五百人為師,共有十六師。
在本部中,又分為左右二翼,左翼十萬,分前後隊,前翼五萬,後翼五萬,設二翼長,右翼亦然。
翼之內,列為師,師之中,列為旅,兩旅為一營,共千人,設一千夫長,一旅有五百人,設五箇百夫長,故自翼以下,有師長、旅長,千夫長,百夫長之階級。
〈【百萬天兵,以五部統制,紀律森嚴。
】〉 每百人中,則選工程小隊十八,輜重小隊十人,其餘八十人,則練步隊四十,馬隊四十,馬隊到處,則以步隊隨行,彌縫其闕,以便攻擊援應,此百萬天兵,統計得步兵四十萬,馬隊四十萬,工程、輜重隊各十萬,而歸某部,則以旗幟衣甲別之,絲毫不能錯亂,此部署百萬天兵之大概也。
」 〈【天兵百萬,都署編制,嚴嚴翼翼,有條不紊,大帝將兵之善,豈妖魔所能夢見哉。
】〉 抱一道:「何以不見馬隊?」王參軍道:「馬隊在後面操練,不久即攙入步兵演習也。
」剛言話間,隻聽見鼓聲鼕鼕,各將臺上,令旗擺了三擺,大號三吹,果然那些馬隊,衝出陣來,步兵跟隨其後,各路軍士,稱戈比幹,挾弓腰矢,演出五花八門,天花亂墜。
龐先生指謂抱一道:「此即上古魚麗陣也,此鸛鵝陣也,此八陣圖也,此長蛇大陣也。
」這數陣剛纔演畢,忽又擺出幾箇陣來。
龐先生又道:「此女媧擒共工陣也,此黃帝擒蚩尤握奇陣法也,此玄女太乙奇門也,此太公陰符陣訣也,此韓信背水陣也。
」龐先生說出許多陣法,抱一那能辨得,隻看得目瞪口呆,咄咄稱異。
〈(讀書至此,無一不目蹬口呆,道奇稱異也。
)〉 〈【此等陣法,世之將帥知否?能否?】〉 正看到熱鬧間,忽見斜刺裏衝出來二馬,馬上有二猛將,右手各持軍器,左腋下各挾一人,前一人血污滿身,後一人右膀已經砍斷,血漬點點,揚威耀武,直飛奔演武廳去,好似由陣上擒來的一般。
〈(突然而來令人汗嚇)〉抱一望之,不禁駭然,後見那兩員將,到了廳前下馬,將二犯放在階下,上階稟明,見大帝站立起來,怒眼圓睜拍案大罵,不知說些甚麼?那一犯跪在階下戰兢觳觫,〈(此二妖犯亦知有今日麼?)〉未知他如何答對,聽不清楚。
〈(可惜可惜)〉後見大帝,將手一拍,隻見許多兵丁,將他二人押往西邊去了。
抱一問此二人,是從何處擒來的?要將他去梟首嗎?王參軍道:「非也,此二人乃由凡間陣上擒來,暫禁天牢俟伊黨一齊擒獲時,然後正法也。
」抱一問其名姓,參軍曰:「此乃天機,焉敢洩露。
」 真君道:「師弟此番參觀,已知大概,今夕時辰尚早,我師徒就要告辭,再往兜率宮一遊可也。
」因對四位先生道:「請煩轉達大帝,亦不去辭行矣。
」說畢辭出,二人出了校場,那鸞鶴還在道旁,二人跨上,直向西南方而行,真君上前,行不多遠,又向正南而行,約行了三四百裡之遙,真君道:「師弟你看前面便是大赤天界,太清勝境了。
」抱一拾頭望去,果見前面山色蒼翠,景緻清幽,真乃上真住在,較之蓬萊仙都,有過之無不及矣。
行行漸近,第見滿山森林茂密,花蕊繽紛,瑞菌靈芝,蔓延山谷,鹿遊林下,鳥語枝頭。
〈(絕妙仙境)〉抱一入此佳境,不勝羨慕謂真君曰:「此處稱太清勝境,名不虛傳也。
」未知道祖宮殿,距此有若幹遠?」真君曰:「約有四五百裡之遙。
」抱一道:「似此迢迢,又兼山路崎嶇,何時始能達到?」真君道:「師弟無庸性急,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
譬如登高,必自卑。
〈(二語修道妙訣)〉師弟果有心向道祖求道,何患道阻山高?」 方議論間,見對面來了許多仙真,手攜藥鋤,背負花籃,一路嘻笑而來。
〈(擾擾紅塵之輩,其亦羨慕此地,閒散仙真否?)〉見真君到,連忙走向山半邊去了,抱一問:「這班仙真,將欲何往?」真君道:「此乃尋花採藥,將以鍊丹也。
師弟不必管他,盍速催鸞而行。
」真君說畢,拍了鶴翼一掌,那鶴戛然長鳴,展翅奮飛,穿林度嶺,十分迅速。
抱一緊緊跟隨,一霎時間,便走了三四百裡之程,真君道:「到了此地,我師徒可以下了鸞鶴,步行而前,你看前面是甚麼景緻?」抱一往前一望,乃是古塔一座,高峻無比,即刻下了鸞背,隻見松陰之下,遠遠跑來兩箇道童,見了真君,稽首畢,各將鸞鶴牽住。
真君道:「有勞兩仙童矣。
」於是二人步行而上,到了塔下,抱一仰首一觀,此塔乃是玉石造成,通體光澤,毫無縫道,正在觀望間。
忽見後面來了三人,各架著三架牛車,轆轆轉輪而來,到了塔下,忽見塔裂開一縫,那三架車逕自穿塔而入,又從塔出去了,抱一看得好不詫異,再看那塔,依然縫又合住,無半點破裂痕,以問真君?真君道:「此名無縫塔,來此三人,乃是新得道之真人,運轉三車,入此無縫塔內,乃玄功也。
師弟可悟得來?」抱一道:「弟子焉能悟此,還望仙師指示。
」真君道:「入道之人,不可躐等,俟爾一竅玄關打開後,再點醒爾可也。
」 〈【兜率一路風景,顯示人以玄功妙這,學者
」抱一道:「弟子遵命。
」二人上廳,抱一用目望上,見廳之當中,設一公案,上有筆架籤筒,如陽世官府陳設一般,惟筒中有令箭數支,案後安一把金交椅,上鋪虎皮一張,大帝高坐其上,身長八尺,豹頭圜眼,燕頷虎鬚,身披大黑蟒袍一襲,內襯鐵鎖連環甲,足踏粉底皁靴,真乃威風八面,虎將無雙。
〈(將箇大帝活畫出來)〉與大帝附近側坐者,有四位參謀先生,衣冠古樸,道貌軒昂,其下有許多將弁,俱皆擐甲執戈,侍立左右,抱一正偷看時,忽聽大帝說道:「抱一既已到此,何不傳他上來。
」 姜將軍出班喚道:「大帝有命,傳抱一上階。
」抱一聞呼,小心翼翼,連上了三十六級臺,直到大帝座前,行參拜禮。
大帝道:「師弟遠來有勞,何必拘禮,起來一旁侍坐。
今夕爾到此,亦是奇緣,令爾開箇眼孔。
」隨命左右賜酒,抱一離坐,再三謙遜,然後坐下,對大帝曰:「弟子量狹,勉飲一杯。
」大帝笑曰:「秀才酸氣,尚末脫耶?如果能飲,何妨多飲幾杯。
」〈(豪爽之言,非大帝不能道得出來。
)〉抱一知大帝豪爽,不敢拘執、一連飲了數杯。
大帝道:「吾張奉 上皇敕旨,並奉我二哥委任,令我統領百萬天兵,每逢三、六、九之期,嚴加訓練,爾抱一亦曾入過軍營,你看老張這些軍隊,比凡間何如?」〈(快語)〉抱一道:「大帝之兵俱是天神天將,比凡間超乎萬倍。
」大帝又道:「這些兵丁,可能戰得過那些妖魔否?」〈(快語)〉抱一道:「大帝之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蠢爾毛蟲,何足道哉?」 大帝道:「師弟知老張矣,賜爾雪梨兩箇,用以下酒。
咱老張昔在當陽橋頭,大喊數聲,嚇退曹兵百萬,河水為之倒流,爾曾聽過否?」抱一道:「弟子聞之熟矣。
」大帝道:「孟子言,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老張以一人能退曹兵者,以氣勝也。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氣勝二字,非知兵者,不能道也。
)〉可見人貴自振作,萬萬不可氣餒。
〈(藥石之言)〉爾抱一能學我老張否?」〈(快人快語)〉抱一道:「弟子巽懦儒生,焉能學得大帝。
」大帝道:「也好今晚叫你長箇見識,吾命四位招待員,引爾到招待所,一面飲宴,一面看看情形,便知道了。
」大帝言畢,真君與抱一,辭了大帝,四位參謀,上前引導,下了廳,一直到招待所,高臺設席,柳真君上坐,抱一對坐,四參謀左右相陪,抱一方纔請教四位高姓大名,真君代答道:「此位龐士元先生也,此位徐元直先生也,此位司馬先生德操也,此位王參軍也。
」 抱一聞姓識名,重向四位先生拜禮,方纔坐下。
左右即將盛筵擺好,正酬酢歡飲間,忽聽砲響九聲,伐鼓三通,將臺上令旗擺了三擺,〈(聲威赫赫)〉知大帝號令已經傳下,就要開操。
抱一立起身來,往外望時,隻見人馬攢動,各按部伍,列成陣式,遠遠望去,東方上隊伍,是青色旗幟,青色衣甲,中間懸一大旗,上書第一部總統關。
抱一問是誰人?王參軍曰:「此關千歲也。
」又看南方上隊伍,是赤色旗幟,赤色衣甲,中門懸一大旗,上書第二部總統趙,抱一又問?王參軍道:「此趙子龍也。
」又看西方隊伍,是白色旗幟,白色衣甲,中間懸一大旗,上書第三部大將軍黃,抱一問:「可是老將軍黃忠?」王參軍道:「然也。
」又看北方隊伍,是黑色旗幟,黑色衣甲,中間懸一大旗,上書第四部統兵大將軍嚴,抱一曰:「可是大帝義釋之嚴顏嗎?」王參軍道:「就是此人了。
」又望進中部,見一張大黃旗,插在中間,旗上書一黃金色張字,旗幟衣甲,亦是黃色,抱一問:「是何人統帶?」王參軍曰:「此即大帝世子張苞也。
」抱一曰:「此百萬雄兵,作何部署法?請參軍一道其詳。
」王參軍道:「這百萬天兵,分為東西南北中央五大部,每部有二十萬人。
此二十萬人,按古時編制,以萬二千五百人為師,共有十六師。
在本部中,又分為左右二翼,左翼十萬,分前後隊,前翼五萬,後翼五萬,設二翼長,右翼亦然。
翼之內,列為師,師之中,列為旅,兩旅為一營,共千人,設一千夫長,一旅有五百人,設五箇百夫長,故自翼以下,有師長、旅長,千夫長,百夫長之階級。
〈【百萬天兵,以五部統制,紀律森嚴。
】〉 每百人中,則選工程小隊十八,輜重小隊十人,其餘八十人,則練步隊四十,馬隊四十,馬隊到處,則以步隊隨行,彌縫其闕,以便攻擊援應,此百萬天兵,統計得步兵四十萬,馬隊四十萬,工程、輜重隊各十萬,而歸某部,則以旗幟衣甲別之,絲毫不能錯亂,此部署百萬天兵之大概也。
」 〈【天兵百萬,都署編制,嚴嚴翼翼,有條不紊,大帝將兵之善,豈妖魔所能夢見哉。
】〉 抱一道:「何以不見馬隊?」王參軍道:「馬隊在後面操練,不久即攙入步兵演習也。
」剛言話間,隻聽見鼓聲鼕鼕,各將臺上,令旗擺了三擺,大號三吹,果然那些馬隊,衝出陣來,步兵跟隨其後,各路軍士,稱戈比幹,挾弓腰矢,演出五花八門,天花亂墜。
龐先生指謂抱一道:「此即上古魚麗陣也,此鸛鵝陣也,此八陣圖也,此長蛇大陣也。
」這數陣剛纔演畢,忽又擺出幾箇陣來。
龐先生又道:「此女媧擒共工陣也,此黃帝擒蚩尤握奇陣法也,此玄女太乙奇門也,此太公陰符陣訣也,此韓信背水陣也。
」龐先生說出許多陣法,抱一那能辨得,隻看得目瞪口呆,咄咄稱異。
〈(讀書至此,無一不目蹬口呆,道奇稱異也。
)〉 〈【此等陣法,世之將帥知否?能否?】〉 正看到熱鬧間,忽見斜刺裏衝出來二馬,馬上有二猛將,右手各持軍器,左腋下各挾一人,前一人血污滿身,後一人右膀已經砍斷,血漬點點,揚威耀武,直飛奔演武廳去,好似由陣上擒來的一般。
〈(突然而來令人汗嚇)〉抱一望之,不禁駭然,後見那兩員將,到了廳前下馬,將二犯放在階下,上階稟明,見大帝站立起來,怒眼圓睜拍案大罵,不知說些甚麼?那一犯跪在階下戰兢觳觫,〈(此二妖犯亦知有今日麼?)〉未知他如何答對,聽不清楚。
〈(可惜可惜)〉後見大帝,將手一拍,隻見許多兵丁,將他二人押往西邊去了。
抱一問此二人,是從何處擒來的?要將他去梟首嗎?王參軍道:「非也,此二人乃由凡間陣上擒來,暫禁天牢俟伊黨一齊擒獲時,然後正法也。
」抱一問其名姓,參軍曰:「此乃天機,焉敢洩露。
」 真君道:「師弟此番參觀,已知大概,今夕時辰尚早,我師徒就要告辭,再往兜率宮一遊可也。
」因對四位先生道:「請煩轉達大帝,亦不去辭行矣。
」說畢辭出,二人出了校場,那鸞鶴還在道旁,二人跨上,直向西南方而行,真君上前,行不多遠,又向正南而行,約行了三四百裡之遙,真君道:「師弟你看前面便是大赤天界,太清勝境了。
」抱一拾頭望去,果見前面山色蒼翠,景緻清幽,真乃上真住在,較之蓬萊仙都,有過之無不及矣。
行行漸近,第見滿山森林茂密,花蕊繽紛,瑞菌靈芝,蔓延山谷,鹿遊林下,鳥語枝頭。
〈(絕妙仙境)〉抱一入此佳境,不勝羨慕謂真君曰:「此處稱太清勝境,名不虛傳也。
」未知道祖宮殿,距此有若幹遠?」真君曰:「約有四五百裡之遙。
」抱一道:「似此迢迢,又兼山路崎嶇,何時始能達到?」真君道:「師弟無庸性急,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
譬如登高,必自卑。
〈(二語修道妙訣)〉師弟果有心向道祖求道,何患道阻山高?」 方議論間,見對面來了許多仙真,手攜藥鋤,背負花籃,一路嘻笑而來。
〈(擾擾紅塵之輩,其亦羨慕此地,閒散仙真否?)〉見真君到,連忙走向山半邊去了,抱一問:「這班仙真,將欲何往?」真君道:「此乃尋花採藥,將以鍊丹也。
師弟不必管他,盍速催鸞而行。
」真君說畢,拍了鶴翼一掌,那鶴戛然長鳴,展翅奮飛,穿林度嶺,十分迅速。
抱一緊緊跟隨,一霎時間,便走了三四百裡之程,真君道:「到了此地,我師徒可以下了鸞鶴,步行而前,你看前面是甚麼景緻?」抱一往前一望,乃是古塔一座,高峻無比,即刻下了鸞背,隻見松陰之下,遠遠跑來兩箇道童,見了真君,稽首畢,各將鸞鶴牽住。
真君道:「有勞兩仙童矣。
」於是二人步行而上,到了塔下,抱一仰首一觀,此塔乃是玉石造成,通體光澤,毫無縫道,正在觀望間。
忽見後面來了三人,各架著三架牛車,轆轆轉輪而來,到了塔下,忽見塔裂開一縫,那三架車逕自穿塔而入,又從塔出去了,抱一看得好不詫異,再看那塔,依然縫又合住,無半點破裂痕,以問真君?真君道:「此名無縫塔,來此三人,乃是新得道之真人,運轉三車,入此無縫塔內,乃玄功也。
師弟可悟得來?」抱一道:「弟子焉能悟此,還望仙師指示。
」真君道:「入道之人,不可躐等,俟爾一竅玄關打開後,再點醒爾可也。
」 〈【兜率一路風景,顯示人以玄功妙這,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