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協天界大帝演雄兵 兜率宮道祖談性命
關燈
小
中
大
子怎麼勸他們呢?」真君道:「朋友有勸善規過之責,須要深深勸他們一番纔好。
」抱一道:「謹遵仙師之命,況係聖帝之命,焉敢違悖。
弟子回壇後,箇箇勸他一番,也不怕他們多心,聽與不聽,改與不改,隨他們罷了。
」抱一正在對答間,耳中忽聽見鐘聲大振,玉鼓頻敲,真君道:「師弟,聖帝升座矣,不可留連,我師徒快快進宮罷。
」抱一掉轉頭來,即隨真君望著大門,步趨而入,將近臺階,舉目望上,見當中懸一直立匾,上書「義聖宮」三箇大字,金光奪目,大門非常高聳,左右有聯雲: 心存漢室三分鼎,〈(千秋不朽)〉 志在春秋一部書。
〈(萬古常昭)〉 抱一跟隨真君,歷階而上,見門左右有值門神將,手執佩刀,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真君一拱手,領抱一而進,到了第二重門,門左右亦有聯雲: 精忠光日月, 大義鎮乾坤。
〈【微聖帝,曷克當此?】〉 看畢,又進了第三重門,門上亦有對聯,方欲看時,隻見裏邊走出來四位峨冠博帶的仙宮,見了真君,說道:「那是柳帝君有勞了。
這位即是抱一嗎?」真君道:「便是小徒抱一。
快快與四位仙官見禮。
」四位仙官道:「不必了,快快進去,切勿遲延。
」言畢。
跟隨四位仙官,魚貫而入,連歷了四重、五重、六重,每重門俱有四位神將把守,其威嚴與頭門無異,抱一俱一一拱手,敬禮而入,其門楣上,俱有匾額,兩邊亦有對聯,忙中不及細看,但聽見一派音樂嘹喨之聲,又看見兩廊有無數官僚,在內中辦事,有出者入者,都皆衣冠齊楚,濟濟蹌蹌,轉瞬間到了第七重門,隻見正門洞開,真君道:「師弟好好整束衣冠,在此等候,吾師先進內謁見聖帝,然後再傳爾可也。
」抱一道:「弟子遵命。
」真君果跟隨仙官進內去了,抱一挨身而入,立於門廊之下,望見殿中左右,有文武兩班伺候,齊齊整整,恭敬從容。
聖帝坐在當中龍幾之上,頭戴金珠帥盔一頂,身著袞龍大綠袍一襲,腰繫玉帶一條,赤面長髯,丹鳳眼,臥蠶眉,聖貌巍巍,儀容藹藹,望之令人可欽可敬,可畏可懷。
仰首又看上面,見當空高懸一匾,題有四箇大字曰:「大義參天」,左右有八字聯雲: 炳若帝心,照乎千古。
浩然正氣,塞於兩間。
都是楷體金書,光輝炫目。
抱一正在看時,忽聽得殿上傳呼道:「聖帝有命,傳楊抱一進見。
」抱一聞呼連忙鞠躬急趨而入,到了丹墀之下,雙足趺跪,口稱聖帝在上,弟子抱一九叩行參,聖帝曰:「免了。
」速上殿來,聽吾一諭。
抱一聞言,忙忙上階,即有侍駕官,引抱一到了聖帝位前,抱一重行參拜,聖帝曰:「爾遠來有勞了,免禮侍坐,聽吾一囑。
」隨命左右賜茶,聖帝道:「今夕吾師還有要事,今撥冗待爾者,因為《洞冥記》一書,頒演半年,未能完璧,日切於心,昨吾師到了壇中,經爾師惟一子,已經校出半部,吾師一閱,不勝其喜,蓋半部完善,而一部之美好可知矣。
他日對於萬仙可以無愧了,但下半部亦須竭力進行,爾與定一諸子,務須努力同心,勿分畛域,互相補助,要將此書早早完成,他日出版,遍傳中外,度人無量,功善非輕。
吾師亦特別獎勵,決不辜負爾等也。
〈(洞冥一書,聖帝恃以挽轉世運也,故於諸子勉之再三。
)〉爾抱一好好記下。
」抱一起立答道:「弟子懍遵,焉敢漠視。
」 聖帝又道:「爾抱一進門時,可曾看見牌示否?」抱一答道:「弟子已經看見,蒙聖帝恩施格外,罪不加悔過之人。
」聖帝道:「論他一人,何足輕重,因為他一人破壞,眾人效尤,阻塞善壇之路,關係非輕,〈(善壇破壞此其原因)〉他不自思吾五聖收錄之弟子,都是前生有善根,今生逢造化,纔能到我五聖門中,若非遇開壇機緣,豈是容易。
試問天下之大,億兆之眾,得為五聖弟子者,能有幾人?〈(何不想想)〉伊等既入壇,應該謹守壇規,常體五倫八德,除卻十惡八邪,正己正人,代天行化,纔算是吾門弟子。
〈(纔足以對答五聖)〉奈何自暴自棄,知法犯法,背棄前盟,顯幹神怒,〈(自跳火坑)〉將所積之功德,概行折除,甘心墮落,而不悔悟者,良可慨矣!〈(自尋死路其將誰尤?)〉爾抱一回壇後,可將吾師之言,對諸生述之,不特為一二人言也,可聽明否?」 〈【帝君諭抱一之言,真是為壇中弟子,對病下藥,諸生當置之座右,三復勿忘。
】〉 抱一曰:「弟子謹記,不敢遺忘,定然懍遵聖命。
」聖帝曰:「吾師知爾今夕到吾宮中,曾於午後暇時,著有忠義文一篇,待吾將稿交付與爾,帶回壇中,刊入洞冥,藉以勸世。
平兒可將稿取來,隻見關太子將稿取至,呈與聖帝,聖帝道:「吾兒宣讀一週,讀與抱蔔師弟一聽。
」隻見關太子從容朗誦,其題目乃是: 伏魔蕩寇天尊著忠義文 「天何以而常覆,地何以而常載,日月何以而常明,皆有道維持其間也。
其道維何?曰:『忠義而已。
』夫忠者,天地之心,吾人之性也。
義者,天地之宜,人事之則也。
天地以之而運作,日月以之而昭明。
人者,天地之所生也。
以乾為父,以坤為母,卓然立於天地之間,安可不則天法地,而以身任之乎?任之之道又如何?則亦曰:『立忠與義焉』而已。
夫忠義雲者,其意雖不同,而互相聯屬,舍忠而言義,而義不彰。
舍義而言忠,而忠亦隘。
事雖二端,理則一緻。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之氣,忠義之氣也。
直養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忠義之氣塞之也。
』 吾帝生當漢季傷火德之中衰,歎奸雄之僭竊,秉春秋之大義,盡報國之精忠,矢志安劉,匡復漢室,不畏曹奸孫賊,視等魏犬吳彪,當時之忠義浩氣,豈不足以光日月,輝宇宙,而塞兩間者哉?故今得參贊化育,維持宇宙皆忠義之力也。
然何世人皆以欺罔為懷,詭詐為務,作事不循天理,行為不順人心,反道敗德,利欲居心以之當軸,則誤國欺君。
以之臨民,則斂財罔利,以之交友,則虞詐寡信。
推之父子、夫婦、兄弟之間,亦以勢利相尚,並無誠篤之心。
嗟乎!道德之墮落也久矣。
又遑言夫忠義哉! 曷亦思夫人者,三才之一也,頂天立地者也。
而行為若此,天安得而不墮,地安得而不傾哉?雖有吾帝與列聖之精靈,維持其間,然世無忠義之士,亦其奈之何哉?嗚呼!忠義之不講也,已匪伊朝夕矣。
溯夫上古之世,共工作亂,顛倒五常,而不周天陷落,女媧修明人倫,鍊忠孝節義之氣以補之。
蚩尤作亂,以臣犯君,黃帝誅之。
夏商之際,龍逢、比幹任之。
春秋戰國,孔、孟當之。
而至今日,洪水橫流,大道不明,人倫滅絕,誰出而任之哉?可慨也已,所望有志之士,以身任天下之重,道統之大,以吾忠義浩然行之,至大至剛,不屈不撓;身可殺而志不可奪,頭可斷而氣不可餒。
於以掃妖氛,撥雲霧,復睹堯天舜日,不難矣。
望諸子共勉之!」 〈【首段言天地之常覆久載,全賴人忠義之氣維持,振起全篇大勢。
言人,當立忠與義,方不負生於世間。
忠義二字,須相輔而行,其功始著。
帝君自敘平生忠義,誠足為萬世師表。
今日忠義之淪亡,感慨不盡。
歷舉古之聖賢,以證天壤間,不可一日無忠義之氣概乎?言之帝君望人力行忠義,以此作結。
語重心長,言言血淚。
大帝豪爽,宛如生日,讀此議論,令人欽其英風。
】〉 關太子將文讀畢,柳真君不禁擊節稱揚,說道:「聖帝此文,大有關係,蓋慨乎而言之也。
楊師弟須要熟記,回壇後以便付梓勸世,切切勿忽。
」當下關太子將稿交與抱一,抱一藏之衣帶中,即上前辭別聖帝,聖帝道:「今夕師弟也算有緣,吾三弟桓侯正要操演雄兵,元陽帝君無妨領他到校場參觀一番,如時辰尚早,可再到兜率宮一遊,然後回壇可也。
」聖帝吩咐畢,真君抱一辭別聖帝,出了宮門。
抱一問道:「今夕仙師領弟子面謁聖帝,乃是在『義聖宮』,還有那『翊漢宮』,『崇寧宮』,又在何處呢?」真君道:「左邊即翊漢宮,右邊即崇寧宮,兩處宮殿,十分寬闊,不能遍歷也。
」言話間,已到了來時下鸞鶴的地方,隻見小校已將鸞鶴伺候,二人各騎上了,直向校場而行,行不多遠,忽見對面有一位將軍,飛步而來,到了面前,說道:「吾姜奉了大帝之命,特來邀請柳帝君與楊真,到校場參觀一番。
」真君抱一,連忙下了鸞鶴,說道:「有勞姜將軍了。
」 於是三人一齊步行不數步,進了校場,抱一擡頭一看,這校場十分遼闊,周圍約有四十餘裡,兩邊建設許多營房,崇墉比櫛,當中建一將臺,高插一枝大纛,上書一大『張』字,較之楊武愍公之旗,尤大一倍。
臨風飄颺,甚覺威武,正西方建一演武廳,高峻巍峨,乃是坐西向東,此時大帝尚未開操,故各部兵馬,尚按立不動。
抱一把四面用目瞭望,隻見黑沈沈的一片,正不知有多少兵馬,〈(真是怕人)〉且行且看,不覺到了演武廳前。
姜將軍道:「請楊真暫
」抱一道:「謹遵仙師之命,況係聖帝之命,焉敢違悖。
弟子回壇後,箇箇勸他一番,也不怕他們多心,聽與不聽,改與不改,隨他們罷了。
」抱一正在對答間,耳中忽聽見鐘聲大振,玉鼓頻敲,真君道:「師弟,聖帝升座矣,不可留連,我師徒快快進宮罷。
」抱一掉轉頭來,即隨真君望著大門,步趨而入,將近臺階,舉目望上,見當中懸一直立匾,上書「義聖宮」三箇大字,金光奪目,大門非常高聳,左右有聯雲: 心存漢室三分鼎,〈(千秋不朽)〉 志在春秋一部書。
〈(萬古常昭)〉 抱一跟隨真君,歷階而上,見門左右有值門神將,手執佩刀,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真君一拱手,領抱一而進,到了第二重門,門左右亦有聯雲: 精忠光日月, 大義鎮乾坤。
〈【微聖帝,曷克當此?】〉 看畢,又進了第三重門,門上亦有對聯,方欲看時,隻見裏邊走出來四位峨冠博帶的仙宮,見了真君,說道:「那是柳帝君有勞了。
這位即是抱一嗎?」真君道:「便是小徒抱一。
快快與四位仙官見禮。
」四位仙官道:「不必了,快快進去,切勿遲延。
」言畢。
跟隨四位仙官,魚貫而入,連歷了四重、五重、六重,每重門俱有四位神將把守,其威嚴與頭門無異,抱一俱一一拱手,敬禮而入,其門楣上,俱有匾額,兩邊亦有對聯,忙中不及細看,但聽見一派音樂嘹喨之聲,又看見兩廊有無數官僚,在內中辦事,有出者入者,都皆衣冠齊楚,濟濟蹌蹌,轉瞬間到了第七重門,隻見正門洞開,真君道:「師弟好好整束衣冠,在此等候,吾師先進內謁見聖帝,然後再傳爾可也。
」抱一道:「弟子遵命。
」真君果跟隨仙官進內去了,抱一挨身而入,立於門廊之下,望見殿中左右,有文武兩班伺候,齊齊整整,恭敬從容。
聖帝坐在當中龍幾之上,頭戴金珠帥盔一頂,身著袞龍大綠袍一襲,腰繫玉帶一條,赤面長髯,丹鳳眼,臥蠶眉,聖貌巍巍,儀容藹藹,望之令人可欽可敬,可畏可懷。
仰首又看上面,見當空高懸一匾,題有四箇大字曰:「大義參天」,左右有八字聯雲: 炳若帝心,照乎千古。
浩然正氣,塞於兩間。
都是楷體金書,光輝炫目。
抱一正在看時,忽聽得殿上傳呼道:「聖帝有命,傳楊抱一進見。
」抱一聞呼連忙鞠躬急趨而入,到了丹墀之下,雙足趺跪,口稱聖帝在上,弟子抱一九叩行參,聖帝曰:「免了。
」速上殿來,聽吾一諭。
抱一聞言,忙忙上階,即有侍駕官,引抱一到了聖帝位前,抱一重行參拜,聖帝曰:「爾遠來有勞了,免禮侍坐,聽吾一囑。
」隨命左右賜茶,聖帝道:「今夕吾師還有要事,今撥冗待爾者,因為《洞冥記》一書,頒演半年,未能完璧,日切於心,昨吾師到了壇中,經爾師惟一子,已經校出半部,吾師一閱,不勝其喜,蓋半部完善,而一部之美好可知矣。
他日對於萬仙可以無愧了,但下半部亦須竭力進行,爾與定一諸子,務須努力同心,勿分畛域,互相補助,要將此書早早完成,他日出版,遍傳中外,度人無量,功善非輕。
吾師亦特別獎勵,決不辜負爾等也。
〈(洞冥一書,聖帝恃以挽轉世運也,故於諸子勉之再三。
)〉爾抱一好好記下。
」抱一起立答道:「弟子懍遵,焉敢漠視。
」 聖帝又道:「爾抱一進門時,可曾看見牌示否?」抱一答道:「弟子已經看見,蒙聖帝恩施格外,罪不加悔過之人。
」聖帝道:「論他一人,何足輕重,因為他一人破壞,眾人效尤,阻塞善壇之路,關係非輕,〈(善壇破壞此其原因)〉他不自思吾五聖收錄之弟子,都是前生有善根,今生逢造化,纔能到我五聖門中,若非遇開壇機緣,豈是容易。
試問天下之大,億兆之眾,得為五聖弟子者,能有幾人?〈(何不想想)〉伊等既入壇,應該謹守壇規,常體五倫八德,除卻十惡八邪,正己正人,代天行化,纔算是吾門弟子。
〈(纔足以對答五聖)〉奈何自暴自棄,知法犯法,背棄前盟,顯幹神怒,〈(自跳火坑)〉將所積之功德,概行折除,甘心墮落,而不悔悟者,良可慨矣!〈(自尋死路其將誰尤?)〉爾抱一回壇後,可將吾師之言,對諸生述之,不特為一二人言也,可聽明否?」 〈【帝君諭抱一之言,真是為壇中弟子,對病下藥,諸生當置之座右,三復勿忘。
】〉 抱一曰:「弟子謹記,不敢遺忘,定然懍遵聖命。
」聖帝曰:「吾師知爾今夕到吾宮中,曾於午後暇時,著有忠義文一篇,待吾將稿交付與爾,帶回壇中,刊入洞冥,藉以勸世。
平兒可將稿取來,隻見關太子將稿取至,呈與聖帝,聖帝道:「吾兒宣讀一週,讀與抱蔔師弟一聽。
」隻見關太子從容朗誦,其題目乃是: 伏魔蕩寇天尊著忠義文 「天何以而常覆,地何以而常載,日月何以而常明,皆有道維持其間也。
其道維何?曰:『忠義而已。
』夫忠者,天地之心,吾人之性也。
義者,天地之宜,人事之則也。
天地以之而運作,日月以之而昭明。
人者,天地之所生也。
以乾為父,以坤為母,卓然立於天地之間,安可不則天法地,而以身任之乎?任之之道又如何?則亦曰:『立忠與義焉』而已。
夫忠義雲者,其意雖不同,而互相聯屬,舍忠而言義,而義不彰。
舍義而言忠,而忠亦隘。
事雖二端,理則一緻。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之氣,忠義之氣也。
直養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忠義之氣塞之也。
』 吾帝生當漢季傷火德之中衰,歎奸雄之僭竊,秉春秋之大義,盡報國之精忠,矢志安劉,匡復漢室,不畏曹奸孫賊,視等魏犬吳彪,當時之忠義浩氣,豈不足以光日月,輝宇宙,而塞兩間者哉?故今得參贊化育,維持宇宙皆忠義之力也。
然何世人皆以欺罔為懷,詭詐為務,作事不循天理,行為不順人心,反道敗德,利欲居心以之當軸,則誤國欺君。
以之臨民,則斂財罔利,以之交友,則虞詐寡信。
推之父子、夫婦、兄弟之間,亦以勢利相尚,並無誠篤之心。
嗟乎!道德之墮落也久矣。
又遑言夫忠義哉! 曷亦思夫人者,三才之一也,頂天立地者也。
而行為若此,天安得而不墮,地安得而不傾哉?雖有吾帝與列聖之精靈,維持其間,然世無忠義之士,亦其奈之何哉?嗚呼!忠義之不講也,已匪伊朝夕矣。
溯夫上古之世,共工作亂,顛倒五常,而不周天陷落,女媧修明人倫,鍊忠孝節義之氣以補之。
蚩尤作亂,以臣犯君,黃帝誅之。
夏商之際,龍逢、比幹任之。
春秋戰國,孔、孟當之。
而至今日,洪水橫流,大道不明,人倫滅絕,誰出而任之哉?可慨也已,所望有志之士,以身任天下之重,道統之大,以吾忠義浩然行之,至大至剛,不屈不撓;身可殺而志不可奪,頭可斷而氣不可餒。
於以掃妖氛,撥雲霧,復睹堯天舜日,不難矣。
望諸子共勉之!」 〈【首段言天地之常覆久載,全賴人忠義之氣維持,振起全篇大勢。
言人,當立忠與義,方不負生於世間。
忠義二字,須相輔而行,其功始著。
帝君自敘平生忠義,誠足為萬世師表。
今日忠義之淪亡,感慨不盡。
歷舉古之聖賢,以證天壤間,不可一日無忠義之氣概乎?言之帝君望人力行忠義,以此作結。
語重心長,言言血淚。
大帝豪爽,宛如生日,讀此議論,令人欽其英風。
】〉 關太子將文讀畢,柳真君不禁擊節稱揚,說道:「聖帝此文,大有關係,蓋慨乎而言之也。
楊師弟須要熟記,回壇後以便付梓勸世,切切勿忽。
」當下關太子將稿交與抱一,抱一藏之衣帶中,即上前辭別聖帝,聖帝道:「今夕師弟也算有緣,吾三弟桓侯正要操演雄兵,元陽帝君無妨領他到校場參觀一番,如時辰尚早,可再到兜率宮一遊,然後回壇可也。
」聖帝吩咐畢,真君抱一辭別聖帝,出了宮門。
抱一問道:「今夕仙師領弟子面謁聖帝,乃是在『義聖宮』,還有那『翊漢宮』,『崇寧宮』,又在何處呢?」真君道:「左邊即翊漢宮,右邊即崇寧宮,兩處宮殿,十分寬闊,不能遍歷也。
」言話間,已到了來時下鸞鶴的地方,隻見小校已將鸞鶴伺候,二人各騎上了,直向校場而行,行不多遠,忽見對面有一位將軍,飛步而來,到了面前,說道:「吾姜奉了大帝之命,特來邀請柳帝君與楊真,到校場參觀一番。
」真君抱一,連忙下了鸞鶴,說道:「有勞姜將軍了。
」 於是三人一齊步行不數步,進了校場,抱一擡頭一看,這校場十分遼闊,周圍約有四十餘裡,兩邊建設許多營房,崇墉比櫛,當中建一將臺,高插一枝大纛,上書一大『張』字,較之楊武愍公之旗,尤大一倍。
臨風飄颺,甚覺威武,正西方建一演武廳,高峻巍峨,乃是坐西向東,此時大帝尚未開操,故各部兵馬,尚按立不動。
抱一把四面用目瞭望,隻見黑沈沈的一片,正不知有多少兵馬,〈(真是怕人)〉且行且看,不覺到了演武廳前。
姜將軍道:「請楊真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