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協天界大帝演雄兵 兜率宮道祖談性命

關燈
張三豐大仙降壇詞 〈〔調寄:西江月〕〉 世界妖魔擾攘,閭閻盜賊縱橫,貪官污吏害蒼生,要把脂膏吸盡。

     億兆含冤莫訴,人間積恨難平,水深火熱總關情,不禁老仙愁悶。

     〈【傷懷時局,不覺感慨言之。

    】〉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西江月〕〉 世運如斯蹇否,中原難望昇平,瘟癘水旱與刀兵,處處洪災疊應。

     林莽多藏虎豹,江湖又吼鼉鯨,黃河盼到幾時清?得睹天生明聖。

     〈【天荊地棘,滿眼腥羶,際此生民,可悲可憫。

    】〉 話說昨宵志一子去遊赤帝、應元二宮,於回壇時,忽奉義聖宮傳來敕命,說今宵張桓侯大帝,在協天界,大演雄兵,要命抱一子前去展覽一番,此等機會,豈是易逢,壇中諸生,焉肯錯過。

    故今夕早早預備,大家洗耳佇聽奇聞,為甚麼張大帝操演雄兵,要命抱一子觀覽呢?令他看看天上的軍威,與人間的軍勢,兩相比較,孰劣孰優?因而有此敕命,〈(大帝演兵其專為世用乎?嘻!)〉這且按下不表。

     〈【天宮演兵,所為何事,會心人,當必知之。

    】〉 卻說本日戍上刻,張、柳二仙已先後來壇,心有感觸,各降西江月一闋,以發牢騷。

    可見神仙多情,刻不忘世,〈(多情憂世所以為仙)〉世人那裏得知?〈(各宜雅體聖意欽哉敬哉)〉當下柳真君高聲喚道:「抱一師弟,快快醒來,吾柳要領爾協天界去也。

    」抱一聞呼,連忙起來,望見當中坐定,乃是張、柳二仙,即上前一一參拜,二仙道:「免了免了,起來一旁侍坐。

    」柳真君道:「楊師弟,今晚聖帝命我引爾到協天界,先謁聖帝,後到校場,事故甚繁,不可延緩。

    吾柳先賜爾金丹十粒,先吞三粒,其餘七粒,陸續而吞,就要起程也。

    」說罷,即攜著抱一的手,逕出壇來,門外早已預備一鸞、一鶴,真君道:「師弟爾乘鸞,我跨鶴,就此上升可也。

    」 當時二人上了鸞鶴,展翼翺翔,騰入半空,向東北方而行,也不由陰陽界、鬼門關,行不多時,又踅轉向東南,隱約間看見翠微大山。

    真君曰:「師弟你看前面就是南天門了。

    」抱一擡頭一望,南天門已在面前,行不數秒鐘,到了門前,抱一是久經歷過的,瞭目一望,其景緻與前無異,也不敢留連顧盼,急急跟隨真君,見了值門神將,一拱手就進門了。

    二人進了南天門,前面就是迎仙閣,近日修得更覺華美抱一方擬細細觀瞻,真君曰:「師弟切勿貪看,恐聖帝焦盼矣。

    」言未已,果見對面來一將官,身穿白袍,手持畫戟,飛馬而來,說道:「聖帝有命,元陽帝君帶領楊抱一,沿途不可留連,須要趕速前進,可聽明否?」真君道:「吾柳遵命就是。

    」說畢,那將官仍飛馬回覆去了。

    於是二人催動鸞鶴前行,連歷數重天,霎時間已近了協天界,遠遠望去,見前面有一所宮殿,金碧輝煌,上有五色霞光,騰騰如蓋,抱一以問真君?真君曰:「此趙公大元帥所居也。

    上有五色霞光者,乃五寶之氣上沖也。

    」 說不多時,已至其處,抱一舉頭一望,果見大門上直立一區,上書五箇大字曰:「金輪如意府」。

    抱一對真君道:「弟子既到此間,可能容弟子進去一覽?」真君笑道:「楊師弟得毋要想發財嗎?」〈(真君戲抱一語,如清夜鐘聲,發人深思。

    )〉抱一道:「弟子豈敢萌此念頭。

    」真君曰:「既是不想發財,此府之內,盡是些金銀寶貝,俗子所重,貪夫所徇,進去也是無益。

    今夕事故繁冗,快快催鸞前行。

    」說罷,二人又向前走,纔轉瞬間,又見一所宮殿,殿門前立有圍杆一對,上插一桿大纛,上書:「統領十萬天魔大元帥兼授職雷部楊」,十五箇字,臨風飄颺,字甚鮮明,至抵門,見門上立一直匾,上書「聚奎殿」三字,赤金炫目,抱一不知此宮殿中,居者何人?以問真君。

     〈【財之一字,其這孽,不亞酒色,世人當知。

    】〉 真君曰:「此即爾同鄉陽武愍公雲階也。

    論其來歷,本是一大魔出身,因他生前改邪從正,義勇無雙,殄滅反寇,以軍功擢升提督之職,後來諒山一戰,盡忠報國,授命疆場,滇中罕有,故死後得成正果。

     上帝嘉其忠耿,敕封斯職,今又升任雷部,居三十六雷之一,將來功果,未可限量也。

    〈(為大將者果能忠勇報國,他日證果,豈在武愍公下,勉哉!)〉爾抱一尚未知耶?」抱一道:「非仙師說明,弟子何從知之?既與弟子誼屬同鄉,弟子懇求仙師,要去會他一會,未知仙師允否?」真君曰:「此刻武愍公不在宮中,已到演武校場,伺候大帝去了。

    」 〈【武愍以魔星,而成正果。

    世之魔寇,切勿自輕。

    】〉 抱一聞言,又跟隨真君而行,行不數裡,看見向西一條大路,都是金鋪玉砌,非常光亮,〈(好大道)〉抱一問真君道:「怎麼這條大路,有如是光彩坦平,不惟人間難尋,即天上亦屬罕見,到底這條路,要往何處去的?」真君道:「如今三會收圓, 老母要將九二原人,一齊收回瑤池會,共面娘親,故命巧聖修下這條大路,凡返本還原者,由南天門至此,即由此道瀟瀟灑灑,向西而行。

     老母還命金童玉女,手執幢旛寶蓋,前來歡迎。

    復命楊武愍公派兵護送。

    〈(上天待遇善人,如此其敬,世人世人何樂而不為善耶?)〉師弟試看世上行善的人,將來有此好結果,你說希奇不希奇,快樂不快樂。

    」抱一道:「似這樣的優等, 老母真真疼愛兒女了,〈(老母之疼愛兒女,如此為兒女者,又將何以報 老母呢?)〉由此看來,這三會收圓,果乃千古奇遇。

    弟子回壇後,定要勸諭眾人,趕快積德修因,改惡從善好面娘親,倘若將機緣錯過,那就可惜了。

    」〈(此緣一錯過,須一十二萬年,始得遇耳。

    )〉真君道:「師弟果能如此,便功德無量矣。

    」 二人且行且談,又走了五百餘裡,真君道:「師弟此處已到協天界,距義聖宮不遠了。

    」言話間,忽見對面來了一位將軍,身披鎧甲,跨下烏騅,帶了十餘箇將校,在馬上拱手說道:「吾糜奉聖帝命,特來告知真君,並楊真抱一,教先進宮,有要言囑咐,然後再赴校場,切勿耽延,聖帝盼望久矣。

    」說罷,揚鞭上前去了,抱一在鸞背上,知來者為糜將軍,也不暇問他的來歷,隻好跟隨真君,急急而行,霎時間,見對面一片都是宮殿,輝煌壯麗,上有彩雲籠護,不知有幾千萬間?以問真君。

    真君曰:「此即聖帝之宮殿也。

    」鸞鶴行快,不覺已在面前,真君道:「師弟快快下來,吾與爾步行可也。

    」隨即呼喚道旁小校,將鸞鶴交付與他看守,二人前行,見前面有一堵大照壁,高可二十餘丈,長約三十餘丈,極其巍峨,左右有轅門,由轅門進,亦見有大圍杆二根,高豎二幟,上書聖帝長銜一條,當中一箇『關』字比鬥還大。

    抱一看照壁上,新掛出一牌,濃墨淋漓未乾,真君道:「師弟無妨上前看看,抱一遵命,就而讀之,隻見上面寫道: 協天大帝關聖帝君示諭 ?照得作善降祥,作惡降殃,報應昭彰,絲毫不爽。

    吾帝因救劫為懷,日與列聖飛鸞開化,不辭勞苦,所望各省各壇乩生,體天之心,正己化人,代天行化。

    自戊午至今,已收為門弟子者,統計一千六百餘人,胡至今日,漸次變遷,有灰心輟志者,漸萌退悔者,有自生疑謗,造言生事,阻遏眾人向善者,又有不顧前盟,不畏天律,奸盜邪淫,無所不為者,茲據功曹糾察諸神報告,有郭徵祥、李瑞豐,張朝貴、段德純、李如崧、張玉琨等,已敕令酆都十王,派夜叉、鬼兵按名提拿,又查有...... 〈【善壇乩生,犯此等病者,各自懲警。

    】〉 抱一讀牌至此,真君連忙止住道:「以下某壇之某某等,師弟切勿明讀,留箇人情,好以保全他們的局面。

    」爾回壇時,說與他們得知,叫他們趕快改悔罷了。

    抱一道:「弟子明白了,但以上數名,不知是何方人氏?經弟子無心念出,將奈之何?」真君曰:「天下同名同姓的甚多,不知者不任罪,何嫌之有?爾儘管往下念去。

    」抱一往後讀之雲: 〈【神仙隱惡揚善如此,世人當知。

    】〉 &hellip&hellip又查有某壇之某某等,近來知法犯法,大背前盟,放棄五倫八德,膽敢犯淫犯賭,種種不法,視壇規如兒戲者,殊堪痛恨。

    〈(雖不揭其姓名而彰其罪惡亦足以褫其魂而奪其魄矣)〉本應立敕冥王,查拿問罪,因吾三弟桓侯,代為叩懇,請暫免處罰,令其悛改等情,吾帝據此,始予寬容,此後倘不改悔,仍蹈故轍,則必先敕瘟神、雷神,按照所發之誓詞懲罰,決不稱寬。

    除已將郭徵祥等提拿,應其本宮祕書注案,並咨行宮祕書注案外,合行牌示,仰楊抱一回壇轉告,能否悛改,以觀後效,切切此諭。

     〈【入壇主人,慎勿以誓詞為無據,而淺嘗輕試也。

    欽哉!】〉 抱一將牌看完,駭出一身冷汗,不禁代為流淚,對真君道:「弟子看牌上前數名,下知何方人氏?也不管他,惟見以後數人,乃弟子所知者,教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