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謁火官方知火劫 面雷祖始識雷威
關燈
小
中
大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人月圓〕〉
吾仙本是蓬萊客,何事意皇皇,祇因三會,收圓迫促,令我奔忙。
勸君速醒,休貪富貴,癡夢黃梁,各人收拾,還原返本,尋覓親娘。
〈【節短音長,深情如是。
】〉 張三豐大仙降壇詞 〈〔調寄:感皇恩〕〉 跨鶴下蓬萊,香壇重到,萬事無如學仙好,一壺清酒,又把玉山傾倒,任滄桑幾變都忘了。
嗤爾世人,抽身不早,枉費心機弄乖巧。
一場春夢,付與落花啼鳥,到頭無那也,空煩惱。
〈【這般樂趣,我看世人是不知道的。
俚詞醒世,感慨係之。
】〉 話說抱一子連遊了兩宵,十分勞苦,合當休息。
今晚又派段生志一前往,早已預備,時屆戍初,柳仙先來鎮壇,張三豐大仙亦到,對諸生說道:「吾邁遢正在洞中飲酒,勿被靈符召請,隻好忙忙而來,酒興尚未飲足,諸生快快斟酒,吾要與元陽帝君,痛飲數觥,飲醉了,方好領志一遊玩一番。
志一快快起來,也要飲上兩杯。
」志一聞呼,睜開睡眼,連忙起來,見壇中高坐張、柳二仙,上前行禮,張大仙曰:「免了,快快取酒來,正在索酒間,忽見壇門外,有兩位散仙,騎著兩隻白鶴,飄然而來,〈(來得湊巧)〉進了門,下了鶴,逕到壇中,向張、柳二仙,打了一恭,就便坐下。
張大仙曰:「二位道友,從何而來?真真難得。
」二仙曰:「吾奉敝親王子喬大仙之命,特請靈佑帝君,到天台小飲,就賞桃花,未知肯屈駕否?」 張大仙笑曰:「事真湊巧,今夕吾酒尚未飲足,正在索酒,適蒙王君招飲,豈非奇緣?但兩道友既已到此,且請小飲數杯後,先去回覆,吾老道隨後便來,不勞再速也。
」當下二仙各飲了三杯,即告辭起身,先去回覆去了。
張大仙道:「志一師弟,可識此二仙否?」志一道:「弟子不知,還望祖師指示。
」張大仙曰:「左坐者,姓劉名晨。
右坐者,姓阮名肇。
乃王子晉大仙之婿,俱已登真。
即世所傳劉、阮到天台,遇二仙女者也。
」志一曰:「弟子少時讀書,即知這段佳話,尚爾疑信參半,今見二仙,所傳為不誣矣。
」 〈【天台事跡,千古傳為佳話,不圖於此解釋明白,更覺新奇。
本欲往遊赤帝,應元二宮,而先有此天台飲酒,一段妙境妙文,插入其中,更為生色。
】〉 張大仙曰:「今晚吾師領爾去遊赤帝宮,如有餘暇,可再遊應元宮,現既由天台而去,可直上南天門,更不走鬼門關矣。
時已不早,就要起程,今晚吾師帶來二鶴,我師徒二人,各乘其一可也。
」因辭柳仙道:「煩勞柳帝君在此鎮壇,吾張領志一去也。
」說畢,出了壇門,各跨上鶴,張大仙上前,志一隨後,飄飄蕩蕩,直向東北方而行,二鶴矯健,鼓翼飛騰,耳中但聽得颯颯風聲,一瞥眼間,即走了數千裡路程,正行間,忽望見對面一山,異常幽秀,張大仙遙指曰:「此即天台也,對影即桐柏山,乃王子晉大仙得道棲真處也。
」方議論間,已抵山下,第見千花爛漫,百鳥啼呴,山澗中流出一道清泉,其色如玉。
上駕石梁,如長虹臥波一般,〈(的走仙境)〉志一不勝羨慕,歎曰:「真仙境也。
」張大仙曰:「此處方入洞口,尚未到桃花塢耳,吾與爾權下了鶴,由石梁度過,便引人人勝也。
」說罷,二人下了鶴,由橋而過,二鶴相隨,不數步轉過山坳,忽見桃花萬樹,燦若錦霞,望入桃花叢中建一草亭,聞亭中有人唱歌,還有人鼓琴和之,音節殊妙。
張大仙曰:「志一且慢,且聽聽他們唱些甚麼?但聽見內中唱道: 漭漭紅塵兮,慾海情天。
人處其中兮,俗累糾纏。
塵網易入兮,欲出無緣。
縈情富貴兮,夢魂倒顛。
恩妻愛子兮,不肯舍旃。
廣造惡孽兮,總不知悛。
一旦無常兮,墮落黃泉。
夜臺淒楚兮,泣淚漣漣。
永付輪迴兮,如墮深淵。
歷劫千億兮,苦惱無邊。
籲嗟眾生兮,胡不自憐。
盍學吾真兮,見機於先。
輕彼萬乘兮,訪道求仙。
幸遇浮邱兮,指點妙玄。
傳我丹鼎兮,得解蹄筌。
降龍伏虎兮,煉汞調鉛。
果證長生兮,永享華年。
閒來無事兮,鍊性參禪。
或結道侶兮,採藥峰巔。
任天而動兮,無罣無牽。
玉洞桃花兮,四時常鮮。
對茲賞玩兮,其樂陶然。
那管世變兮,滄海桑田。
〈【妙樂如此,無怪劉、阮之樂而忘歸也。
敘述天台風景,閒雅之極。
子晉以王子玩世,早歲登真,故其草亭一歌清高獨絕。
】〉 志一聽罷,有感於中,問張大仙曰:「若斯妙曲,不知歌者為誰?」張大仙: 「此即王子喬大仙之聲也。
」二人方問答間,早為諸仙覺察,說道:「張三豐道友至矣。
」一齊出亭歡迎,彼此相見禮畢。
志一亦向各仙稽首,張大仙道:「此吾小徒段生志一,由紹壇領來遊天宮者也。
」眾仙曰:「不速之客到此,亦奇緣也。
」說畢,大家入了草亭,分賓主坐定,張大仙指與志一道:「此位王大仙也,此位馮大仙也,此位李大仙也,此二位即到壇之劉、阮二仙也。
」王子喬大仙道:「吾這段俗歌,不圖為貴師徒竊聽,真真取笑了。
」志一道:「大仙此歌,語語動人,弟子己謹誌之。
行當刊以勸世矣,豈敢笑乎?」 〈【仙凡比較,高淡如何?曷不思之?人如閒雲野鶴,歌如戛玉鳴球,寫自己之閒情,動世人之清聽,讀之令人臟腑清澈,俗氣全消。
】〉 方談論間,兒童已將酒果擺好,眾仙把盞,俱向張大仙樽前勸飲,一時觥籌交錯,殽果紛陳,大家酪酊,俱帶醉容。
張大仙笑曰:「今夕之會,真人面桃花相映紅矣。
」眾仙粲然,張大仙又曰:「吾張此來,本擬賦詩飲酒,遺此良宵,奈敕命在身,不敢久延,就要告辭矣。
」眾仙曰:「道友匆匆而來,又復匆匆而去,寧不畏桃花笑人乎?」〈(神、仙戲誚別有風味)〉張大仙曰:「話雖如此,隻好來日又陪罷了。
」說畢起身,眾仙送至亭外,張大仙與志一,即由此跨鶴上升,逕上南天門,霎時已到,這南天門,是志一曾經遊過的,也不留連觀望,旋又過了迎仙閣門首,一路清風習習,涼透胸懷,鶴飛得快,看看已渡過銀河,轉瞬又到了不動天,道路坦平,儼若陽世一般。
志一曰:「弟子請問祖師,怎麼這重天如如不動所履之處,俱是腳踏實地,這是
勸君速醒,休貪富貴,癡夢黃梁,各人收拾,還原返本,尋覓親娘。
〈【節短音長,深情如是。
】〉 張三豐大仙降壇詞 〈〔調寄:感皇恩〕〉 跨鶴下蓬萊,香壇重到,萬事無如學仙好,一壺清酒,又把玉山傾倒,任滄桑幾變都忘了。
嗤爾世人,抽身不早,枉費心機弄乖巧。
一場春夢,付與落花啼鳥,到頭無那也,空煩惱。
〈【這般樂趣,我看世人是不知道的。
俚詞醒世,感慨係之。
】〉 話說抱一子連遊了兩宵,十分勞苦,合當休息。
今晚又派段生志一前往,早已預備,時屆戍初,柳仙先來鎮壇,張三豐大仙亦到,對諸生說道:「吾邁遢正在洞中飲酒,勿被靈符召請,隻好忙忙而來,酒興尚未飲足,諸生快快斟酒,吾要與元陽帝君,痛飲數觥,飲醉了,方好領志一遊玩一番。
志一快快起來,也要飲上兩杯。
」志一聞呼,睜開睡眼,連忙起來,見壇中高坐張、柳二仙,上前行禮,張大仙曰:「免了,快快取酒來,正在索酒間,忽見壇門外,有兩位散仙,騎著兩隻白鶴,飄然而來,〈(來得湊巧)〉進了門,下了鶴,逕到壇中,向張、柳二仙,打了一恭,就便坐下。
張大仙曰:「二位道友,從何而來?真真難得。
」二仙曰:「吾奉敝親王子喬大仙之命,特請靈佑帝君,到天台小飲,就賞桃花,未知肯屈駕否?」 張大仙笑曰:「事真湊巧,今夕吾酒尚未飲足,正在索酒,適蒙王君招飲,豈非奇緣?但兩道友既已到此,且請小飲數杯後,先去回覆,吾老道隨後便來,不勞再速也。
」當下二仙各飲了三杯,即告辭起身,先去回覆去了。
張大仙道:「志一師弟,可識此二仙否?」志一道:「弟子不知,還望祖師指示。
」張大仙曰:「左坐者,姓劉名晨。
右坐者,姓阮名肇。
乃王子晉大仙之婿,俱已登真。
即世所傳劉、阮到天台,遇二仙女者也。
」志一曰:「弟子少時讀書,即知這段佳話,尚爾疑信參半,今見二仙,所傳為不誣矣。
」 〈【天台事跡,千古傳為佳話,不圖於此解釋明白,更覺新奇。
本欲往遊赤帝,應元二宮,而先有此天台飲酒,一段妙境妙文,插入其中,更為生色。
】〉 張大仙曰:「今晚吾師領爾去遊赤帝宮,如有餘暇,可再遊應元宮,現既由天台而去,可直上南天門,更不走鬼門關矣。
時已不早,就要起程,今晚吾師帶來二鶴,我師徒二人,各乘其一可也。
」因辭柳仙道:「煩勞柳帝君在此鎮壇,吾張領志一去也。
」說畢,出了壇門,各跨上鶴,張大仙上前,志一隨後,飄飄蕩蕩,直向東北方而行,二鶴矯健,鼓翼飛騰,耳中但聽得颯颯風聲,一瞥眼間,即走了數千裡路程,正行間,忽望見對面一山,異常幽秀,張大仙遙指曰:「此即天台也,對影即桐柏山,乃王子晉大仙得道棲真處也。
」方議論間,已抵山下,第見千花爛漫,百鳥啼呴,山澗中流出一道清泉,其色如玉。
上駕石梁,如長虹臥波一般,〈(的走仙境)〉志一不勝羨慕,歎曰:「真仙境也。
」張大仙曰:「此處方入洞口,尚未到桃花塢耳,吾與爾權下了鶴,由石梁度過,便引人人勝也。
」說罷,二人下了鶴,由橋而過,二鶴相隨,不數步轉過山坳,忽見桃花萬樹,燦若錦霞,望入桃花叢中建一草亭,聞亭中有人唱歌,還有人鼓琴和之,音節殊妙。
張大仙曰:「志一且慢,且聽聽他們唱些甚麼?但聽見內中唱道: 漭漭紅塵兮,慾海情天。
人處其中兮,俗累糾纏。
塵網易入兮,欲出無緣。
縈情富貴兮,夢魂倒顛。
恩妻愛子兮,不肯舍旃。
廣造惡孽兮,總不知悛。
一旦無常兮,墮落黃泉。
夜臺淒楚兮,泣淚漣漣。
永付輪迴兮,如墮深淵。
歷劫千億兮,苦惱無邊。
籲嗟眾生兮,胡不自憐。
盍學吾真兮,見機於先。
輕彼萬乘兮,訪道求仙。
幸遇浮邱兮,指點妙玄。
傳我丹鼎兮,得解蹄筌。
降龍伏虎兮,煉汞調鉛。
果證長生兮,永享華年。
閒來無事兮,鍊性參禪。
或結道侶兮,採藥峰巔。
任天而動兮,無罣無牽。
玉洞桃花兮,四時常鮮。
對茲賞玩兮,其樂陶然。
那管世變兮,滄海桑田。
〈【妙樂如此,無怪劉、阮之樂而忘歸也。
敘述天台風景,閒雅之極。
子晉以王子玩世,早歲登真,故其草亭一歌清高獨絕。
】〉 志一聽罷,有感於中,問張大仙曰:「若斯妙曲,不知歌者為誰?」張大仙: 「此即王子喬大仙之聲也。
」二人方問答間,早為諸仙覺察,說道:「張三豐道友至矣。
」一齊出亭歡迎,彼此相見禮畢。
志一亦向各仙稽首,張大仙道:「此吾小徒段生志一,由紹壇領來遊天宮者也。
」眾仙曰:「不速之客到此,亦奇緣也。
」說畢,大家入了草亭,分賓主坐定,張大仙指與志一道:「此位王大仙也,此位馮大仙也,此位李大仙也,此二位即到壇之劉、阮二仙也。
」王子喬大仙道:「吾這段俗歌,不圖為貴師徒竊聽,真真取笑了。
」志一道:「大仙此歌,語語動人,弟子己謹誌之。
行當刊以勸世矣,豈敢笑乎?」 〈【仙凡比較,高淡如何?曷不思之?人如閒雲野鶴,歌如戛玉鳴球,寫自己之閒情,動世人之清聽,讀之令人臟腑清澈,俗氣全消。
】〉 方談論間,兒童已將酒果擺好,眾仙把盞,俱向張大仙樽前勸飲,一時觥籌交錯,殽果紛陳,大家酪酊,俱帶醉容。
張大仙笑曰:「今夕之會,真人面桃花相映紅矣。
」眾仙粲然,張大仙又曰:「吾張此來,本擬賦詩飲酒,遺此良宵,奈敕命在身,不敢久延,就要告辭矣。
」眾仙曰:「道友匆匆而來,又復匆匆而去,寧不畏桃花笑人乎?」〈(神、仙戲誚別有風味)〉張大仙曰:「話雖如此,隻好來日又陪罷了。
」說畢起身,眾仙送至亭外,張大仙與志一,即由此跨鶴上升,逕上南天門,霎時已到,這南天門,是志一曾經遊過的,也不留連觀望,旋又過了迎仙閣門首,一路清風習習,涼透胸懷,鶴飛得快,看看已渡過銀河,轉瞬又到了不動天,道路坦平,儼若陽世一般。
志一曰:「弟子請問祖師,怎麼這重天如如不動所履之處,俱是腳踏實地,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