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妙慧子上遊三宮殿 大舜帝親垂訓世文

關燈
三位大帝,中坐者,頭戴冕旒,身穿袞龍黃袍,黼黻刺繡,足踏粉底皁靴,手執朝笏,白髮長髯,眉分八彩。

    左坐者,頭戴獨龍冠,身穿大紅袞龍袍,足履朝靴,手中執笏,青絲五髯,飄然活潑,眼光射人。

    右坐者,頭戴紫金冠,身穿深綠袞龍袍,足著五色雲頭仙履,青鬚黑髮,亦執朝天笏,滿面歡容,俱恭己垂裳,端坐龍幾之上,望而知為有道帝王。

    正在偷看間,忽聽殿上呼道:「妙慧起來,一旁賜坐。

    」隨命值日仙官賜茶,妙慧又叩謝了一回,然後坐下,聽左坐一位吩咐道:「爾到此間,也非容易,其聽諭言,朕中元赦罪地官也。

    朕奉 上皇敕命,主賞罰天下之善惡,假如世人命運乖否,謀為不遂,屢遭兇星禍害者,倘能自悟其非,省躬悔過,或延僧道具表懺罪,或於竈前,或對北辰,午夜焚香告天,力誓改惡從善,即有值日功曹,報知吾帝。

    吾帝即飭各神,查其果真向善,不蹈前轍,按律不加悔罪之條,暗中減其宿孽。

    如果向善之心,行持不怠,吾帝轉奏知上元天官大帝,照其所行善功,除抵銷過惡外,餘即降以禎祥,加福加壽,添子益孫。

    〈(貧賤之夫各人守分安命善事力行自邀天眷)〉 〈【三位大帝,威儀各自不同。

    】〉 如在世之人,現享富貴、功名妻財、子祿者,乃是他前生積有善功,今生坐享福澤。

    倘能再加積善,吾帝查知,亦轉奏天官大帝,按兩世之善功,疊加福祿,令其本身安富尊榮,子孫賢良,簪纓仕宦不絕。

    〈(為善最樂)〉倘其恃富而驕,為富不仁,造各種之罪孽,吾帝查知,照其現在之過惡;輕者將衣祿銷除一半,重者削除殆盡,而即降以非災橫禍,以警覺之。

    如能警悟痛加悛改,仍奏知天官,將原有之福祿賞還。

    〈(天地之恩高厚如此)〉倘竟任性,不改前非,吾帝即飭兇星惡曜,加臨其身,耗其貨財,奪其紀算,絕其子孫,拂其行為,終遭慘死。

    〈(自作自受與三官何尤哉)〉此即吾地官與天官之權衡也。

     〈【善惡報應,絲毫不紊。

    】〉 至於下元解厄水官,則又專司江湖河海之任,如係有德良善之人,過江、過海,水官大帝,早飭部屬於臨津過渡之時,嚴加保護,縱遇狂風惡浪,亦無意外之虞。

    倘係兇惡之輩,污穢水漿,不信神道,復造諸般惡孽,又結夙冤命債者,於登舟濟渡之時,即遺諸妖龍,興波作浪,傾檣覆舟,令遭淹沒,葬於魚腹,以彰惡報。

    如為惡之人,積孽已深,屢遭坎壈,果能一時悔悟,改惡從善,對神發誓,永不再蹈前愆,而又能廣積陰功,力行善事,水官大帝查知,定然減其罪咎。

    縱命中應遭水厄,亦從而解免之。

    且從而保佑之。

    所謂一念之善,能格天心,轉禍為福是已,此下元水官大帝解厄之實在也。

     〈【天曹之尊重善人,望人遷善改過,可謂至矣,盡矣。

    】〉 吾願大千世界之人,命好者益力修,定然福上加福,祿上加祿,壽上加壽。

    切勿恃富恃貴,驕奢淫泆,以財壓人,以勢淩人,殘害生命,暴殄天物,緻遭惡報。

    奈有一等身處富貴,他反不信鬼神,不信報應,不修因果,不矜孤恤寡,不濟急憐貧,遂將已修之善基,從茲敗壞,未享之福澤暗中削除,寧不悲哉!寧不惜哉?至於貧窮困乏,時乖運蹇之人,益當自愛,知悔知懼,寡過省躬,不怨天,不尤人,懺夙世之罪愆,迓將來之福履,斯為善矣。

    倘或因困窮而易其操守,處閉塞而壞其良心,勢必潦倒一生,而益加窮困,慘遭浩劫,而永墮泥犁,絕其子孫,斬其煙祀,可不懼乎?可不戒乎? 〈【言言藥石,字字金鍼,愛世心深,情弗能已。

    聖德如斯,古今無兩。

    】〉 吾帝等權衡善惡,無黨無偏,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吾帝等並無成見也。

    爾妙慧回壇之後,可將朕言曉諭眾生可也。

    欽哉!此諭。

    地官大帝訓畢。

    天官、水官二帝曰:「適地官大帝所諭,已將吾三元之權限,全體證明。

    吾二帝亦無庸贅言矣。

    可聽明否?」妙慧道:「弟子已聽明矣,於是復行九叩禮謝恩辭別,嶽天君仍領起妙慧出宮,三大帝命樂生奏樂,短送一程。

    到了大門之外,向松間解下鸞鶴,二人跨上,仍尋舊路,飛騰而歸。

    霎時間,到了壇門,辛大元帥尚危坐以待,見嶽天君回到壇來,二人攜手回宮。

    妙慧子亦由冥床起來,明月穿窗,時剛夜半,諸生又暢飲了幾杯,然後就枕,欲知後事,又看明夕分解: 總評: ⊙地官一篇訓諭,將天地福善禍淫之理,已闡發淨盡,無餘蘊矣。

    世之人其各謹懍遵行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