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香山頂抱一遊宮殿 南海面大士晏群仙
關燈
小
中
大
殷天君降壇詞
〈〔調寄:荊州亭〕〉
天上明星耿耿,時正一更人靜,玉燭燦乩筵,又見香焚寶鼎。
最好敲詩瀹茗,消遺良宵佳景,切莫夢迷離,還倩旁人呼醒。
〈【詞清筆妙,語重心長。
】〉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天仙子〕〉 《訓女寶箴》成一卷,挽轉坤流歸至善。
眾仙同日賀慈尊,南海面,開華宴,千古異聞今僅見。
如此大功臻美滿,慶善女壇名譽擅,乘茲奇遇拜觀音,叨盛典,邀殊眷,付入洞冥垂紀念。
〈【此詞為慶賀女箴成書而發,筆妙如神,深得詞家三昧。
】〉 話說觀音大士,因降了那部《訓女寶箴》,在賽寶會上,奪了個頭標,十分得意,回宮之後,各國教主,先來賀喜道謝。
並聞各天、各宮、各洞、神仙,亦要前來祝賀。
大士得了這個消息,因對眾大弟子商議道:「這回演了這部女箴,驚動三曹,諸天聞之,皆大歡慶,一定是要來緻賀的。
〈(女箴一書價值之高於此可見)〉此時若不預備,恐明後日,到反應接不暇,吾慈之意,不若乘此兩日內,在南海面上,搭下三十六座綵亭,作一圓圈,如太極圖式,〈(布置特奇)〉每亭可容千人,以為宴客之所。
一面命功曹邀請各仙,於本月二十六日起,至三月初六日止,大宴十日,定可將來賓一齊宴畢矣。
〈【回顧二十五回一筆,為遊南海全文張本。
】〉 惟此回大開華筵,係為女箴告成而設,尤宜多多邀集女仙,〈(邀集女仙為此會特別之點,與萬仙會、賽寶會不同。
)〉凡各宮洞府,及十洲三島之仙姑,俱要請齊。
〈(熱鬧可知)〉入座之後,於亭之當中,另設一席,令講員將女箴全部,高聲朗誦一遍,宴畢,每人賜給一部,令他回去熟讀,將來運轉上元,必有女仙降生塵世,上則為皇後、妃嬪、公主、郡主,次則為夫人、命婦,閨秀、淑媛,果能將此部女箴,熟記於心,至投生下界之時,定然深閨毓德,以道相夫,內則無忝,睢麟再詠,佐治聖明之化,決不至再蹈歷朝之牝雞司晨,敗國亡家者也。
〈(世之婦女宜於女箴一書熟讀深思完全內則斯不負我大士降書之本意也)〉 〈【大士之降女箴,不惟勸世人,兼以勸仙勸鬼,此書之奇特,真千古來所未有也。
】〉 故此回宴會,大有關係,至降文各仙姑,吾慈另建錦亭於海之中心,特別優待,務令個個飲酒簪花,加級紀善,以酬其勞。
〈(何等榮幸)〉其豫、慶兩壇之善男信女,在事出力,及捐重貲刊印者,吾慈先召其生魂,前來赴宴,俾其玩賞佳景,會晤群仙,〈(此等殊恩為千古所獨創之奇)〉始知為善最樂,並照功嘉獎,或封賞仙爵,或錫予福壽,或賜給贈品,總不負其為善之心,有此數種原因,爾諸弟子,其速速辦理可也。
至來賓眾多,所設席位,安排布置良不容易,吾慈命功曹去請九天玄女娘娘,並女青天大神,以兵法部署之,秩序方可不亂雲雲。
〈(以上一段文字為此回全文張本)〉 功曹奉命去訖,當日大士商定宴客各件卻被柳元陽帝君探聽確實,爰約同殷太歲來壇,恰屆一更時候,真君喚醒抱一道:「楊師弟快快起來,切莫酣睡,今晚吾柳領爾到香山,朝見大士,就便瞻仰宮闕,然後到南海赴宴,沿途還有許多耽擱,須明日卯刻,方可回壇,吾師徒就要起身了。
抱一聞呼,連忙起來,上前向太歲真君前參拜畢,真君曰:「吾師賜爾壯神丹十粒,爾歷一時服一粒,保爾精神壯健,志氣清明,爾試先服一粒。
」抱一接過手來,叩謝真君。
真君曰:「今晚帶來一鹿一鶴,爾乘鹿,吾跨鶴,此二月天氣,演一段六合同春,預祝上元太平景運,〈(何日方纔實享此景)〉師弟以為好否?」抱一曰:「弟子馨香禱祝久矣。
」說畢,二人出了壇門,真君謂抱一曰:「此匹仙鹿,性極馴良,任隨師弟控馭,無不如意,倘升高峰,下峻?,可以攀角而行,甚安穩也。
」 抱一視其鹿,果然其角甚長,及於肩後,騰身其上,十分平穩。
真君亦跨上白鶴,二人在鹿鶴背上,逍遙自得,直向北方而行。
少焉、過了陰陽界,看看又要到鬼門關,抱一往前一看,見前面有一座大橋,金光燦爛,瑞采紛披,不知是何橋名?以問真君。
真君曰:「此金橋也。
」說猶未已,已至橋邊。
真君曰:「師弟你看下面,即是鬼門關,善人到此,登真者,即上此橋,而升天堂。
惡人到此,墮鬼趣者,即進此關,而入地獄。
善惡之分,仙凡之隔,隻在此咫尺間判升沈也。
」抱一聞言,俯視關前,陰風慘慘,仰視橋上,紫氣騰騰,真乃有天壤之別,心中高興,將鹿加了一鞭踏上金橋,遙望前面,俱是坦平大道,並無險阻坑坎崎嶇,得意而行,心中好不暢快。
〈【一步之差,千裡之謬,楊朱之泣,墨翟之悲,就在此處。
世人乎,這箇關頭,各其懍之,慎之。
】〉 真君曰:「師弟何不吟上一絕?」抱一曰:「弟子才疏學淺,素不工詩,請仙師先吟,弟子後和可也。
」真君曰:「師弟太謙了,待吾吟來。
吟曰:『仙凡人鬼路原殊,堪笑庸流見識愚,不羨登真天上去,偏尋苦惱墮三途。
』〈(是何意見令人莫解)〉師弟隨意吟來。
」抱一吟雲:「地獄天堂路兩條,升沈苦樂各推敲;勤君及早修真善,足踏金蓮步步高。
」〈(誰人立此志向耶)〉真君曰:「吾和師弟一絕,詩曰:『龍華三會在崇朝,引度原人速上橋;寄語塵寰諸弟妹,瑤池今已熟蟠桃。
』〈(收圓期迫各快加修)〉師弟再和來。
」抱一續吟雲:「九二殘零墮落多,不思返本意雲何?慈娘正在呼兒女,趁此機緣上大羅。
」〈(奇緣一失後悔難追)〉 抱一吟畢。
真君曰:「師弟,你看前面到了甚麼地方?」抱一擡頭一望,隻見一派祥光,籠罩上頭,方顧盼間,鹿鶴行快,漸已逼近,抱一注目一看,見前面有一道大門,分為中、左、右三洞,當中有一匾,上書「南天門」三個大字,左立一匾,上書曰:「一元默運」。
右一匾曰:「萬道歸宗」,金字楷書,光騰萬丈。
真君曰:「師弟快下鹿來,我師徒步行為是。
」抱一依了真君,下了鹿背跟隨,歷階而上,其臺階俱是白玉石鑲成,潔白溫潤無比,抱一看這玉石,都是整塊,並無縫道,每塊約厚一尺二寸,長約十丈有零,問真君道:「請問仙師,弟子數這臺階,共有一百二十級,所鑲玉石,亦係一百二十塊,俱是整的,並無接縫,天下那有這樣好的玉石,到底從何處選來的?真正希奇了。
」 真君曰:「師弟有所不知,此玉石乃是先天混沌時,一靈結成的,若在後天,雖鬼斧神工,亦不能製造也。
」〈(的是如此)〉抱一聞之,始恍然悟,歷階未竟,向上而望,又見六位值門將軍,頭戴帥盔,身穿鎧甲,手中各執刀矛、劍戟、刺錘、月斧,個個威風凜凜,相貌堂堂,挺身而立於門之左右。
〈(此種威儀人間未見久矣)〉抱一不覺斂容,熟視其人,內中有二位將軍,似曾相識,〈(果何人斯)〉而又末敢唐突稱呼,隻好上前一步,口中稱道:「各位將軍在上,弟子有禮。
」六將軍拱手答拜,說道:「有禮相還,爾乃生人,到此何事?」抱一答道:「弟子乃滇西、洱源縣、豫壇乩生,因聖帝頒演《洞冥記》於紹壇,命弟子上遊天宮,蒙柳元陽帝君引導至此,擅闖天門,尚乞原恕。
」六將軍曰:「原為如此,我等失敬了。
」方問答間,真君已到,向各將軍拱手,彼此心照不宣。
真君曰:「已抵天門,師弟欲行乎?抑少憩乎?」 抱一曰:「啟稟仙師,弟子擬少住片刻,觀看景緻一番,再為前進,未識仙師允否?」真君曰:「隨爾心願,焉有不準之理。
」抱一曰:「這道天門,弟子也曾經過數次,然隻是恍恍惚惚過去,未曾細心調查,今番須要逐一展玩。
」真君曰:「由爾細看可也。
」抱一看這道門,果然崇閎無比,門柱計十八根,麤若車輪,高約二十餘丈,俱是藻繪丹漆,門垣圍以金磚,上覆琉璃寶瓦,門左右排立金獅玉象六個,如活的一般,誠人間所未有。
抱一賞玩久之,不勝羨慕。
真君曰:「可看畢了,吾師徒就要前行。
」抱一曰:「弟子到此,俯瞰大千世界,如在掌中。
擬懇仙師再展緩片刻,容弟子看看各省情形。
」真君允準,抱一往下看時,見各直省山川城郭道路,如棋布星羅,隱隱可辨,又見幾處鐙光點點,以問真君?真君曰:「此天津、上海之電鐙也。
此香港、廣東也,此蘇門達臘也,此新加坡檳榔嶼七洲洋
最好敲詩瀹茗,消遺良宵佳景,切莫夢迷離,還倩旁人呼醒。
〈【詞清筆妙,語重心長。
】〉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天仙子〕〉 《訓女寶箴》成一卷,挽轉坤流歸至善。
眾仙同日賀慈尊,南海面,開華宴,千古異聞今僅見。
如此大功臻美滿,慶善女壇名譽擅,乘茲奇遇拜觀音,叨盛典,邀殊眷,付入洞冥垂紀念。
〈【此詞為慶賀女箴成書而發,筆妙如神,深得詞家三昧。
】〉 話說觀音大士,因降了那部《訓女寶箴》,在賽寶會上,奪了個頭標,十分得意,回宮之後,各國教主,先來賀喜道謝。
並聞各天、各宮、各洞、神仙,亦要前來祝賀。
大士得了這個消息,因對眾大弟子商議道:「這回演了這部女箴,驚動三曹,諸天聞之,皆大歡慶,一定是要來緻賀的。
〈(女箴一書價值之高於此可見)〉此時若不預備,恐明後日,到反應接不暇,吾慈之意,不若乘此兩日內,在南海面上,搭下三十六座綵亭,作一圓圈,如太極圖式,〈(布置特奇)〉每亭可容千人,以為宴客之所。
一面命功曹邀請各仙,於本月二十六日起,至三月初六日止,大宴十日,定可將來賓一齊宴畢矣。
〈【回顧二十五回一筆,為遊南海全文張本。
】〉 惟此回大開華筵,係為女箴告成而設,尤宜多多邀集女仙,〈(邀集女仙為此會特別之點,與萬仙會、賽寶會不同。
)〉凡各宮洞府,及十洲三島之仙姑,俱要請齊。
〈(熱鬧可知)〉入座之後,於亭之當中,另設一席,令講員將女箴全部,高聲朗誦一遍,宴畢,每人賜給一部,令他回去熟讀,將來運轉上元,必有女仙降生塵世,上則為皇後、妃嬪、公主、郡主,次則為夫人、命婦,閨秀、淑媛,果能將此部女箴,熟記於心,至投生下界之時,定然深閨毓德,以道相夫,內則無忝,睢麟再詠,佐治聖明之化,決不至再蹈歷朝之牝雞司晨,敗國亡家者也。
〈(世之婦女宜於女箴一書熟讀深思完全內則斯不負我大士降書之本意也)〉 〈【大士之降女箴,不惟勸世人,兼以勸仙勸鬼,此書之奇特,真千古來所未有也。
】〉 故此回宴會,大有關係,至降文各仙姑,吾慈另建錦亭於海之中心,特別優待,務令個個飲酒簪花,加級紀善,以酬其勞。
〈(何等榮幸)〉其豫、慶兩壇之善男信女,在事出力,及捐重貲刊印者,吾慈先召其生魂,前來赴宴,俾其玩賞佳景,會晤群仙,〈(此等殊恩為千古所獨創之奇)〉始知為善最樂,並照功嘉獎,或封賞仙爵,或錫予福壽,或賜給贈品,總不負其為善之心,有此數種原因,爾諸弟子,其速速辦理可也。
至來賓眾多,所設席位,安排布置良不容易,吾慈命功曹去請九天玄女娘娘,並女青天大神,以兵法部署之,秩序方可不亂雲雲。
〈(以上一段文字為此回全文張本)〉 功曹奉命去訖,當日大士商定宴客各件卻被柳元陽帝君探聽確實,爰約同殷太歲來壇,恰屆一更時候,真君喚醒抱一道:「楊師弟快快起來,切莫酣睡,今晚吾柳領爾到香山,朝見大士,就便瞻仰宮闕,然後到南海赴宴,沿途還有許多耽擱,須明日卯刻,方可回壇,吾師徒就要起身了。
抱一聞呼,連忙起來,上前向太歲真君前參拜畢,真君曰:「吾師賜爾壯神丹十粒,爾歷一時服一粒,保爾精神壯健,志氣清明,爾試先服一粒。
」抱一接過手來,叩謝真君。
真君曰:「今晚帶來一鹿一鶴,爾乘鹿,吾跨鶴,此二月天氣,演一段六合同春,預祝上元太平景運,〈(何日方纔實享此景)〉師弟以為好否?」抱一曰:「弟子馨香禱祝久矣。
」說畢,二人出了壇門,真君謂抱一曰:「此匹仙鹿,性極馴良,任隨師弟控馭,無不如意,倘升高峰,下峻?,可以攀角而行,甚安穩也。
」 抱一視其鹿,果然其角甚長,及於肩後,騰身其上,十分平穩。
真君亦跨上白鶴,二人在鹿鶴背上,逍遙自得,直向北方而行。
少焉、過了陰陽界,看看又要到鬼門關,抱一往前一看,見前面有一座大橋,金光燦爛,瑞采紛披,不知是何橋名?以問真君。
真君曰:「此金橋也。
」說猶未已,已至橋邊。
真君曰:「師弟你看下面,即是鬼門關,善人到此,登真者,即上此橋,而升天堂。
惡人到此,墮鬼趣者,即進此關,而入地獄。
善惡之分,仙凡之隔,隻在此咫尺間判升沈也。
」抱一聞言,俯視關前,陰風慘慘,仰視橋上,紫氣騰騰,真乃有天壤之別,心中高興,將鹿加了一鞭踏上金橋,遙望前面,俱是坦平大道,並無險阻坑坎崎嶇,得意而行,心中好不暢快。
〈【一步之差,千裡之謬,楊朱之泣,墨翟之悲,就在此處。
世人乎,這箇關頭,各其懍之,慎之。
】〉 真君曰:「師弟何不吟上一絕?」抱一曰:「弟子才疏學淺,素不工詩,請仙師先吟,弟子後和可也。
」真君曰:「師弟太謙了,待吾吟來。
吟曰:『仙凡人鬼路原殊,堪笑庸流見識愚,不羨登真天上去,偏尋苦惱墮三途。
』〈(是何意見令人莫解)〉師弟隨意吟來。
」抱一吟雲:「地獄天堂路兩條,升沈苦樂各推敲;勤君及早修真善,足踏金蓮步步高。
」〈(誰人立此志向耶)〉真君曰:「吾和師弟一絕,詩曰:『龍華三會在崇朝,引度原人速上橋;寄語塵寰諸弟妹,瑤池今已熟蟠桃。
』〈(收圓期迫各快加修)〉師弟再和來。
」抱一續吟雲:「九二殘零墮落多,不思返本意雲何?慈娘正在呼兒女,趁此機緣上大羅。
」〈(奇緣一失後悔難追)〉 抱一吟畢。
真君曰:「師弟,你看前面到了甚麼地方?」抱一擡頭一望,隻見一派祥光,籠罩上頭,方顧盼間,鹿鶴行快,漸已逼近,抱一注目一看,見前面有一道大門,分為中、左、右三洞,當中有一匾,上書「南天門」三個大字,左立一匾,上書曰:「一元默運」。
右一匾曰:「萬道歸宗」,金字楷書,光騰萬丈。
真君曰:「師弟快下鹿來,我師徒步行為是。
」抱一依了真君,下了鹿背跟隨,歷階而上,其臺階俱是白玉石鑲成,潔白溫潤無比,抱一看這玉石,都是整塊,並無縫道,每塊約厚一尺二寸,長約十丈有零,問真君道:「請問仙師,弟子數這臺階,共有一百二十級,所鑲玉石,亦係一百二十塊,俱是整的,並無接縫,天下那有這樣好的玉石,到底從何處選來的?真正希奇了。
」 真君曰:「師弟有所不知,此玉石乃是先天混沌時,一靈結成的,若在後天,雖鬼斧神工,亦不能製造也。
」〈(的是如此)〉抱一聞之,始恍然悟,歷階未竟,向上而望,又見六位值門將軍,頭戴帥盔,身穿鎧甲,手中各執刀矛、劍戟、刺錘、月斧,個個威風凜凜,相貌堂堂,挺身而立於門之左右。
〈(此種威儀人間未見久矣)〉抱一不覺斂容,熟視其人,內中有二位將軍,似曾相識,〈(果何人斯)〉而又末敢唐突稱呼,隻好上前一步,口中稱道:「各位將軍在上,弟子有禮。
」六將軍拱手答拜,說道:「有禮相還,爾乃生人,到此何事?」抱一答道:「弟子乃滇西、洱源縣、豫壇乩生,因聖帝頒演《洞冥記》於紹壇,命弟子上遊天宮,蒙柳元陽帝君引導至此,擅闖天門,尚乞原恕。
」六將軍曰:「原為如此,我等失敬了。
」方問答間,真君已到,向各將軍拱手,彼此心照不宣。
真君曰:「已抵天門,師弟欲行乎?抑少憩乎?」 抱一曰:「啟稟仙師,弟子擬少住片刻,觀看景緻一番,再為前進,未識仙師允否?」真君曰:「隨爾心願,焉有不準之理。
」抱一曰:「這道天門,弟子也曾經過數次,然隻是恍恍惚惚過去,未曾細心調查,今番須要逐一展玩。
」真君曰:「由爾細看可也。
」抱一看這道門,果然崇閎無比,門柱計十八根,麤若車輪,高約二十餘丈,俱是藻繪丹漆,門垣圍以金磚,上覆琉璃寶瓦,門左右排立金獅玉象六個,如活的一般,誠人間所未有。
抱一賞玩久之,不勝羨慕。
真君曰:「可看畢了,吾師徒就要前行。
」抱一曰:「弟子到此,俯瞰大千世界,如在掌中。
擬懇仙師再展緩片刻,容弟子看看各省情形。
」真君允準,抱一往下看時,見各直省山川城郭道路,如棋布星羅,隱隱可辨,又見幾處鐙光點點,以問真君?真君曰:「此天津、上海之電鐙也。
此香港、廣東也,此蘇門達臘也,此新加坡檳榔嶼七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