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回天宮攜來寶鏡 遊孽海看透人心

關燈
柳真君降壇 〈〔調寄:雨霖鈴〕〉 三期末劫,正人鬼共度的時節。

    大家速速懺悔,回頭是岸。

    休延歲月,富貴一場春夢。

    衷腸枉自熱,試看看地府淒涼,鬼犯哀聲悲泣。

     人生有死終當別,更那堪造盡諸般孽,沈淪獄底。

    縱子孝孫賢,何能關切?各各知幾。

    莫道九幽十地虛設,快改過積善修因,免受冥刑罰。

     〈【節拍低昂深情悱惻】〉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齊天樂〕〉 勒烏騅,南天俯瞰,緣何妖氛滿地?皖北江南,吳頭楚尾,太好河山破碎,真真兒戲,把名教綱常,一齊拋棄,看看傷心,令俺不禁垂珠淚。

     煙塵何方又起?是誰人倡亂?橫行無忌。

    骨肉傷殘,弟兄鬥毆,講甚同胞主義?良心盡昧,仟滅理欺天,爭權攘利,莫惱吾侯,長矛看仔細。

     〈【如此人心如此!世道如此!江山作者,讀者,俱是傷心無盡。

    】〉 卻說張桓侯大帝,回了天宮,果攜來寶貝一件,盛在囊中,不知何物?本日戌下刻,即到壇中,領起定一子,各各上馬而行,仍由陰陽界鬼門關,折轉到愛河岸邊;順流而下,沿途經過熱惱泉、慾壑、貪泉、諸水,會合於河,滔滔東下,直達大海。

    定一跟隨大帝,霎時間到了海邊。

    大帝曰:「到了,師弟快下馬來。

    」於是二人下馬,立在岸邊,祇見海中水色黝黑,氣味臭腥,波濤洶湧,一望渺茫。

    定一問曰:「前大帝說領弟子遊觀大海之景,即此海乎?」大帝曰:「然。

    」曰:「此海何以渾濁若是,兼且浪湧波翻,又無舟楫,觀此景象,殊覺怖人,敢求指示。

    」 大帝曰:「此孽海也。

    大千世界,自古迄今,造孽者多,孽之所積,浸淫已久,又兼愛河諸水流入,遂成此汪洋大海。

    子貢曰:『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即此是已。

    夫人之生,有三魂七魄,作惡之人,其氣重濁,死後不能上升。

    主冥司者,必拘其魂於地獄,使之永遠受罪。

    而攝其魄於苦海,使之永久沈淪。

     〈【指迷祛惑】〉 吾師今夕領來這件寶貝,對於此海,最為適用。

    且試拏師弟看看,你看希奇不希奇,玄妙不玄妙。

    」〈(言雖大而非誇)〉 定一接過手來一看,原來是一面金鏡,鏡係圓形,寬徑尺,有柄,柄上鐫有「觀世寶鑑」四字。

    定一將鏡試向海面一照,祇見海水壁立,魑魅魍魎,奇形怪狀,無不畢現。

    定一拍手稱贊曰:「果乃希奇,真真寶貝,未識大帝由天宮何處領來?望乞指示。

    」 大帝曰:「此鏡乃由三皇宮中借來,原係倉聖夫子。

    化身成金,軒轅帝以金鑄成此鏡,故爾有此奇妙。

    比一殿之孽鏡,五殿之明鏡,有過之無下及。

    若較之秦鏡、溫犀;與太乙之藜,下逮此鏡遠矣。

    」定一還欲再照,大帝曰:「休忙,此鏡遠可以觀上古之治亂興衰,近可以察當今之人心風俗,凡作惡積冤之輩,無論男女,已死未死,皆可攝其真相,與目相接,能將心肝腑肺,全體窺出,不能遁形,瞭如指掌。

    〈(有此奇妙,可寶可寶。

    )〉特恐師弟睹之而生畏懼,傷心流淚耳。

    」 定一曰:「弟子生居邊隅,為地所限,祇知道本地方之情形,若各直省之人心風俗,弟子焉能周知。

    望乞大帝仍將鏡借與弟子,從頭展覽,得窺全豹;庶下負大帝今夕跋涉之苦,並弟子相從一番,未審大帝允否?」大帝曰:「為師帶來這面寶鏡,原為帶與師弟,觀此孽海,焉有不允之理。

    今將鏡交付與爾,爾仔細觀來就是。

    」 定一持其柄而觀之,祇見有許多罪大惡極之人,在那萬丈洪濤之中,飄上飄下,滾去滾來,不能達岸。

    其中最狼狽者,概是狂童潑婦。

    觀其罪狀,都為在生忤逆父母,抵觸翁姑,他頭上各冒出黑氣一股,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