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遊愛河藉警塵世 攝真相喚醒癡迷

關燈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滿江紅〕〉 逐遂紅塵,沈淪了許多豪傑。

    嘆世上繁華春夢,疇能悟徹。

    富貴功名朝露耳,恩妻愛子終離別,問阿誰跳出陷人坑?尋真訣。

     狂蕩子,天良滅。

    風流客,癡情結。

    任糊塗孟浪,風花雪月,濮上桑問貪戀久,巫山雲雨相思切;怕到頭,斷送粉骷髏,空悲咽!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滿江紅〕〉 屈指興亡,天下事幾番更轍。

    閱不盡桑田滄海,令人淒絕。

    銅雀臺空荒草蔓,吳宮煙鎖青苔碧。

    到而今,回首恨孫、曹,目眥裂。

     灑不盡英雄血,移不動忠臣節,任艱難磨折,此心如鐵。

    北伐無功非計左,東征有恨悲難歇;下南天又到紹壇來,牢騷發。

     〈【漁鼓頻敲,喚不醒癡迷春夢,奈何!】〉 話說桓侯大帝,約定定一子,要觀河景緻,本日戍刻,各神祇一一拱侯,柳真君騎著白鶴,蹁躚而來。

    大帝亦跨烏騅騰驤而至。

    專候亥初,就欲起程,當下時辰已到,大帝命土地將烏騅冥馬,牽至壇外,喚醒定一,各各騎上,騰雲駕霧,直向陰陽界鬼門關而來,定一在馬上問大帝曰:「今晚大帝領弟子去觀河景,其黃河乎?秦淮河乎?無定河乎?漳河乎?抑滹沱河乎?」大帝曰:「乃愛河耳。

    」定一曰:「愛河之名,出於佛經,究竟這愛河,其真境耶?幻境耶?抑寓言耶?〈(問得可愛)〉敢請指示。

    」 大帝曰:「乃真境也,焉得為幻。

    」定一曰:「既是真境,必有發源之所,請問源出何方?流於何地?匯於何海?〈(尋源溯流直問到落腳歸根)〉明告弟子,以祛狂惑。

    」大帝曰:「此河源發於人間之慾海,聚天下之渾濁污穢,積而成河,滔滔莫遏。

    乃始流入幽冥,其源甚小,其流甚大,其下流則匯於孽海之中。

    師弟欲窮其源,還須回陽世,考察而後可。

    〈(反己思之)〉然自此河開鑿之後,〈(情慾發生)〉大千世界之人,墮入其中者,奚止百千萬億,使我九二殘零,不能為聖賢仙佛,不能返本還原,因為受這愛河之害。

    〈(一語道破)〉師弟今晚略觀一斑,便可以知其梗概也。

    」 〈【古往今來皆如此,令吾感慨!係之留取丹心,照汗青。

    】〉 師徒二人,正在問答,不覺已越了陰陽界,抵鬼門關。

    到了關前,卻不進關,又轉折向北方而行,約百餘裡,氣象甚覺荒涼,歷來遊冥生未曾到過。

    正行間,忽然望見河水湯湯,浪花滾滾,一道長河,渺茫無際,〈(嗜欲橫流)〉有無數男女,在風濤中,隨波蕩漾浮沈。

    〈(真是魚遊釜底)〉 〈【理欲之界,聖狂之分,其初隻爭一念耳。

    慎之!慎之!】〉 大帝曰:「此愛河也。

    舉凡世之情慾歡樂快意之事,無一不具。

    而其中又以婦女最居多數,然婦女分數等,有等傾國傾城,為禍水,為尤物者,專以腰間利刃殺人,不令見血。

    雖帝王英雄豪傑,稍不謹慎隄防,必為其所蠱惑,卒至亡國、亡家、亡身、而不悔者有之。

     其次則有庸懦丈夫,癡迷男子,溺於嬌妻愛妾,頑童嬖幸,終其身為所牽制,擺脫大開;將一生絕大事業,置之高閣,甚至消渴癆瘵,精竭神疲,病入膏盲,不可救藥。

    中年夭折,覆宗絕嗣者,亦復不少,寧不可惜、可悲!又有狂童蕩子,耽耽漁色,月下花前,長作巫山之夢。

    野田草露,視為安樂之窩。

    造孽千端,報應慘速,比比皆是。

    諸如此類,皆墮在此愛河之中。

    但煙水茫茫,瞻望弗及。

    吾師想來,此中情狀,悲慧眼不能看澈,今賜爾法水一杯,洗洗爾的眼,〈(洗去翳障大放光明)〉便可以看出一段佳景。

    」 〈【窮形盡,相刻盡人情。

    】〉 言訖,將水付與定一,定一接住,用水在眼上一拭,擡頭一看,果然河中忽現出歌臺舞榭,畫舫迷樓,句欄花塢,有無數美麗佳人,俱是粉白黛綠,豔抹擴妝,各逞妖姿,幹嬌百媚,把一般青年紈褲,遊俠健兒,迷得箇意馬心猿,神魂顛倒,都在那裏尋花問柳,買笑徵歌。

    揮霍金錢,儼同糞土。

    並且笙管嗷嘈,連宵達旦,燈紅酒綠,低唱淺斟,看此情形,真真快樂。

    但不知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