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遊東嶽補歷諸山嶺 聽宣講得睹大規模

關燈
辛天君降壇詞 〈〔調寄:雙雙燕〕〉 又臨凡矣,歎塵世昏昏,甕中酣睡。

    離經畔道,敢把紀綱拋棄。

    任是雷霆下擊,誅不盡兇頑醜類,吾仙目睹情形,不禁傷心垂淚。

     真異,何無畏忌,將報應循環,視如兒戲。

    諸般機巧,總是使些傀儡,白晝行同鬼魅。

    迨沈了泥犁阿鼻,償爾酷罰嚴刑,始悔在生失計。

     〈【此詞僅九十八字,將世人惡習,描寫無遺,直抵一篇,勸世佳文。

    】〉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桂枝香〕〉 睜開怒眼,歎古道已湮,人盡奸險,造下無邊惡孽,不知悛改。

    龍沙劫運三期屆,怕殘零罹茲悲慘,勸君知足,莫爭名利,是非長短。

     笑往昔吳彪魏犬,枉奪霸爭王,而今安在。

    憑弔千秋,高唱一聲河滿。

    古今富貴浮雲散,隻聖賢忠孝難掩,漫誇榮盛,王侯卿相,組簪軒冕。

     〈【悲天憫人,深情欲訴。

    】〉 話說楊生抱一子,於昨日初四晚,遊罷酆部,今日初五晚,應遊東嶽,明日為地府宣講度鬼之期。

    這東嶽宮內,特建有宣講宮較之十王、酆都、地藏所建,尤為輝煌華麗,規模亦極嚴肅,講義亦臻上乘。

    遊冥生既到東嶽,正好前去參觀一番,也是千古奇遇。

    是晚鎮壇者是辛天君,領遊者仍係張大帝,遊生則命趙生精一子前往。

    大帝到壇後,飲了數杯,說道:「趙師弟快快醒來,今晚去遊東嶽,雖不觀獄,然沿途尚有許多冥況,不可不觀。

    吾師知師弟素行小心謹慎,若照常乘馬去,恐緻稽延。

    且慮師弟膽小,不無驚怖,故吾師待帶來一輛風火輪車,與師弟共同乘坐,此車可以騰空,可以行陸,又穩又速。

    風取其速,火取其煖,於隆冬天氣,最為適宜,師弟以為好否?」 〈【上下千古,感慨欷歔,三期普度,天曹地府俱重宣講。

    大帝之愛精一至矣、盡矣。

    世人其亦知愛之,之由否?】〉 精一忽聽大帝呼喚,又聆此番言語,要坐風火輪遊冥,心中不勝其喜,即忙上前叩拜,並見過天君,對大帝道:「弟子得與大帝同車,三生有幸矣。

    〈(真是有幸)〉但弟子竊有稟者,聞這位東嶽大帝,位尊德大,十王前去朝見,均侍立而無坐位,十王尚如此,況卑職小如弟子者,萬一禮節錯誤,有失威儀,為之奈何?」〈(精一一生小心謹慎於此可見)〉大帝曰:「不必慮此,自有吾師指示,且師弟乃奉命之人,帝君寬容,定以客禮相待,即有乖誤,亦不見責也。

    」 精一曰:「弟子庸愚,凡事均叨福庇矣,但東嶽大帝的來歷,及所掌職務,弟子絲毫不知,還望大帝先為指明。

    」〈(統觀各遊生未有若精一之善問者)〉大帝曰:「師弟亦精詳善問矣,吾明示爾。

    昔者天地開闢,山川效靈,故五嶽四瀆,莫不應造化而生於混沌之初,根陰陽以奠於坤維之位,先有元始天王五世孫,無上天尊赫天氏,都於東嶽,一曰:『天孫』,謂天王之孫也。

    數傳至帝身,諱金虹氏,得天王家傳心法,獨修於東北長白山下,日久功成,太昊時方諸東王公太華真人,召掌天仙六籍,兼統世界人魂等事。

    炎帝時,多校量紀錄之功,太華真人賜號『天符都官』,為群靈之府,能號召天下一切神鬼,遊魂幽魄,皆隸所轄。

    故君主臣庶,能齋戒嚴肅,祭祀以誠,自能感格,冤怨潛消,禎祥立緻也。

     厥後後稷亦東嶽託生,向為太華真人、天仙六籍,加封為東嶽天都府君,並賜為大靈蒼光司命真君,兼執掌人間臣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厚薄之事,地獄各案籍簿,七十五司生死修短之期,由其規定。

    至今獄所加增,而事務益多矣。

    治劇理繁,必得百靈輔佐,始無貽誤。

    倘一司惰職,案牘山積矣。

    〈(此不特東嶽宮然政府亦然)〉 蓋東嶽為中界主宰,總宅百揆,全賴東鄉司命茅真君,深任其勞,分理清楚,可稱良佐。

    其餘四嶽,亦各立一首司,以兼眾職,為考功糾過之長,如茅真君位置是已。

    至其所屬官吏,有嚴有翼,師弟到時,可以一望而知,此東嶽大帝之職務與歷史也。

    」 〈【大帝將東嶽之事跡,原原本本,歷歷敘出,足資世入考據,善哉!精一之問也。

    】〉 精一聞之,叩謝大帝曰:「弟子頓開茅塞矣。

    」大帝曰:「時已不待,就要出壇,傳命禦車使者,速將風火輪伺候。

    」本壇真官稟曰:「早已預備矣。

    」大帝曰:「既是如此,師弟快快上車,吾張左坐,師弟右坐。

    」精一曰:「弟子遵命。

    」二人剛纔坐下,使者推動風火輪,扶搖直上,隻聽見風聲颼颼,駕在半空,直向東北方而行,精一坐在車中,覺得非常快利,回顧紹壇,已隔數百裡之遙。

    〈(風火輪之快樂如是如是)〉 少焉又歷了陰陽界,看看又要到鬼門關,精一在車中,遠遠望去,見鬼門關前,修了無數兵房,兩邊有寬平大操場,有數幹兵丁,編制成隊,正在那裏操練,如陽世陸軍一般,精一不知其故,以問大帝?大帝曰:「此陽世陣亡義勇之軍亡,到此編聯成隊,將來有用他之時也。

    」〈(隱隱將天機玄祕漏出)〉言未已,已到關前,大帝謂使者曰:「不必進關,可從關上超越而過可也。

    」〈(別走一路)〉使者領命,瞥眼問,這風火輪,果然飛進了關,大帝復謂使者曰:「今晚遊東嶽,要從某方到某處,爾好好撥轉車頭,毋令錯誤。

    蓋此條道路,遊冥生從未歷過,其中景緻,不可不一覽也。

    」〈(若不遊覽淨盡也,於此書缺陷處。

    )〉 方言話間,忽到一處,精一從車中望下,甚覺荒僻,近視之,有一村落,見有新亡鬼魂數十人,走入村中,被群犬嚙倒,互相拖扯,箇箇口中叫喚,在地下亂滾,頭面俱被嚙破,體無完膚,性命危在旦夕。

    精一看見,代為著急,罵道:「怎麼此村人,飼此惡犬,要嚙路人,不出來救護救護,天理不講,良心何在?」(精一此罵頗合道理,但不可以責冥司也。

    (大帝笑曰:「師弟那裏知道,此村名『野狗村』,又名『餓狗村』,有鬼吏在此飼狗專以嚙畏罪逃亡之鬼魂,此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是已,如不走此條路,或由他道繞越上山者,前面又有一支鐵鷹嶺,有飢鷹千百成群,專以啄人,更無路可逃脫,距此也不遠了。

    」 〈【逃亡罪犯,野狗嚙之,鐵鷹啄之,冥網恢恢,何曾疏漏,可不畏哉!】〉 精一聞之,方纔了解,言未已,果見前面有座大山,山上也有崎崎仄路,又見有一群人,將欲走到山坡腳下,忽見嶺上飢鷹,如鴞鵩狀,怒眼長喙,健羽尖爪,飛下來數百,盡向那些人頭面上亂啄去,奈他不帶寸鐵,又無器械,用手揮之不去,可憐一霎時間,把那些人一齊啄倒,眼睛盡行啄去,連口鼻兩耳俱遭損傷,屍疆於路,不能行走。

    〈(纔離狗嚙,又被鷹啄,任他狡滑何處逃亡?)〉精一望之,代為傷感。

    問大帝曰:「這般逃亡之鬼犯,一被狗嚙,一被鷹啄,就算把他罪孽消了嗎?」大帝曰:「非也,還有鬼吏把他們押往一殿,處以本罪外,更加逃亡之罪,如陽世逃亡一般,不能寬縱也。

    」 二人方談論間,又見對面一座大高山,十分陡險,其山盡是石塊結成,並無草木,如磨過的一般,山面上似有水痕,其色光潤,不知何故?以問大帝。

    大帝曰:「此滑油山也,乃四殿王所轄,前面即是油豆滑跌獄,此處乃山陰也,油山與獄略有不同。

    」精一請停輪望之,言未已,忽見有數鬼卒,拖來數十人,由山頂擲下,該犯等立腳不住,骨轆轆滾將下來,如猴兒翻筋鬥一般,〈(觀來好看,想來好怕。

    )〉及至跌落山下,腦漿迸出,鮮血淋漓,號滔大哭,嗚呼慘矣!鬼卒猶不幹休,還要叫他上山,眾犯告饒不允,以刺錘自後擊之,眾犯隻得勉強爬上去,行不到三五步,輒又跌將下來,〈(是裝瘋嗎油滑嗎哈哈)〉鬼卒仍又擊之。

    精一看見這些犯人這樣的狼狽,問大帝曰:「該犯等生前造何罪孽?到了地獄,這般受苦,敢乞大帝指明。

    」 大帝曰:「此滑油山之犯人,其罪狀比較油豆滑跌獄中之犯,尤有加焉。

    因他在生,處於五倫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