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三薦韓信為元帥
關燈
小
中
大
未際耳,豈其才之不足以自食,武之不足以勝惡少哉。
古人立賢無方,又曰&lsquo任官惟賢&rsquo才是。
皆未嘗徇其名與迹也。
況今大王意在圖王興帝,關之外紛紛皆敵人也,苟不得人而專任之,雖欲與列侯抗也,難矣;況思破楚而成混一之業乎?願大王勿以食賤之故而輕棄韓信,乃宗社之幸也。
&rdquo王見蕭何極言信之能,再三不已,乃封信為治粟都尉。
蕭何出朝至宅請信賀職。
何曰:&ldquo公休不受卑職,不旬日薦公為将,必當重用。
&rdquo信受職至倉查視,粟俱黑腐,不堪支發,因見市人多有饑色,遂召百姓赴倉盡行散放。
有灌嬰入朝奏與漢王,大驚曰:&ldquo信乃楚之奸細也。
&rdquo急召蕭何責曰:&ldquo公極薦信有能,今将官粟不奉上命,私放于民,當得甚罪。
&rdquo蕭何無對,怒而起。
何出朝至宅召信問曰:&ldquo官粟公何支散?&rdquo信曰:&ldquo其粟朽黑,軍不堪食,故散與民,不待月馀,民來還納,放舊易新,官民兩便。
&rdquo何聞之大喜曰:&ldquo公真有識之士也。
&rdquo次日,蕭何入朝,具奏韓信放粟之故,有功不宜見罪。
漢王聞奏,思之半晌不語,乃曰:&ldquo本當斬首,但看卿面。
&rdquo蕭何謝恩退朝。
一日,蕭何令人請信至宅閑叙。
問信曰:&ldquo自古及今名将幾人?&rdquo信答曰:&ldquo古今之将,其人非一。
自周秦論之,姜子牙釣于渭水之涯,韬略晦藏。
避而不出,及文王以飛熊之兆,出獵渭濱,始載之而歸。
武王惡纣之暴虐,欲行吊伐,遂拜子牙為師,号曰尚父,而不名子牙。
約天下諸侯會于孟津,乃與武王興師而出。
戊午日兵臨孟津,甲子日血浸朝歌,一戰之功,定周室八百馀年天下。
子牙仁義之師,此上将也。
春秋之世,管仲相公子糾,因内變而奉子糾出奔于魯,其才其智無由見也。
子糾敗,魯人囚仲而歸于齊,桓公欲殺之,鮑叔薦之桓公,釋之用之為将,仲能相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會盟于葵丘,為五霸之首。
管仲乃智術果斷之士,此中将也。
由仲而外其為将者,莫不皆能出奇制勝,運智使謀僥幸而成功者矣。
而治國之才,蓋不若管仲甚遠也;況望其為王佐如子牙也哉。
&rdquo蕭何又曰:&ldquo下将何如?&rdquo信曰:&ldquo如秦之王翦、白起出則摧鋒陷陣而獲其勝,守則堅閉而待其時,攻城掠地克日建捷。
敵人皆不能出其所料,雖能并吞六國,不為無功,而坑降殺士,殘虐百姓,叫寇賊之師,乃下将也。
&rdquo蕭何見信談論慷慨,等列分明,不勝歎羨。
乃曰:&ldquo公真上将之才也。
&rdquo信亦起身曰:&ldquo丞相若薦信為漢将,天下克日可定矣。
&rdquo何大喜,唯諾而别。
次日,蕭何入朝懇奏漢王曰:&ldquo大王自鹹陽西歸,志不安于偏小,即開招賢館,思募天下豪傑,與楚争雄,以雪鴻門之恥,建萬代之基。
今韓信不遠千裡至此,乃杜稷之幸,我王之洪慶也。
大王竟不重任,徒授下職,不過羁縻之而已。
譬之良骥伏枥與驽馬等耳,若一驅馳則一息萬裡可至也。
臣觀韓信之才不亞古之名将,王試用之,則興漢滅楚,克日可期;平定天下,誠若反掌之易矣。
&rdquo漢王曰:&ldquo吾有同鄉七十馀人俱有進用之志,文武之才,卿并不舉一人,獨堅舉韓信何也?&rdquo蕭何曰:&ldquo臣觀大王如一大鵬金翅,日飛九萬裡。
群臣者副毛也,韓信者六翮也。
鵬非翮不飛,翮非信不是。
臣豈私于韓信,為大王擇其才耳。
願王詳之。
&rdquo漢王大怒曰:&ldquo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是何言也?&rdquo遂拍案而起。
蕭何默默退朝。
且說韓信聽知蕭何數薦漢王不從,思複東還。
是日見何入朝,乃單騎私逃而去。
蕭何出朝方至宅前下馬,門吏報曰:&ldquo韓信不辭丞相私乘匹馬東歸。
&rdquo何歎曰:&ldquo漢失天下矣。
&rdquo不脫朝服上馬急忙追請韓信。
原來韓信驟馬奔至寒溪,水漲泛溢,不能得過。
有詩歎之。
詩日: 韓信私奔快看鞭,蕭何急趕至江邊。
若非當日溪流漲,安得劉朝四百年。
蕭何恐信去遠,揚鞭躍馬如飛,直追至澶溪,見溪水洪漲,信未過得,心神稍定。
近前告曰:&ldquo奉漢王命用公為将,何以私奔?&rdquo韓信馬上欠身曰:&ldquo感丞相大德,屢薦信于漢王,王
古人立賢無方,又曰&lsquo任官惟賢&rsquo才是。
皆未嘗徇其名與迹也。
況今大王意在圖王興帝,關之外紛紛皆敵人也,苟不得人而專任之,雖欲與列侯抗也,難矣;況思破楚而成混一之業乎?願大王勿以食賤之故而輕棄韓信,乃宗社之幸也。
&rdquo王見蕭何極言信之能,再三不已,乃封信為治粟都尉。
蕭何出朝至宅請信賀職。
何曰:&ldquo公休不受卑職,不旬日薦公為将,必當重用。
&rdquo信受職至倉查視,粟俱黑腐,不堪支發,因見市人多有饑色,遂召百姓赴倉盡行散放。
有灌嬰入朝奏與漢王,大驚曰:&ldquo信乃楚之奸細也。
&rdquo急召蕭何責曰:&ldquo公極薦信有能,今将官粟不奉上命,私放于民,當得甚罪。
&rdquo蕭何無對,怒而起。
何出朝至宅召信問曰:&ldquo官粟公何支散?&rdquo信曰:&ldquo其粟朽黑,軍不堪食,故散與民,不待月馀,民來還納,放舊易新,官民兩便。
&rdquo何聞之大喜曰:&ldquo公真有識之士也。
&rdquo次日,蕭何入朝,具奏韓信放粟之故,有功不宜見罪。
漢王聞奏,思之半晌不語,乃曰:&ldquo本當斬首,但看卿面。
&rdquo蕭何謝恩退朝。
一日,蕭何令人請信至宅閑叙。
問信曰:&ldquo自古及今名将幾人?&rdquo信答曰:&ldquo古今之将,其人非一。
自周秦論之,姜子牙釣于渭水之涯,韬略晦藏。
避而不出,及文王以飛熊之兆,出獵渭濱,始載之而歸。
武王惡纣之暴虐,欲行吊伐,遂拜子牙為師,号曰尚父,而不名子牙。
約天下諸侯會于孟津,乃與武王興師而出。
戊午日兵臨孟津,甲子日血浸朝歌,一戰之功,定周室八百馀年天下。
子牙仁義之師,此上将也。
春秋之世,管仲相公子糾,因内變而奉子糾出奔于魯,其才其智無由見也。
子糾敗,魯人囚仲而歸于齊,桓公欲殺之,鮑叔薦之桓公,釋之用之為将,仲能相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會盟于葵丘,為五霸之首。
管仲乃智術果斷之士,此中将也。
由仲而外其為将者,莫不皆能出奇制勝,運智使謀僥幸而成功者矣。
而治國之才,蓋不若管仲甚遠也;況望其為王佐如子牙也哉。
&rdquo蕭何又曰:&ldquo下将何如?&rdquo信曰:&ldquo如秦之王翦、白起出則摧鋒陷陣而獲其勝,守則堅閉而待其時,攻城掠地克日建捷。
敵人皆不能出其所料,雖能并吞六國,不為無功,而坑降殺士,殘虐百姓,叫寇賊之師,乃下将也。
&rdquo蕭何見信談論慷慨,等列分明,不勝歎羨。
乃曰:&ldquo公真上将之才也。
&rdquo信亦起身曰:&ldquo丞相若薦信為漢将,天下克日可定矣。
&rdquo何大喜,唯諾而别。
次日,蕭何入朝懇奏漢王曰:&ldquo大王自鹹陽西歸,志不安于偏小,即開招賢館,思募天下豪傑,與楚争雄,以雪鴻門之恥,建萬代之基。
今韓信不遠千裡至此,乃杜稷之幸,我王之洪慶也。
大王竟不重任,徒授下職,不過羁縻之而已。
譬之良骥伏枥與驽馬等耳,若一驅馳則一息萬裡可至也。
臣觀韓信之才不亞古之名将,王試用之,則興漢滅楚,克日可期;平定天下,誠若反掌之易矣。
&rdquo漢王曰:&ldquo吾有同鄉七十馀人俱有進用之志,文武之才,卿并不舉一人,獨堅舉韓信何也?&rdquo蕭何曰:&ldquo臣觀大王如一大鵬金翅,日飛九萬裡。
群臣者副毛也,韓信者六翮也。
鵬非翮不飛,翮非信不是。
臣豈私于韓信,為大王擇其才耳。
願王詳之。
&rdquo漢王大怒曰:&ldquo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是何言也?&rdquo遂拍案而起。
蕭何默默退朝。
且說韓信聽知蕭何數薦漢王不從,思複東還。
是日見何入朝,乃單騎私逃而去。
蕭何出朝方至宅前下馬,門吏報曰:&ldquo韓信不辭丞相私乘匹馬東歸。
&rdquo何歎曰:&ldquo漢失天下矣。
&rdquo不脫朝服上馬急忙追請韓信。
原來韓信驟馬奔至寒溪,水漲泛溢,不能得過。
有詩歎之。
詩日: 韓信私奔快看鞭,蕭何急趕至江邊。
若非當日溪流漲,安得劉朝四百年。
蕭何恐信去遠,揚鞭躍馬如飛,直追至澶溪,見溪水洪漲,信未過得,心神稍定。
近前告曰:&ldquo奉漢王命用公為将,何以私奔?&rdquo韓信馬上欠身曰:&ldquo感丞相大德,屢薦信于漢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