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三薦韓信為元帥
關燈
小
中
大
堅不從,某知之矣。
丞相叫來非奉命擒信,即為馬耳,奚用诳言。
&rdquo何曰:&ldquo公錯見矣。
公未有罪,豈敢言擒;若雲為馬,公乃蓋世英傑,雖萬金不足以結識,況一馬乎?吾實奉命而來,請公暫回;若漢王不拜公為大将,縱公東歸未為晚也。
&rdquo二人正勒回馬,忽樊哙追趕至近,大呼曰:&ldquo奉漢王命來追二公。
&rdquo何曰:&ldquo将軍先回,吾等後至。
&rdquo哙依言而去。
蕭何與信并馬入至府前,下馬相叙歇息。
次早蕭何入朝。
漢王曰:&ldquo吾與賢卿自布衣相随,取秦天下。
胡為聽信之說棄職私歸?&rdquo蕭何對曰:&ldquo臣非背主欲歸,特為大漢山河被韓信盜去,故此與王追轉。
&rdquo漢王不語。
何乃俯伏于地奏曰:&ldquo臣觀韓信出類豪傑,有謀王佐帝之術,出将入相之才,當今第一,海内無雙;王若用為大将,令彼引兵東征,破楚而定天下,甚不難也。
王如執尼果不用信,請先誅臣後去韓信。
&rdquo漢王曰:&ldquo卿舍生薦信,明日便宣信為大将。
&rdquo何曰:&ldquo大王誤矣。
封為大将,可以展其才力,既若用之,宜依上古之法,築壇拜将,捧毂推輪,盟天說誓,如此重用方可得其盡誠竭忠。
&rdquo漢王曰:&ldquo築壇何如?&rdquo何曰:&ldquo昔日軒轅皇帝拜風後為将,築壇祭天地說誓盟,親自下拜,挂印封為上将;戰蚩尤于涿鹿,一陣而定天下;又燕昭王築壇拜樂毅為帥,不數月内取齊七十餘城。
今大王必如其法,築立壇壝,捧毂推輪,盟誓于天,禦手獻印,此乃君臣之道也。
&rdquo王曰:&ldquo如卿所奏。
&rdquo何即謝恩退朝至宅,見信具說其事,信大喜謝别。
次日,漢王出旨令于褒州城西十裡建立壇所。
壇上壇下一切應用人物俱要準備,克日登壇拜将。
其壇按周天度數,位分三層,上中下像天地人三才,土台離廣九尺,按周天九曜,中台高廣一丈二尺,按十二時,下台高廣二丈八尺,按二十八宿。
上台為君臣伫拜之所,四角安立令旗,白旄黃钺。
中台用二十四人,各穿法服手執幢幡,豹尾晝戟,按二十四氣。
下台用六十四人,各披甲胃,手執兵刃,按六十四卦。
文武群臣,各立壇下。
壇東一百六十步,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青衣,手執青旗,按東方甲乙木。
壇南一百六十步,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紅衣手執紅旗,按南方丙丁火。
壇西一百六十步,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白衣,手執白旗,按西方庚辛金。
壇北一百六十步,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皂衣,手執皂旗,按北方壬癸水。
中央壇前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黃衣,手執黃旗,按中央戊己土。
壇已築完,百物具備。
大漢二年正月十三日,漢王、蕭何與百官奉韓信上車,王自推輪,行數十步,擺列隊伍,銮駕整齊,出褒州西門,至于壇所。
漢王與韓信升壇。
漢王穿衮龍袍,戴平天冠,足踹無憂履;韓信披黃金甲,錦征袍,戴鳳翅紫金盔。
漢王焚香告天曰:&ldquo邦上荷天命,中賴文武群臣,下賴四方百姓。
今拜韓信為大元帥,同功破楚,除殘去暴,拯救萬民,以免塗炭之苦;如天下平定,當貴共之,邦若負信,皇天鑒責,子孫其危。
&rdquo祝罷拜信,以雙手捧印遞與韓信。
信接印挂于胸前,回身望王,俯伏謝恩曰:&ldquo願我王萬年萬萬年!念臣草茅賤質,今蒙重用,臣若負王,其受萬刃之誅,淩遲處死。
&rdquo誓畢,漢王賜信白旄黃钺虎符金牌,正授大漢太保大将軍,關外六國都招讨征東破楚大元帥。
韓信乃俯伏在地,領受職賜,重謝恩畢,君臣下壇。
漢王乘龍車,韓信乘金紗皂蓋車。
文武群臣軍兵将校仍各擺列入城。
漢王升殿,信與百官俱于丹墀下拜舞朝賀畢,王命開慶喜宴,賞賜群臣。
宴罷謝恩而退。
看看東征如何。
前人有詩歎日: 漂母哀憐是不虛,男兒未遇古誰無。
寫詩恨殺丹青手,不盡登壇拜将圖。
後人又詩曰: 韬略珍奇腹不虛,時垂困辱有如無。
登壇封拜雖堪羨,還有淩煙閣上圖。
又歎蕭何詩曰: 欲得英雄立漢基,殷勤三薦果稀奇。
他年再若忠言救,誰敢談公半句非。
又題韓信詩曰: 管樂藏胸氣食牛,那堪未遇忍含羞。
九天日月擎拳内,萬裡山河按劍頭。
戰策坐談胯上将,兵機妙法鎖諸侯。
出奇鼎立劉天下,垂譽千秋與萬秋。
丞相叫來非奉命擒信,即為馬耳,奚用诳言。
&rdquo何曰:&ldquo公錯見矣。
公未有罪,豈敢言擒;若雲為馬,公乃蓋世英傑,雖萬金不足以結識,況一馬乎?吾實奉命而來,請公暫回;若漢王不拜公為大将,縱公東歸未為晚也。
&rdquo二人正勒回馬,忽樊哙追趕至近,大呼曰:&ldquo奉漢王命來追二公。
&rdquo何曰:&ldquo将軍先回,吾等後至。
&rdquo哙依言而去。
蕭何與信并馬入至府前,下馬相叙歇息。
次早蕭何入朝。
漢王曰:&ldquo吾與賢卿自布衣相随,取秦天下。
胡為聽信之說棄職私歸?&rdquo蕭何對曰:&ldquo臣非背主欲歸,特為大漢山河被韓信盜去,故此與王追轉。
&rdquo漢王不語。
何乃俯伏于地奏曰:&ldquo臣觀韓信出類豪傑,有謀王佐帝之術,出将入相之才,當今第一,海内無雙;王若用為大将,令彼引兵東征,破楚而定天下,甚不難也。
王如執尼果不用信,請先誅臣後去韓信。
&rdquo漢王曰:&ldquo卿舍生薦信,明日便宣信為大将。
&rdquo何曰:&ldquo大王誤矣。
封為大将,可以展其才力,既若用之,宜依上古之法,築壇拜将,捧毂推輪,盟天說誓,如此重用方可得其盡誠竭忠。
&rdquo漢王曰:&ldquo築壇何如?&rdquo何曰:&ldquo昔日軒轅皇帝拜風後為将,築壇祭天地說誓盟,親自下拜,挂印封為上将;戰蚩尤于涿鹿,一陣而定天下;又燕昭王築壇拜樂毅為帥,不數月内取齊七十餘城。
今大王必如其法,築立壇壝,捧毂推輪,盟誓于天,禦手獻印,此乃君臣之道也。
&rdquo王曰:&ldquo如卿所奏。
&rdquo何即謝恩退朝至宅,見信具說其事,信大喜謝别。
次日,漢王出旨令于褒州城西十裡建立壇所。
壇上壇下一切應用人物俱要準備,克日登壇拜将。
其壇按周天度數,位分三層,上中下像天地人三才,土台離廣九尺,按周天九曜,中台高廣一丈二尺,按十二時,下台高廣二丈八尺,按二十八宿。
上台為君臣伫拜之所,四角安立令旗,白旄黃钺。
中台用二十四人,各穿法服手執幢幡,豹尾晝戟,按二十四氣。
下台用六十四人,各披甲胃,手執兵刃,按六十四卦。
文武群臣,各立壇下。
壇東一百六十步,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青衣,手執青旗,按東方甲乙木。
壇南一百六十步,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紅衣手執紅旗,按南方丙丁火。
壇西一百六十步,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白衣,手執白旗,按西方庚辛金。
壇北一百六十步,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皂衣,手執皂旗,按北方壬癸水。
中央壇前用一百二十五人,俱穿黃衣,手執黃旗,按中央戊己土。
壇已築完,百物具備。
大漢二年正月十三日,漢王、蕭何與百官奉韓信上車,王自推輪,行數十步,擺列隊伍,銮駕整齊,出褒州西門,至于壇所。
漢王與韓信升壇。
漢王穿衮龍袍,戴平天冠,足踹無憂履;韓信披黃金甲,錦征袍,戴鳳翅紫金盔。
漢王焚香告天曰:&ldquo邦上荷天命,中賴文武群臣,下賴四方百姓。
今拜韓信為大元帥,同功破楚,除殘去暴,拯救萬民,以免塗炭之苦;如天下平定,當貴共之,邦若負信,皇天鑒責,子孫其危。
&rdquo祝罷拜信,以雙手捧印遞與韓信。
信接印挂于胸前,回身望王,俯伏謝恩曰:&ldquo願我王萬年萬萬年!念臣草茅賤質,今蒙重用,臣若負王,其受萬刃之誅,淩遲處死。
&rdquo誓畢,漢王賜信白旄黃钺虎符金牌,正授大漢太保大将軍,關外六國都招讨征東破楚大元帥。
韓信乃俯伏在地,領受職賜,重謝恩畢,君臣下壇。
漢王乘龍車,韓信乘金紗皂蓋車。
文武群臣軍兵将校仍各擺列入城。
漢王升殿,信與百官俱于丹墀下拜舞朝賀畢,王命開慶喜宴,賞賜群臣。
宴罷謝恩而退。
看看東征如何。
前人有詩歎日: 漂母哀憐是不虛,男兒未遇古誰無。
寫詩恨殺丹青手,不盡登壇拜将圖。
後人又詩曰: 韬略珍奇腹不虛,時垂困辱有如無。
登壇封拜雖堪羨,還有淩煙閣上圖。
又歎蕭何詩曰: 欲得英雄立漢基,殷勤三薦果稀奇。
他年再若忠言救,誰敢談公半句非。
又題韓信詩曰: 管樂藏胸氣食牛,那堪未遇忍含羞。
九天日月擎拳内,萬裡山河按劍頭。
戰策坐談胯上将,兵機妙法鎖諸侯。
出奇鼎立劉天下,垂譽千秋與萬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