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苗傅作亂立新君
關燈
小
中
大
趨樓下,見苗傅、黃大升、王世修等各部精壯軍殺過樓下來,内外之聲喊動山嶽。
勝非從樓上高聲曰:“聖上有旨,爾等何得無禮!”苗傅等見勝非樓上宣傳聖旨,齊聲應曰:“王淵交結内侍,欲謀害我衆人,今日收而殺之,與天子無預。
待殺盡其黨,然後伏阙請罪。
”言罷,喊聲殺入。
中軍統制吳湛排門不甚阻擋,引苗傅黨人入内奏曰:“苗傅等豈敢作逆,皆是中宦龔文、韓碩結黨王淵故也。
今日衆人合兵誅之,止為天下除害耳。
”帝見湛奏,自登樓撫谕之曰:“龔、韓、王淵不仁,既已伏誅,卿輩何更擾攘!”苗傅等舉頭見黃羅蓋,始知天子在樓上,即山呼而拜。
傅曰:“陛下信任中官,賞罰不公,軍士有功者不賞,内侍所主者得官。
黃潛善、汪伯彥誤國至此,猶未遠竄;王淵遇賊不戰,首先渡河,因交結内官康履等,乃除樞密。
臣自陛下即位以來,功多賞保臣已将王淵斬首,龔文、韓碩誅滅,更乞康履、曾澤誅之,臣甘心伏罪。
”帝曰:“既誅王淵等,事亦極矣。
康履、曾澤二人,豈能專為卿害,不必再計斬也。
”王世修、劉正彥齊聲曰:“今日不斬草除根,終久必為喪身之本,臣必欲誅之。
”帝不得已,命吳湛執履、澤與之。
苗傅執康履、曾澤于樓下數之曰:“汝倚人君之勢,結黨欺辱吾等,今日何不教天子保汝哉!”言罷,即将履、澤二人腰斬枭首,與王淵首級相望。
苗傅既誅了康履、曾澤,猶不肯退,樓下争鬥之聲不絕。
帝曰:“卿等尚不歸營,更有何意?”苗傅複奏曰:“陛下輕逐忠良,重用奸佞,不當即其天位。
皇子魏國公慈仁好禮,宜承大統,則天下可安矣。
不然,吾等不敢退。
”帝聞此言懷懼,複命朱勝非缒樓下,委曲谕之曰:“昔者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有罪,霍光廢之,皆得其當。
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汝欲廢之而立皇子,欲為反耶?倘天下知之,入問廢立之罪,若等安乎?”傅曰:“須請隆祜太後垂廉佐皇太子同聽政。
”勝非谕勸不從,以傅言白帝。
帝曰:“朕果失德當退,亦須太後手诏也。
”乃遣顔岐入宮内請太後禦樓,有政事商議。
顔岐領旨,迳入宮中,請太後乘肩輿下樓,出門見苗傅等,谕之曰:“自道君皇帝任蔡京、王黼以來,更變祖宗法度,童貫起生邊事,所以招緻金人,養成今日之禍,豈關今上皇帝事?今既誅戮樞密王淵、中官龔文、韓碩、康履、曾澤十餘人,可謂極矣,更欲為亂,豈不懼惹諸郡之刀兵哉!”傅曰:“臣等必欲太後為天下主,奉皇子為帝。
”後曰:“今強敵在前,吾以一婦人于簾前抱三歲兒決政事,何以令天下?敵國聞之,豈不轉加輕侮?”傅等不從。
後顧朱勝非曰:“今日國政須大臣果決,相公何無一言乎?”勝非曰:“苗傅輩銳意欲奉皇太子,太後不允其議,恐緻大變。
姑從之再得計議。
”後乃遣勝非回複帝。
勝非還告帝曰:“臣适遇王鈞甫,乃苗傅等腹心,密語臣雲:‘二将忠有餘而學不足。
’此語可為後圖之緒。
太後手诏命陛下曲從之,以安其黨。
”帝允奏,遂禅位與皇太子。
苗傅等得禅位诏旨,揮其軍退出宮門。
次日率百官于内廷奉皇太子魏國公旉即位,請隆祜太後臨朝聽政,尊帝睿聖仁孝皇帝,居顯甯寺。
大赦天下,改元明受。
内外僚屬望者震動,誰敢不遵其命。
苗傅既立新君,官員各依原職,自掌尚書左、右丞權,劉正彥、黃大升同簽樞密院事法令,與王淵職同。
王世修、吳湛為尚書左右仆射,其心腹将佐各秉重任,自是朝廷内外軍民皆震懼。
不半月日間;聲息傳于諸郡,鎮守平江府禮部侍郎張浚、江南東路安撫制置使呂頤浩聞此消息,文書互相會知,各起兵勤王。
探聽軍報入杭州,苗傅與劉正彥等議曰:“外郡諸侯知吾等驟立新君,各懷疑心,會集軍馬勤王,何以制之?”正彥曰:“事慮不周,禍患難免。
諸侯一入禁庭,難明我等廢立之由。
來日尊公可奏知太後,移檄諸郡,明示奉皇太子之故,斬淵等以謝天下。
諸侯見太後手诏,必知君上有讓位意,方雪吾自專之罪矣。
”苗傅喜曰:“此計大妙。
勝非從樓上高聲曰:“聖上有旨,爾等何得無禮!”苗傅等見勝非樓上宣傳聖旨,齊聲應曰:“王淵交結内侍,欲謀害我衆人,今日收而殺之,與天子無預。
待殺盡其黨,然後伏阙請罪。
”言罷,喊聲殺入。
中軍統制吳湛排門不甚阻擋,引苗傅黨人入内奏曰:“苗傅等豈敢作逆,皆是中宦龔文、韓碩結黨王淵故也。
今日衆人合兵誅之,止為天下除害耳。
”帝見湛奏,自登樓撫谕之曰:“龔、韓、王淵不仁,既已伏誅,卿輩何更擾攘!”苗傅等舉頭見黃羅蓋,始知天子在樓上,即山呼而拜。
傅曰:“陛下信任中官,賞罰不公,軍士有功者不賞,内侍所主者得官。
黃潛善、汪伯彥誤國至此,猶未遠竄;王淵遇賊不戰,首先渡河,因交結内官康履等,乃除樞密。
臣自陛下即位以來,功多賞保臣已将王淵斬首,龔文、韓碩誅滅,更乞康履、曾澤誅之,臣甘心伏罪。
”帝曰:“既誅王淵等,事亦極矣。
康履、曾澤二人,豈能專為卿害,不必再計斬也。
”王世修、劉正彥齊聲曰:“今日不斬草除根,終久必為喪身之本,臣必欲誅之。
”帝不得已,命吳湛執履、澤與之。
苗傅執康履、曾澤于樓下數之曰:“汝倚人君之勢,結黨欺辱吾等,今日何不教天子保汝哉!”言罷,即将履、澤二人腰斬枭首,與王淵首級相望。
苗傅既誅了康履、曾澤,猶不肯退,樓下争鬥之聲不絕。
帝曰:“卿等尚不歸營,更有何意?”苗傅複奏曰:“陛下輕逐忠良,重用奸佞,不當即其天位。
皇子魏國公慈仁好禮,宜承大統,則天下可安矣。
不然,吾等不敢退。
”帝聞此言懷懼,複命朱勝非缒樓下,委曲谕之曰:“昔者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有罪,霍光廢之,皆得其當。
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汝欲廢之而立皇子,欲為反耶?倘天下知之,入問廢立之罪,若等安乎?”傅曰:“須請隆祜太後垂廉佐皇太子同聽政。
”勝非谕勸不從,以傅言白帝。
帝曰:“朕果失德當退,亦須太後手诏也。
”乃遣顔岐入宮内請太後禦樓,有政事商議。
顔岐領旨,迳入宮中,請太後乘肩輿下樓,出門見苗傅等,谕之曰:“自道君皇帝任蔡京、王黼以來,更變祖宗法度,童貫起生邊事,所以招緻金人,養成今日之禍,豈關今上皇帝事?今既誅戮樞密王淵、中官龔文、韓碩、康履、曾澤十餘人,可謂極矣,更欲為亂,豈不懼惹諸郡之刀兵哉!”傅曰:“臣等必欲太後為天下主,奉皇子為帝。
”後曰:“今強敵在前,吾以一婦人于簾前抱三歲兒決政事,何以令天下?敵國聞之,豈不轉加輕侮?”傅等不從。
後顧朱勝非曰:“今日國政須大臣果決,相公何無一言乎?”勝非曰:“苗傅輩銳意欲奉皇太子,太後不允其議,恐緻大變。
姑從之再得計議。
”後乃遣勝非回複帝。
勝非還告帝曰:“臣适遇王鈞甫,乃苗傅等腹心,密語臣雲:‘二将忠有餘而學不足。
’此語可為後圖之緒。
太後手诏命陛下曲從之,以安其黨。
”帝允奏,遂禅位與皇太子。
苗傅等得禅位诏旨,揮其軍退出宮門。
次日率百官于内廷奉皇太子魏國公旉即位,請隆祜太後臨朝聽政,尊帝睿聖仁孝皇帝,居顯甯寺。
大赦天下,改元明受。
内外僚屬望者震動,誰敢不遵其命。
苗傅既立新君,官員各依原職,自掌尚書左、右丞權,劉正彥、黃大升同簽樞密院事法令,與王淵職同。
王世修、吳湛為尚書左右仆射,其心腹将佐各秉重任,自是朝廷内外軍民皆震懼。
不半月日間;聲息傳于諸郡,鎮守平江府禮部侍郎張浚、江南東路安撫制置使呂頤浩聞此消息,文書互相會知,各起兵勤王。
探聽軍報入杭州,苗傅與劉正彥等議曰:“外郡諸侯知吾等驟立新君,各懷疑心,會集軍馬勤王,何以制之?”正彥曰:“事慮不周,禍患難免。
諸侯一入禁庭,難明我等廢立之由。
來日尊公可奏知太後,移檄諸郡,明示奉皇太子之故,斬淵等以謝天下。
諸侯見太後手诏,必知君上有讓位意,方雪吾自專之罪矣。
”苗傅喜曰:“此計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