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苗傅作亂立新君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黃潛善、汪伯彥既罷政,帝以葉夢得、張征為尚書左、右丞,襲汪、黃之職,頒诏赦死罪以下,還士大夫被竄斥者。
惟李綱罪在不赦,更不放還。
知樞密事王淵屢以李綱曾忠義于先朝,乞聖上寬宏放歸,以為臣勸。
帝不從。
然淵善迎上意,捷于應對,凡諸将宣制皆出乎淵,帝乃命淵自後百官進呈,俱令簽押于本院,由是王淵寵遇日隆,又與内侍龔文、韓碩、康履等互相交結,所言于帝,無有不從,内外皆忌憚之。
當三月望日,百官朝會,一齊于樞密院集候。
王淵簽點各僚屬,惟有統制苗傅未到。
淵怒曰:“諸人皆遵法令,苗傅何等人,敢違帝旨。
”即上疏劾奏其不遵約束,故違朝廷法令。
高宗見奏亦怒,下诏奪去官爵,谪之于外。
左丞葉夢得奏曰:“苗傅雖一時有誤朝會,罪本當責,看其出于世将,且有勞于王室,聖上可赦其罪。
”朱勝非亦為力說,帝怒乃解,免其罪谪。
百官朝退,苗傅歸至私第,深恨王淵,欲報其劾奏之仇。
思量一小日,不得其計。
正在憂悶間,堂吏報副軍劉正彥來見相公。
傳即令請入。
正彥進見苗傅禮畢,傳引正彥入後堂分賓主坐定。
正彥見苗傅面帶憂色,因以言挑之曰:“統制近來名望誰不仰知,昨因失于朝期,被王樞密所奏,得遇葉左丞力奏,聖意頗回,複其原職,實為幸耳,更有何憂乎?”苗傅聽罷,豎目揚眉,指謂正彥曰:“苗某若得一二人相助,率吾所部斬王淵之首于東市,方能雪吾此恨!”正彥起密謂傅曰:“尊公休出此言,倘王樞密知之,君定休矣!”傅亢怒曰:“大丈夫志在沙場,一死非所惜,第恨不得報此仇也!”二人正言間,有總管黃大升亦來到,曰:“二人言得好事,吾聽之多時。
”正彥請入,一一将苗傅之事告知大升。
大升曰:“君家屢有戰功,勤勞王室,尚止得一統制之職。
王淵有何功績,得秉大權?隻是主上不明,聽信其媚言,驟遷顯職,吾心甚不平。
日前朝期,挾天子之令,更不把我等為意,吾懷恨數日。
統制若有用黃某之處,惟命是從。
”苗傅大悅,曰:“二公若肯相助,富貴共之。
”正彥曰:“事不宜遲,若漏此風于外,必受奇禍。
我有一心腹人,昔曾為劇盜,英勇無比,吾招之來降,南昌人姓王名世修,可令人請來相助,事必成矣。
”苗傅即遣人去請。
不移時,王世修來見。
苗傅等三人各訴平生,世修曰:“主上阍弱專信,内侍恣橫。
皇子魏國公旁仁慈好禮,不如乘此機會,廢高宗而立皇予,仍請隆祜太後臨朝秉政,将宦官盡行誅戮,移檄天下郡鎮,知吾等廢立有名,自可以保無後患矣。
”大升、正彥等皆稱:“此計極妙!”苗傅謂世修曰:“後三日乃三月下旬,吾聚集本部人馬,候百官入樞密院聽宣制後,爾可領三千精壯埋伏于城北橋,待王淵入奏退朝出,可即擒之。
我與劉正彥、黃大升率軍後應,勿緻失誤。
”世修欣然領諾去了。
苗傅等商議已定,各回家整點軍馬,及時行事。
且說樞密院王淵入朝退出,引從騎數百,将過城北橋,忽從騎報知,前面有伏兵擁至,不知何處軍馬。
王淵聽說,正待遣人探問,王世修引三千壯軍,手執利刃,一并向前。
世修踏進王淵車前,淵護從一齊格鬥,被世修掣出短刀,砍死數十軍人,餘等皆四散奔走。
王淵見勢頭不利,勒馬望北門逃躲,世修趕近前,一把手摔下馬來,大叫:“王淵不道,挾天子之勢以令諸侯,今結宦者欲謀反,吾因誅之。
”言罷,刀斬淵首于東市。
引壯軍殺出南街,正遇苗傅、劉正彥、黃大升等軍馬,會合衆人,擁兵繼至行宮。
各官皆驚惶逃匿,不知所為。
苗傅等分枭淵首于行阙,喊聲大震,入宮收捉内侍龔文、韓碩等。
龔、韓聽得阙外作亂,引親軍從後宮出來,與苗傅厮殺。
傅提劍直取龔文,文抵敵不住,慌走入後禦園。
傅一直趕至面前,一劍割下頭來。
苗傅殺出後宮,韓碩驚慌,措手不及,亦被斬之。
康履知事急,慌入告知高宗曰:“苗傅等懷憤作亂,陛下可速降诏安撫之。
”帝大驚,即遣朱勝非趨樓上問苗傅作亂之故。
朱勝非領旨,急
惟李綱罪在不赦,更不放還。
知樞密事王淵屢以李綱曾忠義于先朝,乞聖上寬宏放歸,以為臣勸。
帝不從。
然淵善迎上意,捷于應對,凡諸将宣制皆出乎淵,帝乃命淵自後百官進呈,俱令簽押于本院,由是王淵寵遇日隆,又與内侍龔文、韓碩、康履等互相交結,所言于帝,無有不從,内外皆忌憚之。
當三月望日,百官朝會,一齊于樞密院集候。
王淵簽點各僚屬,惟有統制苗傅未到。
淵怒曰:“諸人皆遵法令,苗傅何等人,敢違帝旨。
”即上疏劾奏其不遵約束,故違朝廷法令。
高宗見奏亦怒,下诏奪去官爵,谪之于外。
左丞葉夢得奏曰:“苗傅雖一時有誤朝會,罪本當責,看其出于世将,且有勞于王室,聖上可赦其罪。
”朱勝非亦為力說,帝怒乃解,免其罪谪。
百官朝退,苗傅歸至私第,深恨王淵,欲報其劾奏之仇。
思量一小日,不得其計。
正在憂悶間,堂吏報副軍劉正彥來見相公。
傳即令請入。
正彥進見苗傅禮畢,傳引正彥入後堂分賓主坐定。
正彥見苗傅面帶憂色,因以言挑之曰:“統制近來名望誰不仰知,昨因失于朝期,被王樞密所奏,得遇葉左丞力奏,聖意頗回,複其原職,實為幸耳,更有何憂乎?”苗傅聽罷,豎目揚眉,指謂正彥曰:“苗某若得一二人相助,率吾所部斬王淵之首于東市,方能雪吾此恨!”正彥起密謂傅曰:“尊公休出此言,倘王樞密知之,君定休矣!”傅亢怒曰:“大丈夫志在沙場,一死非所惜,第恨不得報此仇也!”二人正言間,有總管黃大升亦來到,曰:“二人言得好事,吾聽之多時。
”正彥請入,一一将苗傅之事告知大升。
大升曰:“君家屢有戰功,勤勞王室,尚止得一統制之職。
王淵有何功績,得秉大權?隻是主上不明,聽信其媚言,驟遷顯職,吾心甚不平。
日前朝期,挾天子之令,更不把我等為意,吾懷恨數日。
統制若有用黃某之處,惟命是從。
”苗傅大悅,曰:“二公若肯相助,富貴共之。
”正彥曰:“事不宜遲,若漏此風于外,必受奇禍。
我有一心腹人,昔曾為劇盜,英勇無比,吾招之來降,南昌人姓王名世修,可令人請來相助,事必成矣。
”苗傅即遣人去請。
不移時,王世修來見。
苗傅等三人各訴平生,世修曰:“主上阍弱專信,内侍恣橫。
皇子魏國公旁仁慈好禮,不如乘此機會,廢高宗而立皇予,仍請隆祜太後臨朝秉政,将宦官盡行誅戮,移檄天下郡鎮,知吾等廢立有名,自可以保無後患矣。
”大升、正彥等皆稱:“此計極妙!”苗傅謂世修曰:“後三日乃三月下旬,吾聚集本部人馬,候百官入樞密院聽宣制後,爾可領三千精壯埋伏于城北橋,待王淵入奏退朝出,可即擒之。
我與劉正彥、黃大升率軍後應,勿緻失誤。
”世修欣然領諾去了。
苗傅等商議已定,各回家整點軍馬,及時行事。
且說樞密院王淵入朝退出,引從騎數百,将過城北橋,忽從騎報知,前面有伏兵擁至,不知何處軍馬。
王淵聽說,正待遣人探問,王世修引三千壯軍,手執利刃,一并向前。
世修踏進王淵車前,淵護從一齊格鬥,被世修掣出短刀,砍死數十軍人,餘等皆四散奔走。
王淵見勢頭不利,勒馬望北門逃躲,世修趕近前,一把手摔下馬來,大叫:“王淵不道,挾天子之勢以令諸侯,今結宦者欲謀反,吾因誅之。
”言罷,刀斬淵首于東市。
引壯軍殺出南街,正遇苗傅、劉正彥、黃大升等軍馬,會合衆人,擁兵繼至行宮。
各官皆驚惶逃匿,不知所為。
苗傅等分枭淵首于行阙,喊聲大震,入宮收捉内侍龔文、韓碩等。
龔、韓聽得阙外作亂,引親軍從後宮出來,與苗傅厮殺。
傅提劍直取龔文,文抵敵不住,慌走入後禦園。
傅一直趕至面前,一劍割下頭來。
苗傅殺出後宮,韓碩驚慌,措手不及,亦被斬之。
康履知事急,慌入告知高宗曰:“苗傅等懷憤作亂,陛下可速降诏安撫之。
”帝大驚,即遣朱勝非趨樓上問苗傅作亂之故。
朱勝非領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