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宗澤定計破兀朮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嶽飛次日部領衆将,與胡賊列兵于太行山下。
兩陣對圓,虜将拓跋耶烏躍馬橫刀而出。
嶽飛驅動一班戰将,殺過陣來。
拓跋耶烏舞刀還戰,二騎才交,嶽飛輕舒猿臂,隻一合早将金将活捉馬上。
張憲、王貴乘勢殺進中軍,殺得金兵落荒四下逃走,獲其馬匹、幹糧不計其數。
嶽飛大軍遂屯于太行山下,将幹糧、馬匹盡散與士卒。
士卒得食,各歡呼願效死鬥。
且說殺敗金家小卒報與主将黑風大王:“即今大宋有一枝人馬,勇不可當,近日疊連與吾軍放對,已生擒了萬戶王崇、千戶阿裡孛。
拓跋耶烏領去的人馬,都被殺荊“黑風大王聽了大怒,即引三萬慣戰胡兵,前抵太行山前,擺開陣勢,欲與宋将放對。
宋陣中門旗開處,嶽飛挺槍躍馬而出,大罵:“剿不盡的胡蠻,又敢來哉!”舉槍直取黑風大王。
黑風大王舉兵器交還。
二人戰上數合,黑風大王措手不及,被嶽飛一槍刺于馬下。
正是:不知壯士歸何處,隻見征鞍染血紅。
嶽飛既刺死金将,驅動部下人馬四下追殺。
殺得胡兵猶如風卷秋林,橫屍十裡,解甲抛戈納降者,不可勝數。
嶽飛鳴金收軍,欲就王彥,緻恐王彥疑忌,乃引兵迳往東京,再投奔宗留守。
嶽飛一行人到汴京,進見宗澤,備言近日與金兵交戰,連赢數陣,河北制置使王彥不肯相容,故得來投奔。
宗澤喜曰:“自将軍奪官離東京後,各處報胡虜入境,殆無閑日。
嘗約張招撫出兵截擊,未見捷音。
今将軍殺敗胡賊,衛州漸纾其急,實将軍之功也。
吾當奏知。
”飛曰:“我等願從留守指揮,補報朝廷,豈敢專望賞功。
”澤曰:“賞功懲過,乃朝廷盛典,非澤所得私。
”即具表,遣人詣京師奏升嶽飛功績。
高宗見奏大悅,差使命赍官诰到東京,加升嶽飛為留守司統制。
使者承旨,迳來東京見宗澤,宣讀升嶽飛诰命。
嶽飛拜受已畢,澤設酒禮款待使人,因問曰:“近日朝廷有何急切消息?”使者曰:“近日聖旨,令有司預備儀仗車駕,欲幸揚州。
士論洶洶,惟此事實急切。
”澤聞之驚曰:“車駕如幸揚州,中原随即陷沒矣。
”因遣人随使抵京師上疏曰:“京師天下腹心,不可棄也。
昔景德間契丹寇澶淵,王欽若江南人,勸幸金陵;陳堯叟阆中人,勸幸成都;惟寇準毅然請親征,卒用成功。
陛下今正當以澶淵之事為鑒,駕回東京,以系中原之望。
乘天下戴宋之德未泯,義旗一呼,豪傑響應,親禦六龍,直抵沙漠,悖天之胡虜必能剿滅矣!何堂堂天朝,無一二大臣倡為興舉,惟識今日駕幸揚州,明日駕幸金陵,專為退避狄人之計? 臣老病,死不足惜,第恨二聖未還,疆土未靖。
願陛下留神審察于斯。
”高宗覽疏,以示黃潛善、汪伯彥。
汪、黃見疏,皆笑以為狂。
樞密張慤獨曰:“如澤之忠義,若得數人,天下定矣!何畏乎金賊哉!”汪、黃無語,而帝竟幸揚州。
是時大金皇帝聞高宗車駕幸揚州,即遣人令黏沒喝、訛裡朵、兀朮等進兵。
使者領命,頒知各路去訖。
卻說兀朮自燕山由滄州渡河,分兵趨河南,謀侵東京。
邊庭消息報入汴京來,宗澤聞之,聚集諸将佐劉衍、劉達、閻中立、郭俊民,李景良等,商議退金兵之策。
時澤差嶽飛往救河南之圍,不在軍中。
劉衍進曰:“兀朮乃金國最骁勇者,今部兵遠來,利在速戰。
願留守假衍奇兵二萬趨渭州,從間道絕其辎重,更得一将趨鄭州,以分其勢,留守深溝高壘,堅壁勿與戰。
彼深入吾地,欲前不得鬥,欲退不得還。
吾以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
不出十日,而兀朮數萬之衆盡為鬼也。
”澤曰:“此計甚妙,隻是無人敢部兵趨鄭州以分其勢。
”言未畢,一将應聲而出曰:“某雖不才,願與劉将軍同退金兵。
”衆視之,乃宗澤帳前偏裨将劉達也。
澤曰:“劉顯忠一行必能成功。
”即付以二人各精兵二萬。
劉衍、劉達辭宗澤領兵去訖。
澤遣小校會各處附近人馬,戒諸将保護河梁,以俟大兵之集。
卻
兩陣對圓,虜将拓跋耶烏躍馬橫刀而出。
嶽飛驅動一班戰将,殺過陣來。
拓跋耶烏舞刀還戰,二騎才交,嶽飛輕舒猿臂,隻一合早将金将活捉馬上。
張憲、王貴乘勢殺進中軍,殺得金兵落荒四下逃走,獲其馬匹、幹糧不計其數。
嶽飛大軍遂屯于太行山下,将幹糧、馬匹盡散與士卒。
士卒得食,各歡呼願效死鬥。
且說殺敗金家小卒報與主将黑風大王:“即今大宋有一枝人馬,勇不可當,近日疊連與吾軍放對,已生擒了萬戶王崇、千戶阿裡孛。
拓跋耶烏領去的人馬,都被殺荊“黑風大王聽了大怒,即引三萬慣戰胡兵,前抵太行山前,擺開陣勢,欲與宋将放對。
宋陣中門旗開處,嶽飛挺槍躍馬而出,大罵:“剿不盡的胡蠻,又敢來哉!”舉槍直取黑風大王。
黑風大王舉兵器交還。
二人戰上數合,黑風大王措手不及,被嶽飛一槍刺于馬下。
正是:不知壯士歸何處,隻見征鞍染血紅。
嶽飛既刺死金将,驅動部下人馬四下追殺。
殺得胡兵猶如風卷秋林,橫屍十裡,解甲抛戈納降者,不可勝數。
嶽飛鳴金收軍,欲就王彥,緻恐王彥疑忌,乃引兵迳往東京,再投奔宗留守。
嶽飛一行人到汴京,進見宗澤,備言近日與金兵交戰,連赢數陣,河北制置使王彥不肯相容,故得來投奔。
宗澤喜曰:“自将軍奪官離東京後,各處報胡虜入境,殆無閑日。
嘗約張招撫出兵截擊,未見捷音。
今将軍殺敗胡賊,衛州漸纾其急,實将軍之功也。
吾當奏知。
”飛曰:“我等願從留守指揮,補報朝廷,豈敢專望賞功。
”澤曰:“賞功懲過,乃朝廷盛典,非澤所得私。
”即具表,遣人詣京師奏升嶽飛功績。
高宗見奏大悅,差使命赍官诰到東京,加升嶽飛為留守司統制。
使者承旨,迳來東京見宗澤,宣讀升嶽飛诰命。
嶽飛拜受已畢,澤設酒禮款待使人,因問曰:“近日朝廷有何急切消息?”使者曰:“近日聖旨,令有司預備儀仗車駕,欲幸揚州。
士論洶洶,惟此事實急切。
”澤聞之驚曰:“車駕如幸揚州,中原随即陷沒矣。
”因遣人随使抵京師上疏曰:“京師天下腹心,不可棄也。
昔景德間契丹寇澶淵,王欽若江南人,勸幸金陵;陳堯叟阆中人,勸幸成都;惟寇準毅然請親征,卒用成功。
陛下今正當以澶淵之事為鑒,駕回東京,以系中原之望。
乘天下戴宋之德未泯,義旗一呼,豪傑響應,親禦六龍,直抵沙漠,悖天之胡虜必能剿滅矣!何堂堂天朝,無一二大臣倡為興舉,惟識今日駕幸揚州,明日駕幸金陵,專為退避狄人之計? 臣老病,死不足惜,第恨二聖未還,疆土未靖。
願陛下留神審察于斯。
”高宗覽疏,以示黃潛善、汪伯彥。
汪、黃見疏,皆笑以為狂。
樞密張慤獨曰:“如澤之忠義,若得數人,天下定矣!何畏乎金賊哉!”汪、黃無語,而帝竟幸揚州。
是時大金皇帝聞高宗車駕幸揚州,即遣人令黏沒喝、訛裡朵、兀朮等進兵。
使者領命,頒知各路去訖。
卻說兀朮自燕山由滄州渡河,分兵趨河南,謀侵東京。
邊庭消息報入汴京來,宗澤聞之,聚集諸将佐劉衍、劉達、閻中立、郭俊民,李景良等,商議退金兵之策。
時澤差嶽飛往救河南之圍,不在軍中。
劉衍進曰:“兀朮乃金國最骁勇者,今部兵遠來,利在速戰。
願留守假衍奇兵二萬趨渭州,從間道絕其辎重,更得一将趨鄭州,以分其勢,留守深溝高壘,堅壁勿與戰。
彼深入吾地,欲前不得鬥,欲退不得還。
吾以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
不出十日,而兀朮數萬之衆盡為鬼也。
”澤曰:“此計甚妙,隻是無人敢部兵趨鄭州以分其勢。
”言未畢,一将應聲而出曰:“某雖不才,願與劉将軍同退金兵。
”衆視之,乃宗澤帳前偏裨将劉達也。
澤曰:“劉顯忠一行必能成功。
”即付以二人各精兵二萬。
劉衍、劉達辭宗澤領兵去訖。
澤遣小校會各處附近人馬,戒諸将保護河梁,以俟大兵之集。
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