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煉金工作的精神本性
關燈
小
中
大
心靈感知到。
哲學家們知道它,而且他們已經發現這種力量如此之大,甚至能創造奇迹。
[111] 在這個[真理]中存在着使精神從其束縛中獲得自由的全部藝術,我們已經說過,人類心靈可以從身體中解放出來(即,獲得道德自由)。
[112] 當信仰在人身上創造出奇迹的時候,這種力量,這種真理的效應,就會使奇迹在物質中發生。
這個真理就是最高級的力量和固若金湯的堡壘,哲人石便是在這裡受到保護的。
[113] 通過研究,哲學家們習得了獲取哲人石的技能。
但是,還要再強調一遍,這個石頭就是人。
所以多恩大聲地說道:&ldquo把你自己從沒有生命的石頭轉化為哲人石吧!&rdquo[114]在這裡,他可能是以最清晰的方式表達了人與隐藏在物質中的某種東西的同一性。
在其《隐秘學集解》(&ldquoRecueilstéganographique&rdquo)[115]中,貝羅爾德·德·韋維爾(BéroaldedeVerville)說道: 那些見過膠脂并擠壓它得到幹淨的水滴的人,還會在找到哲學之火時再度這樣做,并得到一種這樣的物質:其深紫色的黑暗将第二次被激發,使其像水滴像花像火苗像珍珠一樣上升,或像其他類似物和珍寶一樣變化,直到出現純淨的白色,然後可能裝扮上榮耀的紅色,或者天空之石,那就是哲學家們真正的靈魂之光。
現在,大家一定非常清楚了,從最早期開始煉金術就有兩張面孔:一張面孔是在實驗室裡進行的實際的化學研究,另一張面孔是心理過程,其中一部分是意識心理,另一部分是在物質的各種轉換形式中無意識地投射出來并看到的東西。
在剛開始這些工作的時候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努力,正如某個文本所說的,隻要用&ldquo一種自由而空洞的心理&rdquo接近它也就足矣。
[116]但是有一條規則必須被觀察到:&ldquo人類心靈一定與這項工作和睦一緻,而這項工作必須高居于一切之上。
&rdquo[117]另一本文獻說道,為了獲得那種&ldquo黃金般的理解&rdquo,一個人就必須張大心靈和靈魂的眼睛,借助于上帝從一開始就在自然本性和我們的心裡點亮的那盞内在的明燈而進行觀察和沉思。
[118] 由于研究者的心理與這項工作有如此緊密的聯系(不僅作為其必要的中介,而且作為其原因和出發點),因此,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會如此強調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心理狀況和心理态度。
阿爾費迪烏斯(Alfidius)說:&ldquo這時你才知道,直到你為了上帝而使你的心理得到淨化,你才能從事這門科學研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必須把你心理中腐爛的東西祛除才行。
&rdquo[119]根據《曙光乍現》(&ldquoAuroraconsurgens&rdquo)中的觀點,煉金術智慧的寶庫就建立在十四條主要美德的堅實基礎之上:健康、謙卑、虔誠、純潔、美德[120]、勝利、信仰、希望、博愛、仁慈、耐心、适度、一種宗教精神态度或理解[121],以及遵從。
還是在《曙光乍現》中,托名為托馬斯的作者提到一段引文,其中一句說道&ldquo清除我們心靈中那可怕的黑暗吧&rdquo[122],他還把它和古代煉金術士西尼爾關于黑化和白化的文本進行了類比。
[123]在這裡&ldquo我們心靈的黑暗&rdquo确實與黑色完全一緻;亦即,作者把煉金過程的初級階段,感受或者體驗為與他自己的心理狀況相認同。
另一位權威作者是賈比爾(Geber)。
《哲學玫瑰園》說,在其《完美的指導書》(Liberperfectimagisterii)[124]中,賈比爾要求煉金術士要有下述心理和性格方面的素質:他必須具有最精細的心理和關于金屬及礦物的恰當知識;但是他一定不要有粗鄙或剛硬的心理,他也不應該貪得無厭,也不要優柔寡斷和躊躇不決;再者,他一定不要草率或者虛榮,相反,他必須要有堅定的目标,要堅忍、耐心、溫柔、長期忍受痛苦,還要有好脾氣。
《哲學玫瑰園》的作者說,凡是希望嘗試學習這門藝術和掌握這種智慧的人,一定不要傲慢自大,而是要虔誠、正直,要有深刻的理解,富有人性,有一種快樂的表情和愉快的本性。
他又繼續說道:&ldquo我的兒子啊,我首先要勸告你必須敬畏上帝,他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會為孤苦的人提供幫助,無論這個人是誰。
&rdquo[125] 特别富有教益的是摩利努斯(Morienus)給卡裡德(Kallid)寫的關于這門藝術的一個導言:[126] 長期以來你一直在尋求的這件事情是不可能憑借力量或熱情而獲得或完成的。
隻有憑借耐心和謙卑,憑借一種堅定不移的和最完善的愛才能赢得。
因為上帝把這門神聖的和完美的科學賦予其忠實的仆人,即,他決心要把事物的原初本質賦予的那些人[127]&hellip&hellip[後面的幾句話是關于如何把這門藝術傳遞給學生的。
]隻有憑借上帝賦予他們(被選定的那些人)的力量,他們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隻有朝向上帝為他們指出的目标,他們自己才能确定自己心理發展的方向。
[128]因為上帝對于他有目的地選定的那些仆人提出了要求,那些仆人尋求這門不為人知的神聖科學,而且他們隻為自己保留着。
這就是那門科學,它使其主人遠離這個世界給人帶來的痛苦,并獲得關于未來之善的知識。
當國王詢問摩利努斯,他為什麼要居住在山裡和沙漠裡,而不住在修道院裡時,他回答說,我毫不懷疑,在修道院和兄弟會中,我會發現更多的甯靜,在沙漠和大山裡幹的都是使人疲憊不堪的工作;但是,沒有播種就不可能有收獲&hellip&hellip通往和平之門的這條小路是相當狹窄的,隻有讓靈魂經曆痛苦,才能進入這道門。
[129] 在考慮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摩利努斯不是為了一般的啟蒙教育才講這句話的,而是想要說明這門神聖藝術及其相關研究。
邁克爾·梅耶(MichaelMaier)在講下面這段話的時候以相似的口吻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在我們的化學領域中有某種尊貴的物質,其最初的苦惱是受醋支配的,但其最終的快樂則是受歡笑支配的。
所以我設想,同樣的事情也會在我身上發生,即,我首先也要經受困苦、憂傷和厭倦,但最終我們将看到,誰笑到最後誰将笑得最好。
[130] 還是同一位作者明确地指出,&ldquo我們的化學使煉金術士深受震撼,産生了關于天國之善的沉思&rdquo[131],他還說,那些受上帝啟發而進入這種神秘狀态的人,&ldquo會把諸如食物和衣着這類無關緊要的事情抛到一邊,感覺自己就像獲得新生一樣&rdquo。
[132] 在剛開始進行這項工作的時候,遇到的困難和憂傷再一次與黑化達成了一緻,就像&ldquo我們心靈的可怕黑暗&rdquo一樣,《曙光乍現》在談到此事時是這樣說的;而這些又确實和摩利努斯提到的&ldquo靈魂遭受痛苦&rdquo是同樣的意思。
他使用&ldquo愛即完美&rdquo(amorperfectissimus)這個術語表達的是一種專家的态度,亦即這項工作需要超乎尋常的奉獻。
如果這種&ldquo嚴肅的沉思&rdquo不僅僅是吹噓自誇(而且我們也沒有理由對這類事情做出任何假設),那麼我們就必須想象,那些從事這項工作的古代專家們一定會不同尋常地高度專注,而且一定會有宗教的熱情(參見下文)。
這種奉獻精神自然會有助于把價值和意義投射到所有富有這種激情的研究對象之中,并且使之充滿了各種形式和人物,而這些形式和人物的原型則主要來源于研究者的無意識。
第三節沉思與想象 上述觀點因煉金術士們明确應用了&ldquo沉思&rdquo(meditatio)和&ldquo想象&rdquo(imaginatio)而得到了支持。
盧蘭德的《煉金術辭典》對沉思做了如下定義:&ldquo當一個人與某一個未曾見過面的人進行内部對話時,才使用沉思這個詞。
當他呼喚上帝時,它可能是在和上帝對話,也可能是在和他自己對話,又或者是和他心中的善良天使對話。
&rdquo[133]心理學家非常熟悉這種&ldquo内部對話”它是與無意識進行協調之技術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
[134]盧蘭德的定義毫無疑問地證明,當煉金術士們談到沉思的時候,他們的意思并不僅僅是進行思考,而且顯然是一種内部對話,因而與我們自己身上的&ldquo他者&rdquo,亦即無意識的回應之聲有某種真實存在的關系。
煉金術有一句格言叫&ldquo萬物皆通過對一的沉思而從一開始&rdquo,因此,在這裡使用的&ldquo沉思&rdquo這個術語,必須在煉金術的意義上把它理解為一種創造性的對話,借助于這種對話,事物才能從無意識的潛在狀态轉向顯現狀态。
所以我們在菲拉利西斯(Philalethes)的一篇論文中讀到下面這段話:&ldquo這畢竟是一種奇迹,我們的石頭,雖然已經很完美了而且能夠傳授一種完美的酊劑,但又确實能夠再次自願地謙卑,而且除了要進行所有這些操作之外,還要對一種新的揮發性(volatility)進行沉思。
&rdquo[135]所謂&ldquo被沉思的揮發性&rdquo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發現下面還有幾行字,是這樣說的:&ldquo它将自動溶解&hellip&hellip并且按照上帝的命令而天生就具有精神,這将使他飛上天去,并且帶着石頭一起去。
&rdquo[136]所以,&ldquo沉思&rdquo的意思仍然是,通過與上帝的對話,更多的精神将被融合到石頭之中,也就是說,他将變得更加富有宗教精神,更具有揮發性,或者有更多的升華。
昆哈特也講過大緻類似的話: 所以,要進行研究、沉思、流汗、工作、烹饪&hellip&hellip這樣一場有益于健康的洪水将呈現在你面前,它來自偉大世界之子的心髒,這是偉大世界之子從他的身體和心髒中傾倒出來的水,對我們來說,這就是真實和自然的生命之水&hellip&hellip[137] 因此,我們必須在與無意識的某些支配者具有真實辯證關系這個意義上,來看待我們早先提到的&ldquo天國之善的沉思&rdquo。
在一位生活于17-18世紀的法國煉金術士的論著中,我
哲學家們知道它,而且他們已經發現這種力量如此之大,甚至能創造奇迹。
[111] 在這個[真理]中存在着使精神從其束縛中獲得自由的全部藝術,我們已經說過,人類心靈可以從身體中解放出來(即,獲得道德自由)。
[112] 當信仰在人身上創造出奇迹的時候,這種力量,這種真理的效應,就會使奇迹在物質中發生。
這個真理就是最高級的力量和固若金湯的堡壘,哲人石便是在這裡受到保護的。
[113] 通過研究,哲學家們習得了獲取哲人石的技能。
但是,還要再強調一遍,這個石頭就是人。
所以多恩大聲地說道:&ldquo把你自己從沒有生命的石頭轉化為哲人石吧!&rdquo[114]在這裡,他可能是以最清晰的方式表達了人與隐藏在物質中的某種東西的同一性。
在其《隐秘學集解》(&ldquoRecueilstéganographique&rdquo)[115]中,貝羅爾德·德·韋維爾(BéroaldedeVerville)說道: 那些見過膠脂并擠壓它得到幹淨的水滴的人,還會在找到哲學之火時再度這樣做,并得到一種這樣的物質:其深紫色的黑暗将第二次被激發,使其像水滴像花像火苗像珍珠一樣上升,或像其他類似物和珍寶一樣變化,直到出現純淨的白色,然後可能裝扮上榮耀的紅色,或者天空之石,那就是哲學家們真正的靈魂之光。
現在,大家一定非常清楚了,從最早期開始煉金術就有兩張面孔:一張面孔是在實驗室裡進行的實際的化學研究,另一張面孔是心理過程,其中一部分是意識心理,另一部分是在物質的各種轉換形式中無意識地投射出來并看到的東西。
在剛開始這些工作的時候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努力,正如某個文本所說的,隻要用&ldquo一種自由而空洞的心理&rdquo接近它也就足矣。
[116]但是有一條規則必須被觀察到:&ldquo人類心靈一定與這項工作和睦一緻,而這項工作必須高居于一切之上。
&rdquo[117]另一本文獻說道,為了獲得那種&ldquo黃金般的理解&rdquo,一個人就必須張大心靈和靈魂的眼睛,借助于上帝從一開始就在自然本性和我們的心裡點亮的那盞内在的明燈而進行觀察和沉思。
[118] 由于研究者的心理與這項工作有如此緊密的聯系(不僅作為其必要的中介,而且作為其原因和出發點),因此,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會如此強調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心理狀況和心理态度。
阿爾費迪烏斯(Alfidius)說:&ldquo這時你才知道,直到你為了上帝而使你的心理得到淨化,你才能從事這門科學研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必須把你心理中腐爛的東西祛除才行。
&rdquo[119]根據《曙光乍現》(&ldquoAuroraconsurgens&rdquo)中的觀點,煉金術智慧的寶庫就建立在十四條主要美德的堅實基礎之上:健康、謙卑、虔誠、純潔、美德[120]、勝利、信仰、希望、博愛、仁慈、耐心、适度、一種宗教精神态度或理解[121],以及遵從。
還是在《曙光乍現》中,托名為托馬斯的作者提到一段引文,其中一句說道&ldquo清除我們心靈中那可怕的黑暗吧&rdquo[122],他還把它和古代煉金術士西尼爾關于黑化和白化的文本進行了類比。
[123]在這裡&ldquo我們心靈的黑暗&rdquo确實與黑色完全一緻;亦即,作者把煉金過程的初級階段,感受或者體驗為與他自己的心理狀況相認同。
另一位權威作者是賈比爾(Geber)。
《哲學玫瑰園》說,在其《完美的指導書》(Liberperfectimagisterii)[124]中,賈比爾要求煉金術士要有下述心理和性格方面的素質:他必須具有最精細的心理和關于金屬及礦物的恰當知識;但是他一定不要有粗鄙或剛硬的心理,他也不應該貪得無厭,也不要優柔寡斷和躊躇不決;再者,他一定不要草率或者虛榮,相反,他必須要有堅定的目标,要堅忍、耐心、溫柔、長期忍受痛苦,還要有好脾氣。
《哲學玫瑰園》的作者說,凡是希望嘗試學習這門藝術和掌握這種智慧的人,一定不要傲慢自大,而是要虔誠、正直,要有深刻的理解,富有人性,有一種快樂的表情和愉快的本性。
他又繼續說道:&ldquo我的兒子啊,我首先要勸告你必須敬畏上帝,他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會為孤苦的人提供幫助,無論這個人是誰。
&rdquo[125] 特别富有教益的是摩利努斯(Morienus)給卡裡德(Kallid)寫的關于這門藝術的一個導言:[126] 長期以來你一直在尋求的這件事情是不可能憑借力量或熱情而獲得或完成的。
隻有憑借耐心和謙卑,憑借一種堅定不移的和最完善的愛才能赢得。
因為上帝把這門神聖的和完美的科學賦予其忠實的仆人,即,他決心要把事物的原初本質賦予的那些人[127]&hellip&hellip[後面的幾句話是關于如何把這門藝術傳遞給學生的。
]隻有憑借上帝賦予他們(被選定的那些人)的力量,他們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隻有朝向上帝為他們指出的目标,他們自己才能确定自己心理發展的方向。
[128]因為上帝對于他有目的地選定的那些仆人提出了要求,那些仆人尋求這門不為人知的神聖科學,而且他們隻為自己保留着。
這就是那門科學,它使其主人遠離這個世界給人帶來的痛苦,并獲得關于未來之善的知識。
當國王詢問摩利努斯,他為什麼要居住在山裡和沙漠裡,而不住在修道院裡時,他回答說,我毫不懷疑,在修道院和兄弟會中,我會發現更多的甯靜,在沙漠和大山裡幹的都是使人疲憊不堪的工作;但是,沒有播種就不可能有收獲&hellip&hellip通往和平之門的這條小路是相當狹窄的,隻有讓靈魂經曆痛苦,才能進入這道門。
[129] 在考慮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摩利努斯不是為了一般的啟蒙教育才講這句話的,而是想要說明這門神聖藝術及其相關研究。
邁克爾·梅耶(MichaelMaier)在講下面這段話的時候以相似的口吻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在我們的化學領域中有某種尊貴的物質,其最初的苦惱是受醋支配的,但其最終的快樂則是受歡笑支配的。
所以我設想,同樣的事情也會在我身上發生,即,我首先也要經受困苦、憂傷和厭倦,但最終我們将看到,誰笑到最後誰将笑得最好。
[130] 還是同一位作者明确地指出,&ldquo我們的化學使煉金術士深受震撼,産生了關于天國之善的沉思&rdquo[131],他還說,那些受上帝啟發而進入這種神秘狀态的人,&ldquo會把諸如食物和衣着這類無關緊要的事情抛到一邊,感覺自己就像獲得新生一樣&rdquo。
[132] 在剛開始進行這項工作的時候,遇到的困難和憂傷再一次與黑化達成了一緻,就像&ldquo我們心靈的可怕黑暗&rdquo一樣,《曙光乍現》在談到此事時是這樣說的;而這些又确實和摩利努斯提到的&ldquo靈魂遭受痛苦&rdquo是同樣的意思。
他使用&ldquo愛即完美&rdquo(amorperfectissimus)這個術語表達的是一種專家的态度,亦即這項工作需要超乎尋常的奉獻。
如果這種&ldquo嚴肅的沉思&rdquo不僅僅是吹噓自誇(而且我們也沒有理由對這類事情做出任何假設),那麼我們就必須想象,那些從事這項工作的古代專家們一定會不同尋常地高度專注,而且一定會有宗教的熱情(參見下文)。
這種奉獻精神自然會有助于把價值和意義投射到所有富有這種激情的研究對象之中,并且使之充滿了各種形式和人物,而這些形式和人物的原型則主要來源于研究者的無意識。
第三節沉思與想象 上述觀點因煉金術士們明确應用了&ldquo沉思&rdquo(meditatio)和&ldquo想象&rdquo(imaginatio)而得到了支持。
盧蘭德的《煉金術辭典》對沉思做了如下定義:&ldquo當一個人與某一個未曾見過面的人進行内部對話時,才使用沉思這個詞。
當他呼喚上帝時,它可能是在和上帝對話,也可能是在和他自己對話,又或者是和他心中的善良天使對話。
&rdquo[133]心理學家非常熟悉這種&ldquo内部對話”它是與無意識進行協調之技術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
[134]盧蘭德的定義毫無疑問地證明,當煉金術士們談到沉思的時候,他們的意思并不僅僅是進行思考,而且顯然是一種内部對話,因而與我們自己身上的&ldquo他者&rdquo,亦即無意識的回應之聲有某種真實存在的關系。
煉金術有一句格言叫&ldquo萬物皆通過對一的沉思而從一開始&rdquo,因此,在這裡使用的&ldquo沉思&rdquo這個術語,必須在煉金術的意義上把它理解為一種創造性的對話,借助于這種對話,事物才能從無意識的潛在狀态轉向顯現狀态。
所以我們在菲拉利西斯(Philalethes)的一篇論文中讀到下面這段話:&ldquo這畢竟是一種奇迹,我們的石頭,雖然已經很完美了而且能夠傳授一種完美的酊劑,但又确實能夠再次自願地謙卑,而且除了要進行所有這些操作之外,還要對一種新的揮發性(volatility)進行沉思。
&rdquo[135]所謂&ldquo被沉思的揮發性&rdquo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發現下面還有幾行字,是這樣說的:&ldquo它将自動溶解&hellip&hellip并且按照上帝的命令而天生就具有精神,這将使他飛上天去,并且帶着石頭一起去。
&rdquo[136]所以,&ldquo沉思&rdquo的意思仍然是,通過與上帝的對話,更多的精神将被融合到石頭之中,也就是說,他将變得更加富有宗教精神,更具有揮發性,或者有更多的升華。
昆哈特也講過大緻類似的話: 所以,要進行研究、沉思、流汗、工作、烹饪&hellip&hellip這樣一場有益于健康的洪水将呈現在你面前,它來自偉大世界之子的心髒,這是偉大世界之子從他的身體和心髒中傾倒出來的水,對我們來說,這就是真實和自然的生命之水&hellip&hellip[137] 因此,我們必須在與無意識的某些支配者具有真實辯證關系這個意義上,來看待我們早先提到的&ldquo天國之善的沉思&rdquo。
在一位生活于17-18世紀的法國煉金術士的論著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