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挺機槍什麼的。
第三道是便衣,隻有一個人,是來來回回在走的,手上沒武器,隻有一部對講機。
說真的,我至今也不知道701到底是個什麼單位,隸屬于軍方?還是警方?還是地方?從我觀察的情況看,那些工作人員大部分是着便裝的,也有少數是穿軍裝的,裡面停的車也是這樣,有地方牌照和軍牌照的,軍牌照的要比地方牌照的少。
從我打問的情況看,不同的人回答我都是一樣的,首先他們提醒我這是不該問的,其次他們說他們也不知道,反正是國家的機要單位,無所謂是軍方還是地方——軍方和地方都是國家的。
當然,都是國家的,話說到這份上還有什麼可說?不說了,說了也沒用,反正是國家的重要部門。
一個國家總是要有這樣的機構的,就像我們家家戶戶都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一樣。
這是必需的,沒什麼好奇怪的。
沒這樣的機構才奇怪呢。
經過第三道崗哨後,迎面是一條筆直的林蔭小道,兩邊的樹高大,枝繁葉茂,樹上有鳥兒在跳來跳去,叽叽喳喳地叫,還有不少鳥屋,感覺是進了一處人迹罕至的地方,繼續走下去,很難想像會見到什麼人影。
但是很快,我看到前方聳着一幢漂亮的樓房,六層高,外牆貼着棕色瓷磚,看上去顯得莊嚴而穩固,樓前有片半個足球場大的空地,兩邊各有一片長方形的草坪,中間是一個方形平台,上面擺滿鮮花,鮮花叢中蹲着一座用石頭雕成的塑像,造型和色澤仿同羅丹的《思想者》。
開始,我以為這就是《思想者》的複制品,但走近看,見塑像頭上還戴了副眼鏡,底座刻着一個遒勁的魂字,想必不是的。
後來仔細端詳,我恍惚覺得塑像總有那麼一點點面熟的樣子,卻又一時想不起是誰。
問一旁的林幹事,才知這就是容金珍。
我在塑像前端立良久。
陽光下,容金珍單手穩穩地托着下巴,凝視着我,雙目顯得炯炯有神,和靈山療養院裡的那個容金珍既相似又不相似,猶如一個人的暮年和壯年。
告别容金珍,林幹事沒有像我想的一樣帶我進大樓,而是繞過大樓,走進了大樓背後的一幢青磚白縫的兩層小洋樓裡,具體說是一樓的一間空蕩蕩的會客室裡。
林幹事安排我在會客室坐下後又出去,不一會兒,我先聽到走廊上響起金屬點擊地面的清亮的聲音,随後一位拄拐杖的老人一跳一跳地走進門來,一見我就爽朗地招呼我:“啊,你好,記者同志,來,我們握個手。
”我趕緊上前與他握手,并請他在沙發上坐下。
他一邊入座,一邊說道:“本來該我去見你,因為是我要求見你的,可是你看見了,我行動不方便,隻好請你來了。
”我說:“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您就是當初去N大學接容金珍的那個人,姓鄭。
”他哈哈大笑一通,用拐杖指了指自己的跛足,說:“是它告訴了你是不?你們當記者的就是不一樣。
啊,不錯,不錯,我就是那人,那麼請問你是誰呢?”我想,我的四本證件您都看過,還用我說嗎?但出于對他尊重,我還是簡單介紹了下自己。
他聽完我介紹,揮揮手上的一沓複印件,問我:“你這是從哪了解到這些的?”他手上揮的居然是我筆記本的複印件!我說:“你們沒經我同意,怎麼擅自複印我的東西?”他說:“請你不要見怪,我們這樣做确實出于無奈,因為我們同時有五個人要對你筆記本裡的文字負責,如果大家傳着看,恐怕沒有三五天是無法還你筆記本的。
現在好了,我們五個人都看了,沒什麼問題,可以說沒涉及到一點機密,所以筆記本還是你的,否則就是我的了。
”他笑了笑,又說:“現在我疑問的是,從昨天晚上到現在,我一直都在想,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的,請問記
第三道是便衣,隻有一個人,是來來回回在走的,手上沒武器,隻有一部對講機。
說真的,我至今也不知道701到底是個什麼單位,隸屬于軍方?還是警方?還是地方?從我觀察的情況看,那些工作人員大部分是着便裝的,也有少數是穿軍裝的,裡面停的車也是這樣,有地方牌照和軍牌照的,軍牌照的要比地方牌照的少。
從我打問的情況看,不同的人回答我都是一樣的,首先他們提醒我這是不該問的,其次他們說他們也不知道,反正是國家的機要單位,無所謂是軍方還是地方——軍方和地方都是國家的。
當然,都是國家的,話說到這份上還有什麼可說?不說了,說了也沒用,反正是國家的重要部門。
一個國家總是要有這樣的機構的,就像我們家家戶戶都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一樣。
這是必需的,沒什麼好奇怪的。
沒這樣的機構才奇怪呢。
經過第三道崗哨後,迎面是一條筆直的林蔭小道,兩邊的樹高大,枝繁葉茂,樹上有鳥兒在跳來跳去,叽叽喳喳地叫,還有不少鳥屋,感覺是進了一處人迹罕至的地方,繼續走下去,很難想像會見到什麼人影。
但是很快,我看到前方聳着一幢漂亮的樓房,六層高,外牆貼着棕色瓷磚,看上去顯得莊嚴而穩固,樓前有片半個足球場大的空地,兩邊各有一片長方形的草坪,中間是一個方形平台,上面擺滿鮮花,鮮花叢中蹲着一座用石頭雕成的塑像,造型和色澤仿同羅丹的《思想者》。
開始,我以為這就是《思想者》的複制品,但走近看,見塑像頭上還戴了副眼鏡,底座刻着一個遒勁的魂字,想必不是的。
後來仔細端詳,我恍惚覺得塑像總有那麼一點點面熟的樣子,卻又一時想不起是誰。
問一旁的林幹事,才知這就是容金珍。
我在塑像前端立良久。
陽光下,容金珍單手穩穩地托着下巴,凝視着我,雙目顯得炯炯有神,和靈山療養院裡的那個容金珍既相似又不相似,猶如一個人的暮年和壯年。
告别容金珍,林幹事沒有像我想的一樣帶我進大樓,而是繞過大樓,走進了大樓背後的一幢青磚白縫的兩層小洋樓裡,具體說是一樓的一間空蕩蕩的會客室裡。
林幹事安排我在會客室坐下後又出去,不一會兒,我先聽到走廊上響起金屬點擊地面的清亮的聲音,随後一位拄拐杖的老人一跳一跳地走進門來,一見我就爽朗地招呼我:“啊,你好,記者同志,來,我們握個手。
”我趕緊上前與他握手,并請他在沙發上坐下。
他一邊入座,一邊說道:“本來該我去見你,因為是我要求見你的,可是你看見了,我行動不方便,隻好請你來了。
”我說:“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您就是當初去N大學接容金珍的那個人,姓鄭。
”他哈哈大笑一通,用拐杖指了指自己的跛足,說:“是它告訴了你是不?你們當記者的就是不一樣。
啊,不錯,不錯,我就是那人,那麼請問你是誰呢?”我想,我的四本證件您都看過,還用我說嗎?但出于對他尊重,我還是簡單介紹了下自己。
他聽完我介紹,揮揮手上的一沓複印件,問我:“你這是從哪了解到這些的?”他手上揮的居然是我筆記本的複印件!我說:“你們沒經我同意,怎麼擅自複印我的東西?”他說:“請你不要見怪,我們這樣做确實出于無奈,因為我們同時有五個人要對你筆記本裡的文字負責,如果大家傳着看,恐怕沒有三五天是無法還你筆記本的。
現在好了,我們五個人都看了,沒什麼問題,可以說沒涉及到一點機密,所以筆記本還是你的,否則就是我的了。
”他笑了笑,又說:“現在我疑問的是,從昨天晚上到現在,我一直都在想,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的,請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