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關燈
小
中
大
優點和缺點都顯得很明顯,優點是它從圓周率出發,巧妙地應用偉納科的數字雙向理論,将人造大腦必将面臨的困難和結症進行了純數學的論述,感覺是有點把看不見的風抓住似的奇妙;缺點是文章的起點是一個假設,即圓周率為一個常數,所有驚人的猜想和求證都是在這個假設的前提下完成的,所以難免有空中樓閣的感覺。
從某種意義上說,你要讓樓閣落地,承認文章的學術價值,首先必須你堅信圓周率是一個常數。
關于圓周率的常數問題,雖然早有科學家提出過,但迄今尚未有人證明它。
現在數學界至少有一半人堅信圓周率是個常數,但在确鑿的證明或證據尚未擁有的情況下,相信也隻能是自我相信而已,不能要求他人相信,就像牛頓在發現樹上的蘋果自由落地之前,任何人都可以懷疑地球有引力一樣。
當然,如果你懷疑圓周率是個常數,那麼金珍的文章可以說一文不值,因為這是它建築的地基。
反過來,如果你相信圓周率是個常數,那你也許會驚歎他竟在如此蠻夷之地拔起一座大廈,感覺是用鐵捏了朵花似的。
金珍在文章中指出:人的大腦在數學意義上說就是一個圓周率,是一個具有無窮小數的、深不見底的數字。
在此基礎上,他通過偉納科的數字雙向理論,較好地闡述了關于研制人造大腦的結症——人大腦擁有的模糊意識。
模糊就是不清晰,就是無法全知,也就是無法再造。
所以,他提出,在現有程式下,人腦難有徹底再造的樂觀前程,隻能是盡量接近而已。
應該說,學術界持相似觀點的不乏其人,包括現在。
可以說,他的結論并不新奇,他的誘人之處在于,他通過對圓周率的大膽假設和對數字雙向理論的巧妙運用,對這一觀點進行了純數學方式的求證和闡明,他尋求的意義也就是想對人們證實這一說法,隻是他引用的材料(房子的地基)又是未經證實的。
換句話說,如果有一天誰證明圓周率确鑿是個常數,那他的意義才能凸現出來。
但這一天至今還沒有到來,所以,嚴格地講,他的工作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惟一的意義就是向人們展示了他個人的才情和膽識。
但是由于小黎黎的關系,外人對這篇文章是不是由他個人獨立完成都難以相信,更不要說相信他什麼才識了。
所以,事實上,這篇文章并沒有給金珍帶來任何好處,也沒有改變他什麼,倒是小黎黎因此改變了自己晚年的生活——【容先生訪談實錄】論文絕對是珍弟獨立完成的。
父親曾跟我說,除了給珍弟提供過一些建議和參考書,再就是在論文前的引言是他拟定的外,别的任何工作他都沒有做,都是珍弟一個人做的。
那段引言我至今還記得,是這樣寫的:對付魔鬼的最好辦法,是讓我們挑戰魔鬼,讓魔鬼看到我們的力量。
偉納科是科學聖殿中的魔鬼,長期以來作威作福,遺害甚深,亟待我們來清算他。
這是一篇清算偉納科謬論的檄文,聲音雖然模糊了些,但可抛磚引玉。
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給論文畫了一個化險的符,也等于給它簽發了一本問世的通行證。
論文發表後不久,父親上了一趟北京。
沒有人知道他此行京城有何秘密的目的,他突然地走,走前也沒跟任何人說明去幹什麼,隻是到一個多月後,上頭的人帶着三項出人意料的決定走進N大學後,人們回過頭來想,才覺得這一定是跟父親的前次赴京之行密切相關的。
三項決定是:一、同意父親辭去校長職務;二、國家将撥專項資金,在N大學數學系設立電子計算機研究課題組;三、課題組籌建工作由父親負責。
當時有很多人想到課題組來搞研究工作,但那麼多人被父親扒拉一番後,最後都沒珍弟幸運。
珍弟是作為課題組第一人選招納的,而且事後證明也是惟一的研究人選——另有一人是搞日常事務工作的。
這給人的感覺很不好,好像一個國家級科研項目成了我們容家私産似的,有人也傳出類似的閑話。
說實話,父親做官的口碑一向是衆口一詞的好,尤其是用人,避親避到了幾乎不近人情的地步。
我們容家本是N大學的祖宗,校園裡容家的後代,老的少的集合起來,少說可以坐兩桌,爺爺(老黎黎)在世時這些人多多少少都受了關照,搞行政的有位置,搞教學
從某種意義上說,你要讓樓閣落地,承認文章的學術價值,首先必須你堅信圓周率是一個常數。
關于圓周率的常數問題,雖然早有科學家提出過,但迄今尚未有人證明它。
現在數學界至少有一半人堅信圓周率是個常數,但在确鑿的證明或證據尚未擁有的情況下,相信也隻能是自我相信而已,不能要求他人相信,就像牛頓在發現樹上的蘋果自由落地之前,任何人都可以懷疑地球有引力一樣。
當然,如果你懷疑圓周率是個常數,那麼金珍的文章可以說一文不值,因為這是它建築的地基。
反過來,如果你相信圓周率是個常數,那你也許會驚歎他竟在如此蠻夷之地拔起一座大廈,感覺是用鐵捏了朵花似的。
金珍在文章中指出:人的大腦在數學意義上說就是一個圓周率,是一個具有無窮小數的、深不見底的數字。
在此基礎上,他通過偉納科的數字雙向理論,較好地闡述了關于研制人造大腦的結症——人大腦擁有的模糊意識。
模糊就是不清晰,就是無法全知,也就是無法再造。
所以,他提出,在現有程式下,人腦難有徹底再造的樂觀前程,隻能是盡量接近而已。
應該說,學術界持相似觀點的不乏其人,包括現在。
可以說,他的結論并不新奇,他的誘人之處在于,他通過對圓周率的大膽假設和對數字雙向理論的巧妙運用,對這一觀點進行了純數學方式的求證和闡明,他尋求的意義也就是想對人們證實這一說法,隻是他引用的材料(房子的地基)又是未經證實的。
換句話說,如果有一天誰證明圓周率确鑿是個常數,那他的意義才能凸現出來。
但這一天至今還沒有到來,所以,嚴格地講,他的工作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惟一的意義就是向人們展示了他個人的才情和膽識。
但是由于小黎黎的關系,外人對這篇文章是不是由他個人獨立完成都難以相信,更不要說相信他什麼才識了。
所以,事實上,這篇文章并沒有給金珍帶來任何好處,也沒有改變他什麼,倒是小黎黎因此改變了自己晚年的生活——【容先生訪談實錄】論文絕對是珍弟獨立完成的。
父親曾跟我說,除了給珍弟提供過一些建議和參考書,再就是在論文前的引言是他拟定的外,别的任何工作他都沒有做,都是珍弟一個人做的。
那段引言我至今還記得,是這樣寫的:對付魔鬼的最好辦法,是讓我們挑戰魔鬼,讓魔鬼看到我們的力量。
偉納科是科學聖殿中的魔鬼,長期以來作威作福,遺害甚深,亟待我們來清算他。
這是一篇清算偉納科謬論的檄文,聲音雖然模糊了些,但可抛磚引玉。
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給論文畫了一個化險的符,也等于給它簽發了一本問世的通行證。
論文發表後不久,父親上了一趟北京。
沒有人知道他此行京城有何秘密的目的,他突然地走,走前也沒跟任何人說明去幹什麼,隻是到一個多月後,上頭的人帶着三項出人意料的決定走進N大學後,人們回過頭來想,才覺得這一定是跟父親的前次赴京之行密切相關的。
三項決定是:一、同意父親辭去校長職務;二、國家将撥專項資金,在N大學數學系設立電子計算機研究課題組;三、課題組籌建工作由父親負責。
當時有很多人想到課題組來搞研究工作,但那麼多人被父親扒拉一番後,最後都沒珍弟幸運。
珍弟是作為課題組第一人選招納的,而且事後證明也是惟一的研究人選——另有一人是搞日常事務工作的。
這給人的感覺很不好,好像一個國家級科研項目成了我們容家私産似的,有人也傳出類似的閑話。
說實話,父親做官的口碑一向是衆口一詞的好,尤其是用人,避親避到了幾乎不近人情的地步。
我們容家本是N大學的祖宗,校園裡容家的後代,老的少的集合起來,少說可以坐兩桌,爺爺(老黎黎)在世時這些人多多少少都受了關照,搞行政的有位置,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