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 思想戰(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下。
在這些人之中,以何寬、鄭金、李昌、鐘水養為最熱心。
他們服從孫中山,把檀香山興中會恢複,改名為“中華革命軍”,并且吸收了很多的新同志,如黃旭升、曾長福等人。
孫中山又到了夏威夷島上的希爐埠,在那裡也成立了“中華革命軍”分會,吸收了毛文明、黎協、盧球、李華根、劉安、楊銳、楊錫初、黃義等多人。
孫中山的母舅楊文納,在甲午年(1894年)便已在檀香山參加了興中會。
這時候,他勸孫中山加入當地的洪門,孫中山欣然同意。
洪門的若幹兄弟,由于梁啟超先孫中山而加入,受了梁的不少反宣傳,竟然反對孫中山加入。
鐘水養以洪門老前輩的身份,向他們說明孫中山之實行革命,與洪門的宗旨相合,“應招納之不暇,何可拒之門外?”結果,洪門準孫中山加入,并且“封”了孫中山以“洪棍”(元帥)的榮銜。
孫中山在甲辰年(1904年)二月十五日啟程赴美;行前,把檀香山(火奴魯魯)及希爐埠的組織工作,分别托付給何寬等人。
宣傳方面,孫中山改組《隆記報》為《檀山新報》,從香港聘來一位張澤黎擔任主筆。
二月二十一日,孫中山到達舊金山。
事前,清廷駐舊金山領事何祐已經獲得情報(可能是來自保皇會分子),便通知美國移民官說孫某是亂黨,不可準許入境。
于是,孫中山到了以後便被移民局扣留在船上,船開之時又被移到碼頭旁邊的木屋,聽候移民官裁判。
移民官判定:孫中山應予遣回檀香山,等下班船來押送。
孫中山在木屋之中,有一天看到舊金山的《中西日報》,報上寫着該報的總理是伍盤照。
孫中山想起了這位伍盤照,正是幾年前有兩位基督教友(左鬥山與楊襄甫)寫過信,介紹他去見的人。
當天,中西日報社的辦事處來了一個報童。
報童交上一封信,伍盤照拆開一看,裡面寫着“現有十萬火急要事待商,請即來木屋相見,勿延。
”伍盤照到了木屋,和孫中山一見如故。
不久,他便找了洪門緻公堂的大佬(領袖)黃三德及英文書記唐瓊昌,美籍法律顧問那文,把孫中山保了出來,同時向美國工商部提出訴願。
三個星期以後,美國工商部批準訴願,移民官取消“遣回”的決定。
孫中山這一次在美國,約有一年之久,先在舊金山及其附近住了三四個月,向當地的洪門緻公堂兄弟說明洪門的真正宗旨。
緻公堂的“大佬”黃三德與書記唐瓊昌,在孫中山的指導之下,決心重訂緻公堂《新章》,舉辦全美洲各地緻公堂的“總注冊”,把保皇會的分子清除出去。
他們在《新章》之前,附了一個緣起,稱為“要義”。
要義的第一句,便開門見山,說:“原夫緻公堂之設,由來已久,本愛國保種之心,立興漢複仇之志。
”但是“我堂同人之在美國者,不下數萬餘人;向以散居各埠,人自為謀,無所統一,故在平時則消息少通,有事則呼應不靈。
”“今幸遇愛國志士孫逸仙先生來遊美洲,本堂請同黃三德大佬往遊各埠,演說洪門宗旨,發揮中國時事,各埠同人始如大夢初覺,因知中國前途,吾黨實有其責。
先生更代訂章程,指示辦法,以為津導。
我旅美同人可以乘時而興矣。
&hellip&hellip中國之見滅于滿清二百六十餘年而莫能恢複者,初非滿人能滅之、能有之也。
因有漢奸以作虎伥,殘同胞而媚異種。
&hellip&hellip今又有所謂倡維新、談立憲之漢奸,以推波助瀾,專尊滿人而抑漢族,假公濟私,騙财肥己,官爵也,銀行也,鐵路也,礦務也,商務也,學堂也,皆所以餌人之具,自欺欺人者也。
&hellip&hellip其喪心病狂、罪大惡極,可勝誅哉!” “要義”指出總注冊的作用有三:第一,“以捍禦禍害,赒恤同人”;第二,“以圖光複祖國,拯救同胞”;第三,“以先清内奸而後除異種”。
《新章》一共八十條。
第一條規定各埠堂名一概定為“緻公堂”,前有名目不同者,一概改正,總堂設在舊金山,支堂設在各埠。
第二條規定“本堂以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
這十六個字的宗旨,與孫中山在檀香山所規定的“中華革命軍”的宗旨完全相同。
其後,同盟會的誓詞
在這些人之中,以何寬、鄭金、李昌、鐘水養為最熱心。
他們服從孫中山,把檀香山興中會恢複,改名為“中華革命軍”,并且吸收了很多的新同志,如黃旭升、曾長福等人。
孫中山又到了夏威夷島上的希爐埠,在那裡也成立了“中華革命軍”分會,吸收了毛文明、黎協、盧球、李華根、劉安、楊銳、楊錫初、黃義等多人。
孫中山的母舅楊文納,在甲午年(1894年)便已在檀香山參加了興中會。
這時候,他勸孫中山加入當地的洪門,孫中山欣然同意。
洪門的若幹兄弟,由于梁啟超先孫中山而加入,受了梁的不少反宣傳,竟然反對孫中山加入。
鐘水養以洪門老前輩的身份,向他們說明孫中山之實行革命,與洪門的宗旨相合,“應招納之不暇,何可拒之門外?”結果,洪門準孫中山加入,并且“封”了孫中山以“洪棍”(元帥)的榮銜。
孫中山在甲辰年(1904年)二月十五日啟程赴美;行前,把檀香山(火奴魯魯)及希爐埠的組織工作,分别托付給何寬等人。
宣傳方面,孫中山改組《隆記報》為《檀山新報》,從香港聘來一位張澤黎擔任主筆。
二月二十一日,孫中山到達舊金山。
事前,清廷駐舊金山領事何祐已經獲得情報(可能是來自保皇會分子),便通知美國移民官說孫某是亂黨,不可準許入境。
于是,孫中山到了以後便被移民局扣留在船上,船開之時又被移到碼頭旁邊的木屋,聽候移民官裁判。
移民官判定:孫中山應予遣回檀香山,等下班船來押送。
孫中山在木屋之中,有一天看到舊金山的《中西日報》,報上寫着該報的總理是伍盤照。
孫中山想起了這位伍盤照,正是幾年前有兩位基督教友(左鬥山與楊襄甫)寫過信,介紹他去見的人。
當天,中西日報社的辦事處來了一個報童。
報童交上一封信,伍盤照拆開一看,裡面寫着“現有十萬火急要事待商,請即來木屋相見,勿延。
”伍盤照到了木屋,和孫中山一見如故。
不久,他便找了洪門緻公堂的大佬(領袖)黃三德及英文書記唐瓊昌,美籍法律顧問那文,把孫中山保了出來,同時向美國工商部提出訴願。
三個星期以後,美國工商部批準訴願,移民官取消“遣回”的決定。
孫中山這一次在美國,約有一年之久,先在舊金山及其附近住了三四個月,向當地的洪門緻公堂兄弟說明洪門的真正宗旨。
緻公堂的“大佬”黃三德與書記唐瓊昌,在孫中山的指導之下,決心重訂緻公堂《新章》,舉辦全美洲各地緻公堂的“總注冊”,把保皇會的分子清除出去。
他們在《新章》之前,附了一個緣起,稱為“要義”。
要義的第一句,便開門見山,說:“原夫緻公堂之設,由來已久,本愛國保種之心,立興漢複仇之志。
”但是“我堂同人之在美國者,不下數萬餘人;向以散居各埠,人自為謀,無所統一,故在平時則消息少通,有事則呼應不靈。
”“今幸遇愛國志士孫逸仙先生來遊美洲,本堂請同黃三德大佬往遊各埠,演說洪門宗旨,發揮中國時事,各埠同人始如大夢初覺,因知中國前途,吾黨實有其責。
先生更代訂章程,指示辦法,以為津導。
我旅美同人可以乘時而興矣。
&hellip&hellip中國之見滅于滿清二百六十餘年而莫能恢複者,初非滿人能滅之、能有之也。
因有漢奸以作虎伥,殘同胞而媚異種。
&hellip&hellip今又有所謂倡維新、談立憲之漢奸,以推波助瀾,專尊滿人而抑漢族,假公濟私,騙财肥己,官爵也,銀行也,鐵路也,礦務也,商務也,學堂也,皆所以餌人之具,自欺欺人者也。
&hellip&hellip其喪心病狂、罪大惡極,可勝誅哉!” “要義”指出總注冊的作用有三:第一,“以捍禦禍害,赒恤同人”;第二,“以圖光複祖國,拯救同胞”;第三,“以先清内奸而後除異種”。
《新章》一共八十條。
第一條規定各埠堂名一概定為“緻公堂”,前有名目不同者,一概改正,總堂設在舊金山,支堂設在各埠。
第二條規定“本堂以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
這十六個字的宗旨,與孫中山在檀香山所規定的“中華革命軍”的宗旨完全相同。
其後,同盟會的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