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術部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及宣尼,擊節曰:&ldquo據如此說,是一才子矣!&rdquo又言馮婦,則曰:&ldquo果是當時一美婦人,予聞久矣!&rdquo近臨溪人姚京,與村學究孫一經夏日納涼。
頃之雲翳。
孫曰:&ldquo必有大風。
&rdquo姚诘之,曰:&ldquo夏雲多奇風。
&rdquo聞者腸斷。
慶元間,有士人姜夔上書,乞正奉常雅樂。
诏赴太常同寺官校正。
樂師赍出大樂,首見錦瑟,指問何樂。
衆方訝其正樂不識樂器,既知為瑟,乃令樂師曰:&ldquo彈之。
&rdquo師曰:&ldquo語雲&lsquo鼓瑟希&rsquo,未聞彈之。
&rdquo衆官鹹笑而散,其議遂寝。
《公羊傳》 《廣記》:有甲欲谒見邑宰,問左右曰:&ldquo令何所好?&rdquo或語曰:&ldquo好《公羊傳》。
&rdquo後入見,令問&ldquo君讀何書?&rdquo答曰:&ldquo唯業《公羊傳》。
&rdquo試問:&ldquo誰殺陳他者?&rdquo甲良久對曰:&ldquo平生實不殺陳他。
&rdquo令知謬誤,因複戲之曰:&ldquo君不殺陳他,謂是誰殺?&rdquo于是大怖,徒跣走出。
人問其故,乃大語曰:&ldquo見明府,便以死事見訪,後直不敢複來,遇赦當出耳。
&rdquo 近有村翁,炫兒聰明,習《春秋經》者。
或問雲:&ldquo讀過《左傳》否?&rdquo答曰:&ldquo《左傳》未知,但聞其已讀&lsquo右傳&rsquo矣&rdquo。
蓋《大學》有&ldquo右傳之幾章&rdquo句。
兒魯甚,朝夕溫誦,翁所習聞也。
芝麻《通鑒》 吳人韋政,腹枵然,好談詩書,語常不繼。
或嘲之曰:&ldquo此非出芝麻《通鑒》上乎?&rdquo蓋吳人好以芝麻點茶,市中賣者,以零殘《通鑒》裹包。
一人頻買芝麻,積至數頁,而以零殘語掉舌。
人間始末,辄窮曰:&ldquo我家芝麻《通鑒》上止此耳。
&rdquo 《韻府群玉》秀才還隻好趁夜航船,況芝麻《通鑒》乎? 祭文策問 《谑浪》雲:黃陂季生無學,好弄筆。
求人文稿曰&ldquo文犒&rdquo,見耒耜曰&ldquo來報&rdquo,見唾咳曰&ldquo垂亥&rdquo,每于尺犢中用&ldquo呵呵&rdquo,稱醫家曰&ldquo國首&rdquo,簡亵曰&ldquo簡藝&rdquo,租糧曰&ldquo相量&rdquo,寫人号下又加&ldquo尊号失記&rdquo,寫過己名,又書&ldquo名具别幅&rdquo。
此等不可勝數,傳為笑談。
一日母死,托邑人段祺作堂祭文。
段代為言曰:&ldquo某年月日,兒某舉亡母柩,就封某山,某不敢索文犒于人,謹寫某胸中所有而言曰:嗚呼!躬秉來報,二十餘年,垂亥不聞,又經一年。
人皆呵呵,我淚如泉,方母病劇,國首難尋。
倉忙舉事,簡藝殊深。
大荒之後,相量少足。
諸親俱在,無人不哭。
尊号失記,母心如燭。
各有姓名,具在别幅。
&rdquo 必是此篇祭文先堂方解,非戲筆也。
錢塘葉生少學識。
有假作葉策題問雲:&ldquo《孝經》一序,義亦難明,且如&lsquo韋昭王&rsquo是何代之主?&lsquo先儒領&rsquo是何處之山?孔子之志四時常有也,何以獨言&lsquo我志在春&rsquo?孔子之孝四時常行也,何以獨言&lsquo秋行在孝&rsquo?既曰&lsquo夫子殁&rsquo,而又何以&lsquo鯉趨而過庭&rsquo?&rdquo 乃知黨進背得二句,亦算虧他。
襲舊 唐陽滔在中書,文皆抄襲。
時命制敕甚急,而令史持庫鑰他适,苦無舊本檢閱,乃斫窗躍入得之。
時号為&ldquo斫窗舍人&rdquo。
觀斫窗辛苦,方知近來懷挾&ldquo繩頭本兒&rdquo之貴。
桓帝時,有辟公府椽者,倩人作奏記。
人不為作,因語曰:&ldquo梁國葛龔先作記文可用。
&rdquo遂從人言謄寫,不去龔名姓。
府公大驚,罷歸。
時人語曰:&ldquo作奏雖工,宜去葛龔。
&rdquo 若再抄幾遍,名姓當累累矣。
改制詞 唐玄宗嘗器重蘇颋,欲倚以為相,秘密不欲令左右知。
迨夜艾,乃令草诏,訪于侍臣曰:&ldquo外庭誰直宿?&rdquo命秉燭召來。
至則中書舍人蕭嵩。
上即以颋姓名授嵩,令草制書。
既成,詞中有&ldquo國之瓌寶&ldquo。
上尋繹三四,謂嵩曰:&ldquo颋,瓌之子。
朕不欲斥其父名,卿為刊削之。
&rdquo上仍令撤帳中屏風與嵩。
嵩慚懼流汗,筆不能下者久之。
上以嵩抒思移時,必當精密,不覺前席以觀。
唯改曰&ldquo國之珍寶&rdquo,他無更易。
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曰:&ldquo虛有其表耳!&rdquo 判鳥翎 唐靈昌尉梁士會,官科鳥翎,裡正不送,舉牒判曰:&ldquo官喚鳥翎,何物裡正,不送鳥翎?&rdquo佐使曰:&ldquo公大好判,但&lsquo鳥翎&rsquo太多。
&rdquo會改曰:&ldquo官喚鳥翎,何物裡正,不送雁翅?&rdquo聞者笑之。
朱鞏一聯 南唐元宗會群臣賦詩。
學士朱鞏短于韻語,竟日不能終篇,止進一聯,又極鄙俚,乃自炫曰:&ldquo好物不在多。
&rdquo 約法三章 魏長齊雅有體量,而才學非所經。
初宦當出,虞存嘲之曰:&ldquo與卿約法三章:讀者死,文筆者刑,商略抵罪!&rdquo魏怡然而笑。
頃之雲翳。
孫曰:&ldquo必有大風。
&rdquo姚诘之,曰:&ldquo夏雲多奇風。
&rdquo聞者腸斷。
慶元間,有士人姜夔上書,乞正奉常雅樂。
诏赴太常同寺官校正。
樂師赍出大樂,首見錦瑟,指問何樂。
衆方訝其正樂不識樂器,既知為瑟,乃令樂師曰:&ldquo彈之。
&rdquo師曰:&ldquo語雲&lsquo鼓瑟希&rsquo,未聞彈之。
&rdquo衆官鹹笑而散,其議遂寝。
《公羊傳》 《廣記》:有甲欲谒見邑宰,問左右曰:&ldquo令何所好?&rdquo或語曰:&ldquo好《公羊傳》。
&rdquo後入見,令問&ldquo君讀何書?&rdquo答曰:&ldquo唯業《公羊傳》。
&rdquo試問:&ldquo誰殺陳他者?&rdquo甲良久對曰:&ldquo平生實不殺陳他。
&rdquo令知謬誤,因複戲之曰:&ldquo君不殺陳他,謂是誰殺?&rdquo于是大怖,徒跣走出。
人問其故,乃大語曰:&ldquo見明府,便以死事見訪,後直不敢複來,遇赦當出耳。
&rdquo 近有村翁,炫兒聰明,習《春秋經》者。
或問雲:&ldquo讀過《左傳》否?&rdquo答曰:&ldquo《左傳》未知,但聞其已讀&lsquo右傳&rsquo矣&rdquo。
蓋《大學》有&ldquo右傳之幾章&rdquo句。
兒魯甚,朝夕溫誦,翁所習聞也。
芝麻《通鑒》 吳人韋政,腹枵然,好談詩書,語常不繼。
或嘲之曰:&ldquo此非出芝麻《通鑒》上乎?&rdquo蓋吳人好以芝麻點茶,市中賣者,以零殘《通鑒》裹包。
一人頻買芝麻,積至數頁,而以零殘語掉舌。
人間始末,辄窮曰:&ldquo我家芝麻《通鑒》上止此耳。
&rdquo 《韻府群玉》秀才還隻好趁夜航船,況芝麻《通鑒》乎? 祭文策問 《谑浪》雲:黃陂季生無學,好弄筆。
求人文稿曰&ldquo文犒&rdquo,見耒耜曰&ldquo來報&rdquo,見唾咳曰&ldquo垂亥&rdquo,每于尺犢中用&ldquo呵呵&rdquo,稱醫家曰&ldquo國首&rdquo,簡亵曰&ldquo簡藝&rdquo,租糧曰&ldquo相量&rdquo,寫人号下又加&ldquo尊号失記&rdquo,寫過己名,又書&ldquo名具别幅&rdquo。
此等不可勝數,傳為笑談。
一日母死,托邑人段祺作堂祭文。
段代為言曰:&ldquo某年月日,兒某舉亡母柩,就封某山,某不敢索文犒于人,謹寫某胸中所有而言曰:嗚呼!躬秉來報,二十餘年,垂亥不聞,又經一年。
人皆呵呵,我淚如泉,方母病劇,國首難尋。
倉忙舉事,簡藝殊深。
大荒之後,相量少足。
諸親俱在,無人不哭。
尊号失記,母心如燭。
各有姓名,具在别幅。
&rdquo 必是此篇祭文先堂方解,非戲筆也。
錢塘葉生少學識。
有假作葉策題問雲:&ldquo《孝經》一序,義亦難明,且如&lsquo韋昭王&rsquo是何代之主?&lsquo先儒領&rsquo是何處之山?孔子之志四時常有也,何以獨言&lsquo我志在春&rsquo?孔子之孝四時常行也,何以獨言&lsquo秋行在孝&rsquo?既曰&lsquo夫子殁&rsquo,而又何以&lsquo鯉趨而過庭&rsquo?&rdquo 乃知黨進背得二句,亦算虧他。
襲舊 唐陽滔在中書,文皆抄襲。
時命制敕甚急,而令史持庫鑰他适,苦無舊本檢閱,乃斫窗躍入得之。
時号為&ldquo斫窗舍人&rdquo。
觀斫窗辛苦,方知近來懷挾&ldquo繩頭本兒&rdquo之貴。
桓帝時,有辟公府椽者,倩人作奏記。
人不為作,因語曰:&ldquo梁國葛龔先作記文可用。
&rdquo遂從人言謄寫,不去龔名姓。
府公大驚,罷歸。
時人語曰:&ldquo作奏雖工,宜去葛龔。
&rdquo 若再抄幾遍,名姓當累累矣。
改制詞 唐玄宗嘗器重蘇颋,欲倚以為相,秘密不欲令左右知。
迨夜艾,乃令草诏,訪于侍臣曰:&ldquo外庭誰直宿?&rdquo命秉燭召來。
至則中書舍人蕭嵩。
上即以颋姓名授嵩,令草制書。
既成,詞中有&ldquo國之瓌寶&ldquo。
上尋繹三四,謂嵩曰:&ldquo颋,瓌之子。
朕不欲斥其父名,卿為刊削之。
&rdquo上仍令撤帳中屏風與嵩。
嵩慚懼流汗,筆不能下者久之。
上以嵩抒思移時,必當精密,不覺前席以觀。
唯改曰&ldquo國之珍寶&rdquo,他無更易。
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曰:&ldquo虛有其表耳!&rdquo 判鳥翎 唐靈昌尉梁士會,官科鳥翎,裡正不送,舉牒判曰:&ldquo官喚鳥翎,何物裡正,不送鳥翎?&rdquo佐使曰:&ldquo公大好判,但&lsquo鳥翎&rsquo太多。
&rdquo會改曰:&ldquo官喚鳥翎,何物裡正,不送雁翅?&rdquo聞者笑之。
朱鞏一聯 南唐元宗會群臣賦詩。
學士朱鞏短于韻語,竟日不能終篇,止進一聯,又極鄙俚,乃自炫曰:&ldquo好物不在多。
&rdquo 約法三章 魏長齊雅有體量,而才學非所經。
初宦當出,虞存嘲之曰:&ldquo與卿約法三章:讀者死,文筆者刑,商略抵罪!&rdquo魏怡然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