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現化衆生不可思議諸佛刹土。

    舉著右掌移著無量諸佛世界。

    無所損耗。

    現諸佛土。

    自然虛空。

    以誨衆生。

    是為菩薩十神足變。

     菩薩諸力變動。

    亦有十事。

    何謂為十。

    力感衆生。

    而開化之。

    未曾違廢。

    悉感諸國。

    以無央數莊嚴衆事。

    而示現之。

    法力變化。

    一切諸身。

    入於無身。

    所化勢力。

    劫數不斷。

    佛力所變。

    悟諸睡寐。

    行力所感。

    攝取一切諸菩薩行。

    如來力教,則能救濟衆生境界。

    自在力教。

    一切諸法。

    達之自然。

    成最正覺一切智力,則以無馀諸通聖慧。

    逮平等道。

    大哀力變。

    不舍衆生。

    是為菩薩十力變也。

    興化衆生。

    菩薩若逮此十力變,則無罣礙。

    速成無上正真之道。

    為最正覺。

    發意之頃。

    以得佛道。

    不斷所行。

    所以者何。

    宣大誓願。

    菩薩則成無量法門。

    普現德本。

     菩薩娛樂。

    有十事法。

    何謂為十。

    於斯菩薩。

    以衆生身。

    建立國體。

    分别黎庶形之所趣。

    是第一樂。

    又複菩薩。

    以土身像。

    建立衆生。

    不令國身而有損耗。

    是第二樂。

    又其菩薩。

    随時變現佛正覺身。

    現諸聲聞身緣覺之身。

    非常示現如來之業。

    是第三樂。

    又其菩薩。

    示現聲聞緣覺佛身。

    巍巍微妙。

    不著三品法訓。

    是第四樂。

    又其菩薩。

    示現行身。

    最正覺身。

    不著身行。

    亦無所斷。

    是第五樂也。

    又其菩薩。

    現正覺道身之所行。

    不猗正覺。

    是第六樂也。

    又其菩薩。

    現泥洹界。

    猗於生死。

    不著泥洌是第七樂又其菩薩。

    現習生死。

    又現取滅度。

    不於泥洹而永滅度。

    是第八樂。

    又其菩薩。

    以常永定。

    普示衆行。

    往反周旋。

    住立經行。

    不舍三昧。

    是第九樂。

    又其菩薩。

    從一如來。

    聞說正法。

    不見沒身。

    護三昧定。

    如來道場無央數事各各分别。

    恕當諸身。

    其所住處。

    身無所壞。

    不亂三昧。

    從諸如來。

    聽所說法。

    這聞法已,則受奉行。

    三昧正受。

    不斷啟觐經典之要。

    與如來俱。

    不見滅身。

    一一三昧。

    禦諸行門。

    入無數定。

    以是比像。

    皆盡壞劫。

    菩薩三昧。

    未曾窮極定意身門。

    是為第十娛樂。

    菩薩住此。

    逮成如來無上慧樂。

     菩薩境界有十事。

    何謂為十。

    為諸衆生。

    而以顯示。

    入無量門。

    一切世界。

    有無央數。

    若幹莊嚴。

    開導黎庶。

    以衆生界。

    禦不自大。

    說誨所部。

    如來至真。

    入菩薩身。

    以菩薩身。

    入如來身。

    以虛空界。

    導諸佛土。

    以諸佛土。

    導虛空界。

    以生死本。

    現泥洹原。

    以泥洹原。

    現生死本。

    以一人音。

    宣諸佛法。

    各入境界。

    以無量門。

    顯於一身,則以一身。

    建無數身。

    複以一身。

    遍諸法界。

    衆生發心。

    而以一智。

    禦無量門。

    成最正覺。

    是為十事。

    菩薩住此。

    入於如來無上大慧。

     菩薩有十力。

    何謂為十。

    奉志性力不與諸世而俱同塵。

    修清和力不著佛法。

    應時之力普現菩薩方便處所。

    以聖慧力知諸群黎心念所行。

    所誓願力皆能備通具足本願所行之力。

    不斷本際所修乘力。

    顯一切乘不舍大乘。

    諸變化力一切佛興淨十方界一一顯示所護履迹。

    道義之力發衆生心不離正覺。

    轉法輪力宣顯一法。

    音無馀不馀皆令無馀。

    将禦一切衆生根心。

    是為十力。

    菩薩住此。

    逮成無上普智十力。

     菩薩無畏有十事。

    何謂為十。

    皆受一切得持諸音。

    何況菩薩。

    不作是念。

    吾於東方南西北方。

    來至於斯。

    谘問百千無極要集。

    傥不堪任受答是大法。

    菩薩悉知。

    不見不及。

    以大無畏。

    所度無極一切衆生。

    諸來難問。

    恣意聽之。

    所欲啟問。

    勇猛意說。

    而無懈廢。

    是一無畏。

    於諸文字。

    所演音辭。

    次第如流。

    承如來威。

    無礙辯才。

    所度無極。

    其菩薩不作是念。

    東西南北。

    傥來難問。

    不任發遣。

    未曾有是。

    不見不及。

    勇猛無畏。

    一切衆生。

    恣意難問。

    勇猛自在。

    衣毛不豎。

    是二無畏。

    獨遊空法。

    菩薩未曾心懷疑網。

    計於吾我所作所更。

    計壽命人。

    以離五陰諸入邪見六十二疑。

    其心普平。

    等如虛空。

    故無此念。

    将無見試堯身口意。

    菩薩無此不及之見。

    所以者何。

    斯諸正士。

    離吾我人。

    不現諸想。

    遊步大勇堅固方便。

    是三無畏。

    又其菩薩。

    佛所建立。

    住於佛力。

    而處如來。

    威儀禮節。

    亦無妄想。

    不作是念。

    衆人将無求吾長短。

    威儀不備。

    未曾有此。

    不見不及。

    而猛勇步。

    處於大衆。

    班宣經道是四無畏。

    身口意淨。

    又其菩薩。

    豈當複念蠲除惡行。

    修學清淨。

    仁和義乎。

    亦無此念。

    傥有求吾身口意缺。

    以大勇猛。

    為諸衆生。

    講說經道。

    是五無畏。

    以得大護。

    其金剛神。

    常執金剛。

    在菩薩後。

    天龍鬼神。

    及阿須輪。

    所見歸命。

    釋梵四王。

    鹹共奉事。

    諸佛所念。

    故無此意。

    畏於諸魔及諸魔天。

    諸外異學。

    迷惑衆邪。

    無能堯亂永不見人。

    當菩薩者,以大勇猛。

    所度無極。

    勸意生焉。

    皆能具足諸菩薩業。

    是六無畏。

    又其菩薩。

    得佛慧念。

    未曾忽忘。

    諸根常定。

    為衆說法。

    敷演聖句。

    識佛道義。

    其所宣法。

    如佛口出。

    無中蔽礙。

    無能障翳。

    不能發意。

    見其短者,奉如來教。

    是七無畏。

    菩薩明解。

    智慧善權。

    力度無極。

    進退獨步。

    訓誨衆生。

    無能拘制。

    以佛道願。

    無極聖性。

    發無蓋哀。

    愍於群黎。

    假使生在兇暴塵勞。

    穢濁世界。

    攝取大欲。

    所可娛樂。

    眷屬大業。

    教授衆生。

    不興此念。

    将無衆人。

    毀謗清白。

    佛道淨行斷絕定意。

    脫門正受。

    總持辯才。

    不見有是。

    所以者何。

    菩薩大士。

    於一切法。

    而得自在。

    無能制止。

    所修道行。

    其於十方。

    無能犯者,遵大勇猛。

    處諸佛土。

    棄捐衆惡。

    而攝正願。

    是八無畏。

    菩薩不舍一切智心。

    善住道義。

    欽樂大乘。

    以諸通慧所建之力。

    為諸聲聞及緣覺乘。

    現不可及威儀禮節。

    不興此念。

    将無誤堕聲聞緣覺。

    以大勇猛現一切乘。

    所度無極。

    唯樂大乘。

    所行具足。

    是九無畏。

    菩薩善集諸清白法。

    合衆德本。

    普備神通。

    所覺不廢。

    以佛道度。

    周菩薩行。

    而究一切諸佛普智。

    以化衆生。

    不失正行。

    不壞章句。

    心不念言:衆生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