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
關燈
小
中
大
四五日前,己與賓客千餘,車百乘出城,傳聞救趙去矣。
”魏王大怒,使将軍衛慶,率軍三千,星夜往追信陵去訖。
再說邯鄲城中盼望救兵,無一至者,百姓力竭,紛紛有出降之議,趙王患之。
有傳舍吏子李同,說平原君曰:“百姓日乘城為守,而君安享富貴,誰肯為君盡力乎?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于行伍之間,分功而作,家中所有财帛,盡散以給将士,将士在危苦之鄉,易于感恩,拒秦必甚力。
”平原君從其計。
募得敢死之士三千人,使李同領之,缒城而出,乘夜斫營,殺秦兵千餘人,王龁大驚,亦退三十裡下寨。
城中人心稍定。
李同身帶重傷,回城而死。
平原君哭之恸,命厚葬之。
再說信陵君無忌行至邺下,見晉鄙曰:“大王以将軍久暴露于外,遣無忌特來代勞。
”因使朱亥捧虎符與晉鄙驗之。
晉鄙接符在手,心下躊躇,想道:“魏王以十萬之衆托我,我雖固陋,未有敗衂之罪。
今魏王無尺寸之書,而公子徒手捧符,前來代将,此事豈可輕信?”乃謂信陵君曰:“公子暫請消停幾日,待某把軍伍造成冊籍,明白交付何如?”信陵君曰:“邯鄲勢在垂危,當星夜赴救,豈得複停時刻?”晉鄙曰:“實不相瞞,此軍機大事,某還要再行奏請,方敢交軍。
……說猶未畢,朱亥厲聲喝曰:“元帥不奉王命,便是反叛了!”晉鄙方問得一句:“汝是何人?”隻見朱亥袖中出鐵錘,重四十斤,向晉鄙當頭一擊,腦漿迸裂,登時氣絕。
信陵君握符謂諸将曰:“魏王有命,使某代晉鄙将軍救趙,晉鄙不奉命,今已誅死。
三軍安心聽令,不得妄去!”營中肅然,比及衛慶追至邺下,信陵君已殺晉鄙,将其軍矣。
衛慶料信陵君救趙之志已決,便欲辭去。
信陵群曰:“君已至此,看我破秦之後,可還報吾王也。
”衛慶隻得先打密報,回複魏王,遂留軍中。
信陵君大犒三軍,複下令曰:“父子俱在軍中者,父歸;兄弟俱在軍中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有疾病者,留就醫藥。
”是時告歸者約十分之二,得一精一兵八萬人,整齊步伍,申明軍法。
信陵君率賓客,身為士卒先,進擊秦營。
王龁不意魏兵卒至,倉卒拒戰。
魏兵賈勇而前,平原君亦開城接應,大戰一場。
王龁折兵一半,奔汾水大營。
秦王傳令解圍而去。
鄭安平以二萬人别營于東門,為魏兵所遏,不能歸,歎曰:“吾原是魏人!”乃投降于魏。
春申君聞秦師已解,亦班師而歸。
韓王乘機複取上一黨一。
此秦昭襄王之五十年,周赧王五十八年之事也。
趙王親攜牛酒勞軍,向信陵君再拜曰:“趙國亡而複存,皆公子之力,自古賢人,未有如公子者也。
”平原君負一弩一矢,為信陵君前驅。
信陵君頗有自功之色。
朱亥進曰:“大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公子有德于人,公子不可不忘也。
公子矯王命,奪晉鄙軍以救趙,于趙雖有功,而于魏未為無罪,公子乃自以為功乎?”信陵君大慚曰:“無忌謹受教!”比入邯鄲城,趙王親掃除宮室,以迎信陵君,執主人之禮甚恭。
揖信陵君就西階,信陵君謙讓不敢當客,踽踽然細步循東階而上。
趙王獻觞為壽,頒公子存趙之功。
信陵君跼蹐遜謝曰:“無忌有罪于魏,無功于趙。
”宴畢歸館,趙王謂平原君曰:“寡人欲以五城封魏公子,見公子謹讓之至,寡人自愧,遂不能出諸口。
請以鄗為公子湯沐之邑,煩為緻之。
”平原君緻趙王之命,信陵君辭之再四,方才敢受。
信陵君自以得罪魏王,不敢歸國,将兵符付将軍衛慶,督兵回魏,而身留趙國。
其賓客之留魏者,亦棄魏奔趙,依信陵君。
趙王又欲封魯仲連以大邑,仲連固辭,贈以千金,亦不受,曰:“與其富貴而诎①于人,甯貧賤而得自一由也。
”信陵君與平原君共留之。
仲連不從,飄然而去,直高士矣!史臣有贊雲: 卓哉魯連,品高千載!不帝強秦,甯蹈東海。
排難辭榮,逍遙自在;視彼儀秦,相去十倍! 時趙有處士一毛一公者,隐于博徒;有薛公者,隐于賣漿①之家。
信陵君素聞其賢名,使朱亥傳命訪之,二人匿不肯見。
忽一日,信陵君蹤迹二人,知一毛一公在薛公之家,不用車馬,單使朱亥一人跟随,微服徒步,假作買漿之人,直造其所,與二人相見。
二人方據垆共飲,信陵君遂直入,自通姓名,叙向來傾慕之意。
二人走避不及,隻得相見,四人同席而飲,
”魏王大怒,使将軍衛慶,率軍三千,星夜往追信陵去訖。
再說邯鄲城中盼望救兵,無一至者,百姓力竭,紛紛有出降之議,趙王患之。
有傳舍吏子李同,說平原君曰:“百姓日乘城為守,而君安享富貴,誰肯為君盡力乎?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于行伍之間,分功而作,家中所有财帛,盡散以給将士,将士在危苦之鄉,易于感恩,拒秦必甚力。
”平原君從其計。
募得敢死之士三千人,使李同領之,缒城而出,乘夜斫營,殺秦兵千餘人,王龁大驚,亦退三十裡下寨。
城中人心稍定。
李同身帶重傷,回城而死。
平原君哭之恸,命厚葬之。
再說信陵君無忌行至邺下,見晉鄙曰:“大王以将軍久暴露于外,遣無忌特來代勞。
”因使朱亥捧虎符與晉鄙驗之。
晉鄙接符在手,心下躊躇,想道:“魏王以十萬之衆托我,我雖固陋,未有敗衂之罪。
今魏王無尺寸之書,而公子徒手捧符,前來代将,此事豈可輕信?”乃謂信陵君曰:“公子暫請消停幾日,待某把軍伍造成冊籍,明白交付何如?”信陵君曰:“邯鄲勢在垂危,當星夜赴救,豈得複停時刻?”晉鄙曰:“實不相瞞,此軍機大事,某還要再行奏請,方敢交軍。
……說猶未畢,朱亥厲聲喝曰:“元帥不奉王命,便是反叛了!”晉鄙方問得一句:“汝是何人?”隻見朱亥袖中出鐵錘,重四十斤,向晉鄙當頭一擊,腦漿迸裂,登時氣絕。
信陵君握符謂諸将曰:“魏王有命,使某代晉鄙将軍救趙,晉鄙不奉命,今已誅死。
三軍安心聽令,不得妄去!”營中肅然,比及衛慶追至邺下,信陵君已殺晉鄙,将其軍矣。
衛慶料信陵君救趙之志已決,便欲辭去。
信陵群曰:“君已至此,看我破秦之後,可還報吾王也。
”衛慶隻得先打密報,回複魏王,遂留軍中。
信陵君大犒三軍,複下令曰:“父子俱在軍中者,父歸;兄弟俱在軍中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有疾病者,留就醫藥。
”是時告歸者約十分之二,得一精一兵八萬人,整齊步伍,申明軍法。
信陵君率賓客,身為士卒先,進擊秦營。
王龁不意魏兵卒至,倉卒拒戰。
魏兵賈勇而前,平原君亦開城接應,大戰一場。
王龁折兵一半,奔汾水大營。
秦王傳令解圍而去。
鄭安平以二萬人别營于東門,為魏兵所遏,不能歸,歎曰:“吾原是魏人!”乃投降于魏。
春申君聞秦師已解,亦班師而歸。
韓王乘機複取上一黨一。
此秦昭襄王之五十年,周赧王五十八年之事也。
趙王親攜牛酒勞軍,向信陵君再拜曰:“趙國亡而複存,皆公子之力,自古賢人,未有如公子者也。
”平原君負一弩一矢,為信陵君前驅。
信陵君頗有自功之色。
朱亥進曰:“大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公子有德于人,公子不可不忘也。
公子矯王命,奪晉鄙軍以救趙,于趙雖有功,而于魏未為無罪,公子乃自以為功乎?”信陵君大慚曰:“無忌謹受教!”比入邯鄲城,趙王親掃除宮室,以迎信陵君,執主人之禮甚恭。
揖信陵君就西階,信陵君謙讓不敢當客,踽踽然細步循東階而上。
趙王獻觞為壽,頒公子存趙之功。
信陵君跼蹐遜謝曰:“無忌有罪于魏,無功于趙。
”宴畢歸館,趙王謂平原君曰:“寡人欲以五城封魏公子,見公子謹讓之至,寡人自愧,遂不能出諸口。
請以鄗為公子湯沐之邑,煩為緻之。
”平原君緻趙王之命,信陵君辭之再四,方才敢受。
信陵君自以得罪魏王,不敢歸國,将兵符付将軍衛慶,督兵回魏,而身留趙國。
其賓客之留魏者,亦棄魏奔趙,依信陵君。
趙王又欲封魯仲連以大邑,仲連固辭,贈以千金,亦不受,曰:“與其富貴而诎①于人,甯貧賤而得自一由也。
”信陵君與平原君共留之。
仲連不從,飄然而去,直高士矣!史臣有贊雲: 卓哉魯連,品高千載!不帝強秦,甯蹈東海。
排難辭榮,逍遙自在;視彼儀秦,相去十倍! 時趙有處士一毛一公者,隐于博徒;有薛公者,隐于賣漿①之家。
信陵君素聞其賢名,使朱亥傳命訪之,二人匿不肯見。
忽一日,信陵君蹤迹二人,知一毛一公在薛公之家,不用車馬,單使朱亥一人跟随,微服徒步,假作買漿之人,直造其所,與二人相見。
二人方據垆共飲,信陵君遂直入,自通姓名,叙向來傾慕之意。
二人走避不及,隻得相見,四人同席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