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
關燈
小
中
大
盡歡方散。
自此以後,信陵君時時與一毛一薛二公同遊。
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向者吾聞令弟天下豪傑,公子中無與為比。
今乃日逐從博徒賣漿者出遊,交非其類,恐損名譽!”夫人見信陵君述平原君之言。
信陵君曰:“吾向以為平原君賢者,故甯負魏王,奪兵來救。
今平原所與賓客,徒尚豪舉,不求賢士也。
無忌在國時,常聞趙有一毛一公薛公,恨不得與之同遊。
今日為之執鞭,尚恐其不屑于我,平原君乃以為羞,何雲好士乎?平原君非賢者,吾不可留!”即日命賓客束裝,欲适他國。
平原君聞信陵君束裝,大驚,謂夫人曰:“勝未敢失禮于令弟,為何陡然棄我而去?夫人知其故乎?”夫人曰:“吾弟以君非賢,故不願留耳。
”因述信陵君之語。
平原君掩面歎曰:“趙有二賢人,信陵君且知之,而吾不知,吾不及信陵君遠矣!以彼形②此,勝乃不得比于人類”。
乃躬造館舍,免冠頓首,謝其失言之罪。
信陵君然後複留于趙。
平原君門下士聞知其事,去而投信陵君者大半。
四方賓客來遊趙者,鹹歸信陵,不複聞平原君矣。
髯翁有詩雲: 賣漿縱博豈嫌貧,公子豪華肯辱身。
可笑平原無遠識,卻将富貴壓賢人! 再說魏王接得衛慶密報,言:“公子無忌果竊兵符,擊殺晉鄙,代領其衆,前行救趙,并留臣于軍中,不遣歸國。
”魏王怒甚,便欲收信陵君家屬,又欲盡誅其賓客之在國者。
如姬乃跪而請曰:“此非公子之罪,乃賤妾之罪,妾當萬死!”魏王咆哮大怒,問曰:“竊符者乃汝乎?”如姬曰:“妾父為人所殺,大王為一國之主,不能為妾報仇,而公子能報之。
妾感公子深恩,恨無地自效!今見公子念姊之故,日夜哀泣,賤妾不忍,故擅竊虎符,使發晉鄙之軍,以成其志。
妾聞‘同室相鬥者,被發冠纓而往救之。
’趙與魏猶同室也。
大王忘昔日之義,而公子赴同室之急,倘幸而卻秦全趙,大王威名揚于遠近,義聲勝于四海,妾雖碎一屍一萬段,亦何所恨乎?若收信陵君家屬,誅其賓客,信陵兵敗,甘服其罪。
倘其得勝,将何以處之?” 魏王沉吟半晌,怒氣稍定,問曰:“汝雖竊符,必有傳送之人。
”如姬曰:“遞送者,顔恩也。
”魏王命左右縛顔恩至,問曰:“汝保敢送兵符于信陵?恩曰:“奴婢不曾曉得什麼兵符。
”如姬目視顔恩曰:“向日我著你送花勝與信陵夫人,這盒内就是兵符了。
”顔恩會意,乃大哭曰:“夫人吩咐,奴婢焉敢有違?那時隻說送花勝去,盒子重重封固,奴婢豈知就裡?今日屈死奴婢也!”如姬亦泣曰:“妾有罪自當,勿累他人。
”魏王喝教将顔恩放綁,下于獄中。
如姬貶入冷宮,一面使人探聽信陵君勝負消息,再行定奪。
約過了二月有餘,衛慶班師回朝,将兵符繳上,秦道:“信陵君大敗秦軍,不敢還國,已留身趙都,多多拜上大王,改日領罪!”魏王問變兵之狀,衛慶備細述了一遍,群臣皆羅拜稱賀,呼“萬歲!”魏王大喜,即使左右召如姬于冷宮,出顔恩于獄,俱恕其罪。
如姬參見謝恩畢,奏曰:“救趙成功,使秦國畏大王之威,趙王懷大王之德,皆信陵君之功也。
信陵君乃國之長城,家之宗器,豈可棄之于外邦?乞大王遣使召回本國,一以全‘親一親①’之情,一以表‘賢賢②’之義。
”魏王曰:“彼免罪足矣,何得雲功乎?”但吩咐:“信陵君名下應得邑俸,仍舊送去本府家眷支用,不準迎歸。
”自是魏、趙俱太平無話。
再說秦昭襄王兵敗歸國,太子安國君率王孫子楚出迎于郊,齊奏呂不韋之賢。
秦王封為客卿,食邑千戶。
秦王聞鄭安平降魏,大怒,族滅其家。
鄭安平乃是丞相應侯範睢所薦,秦法凡薦人不效③者,與所薦之人同罪。
鄭安平降敵,既已族誅,範睢亦該連坐了;于是範睢席藁待罪。
不知一性一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慊:恨。
①惡:何,怎麼。
①敕:命令。
①策:計算。
②虎符:兵符,調兵憑證,分兩半,雙方對驗,才有效。
因其上有虎形,又稱虎符。
①诎:屈服。
①漿:酒。
②形:對照。
類:相似。
此句意為我不及他。
①親一親:熱一愛一自己親屬。
②賢賢:用賢人。
③不效:不盡力,不是推薦時所說。
自此以後,信陵君時時與一毛一薛二公同遊。
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向者吾聞令弟天下豪傑,公子中無與為比。
今乃日逐從博徒賣漿者出遊,交非其類,恐損名譽!”夫人見信陵君述平原君之言。
信陵君曰:“吾向以為平原君賢者,故甯負魏王,奪兵來救。
今平原所與賓客,徒尚豪舉,不求賢士也。
無忌在國時,常聞趙有一毛一公薛公,恨不得與之同遊。
今日為之執鞭,尚恐其不屑于我,平原君乃以為羞,何雲好士乎?平原君非賢者,吾不可留!”即日命賓客束裝,欲适他國。
平原君聞信陵君束裝,大驚,謂夫人曰:“勝未敢失禮于令弟,為何陡然棄我而去?夫人知其故乎?”夫人曰:“吾弟以君非賢,故不願留耳。
”因述信陵君之語。
平原君掩面歎曰:“趙有二賢人,信陵君且知之,而吾不知,吾不及信陵君遠矣!以彼形②此,勝乃不得比于人類”。
乃躬造館舍,免冠頓首,謝其失言之罪。
信陵君然後複留于趙。
平原君門下士聞知其事,去而投信陵君者大半。
四方賓客來遊趙者,鹹歸信陵,不複聞平原君矣。
髯翁有詩雲: 賣漿縱博豈嫌貧,公子豪華肯辱身。
可笑平原無遠識,卻将富貴壓賢人! 再說魏王接得衛慶密報,言:“公子無忌果竊兵符,擊殺晉鄙,代領其衆,前行救趙,并留臣于軍中,不遣歸國。
”魏王怒甚,便欲收信陵君家屬,又欲盡誅其賓客之在國者。
如姬乃跪而請曰:“此非公子之罪,乃賤妾之罪,妾當萬死!”魏王咆哮大怒,問曰:“竊符者乃汝乎?”如姬曰:“妾父為人所殺,大王為一國之主,不能為妾報仇,而公子能報之。
妾感公子深恩,恨無地自效!今見公子念姊之故,日夜哀泣,賤妾不忍,故擅竊虎符,使發晉鄙之軍,以成其志。
妾聞‘同室相鬥者,被發冠纓而往救之。
’趙與魏猶同室也。
大王忘昔日之義,而公子赴同室之急,倘幸而卻秦全趙,大王威名揚于遠近,義聲勝于四海,妾雖碎一屍一萬段,亦何所恨乎?若收信陵君家屬,誅其賓客,信陵兵敗,甘服其罪。
倘其得勝,将何以處之?” 魏王沉吟半晌,怒氣稍定,問曰:“汝雖竊符,必有傳送之人。
”如姬曰:“遞送者,顔恩也。
”魏王命左右縛顔恩至,問曰:“汝保敢送兵符于信陵?恩曰:“奴婢不曾曉得什麼兵符。
”如姬目視顔恩曰:“向日我著你送花勝與信陵夫人,這盒内就是兵符了。
”顔恩會意,乃大哭曰:“夫人吩咐,奴婢焉敢有違?那時隻說送花勝去,盒子重重封固,奴婢豈知就裡?今日屈死奴婢也!”如姬亦泣曰:“妾有罪自當,勿累他人。
”魏王喝教将顔恩放綁,下于獄中。
如姬貶入冷宮,一面使人探聽信陵君勝負消息,再行定奪。
約過了二月有餘,衛慶班師回朝,将兵符繳上,秦道:“信陵君大敗秦軍,不敢還國,已留身趙都,多多拜上大王,改日領罪!”魏王問變兵之狀,衛慶備細述了一遍,群臣皆羅拜稱賀,呼“萬歲!”魏王大喜,即使左右召如姬于冷宮,出顔恩于獄,俱恕其罪。
如姬參見謝恩畢,奏曰:“救趙成功,使秦國畏大王之威,趙王懷大王之德,皆信陵君之功也。
信陵君乃國之長城,家之宗器,豈可棄之于外邦?乞大王遣使召回本國,一以全‘親一親①’之情,一以表‘賢賢②’之義。
”魏王曰:“彼免罪足矣,何得雲功乎?”但吩咐:“信陵君名下應得邑俸,仍舊送去本府家眷支用,不準迎歸。
”自是魏、趙俱太平無話。
再說秦昭襄王兵敗歸國,太子安國君率王孫子楚出迎于郊,齊奏呂不韋之賢。
秦王封為客卿,食邑千戶。
秦王聞鄭安平降魏,大怒,族滅其家。
鄭安平乃是丞相應侯範睢所薦,秦法凡薦人不效③者,與所薦之人同罪。
鄭安平降敵,既已族誅,範睢亦該連坐了;于是範睢席藁待罪。
不知一性一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慊:恨。
①惡:何,怎麼。
①敕:命令。
①策:計算。
②虎符:兵符,調兵憑證,分兩半,雙方對驗,才有效。
因其上有虎形,又稱虎符。
①诎:屈服。
①漿:酒。
②形:對照。
類:相似。
此句意為我不及他。
①親一親:熱一愛一自己親屬。
②賢賢:用賢人。
③不效:不盡力,不是推薦時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