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呂不韋同著王孫異人,辭了秦王,竟至鹹陽。
先有人報知太子安國君。
安國君謂華陽夫人曰:“吾兒至矣!”夫人并坐中堂以待之。
不韋謂異人曰:“華陽夫人乃楚女,殿下既為之子,須用楚服入見,以表依戀之意。
”異人從之。
當下改換衣裝,來至東宮,先拜安國君,次拜夫人。
泣涕而言曰:“不肖男久隔親顔,不能侍養,望二親恕兒不孝之罪!”夫人見異人頭頂南冠,足穿豹舄,短袍革帶,駭而問曰:“兒在邯鄲,安得效楚人裝束?”異人拜禀曰:“不孝男日夜思想慈母,故特制楚服,以表憶念。
”夫人一大喜曰:“妾,楚人也,當自子之!”安國君曰:“吾兒可改名曰子楚。
”異人拜謝。
安國君問子楚:“何以得歸?”子楚将趙王先欲加害,乃賴得呂不韋破家行一賄之事,細述一遍。
安國君即召不韋勞之曰:“非先生,險失我賢孝之兒在矣。
今将東宮俸田二百頃,及第宅一所,黃金五十镒,權作安歇之資。
待父王回國,加官贈秩。
”不韋謝恩而出。
子楚就在華陽夫人宮中居住。
不在話下。
再說公孫乾直至天明酒醒,左右來報:“秦王孫一家不知去向!”使人去問呂不韋,回報:“不韋亦不在矣。
”公孫乾大驚曰:“不韋言三日内起身,安得夜半即行乎?”随往南門诘問。
守将答曰:“不韋家屬出城已久,此乃奉大夫之命也。
”公孫乾曰:“可有王孫異人否?”守将曰:“但見呂氏父子,及仆從數人,并無王孫在内。
”公孫乾跌足歎曰:“仆從之内,必有王孫,吾乃堕賈人之計矣!”乃上表趙王,言:“臣乾監押不謹,緻質子異人逃去,臣罪無所辭!”遂伏劍自刎而亡。
髯翁有詩歎曰: 監守晨昏要萬全,隻貪酒食與金錢。
醉鄉回後王孫去,一劍須知悔九泉。
秦王自王孫逃回秦國,攻趙益急。
趙君再遣使求魏進兵。
客将軍新垣衍獻策曰:“秦所以急圍趙者有故。
前此與齊湣王争強為帝,已而複歸帝不稱。
今湣王已死,齊益弱,惟秦獨雄,而未正帝号,其心不慊①,今日用兵侵伐不休,其意欲求為帝耳。
誠令趙發使尊秦為帝,秦必喜而罷兵,是以虛名而免實禍也。
”魏王本心憚于救趙,深以其謀為然。
即遣新垣衍随使者至邯鄲,以此言秦奏趙王。
趙王與群臣議其可否。
衆議紛紛未決,平原君方寸已亂,亦漫無主裁。
時有齊人魯仲連者,年十二歲時,曾屈辯士田巴,時人号為“千裡駒”。
田巴曰:“此飛兔也,豈止千裡駒而已!”及年長,不悄仁宦,專好遠遊,為人排難解紛。
其時适在趙國圍城之中,聞魏使請尊秦為帝,勃然不悅,乃求見平原君曰:“路人言君将謀帝秦,有之乎?”平原君曰:“勝乃傷弓之鳥,魄已奪矣,何敢言事。
此魏王使将軍新垣衍來趙言之耳!”魯仲連曰:“君乃天下賢公子,乃委命于梁客耶?今新垣衍将軍何在?吾當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因言于新垣衍。
衍雖素聞魯仲連先生之名,然知其舌辯,恐亂其議,辭不願見。
平原君強之,遂邀魯仲連俱至公館,與衍相見。
衍舉眼觀看仲連,神清骨爽,飄飄乎有神仙之度,不覺肅然起敬,謂曰:“吾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奈何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耶?”魯仲連曰:“連無求于平原君,竊有請于将軍也。
”衍曰:“先生何請乎?”仲連曰:“請助趙而勿帝秦。
”衍曰:“先生何以助趙?”仲連曰:“吾将使魏與燕助之,若齊、楚固已助之矣。
”衍笑曰:“燕則吾不知,若魏,則吾乃大梁人也,先生又烏能使吾助趙乎?”仲連曰:“魏未睹秦稱帝之害也。
若睹其害,則助趙必矣!”衍曰:“秦稱帝,其害如何?”仲連曰:”秦乃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恃強挾詐,屠戮生靈,彼并為諸侯,而猶若此。
倘肆然稱帝,益濟其虐。
連甯蹈東海而死,不忍為之民也!而魏乃甘為之下乎?“衍曰:“魏豈甘為之下哉?譬如仆者,十人而從一人,甯智力不若主人哉?誠畏之耳!”仲連曰:“魏自視若仆耶?吾将使秦王烹醢魏王矣?”衍咈然曰:“先生又惡①能使秦王烹醢魏王乎?”仲連曰:“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九侯有女而美,獻之于纣。
女不好一婬一,觸怒纣,纣殺女而醢九侯。
鄂侯谏之,并烹鄂侯。
文王聞之竊歎,纣複拘之于羑裡,幾不免于死。
豈三公之智力不如纣耶?天子之行于諸侯,固如是也。
先有人報知太子安國君。
安國君謂華陽夫人曰:“吾兒至矣!”夫人并坐中堂以待之。
不韋謂異人曰:“華陽夫人乃楚女,殿下既為之子,須用楚服入見,以表依戀之意。
”異人從之。
當下改換衣裝,來至東宮,先拜安國君,次拜夫人。
泣涕而言曰:“不肖男久隔親顔,不能侍養,望二親恕兒不孝之罪!”夫人見異人頭頂南冠,足穿豹舄,短袍革帶,駭而問曰:“兒在邯鄲,安得效楚人裝束?”異人拜禀曰:“不孝男日夜思想慈母,故特制楚服,以表憶念。
”夫人一大喜曰:“妾,楚人也,當自子之!”安國君曰:“吾兒可改名曰子楚。
”異人拜謝。
安國君問子楚:“何以得歸?”子楚将趙王先欲加害,乃賴得呂不韋破家行一賄之事,細述一遍。
安國君即召不韋勞之曰:“非先生,險失我賢孝之兒在矣。
今将東宮俸田二百頃,及第宅一所,黃金五十镒,權作安歇之資。
待父王回國,加官贈秩。
”不韋謝恩而出。
子楚就在華陽夫人宮中居住。
不在話下。
再說公孫乾直至天明酒醒,左右來報:“秦王孫一家不知去向!”使人去問呂不韋,回報:“不韋亦不在矣。
”公孫乾大驚曰:“不韋言三日内起身,安得夜半即行乎?”随往南門诘問。
守将答曰:“不韋家屬出城已久,此乃奉大夫之命也。
”公孫乾曰:“可有王孫異人否?”守将曰:“但見呂氏父子,及仆從數人,并無王孫在内。
”公孫乾跌足歎曰:“仆從之内,必有王孫,吾乃堕賈人之計矣!”乃上表趙王,言:“臣乾監押不謹,緻質子異人逃去,臣罪無所辭!”遂伏劍自刎而亡。
髯翁有詩歎曰: 監守晨昏要萬全,隻貪酒食與金錢。
醉鄉回後王孫去,一劍須知悔九泉。
秦王自王孫逃回秦國,攻趙益急。
趙君再遣使求魏進兵。
客将軍新垣衍獻策曰:“秦所以急圍趙者有故。
前此與齊湣王争強為帝,已而複歸帝不稱。
今湣王已死,齊益弱,惟秦獨雄,而未正帝号,其心不慊①,今日用兵侵伐不休,其意欲求為帝耳。
誠令趙發使尊秦為帝,秦必喜而罷兵,是以虛名而免實禍也。
”魏王本心憚于救趙,深以其謀為然。
即遣新垣衍随使者至邯鄲,以此言秦奏趙王。
趙王與群臣議其可否。
衆議紛紛未決,平原君方寸已亂,亦漫無主裁。
時有齊人魯仲連者,年十二歲時,曾屈辯士田巴,時人号為“千裡駒”。
田巴曰:“此飛兔也,豈止千裡駒而已!”及年長,不悄仁宦,專好遠遊,為人排難解紛。
其時适在趙國圍城之中,聞魏使請尊秦為帝,勃然不悅,乃求見平原君曰:“路人言君将謀帝秦,有之乎?”平原君曰:“勝乃傷弓之鳥,魄已奪矣,何敢言事。
此魏王使将軍新垣衍來趙言之耳!”魯仲連曰:“君乃天下賢公子,乃委命于梁客耶?今新垣衍将軍何在?吾當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因言于新垣衍。
衍雖素聞魯仲連先生之名,然知其舌辯,恐亂其議,辭不願見。
平原君強之,遂邀魯仲連俱至公館,與衍相見。
衍舉眼觀看仲連,神清骨爽,飄飄乎有神仙之度,不覺肅然起敬,謂曰:“吾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奈何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耶?”魯仲連曰:“連無求于平原君,竊有請于将軍也。
”衍曰:“先生何請乎?”仲連曰:“請助趙而勿帝秦。
”衍曰:“先生何以助趙?”仲連曰:“吾将使魏與燕助之,若齊、楚固已助之矣。
”衍笑曰:“燕則吾不知,若魏,則吾乃大梁人也,先生又烏能使吾助趙乎?”仲連曰:“魏未睹秦稱帝之害也。
若睹其害,則助趙必矣!”衍曰:“秦稱帝,其害如何?”仲連曰:”秦乃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恃強挾詐,屠戮生靈,彼并為諸侯,而猶若此。
倘肆然稱帝,益濟其虐。
連甯蹈東海而死,不忍為之民也!而魏乃甘為之下乎?“衍曰:“魏豈甘為之下哉?譬如仆者,十人而從一人,甯智力不若主人哉?誠畏之耳!”仲連曰:“魏自視若仆耶?吾将使秦王烹醢魏王矣?”衍咈然曰:“先生又惡①能使秦王烹醢魏王乎?”仲連曰:“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九侯有女而美,獻之于纣。
女不好一婬一,觸怒纣,纣殺女而醢九侯。
鄂侯谏之,并烹鄂侯。
文王聞之竊歎,纣複拘之于羑裡,幾不免于死。
豈三公之智力不如纣耶?天子之行于諸侯,固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