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敗長平白起坑趙卒
關燈
小
中
大
欲納魏齊,又念虞卿千裡相投一段意思,不好直拒,事在兩難,猶豫不決。
虞卿聞信陵君有難色,不即出見,大怒而去。
信陵君問于賓客曰:“虞卿之為人何如?”時侯生在旁,大笑曰:“何公子之暗于事也?虞卿以三寸舌取趙王相印,封萬戶侯,及魏齊窮困而投虞卿,虞卿不一愛一爵祿之重,解绶相随,天下如此人有幾?公子猶未定其賢否耶?”信陵君大慚,急挽發加冠,使輿人駕車疾驅郊外追之。
再說魏齊懸懸而望,待之良久,不見消息。
想曰:“虞卿言信陵君慨慷丈春,一聞必立刻相迎。
今久而不至,事不成矣!”少頃,隻見虞卿含淚而至曰:“信陵君非丈夫也,乃畏秦而卻我。
吾當與君問道入楚。
”魏齊曰:“吾以一時不察,得罪于範叔,一累平原君,再累吾子,又欲子間關跋涉,乞殘喘于不可知之楚,我安用生為?”即引佩劍自刎。
虞卿急前奪之,喉已斷矣。
虞卿正在悲傷,信陵君車騎随到。
虞卿望見,遂趨避他所,不與相見。
信陵君見魏齊一屍一首,撫而哭之曰:“無忌之過也!”時趙王不得魏齊,又走了相國虞卿,知兩人相随而去,非韓即魏,遣飛騎四出追捕。
使者至魏郊,方知魏齊自刎。
即奏知魏王,欲請其頭,以贖平原君歸國。
信陵君方命殡殓魏齊一屍一首,意猶不忍。
使者曰:“平原君與君一體也。
平原之一愛一魏齊,與君又一心也。
魏齊若在,臣何敢言?今惜已死,無知之骨,而使平原君長為秦虜,君其安乎?”信陵君不得己,乃取其言,用匣盛之,交封趙使,而葬其一屍一于郊外。
髯翁有詩詠魏齊雲: 無端辱士聽須賈,隻合捐生謝範睢。
殘喘累人還自累,鹹陽函首恨教遲! 虞卿即棄相印,感慨世情,遂不複遊宦①,隐于白雲山中,著書自娛,譏刺時事,名曰《虞氏春秋》。
髯翁亦有詩雲: 不是窮愁肯著書,千秋高尚記虞兮。
可憐有用文章手,相印輕抛徇魏齊! 趙王将魏齊之首,星夜送至鹹陽,秦王以賜範睢。
範睢命漆其頭為溺器,曰:“汝使賓客醉而溺我,今令汝九泉之下,常含我溺也。
”秦王以禮送平原君還趙,趙用為相國,以代虞卿之位。
範睢又言于秦王曰:“臣布衣下賤,幸受知于大王,備位卿相,又為臣報切齒之仇,此莫大之恩也。
但臣非鄭安平,不能延命于魏,非王稽,不能獲進于秦,願大王貶臣爵秩,加此二臣,以畢臣報德之心,臣死無所恨!”秦王曰:“丞相不言,寡人幾忘之!”即用王稽為河東守,鄭安平為偏将軍。
于是專用範睢之謀,先攻韓、魏,遣使約好于齊、楚。
範睢謂秦王曰:“吾聞齊之君王後賢而有智,當往試之。
”乃命使者以玉連環獻于君王後曰:“齊國有人能解此環者,寡人願拜下風!”君王後命取金錘在手,即時擊斷其環,謂使者曰:“傳語秦王,老婦已解此環訖矣。
”使者還報。
範睢曰:“君王後果女中之傑,不可犯也。
”于是與齊結盟,各無侵害,齊國賴以安息。
單說楚太子熊完為質于秦,秦留之十六年不遣。
适秦使者約好于楚,楚使者朱英,與俱至鹹陽報聘。
朱英因述楚王病勢已成,恐遂不起。
太傅黃歇言于熊完曰:“王病笃而太子留于秦,萬一不諱①,太子不在榻前,諸公子必有代立者,楚國非太子有矣。
臣請為太子谒應侯而請之。
”太子曰:“善。
”黃歇遂造相府說範睢曰:“相君知楚王之病乎?”範睢曰:“使者曾言之。
”黃歇曰:“楚太子久于秦,其與秦将相無不交親者,倘楚王薨而太子得立,其事秦必謹。
相君誠以此時歸之于楚,太子之感相君無窮也!若留之不遣,楚更立他公子,則太子在秦,不過鹹陽一布衣耳。
況楚人懲于太子之不返,異日必不複委質事秦。
夫留一布衣,而絕萬乘之好,臣竊以為非計也。
”範睢首肯曰:“君言是也。
”即以黃歇之言,告于秦王,秦王曰:“可令太子傅黃歇先歸問疾;病丙笃,然後來迎太子。
”黃歇聞太子不得同歸,私與太子計議曰:“秦王留太子不遣,欲如懷王故事,乘急以求割地也。
楚幸而來迎,則中秦之計;不迎,則太子終為秦虜矣。
”太子跪請曰:“太傅計将若何?”黃歇曰:“以臣愚見,不如微服而逃。
今楚使者報聘将歸,此機不可失也!臣請獨留,以死當之。
”太子泣曰;“事若成,楚國當與太傅共之。
” 黃歇私見朱英,與之通謀,朱英許之。
太子熊完乃微服為禦者,與楚使者朱英執辔,竟出函谷關,無人知覺。
黃歇守旅舍,秦王遣歸問疾。
黃歇曰:“太子适患病,無人守視,俟病稍愈,臣即當辭朝矣。
”過半月,度太子已出關久,乃求見秦王,叩首謝罪曰:“臣歇恐楚王一旦不諱,太子不得立,無以事君,已擅
虞卿聞信陵君有難色,不即出見,大怒而去。
信陵君問于賓客曰:“虞卿之為人何如?”時侯生在旁,大笑曰:“何公子之暗于事也?虞卿以三寸舌取趙王相印,封萬戶侯,及魏齊窮困而投虞卿,虞卿不一愛一爵祿之重,解绶相随,天下如此人有幾?公子猶未定其賢否耶?”信陵君大慚,急挽發加冠,使輿人駕車疾驅郊外追之。
再說魏齊懸懸而望,待之良久,不見消息。
想曰:“虞卿言信陵君慨慷丈春,一聞必立刻相迎。
今久而不至,事不成矣!”少頃,隻見虞卿含淚而至曰:“信陵君非丈夫也,乃畏秦而卻我。
吾當與君問道入楚。
”魏齊曰:“吾以一時不察,得罪于範叔,一累平原君,再累吾子,又欲子間關跋涉,乞殘喘于不可知之楚,我安用生為?”即引佩劍自刎。
虞卿急前奪之,喉已斷矣。
虞卿正在悲傷,信陵君車騎随到。
虞卿望見,遂趨避他所,不與相見。
信陵君見魏齊一屍一首,撫而哭之曰:“無忌之過也!”時趙王不得魏齊,又走了相國虞卿,知兩人相随而去,非韓即魏,遣飛騎四出追捕。
使者至魏郊,方知魏齊自刎。
即奏知魏王,欲請其頭,以贖平原君歸國。
信陵君方命殡殓魏齊一屍一首,意猶不忍。
使者曰:“平原君與君一體也。
平原之一愛一魏齊,與君又一心也。
魏齊若在,臣何敢言?今惜已死,無知之骨,而使平原君長為秦虜,君其安乎?”信陵君不得己,乃取其言,用匣盛之,交封趙使,而葬其一屍一于郊外。
髯翁有詩詠魏齊雲: 無端辱士聽須賈,隻合捐生謝範睢。
殘喘累人還自累,鹹陽函首恨教遲! 虞卿即棄相印,感慨世情,遂不複遊宦①,隐于白雲山中,著書自娛,譏刺時事,名曰《虞氏春秋》。
髯翁亦有詩雲: 不是窮愁肯著書,千秋高尚記虞兮。
可憐有用文章手,相印輕抛徇魏齊! 趙王将魏齊之首,星夜送至鹹陽,秦王以賜範睢。
範睢命漆其頭為溺器,曰:“汝使賓客醉而溺我,今令汝九泉之下,常含我溺也。
”秦王以禮送平原君還趙,趙用為相國,以代虞卿之位。
範睢又言于秦王曰:“臣布衣下賤,幸受知于大王,備位卿相,又為臣報切齒之仇,此莫大之恩也。
但臣非鄭安平,不能延命于魏,非王稽,不能獲進于秦,願大王貶臣爵秩,加此二臣,以畢臣報德之心,臣死無所恨!”秦王曰:“丞相不言,寡人幾忘之!”即用王稽為河東守,鄭安平為偏将軍。
于是專用範睢之謀,先攻韓、魏,遣使約好于齊、楚。
範睢謂秦王曰:“吾聞齊之君王後賢而有智,當往試之。
”乃命使者以玉連環獻于君王後曰:“齊國有人能解此環者,寡人願拜下風!”君王後命取金錘在手,即時擊斷其環,謂使者曰:“傳語秦王,老婦已解此環訖矣。
”使者還報。
範睢曰:“君王後果女中之傑,不可犯也。
”于是與齊結盟,各無侵害,齊國賴以安息。
單說楚太子熊完為質于秦,秦留之十六年不遣。
适秦使者約好于楚,楚使者朱英,與俱至鹹陽報聘。
朱英因述楚王病勢已成,恐遂不起。
太傅黃歇言于熊完曰:“王病笃而太子留于秦,萬一不諱①,太子不在榻前,諸公子必有代立者,楚國非太子有矣。
臣請為太子谒應侯而請之。
”太子曰:“善。
”黃歇遂造相府說範睢曰:“相君知楚王之病乎?”範睢曰:“使者曾言之。
”黃歇曰:“楚太子久于秦,其與秦将相無不交親者,倘楚王薨而太子得立,其事秦必謹。
相君誠以此時歸之于楚,太子之感相君無窮也!若留之不遣,楚更立他公子,則太子在秦,不過鹹陽一布衣耳。
況楚人懲于太子之不返,異日必不複委質事秦。
夫留一布衣,而絕萬乘之好,臣竊以為非計也。
”範睢首肯曰:“君言是也。
”即以黃歇之言,告于秦王,秦王曰:“可令太子傅黃歇先歸問疾;病丙笃,然後來迎太子。
”黃歇聞太子不得同歸,私與太子計議曰:“秦王留太子不遣,欲如懷王故事,乘急以求割地也。
楚幸而來迎,則中秦之計;不迎,則太子終為秦虜矣。
”太子跪請曰:“太傅計将若何?”黃歇曰:“以臣愚見,不如微服而逃。
今楚使者報聘将歸,此機不可失也!臣請獨留,以死當之。
”太子泣曰;“事若成,楚國當與太傅共之。
” 黃歇私見朱英,與之通謀,朱英許之。
太子熊完乃微服為禦者,與楚使者朱英執辔,竟出函谷關,無人知覺。
黃歇守旅舍,秦王遣歸問疾。
黃歇曰:“太子适患病,無人守視,俟病稍愈,臣即當辭朝矣。
”過半月,度太子已出關久,乃求見秦王,叩首謝罪曰:“臣歇恐楚王一旦不諱,太子不得立,無以事君,已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