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兩屈秦王馬服君單解韓國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趙惠文王一寵一用一個内侍,姓缪名賢,官拜宦者令,頗幹預政事。
忽一日,有外客以白璧來求售,缪賢一愛一其玉色光潤無瑕,以五百金得之,以示玉工。
玉工大驚曰:“此真和氏之璧也!楚相昭陽因宴會偶失此璧,疑張儀偷盜,捶之幾死,張儀以此入秦。
後昭陽懸千金之賞,購求此璧,盜者不敢出獻,竟不可得。
今日無意中落于君手,此乃無價之寶,須什襲①珍藏,不可輕示于人也。
”缪賢曰:“雖然,良玉何以遂為無價?”玉工曰:“此玉置暗處,自然有光,能卻塵埃,辟邪魅,名曰‘夜光之璧’。
若置之座間,冬月則暖,可以代爐;夏月則涼,百步之内,蠅蚋②不入。
有此數般奇異,他玉不及,所以為至寶。
”缪賢試之,果然。
乃制為寶椟,藏于内笥。
早有人報知趙王,言:“缪中侍得和氏璧。
”趙王問缪賢取之,賢一愛一璧不即獻。
趙王怒,因出獵之便,突入賢家,搜其室,得寶椟,收之以去。
缪賢恐趙王治罪誅之,欲出走。
其舍人蔺相如牽衣問曰:“君今何往?”賢曰:“吾将奔燕。
”相如曰:“君何以受知于燕王,而輕身往投也?”缪賢曰:“吾昔年嘗從大王與燕王相會于境上,燕王私握吾手曰:‘願與君結交。
’以此相知,故欲往。
”相如谏曰:“君誤矣!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得一寵一于趙王,故燕王欲與君結交。
非厚君也,因君以厚于趙王也。
今君得罪于王,亡命走燕,燕畏趙王之讨,必将束縛君以媚于趙王,君其危矣。
”缪賢曰:“然則如何?”相如曰:“君無他大罪,惟不早獻璧耳!若肉袒負斧鑕,叩首請罪,王必赦君。
”缪賢從其計,趙王果赦賢不誅。
賢重相如之智,以為上客。
再說玉工偶至秦國,秦昭襄王使之治玉,玉工因言及和氏之璧,今歸于趙。
秦王問:“此璧有甚好處?”玉工如前誇獎。
秦王想慕之甚,思欲一見其璧。
時昭襄王之母舅魏冉為丞相,進曰:“王欲見和璧,何不以酉陽十五城易之?”秦王訝曰:“十五城,寡人所惜也,奈何易一璧哉?”魏冉曰:“趙之畏秦久矣!大王若以城易璧,趙不敢不以璧來,來則留之。
是易城者名也,得璧者實也。
王何患失城乎?” 秦王大喜,即為書緻趙王,命客卿胡傷為使。
書略曰: 寡人慕和氏璧有日矣,未得一見。
聞君王得之,寡人不敢輕請,願以酉陽十五城奉酬。
惟君王許之。
趙王得書,召大臣廉頗等商議。
欲予秦,恐其見欺,璧去城不可得;欲勿予,又恐觸秦之怒。
諸大臣或言不宜與,或言宜與,紛紛不決。
李克曰:“遣一智勇之士,懷璧以往;得城則授璧于秦,不得城仍以璧歸趙,方為兩全。
”趙王目視廉頗,頗俯首不語。
宦者令缪賢進曰:“臣有舍人姓蔺名相如,此人勇士,且有智謀。
若求使秦,無過此人。
”趙王即命缪賢召蔺相如至,相如拜谒已畢,趙王問曰:“秦王請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先生以為可許否?”相如曰:“秦強趙弱,不可不許。
”趙王曰:“倘璧去城不可得,如何?”相如對曰:“秦以十五城易璧,價厚矣。
如是趙不許璧,其曲在趙。
趙不待入城而即獻璧,禮恭矣。
如是而秦不予城,其曲在秦。
”趙王曰:“寡人欲求一人使秦,保護此璧。
先生能為寡人一行乎?”相如曰:“大王必無其人,臣願奉璧以往。
若城入于趙,臣當以璧留秦;不然,臣請完璧歸趙。
”趙王大喜,即拜相如為大夫,以璧授之。
相如奉璧西入鹹陽。
秦昭襄王聞璧至,大喜,坐章台之上,大集群臣,宣相如入見。
相如留下寶椟,隻用錦袱包裹,兩手捧定,再拜奉上秦王。
秦王展開錦袱觀看,但見純白無瑕,寶光閃爍,雕镂之處,天成無迹,真希世之珍矣。
秦王飽看了一回,啧啧歎息。
因付左右群臣遞相傳示,群臣看畢,皆羅拜稱“萬歲”。
秦王命内侍重将錦袱包裹,傳與後宮美人玩之,良久送出,仍歸秦王案上。
蔺相如從旁伺候,良久,并不見說起償城之話。
相如心生一計,乃前奏曰:“此璧有微瑕,臣請為大王指之。
”秦王命左右以璧傳與相如。
相如得璧在手,連退數步,靠在殿柱之上,睜開雙目,怒氣勃不可遏,謂秦王曰:“和氏之璧,天下之至寶也。
大王欲得璧,發書至趙,寡君悉召群臣計議,群臣皆曰:‘秦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恐璧往,城不可得,不如勿許。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萬乘之君乎?奈何以不肖之心待人,而得罪于大王?’于是寡君乃齋戒五日,然後使臣奉璧拜送于庭,敬之至也。
今大王見臣,禮節甚倨,坐而
忽一日,有外客以白璧來求售,缪賢一愛一其玉色光潤無瑕,以五百金得之,以示玉工。
玉工大驚曰:“此真和氏之璧也!楚相昭陽因宴會偶失此璧,疑張儀偷盜,捶之幾死,張儀以此入秦。
後昭陽懸千金之賞,購求此璧,盜者不敢出獻,竟不可得。
今日無意中落于君手,此乃無價之寶,須什襲①珍藏,不可輕示于人也。
”缪賢曰:“雖然,良玉何以遂為無價?”玉工曰:“此玉置暗處,自然有光,能卻塵埃,辟邪魅,名曰‘夜光之璧’。
若置之座間,冬月則暖,可以代爐;夏月則涼,百步之内,蠅蚋②不入。
有此數般奇異,他玉不及,所以為至寶。
”缪賢試之,果然。
乃制為寶椟,藏于内笥。
早有人報知趙王,言:“缪中侍得和氏璧。
”趙王問缪賢取之,賢一愛一璧不即獻。
趙王怒,因出獵之便,突入賢家,搜其室,得寶椟,收之以去。
缪賢恐趙王治罪誅之,欲出走。
其舍人蔺相如牽衣問曰:“君今何往?”賢曰:“吾将奔燕。
”相如曰:“君何以受知于燕王,而輕身往投也?”缪賢曰:“吾昔年嘗從大王與燕王相會于境上,燕王私握吾手曰:‘願與君結交。
’以此相知,故欲往。
”相如谏曰:“君誤矣!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得一寵一于趙王,故燕王欲與君結交。
非厚君也,因君以厚于趙王也。
今君得罪于王,亡命走燕,燕畏趙王之讨,必将束縛君以媚于趙王,君其危矣。
”缪賢曰:“然則如何?”相如曰:“君無他大罪,惟不早獻璧耳!若肉袒負斧鑕,叩首請罪,王必赦君。
”缪賢從其計,趙王果赦賢不誅。
賢重相如之智,以為上客。
再說玉工偶至秦國,秦昭襄王使之治玉,玉工因言及和氏之璧,今歸于趙。
秦王問:“此璧有甚好處?”玉工如前誇獎。
秦王想慕之甚,思欲一見其璧。
時昭襄王之母舅魏冉為丞相,進曰:“王欲見和璧,何不以酉陽十五城易之?”秦王訝曰:“十五城,寡人所惜也,奈何易一璧哉?”魏冉曰:“趙之畏秦久矣!大王若以城易璧,趙不敢不以璧來,來則留之。
是易城者名也,得璧者實也。
王何患失城乎?” 秦王大喜,即為書緻趙王,命客卿胡傷為使。
書略曰: 寡人慕和氏璧有日矣,未得一見。
聞君王得之,寡人不敢輕請,願以酉陽十五城奉酬。
惟君王許之。
趙王得書,召大臣廉頗等商議。
欲予秦,恐其見欺,璧去城不可得;欲勿予,又恐觸秦之怒。
諸大臣或言不宜與,或言宜與,紛紛不決。
李克曰:“遣一智勇之士,懷璧以往;得城則授璧于秦,不得城仍以璧歸趙,方為兩全。
”趙王目視廉頗,頗俯首不語。
宦者令缪賢進曰:“臣有舍人姓蔺名相如,此人勇士,且有智謀。
若求使秦,無過此人。
”趙王即命缪賢召蔺相如至,相如拜谒已畢,趙王問曰:“秦王請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先生以為可許否?”相如曰:“秦強趙弱,不可不許。
”趙王曰:“倘璧去城不可得,如何?”相如對曰:“秦以十五城易璧,價厚矣。
如是趙不許璧,其曲在趙。
趙不待入城而即獻璧,禮恭矣。
如是而秦不予城,其曲在秦。
”趙王曰:“寡人欲求一人使秦,保護此璧。
先生能為寡人一行乎?”相如曰:“大王必無其人,臣願奉璧以往。
若城入于趙,臣當以璧留秦;不然,臣請完璧歸趙。
”趙王大喜,即拜相如為大夫,以璧授之。
相如奉璧西入鹹陽。
秦昭襄王聞璧至,大喜,坐章台之上,大集群臣,宣相如入見。
相如留下寶椟,隻用錦袱包裹,兩手捧定,再拜奉上秦王。
秦王展開錦袱觀看,但見純白無瑕,寶光閃爍,雕镂之處,天成無迹,真希世之珍矣。
秦王飽看了一回,啧啧歎息。
因付左右群臣遞相傳示,群臣看畢,皆羅拜稱“萬歲”。
秦王命内侍重将錦袱包裹,傳與後宮美人玩之,良久送出,仍歸秦王案上。
蔺相如從旁伺候,良久,并不見說起償城之話。
相如心生一計,乃前奏曰:“此璧有微瑕,臣請為大王指之。
”秦王命左右以璧傳與相如。
相如得璧在手,連退數步,靠在殿柱之上,睜開雙目,怒氣勃不可遏,謂秦王曰:“和氏之璧,天下之至寶也。
大王欲得璧,發書至趙,寡君悉召群臣計議,群臣皆曰:‘秦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恐璧往,城不可得,不如勿許。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萬乘之君乎?奈何以不肖之心待人,而得罪于大王?’于是寡君乃齋戒五日,然後使臣奉璧拜送于庭,敬之至也。
今大王見臣,禮節甚倨,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