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驅火牛田單破燕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燕昭王自即位之後,日夜以報齊雪恥為事。
吊死問孤,與士卒同甘苦,尊禮賢士,四方豪傑,歸者如市。
有趙人樂毅,乃樂羊之孫,自幼好講兵法。
當初樂羊封于靈壽,子孫遂家焉。
趙主父沙邱之亂,樂毅拿家去靈壽,奔大梁,事魏昭王,不甚信用。
聞燕王築黃金台,招緻天下賢士,欲往投之,乃謀出使于燕。
見燕昭王說以兵法,燕王知其賢,待以客禮。
樂毅謙讓不敢當。
燕王曰:“先生生于趙,仕于魏,在燕固當為客。
”樂毅曰:“臣之仕魏,以避亂也。
大王若不棄微末,請委質為燕臣。
”燕王大喜,即拜毅為亞卿,位于劇辛諸人之上。
樂毅悉召其宗族居燕,為燕人。
其時齊國強盛,侵伐諸侯。
昭王深自韬晦①,養兵恤民,待時而動。
及湣王逐孟嘗君,恣行狂一暴,百姓弗堪;而燕國休養多年,國富民稠,士卒樂戰。
于是昭王進樂毅而問曰:“寡人銜先人之恨,二十八年于茲矣!常恐一旦溘先朝露②不及剸③刃于齊王之腹,以報國恥,終夜痛心。
今齊王驕暴自恃,中外離心,此天亡之時。
寡人欲起傾國之兵,與齊争一旦之命,先生何以教之?”樂毅對曰:“齊國地大人衆,士卒習戰,未可獨攻也。
王必欲伐之,必與天下共圖之。
今燕之比鄰,莫密于趙,王宜首與趙合,則韓必從。
而孟嘗君相魏,方恨齊,宜無不聽。
如是,而齊可攻也。
”燕王曰:“善。
”乃具符節,使樂毅往說趙國。
平原君趙勝為言于惠文王,王許之。
适秦國使者在趙,樂毅并說秦使者以伐齊之利。
使者還報秦王。
秦王忌齊之盛,懼諸侯背秦而事齊,于是複遣使者報趙,願共伐齊之役。
劇辛往說魏王,見孟嘗君,孟嘗君果主發兵,複為約韓與共事。
俱與訂期。
于是燕王悉起國中一精一銳,使樂毅将之。
秦将白起,趙将廉頗,韓将暴鸢,魏将晉鄙,各率一軍,如期而至。
于是燕王命樂毅并護五國之兵,号為樂上将軍,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齊湣王自将中軍,與大将韓聶迎戰于濟水之西。
樂毅身先士卒,四國兵将,無不賈勇争奮,殺得齊兵一屍一橫原野,流血成渠。
韓聶被樂毅之弟樂乘所殺。
諸軍乘勝逐北,湣王大敗,奔回臨淄,連夜使人求救于楚,許盡邦淮北之地為賂;一面檢點軍民,登城設守。
秦、魏、韓、趙乘勝,各自分路收取邊城,獨樂毅自引燕軍,長驅深入,所過宣谕威德,齊城皆望風而潰,勢如破竹,大軍直一逼一臨淄。
湣王大懼,遂與文武數十人,潛開北門而遁。
行至衛國,衛君郊迎稱臣。
既入城,讓正殿以居之,供具甚敬。
湣王驕傲,侍衛君不以禮。
衛諸臣意不能幹,夜往掠其辎重。
湣王怒,欲俟衛君來見,責以捕盜。
衛君是日竟不朝見,亦不複給廪饩。
湣王甚愧,候至日昃餓甚,恐衛君圖己,與夷維數人,連夜逃去。
從臣失主,一時皆四散奔走。
湣王不一日,逃至魯關,關吏報知魯君。
魯君遣使者出迎,夷維謂曰:“魯何以待吾君?”對曰:“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夷維曰:“吾君,天子也。
天子巡狩,諸侯辟宮,朝夕親視膳于堂下,天子食已,乃退而聽朝,豈止十牢之奉而已!”使者回複魯君,魯君大怒,閉關不納。
複至鄒,值鄒君方死,湣王欲入行吊。
夷維謂鄒人曰:“天子下吊,主人必背其殡棺,立西階,北面而哭,天子乃于昨階上,南面而吊之。
”鄒人曰:“吾國小,不敢煩天子下吊。
”亦拒之不受。
湣王計窮。
夷維曰:“聞莒州尚完,何不往?”乃奔莒州,金兵城守,以拒燕軍。
樂毅遂破臨淄,盡收取齊之财物祭器,并查舊日燕國重器前被齊掠者,大車裝載,俱歸燕國。
燕昭王大悅,親至濟上,大犒三軍,封樂毅于昌國,号昌國君。
燕昭王返國,獨留樂毅于齊,以收齊之餘城。
齊之宗人有田單者,有智術,知兵。
湣王能用,僅為臨淄市椽。
燕王人臨淄,城中之人,紛紛逃竄。
田單與同宗逃難于安平,盡截去其車軸之頭,略與毅平,而以鐵葉裹軸,務令堅固。
人皆笑之。
未幾,燕兵來攻安平,城破,安平人複争竄,乘車者捱擠,多因軸頭相觸,不能疾驅,或軸折車覆,皆為燕兵所獲。
惟田氏一宗,以鐵籠堅固,且不礙,竟得脫,奔即墨去訖。
樂毅分兵略地,至于畫邑,聞故太傅王蠋家在畫邑,傳令軍中,環畫邑三十裡,不許人犯。
使人以金币聘蠋,欲薦于燕王。
蠋辭老病,不肯往。
使者曰:“上将軍有令:‘太傅來,即用為将,封以萬家之邑;不行,且引兵屠邑!”蠋仰天歎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齊王疏斥忠谏,故吾退而耕于野。
今國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劫吾以兵,吾與其不義而存,不若全義而亡!”遂自懸其頭于樹上,舉身一奮,頸絕而死。
樂毅聞之歎息,命厚葬之,表其墓曰:“齊忠臣王蠋之墓。
”樂毅出兵六個月,所攻下齊地共七十餘城,皆編為燕之郡縣,惟莒州與即墨堅守不下。
毅乃休兵享士,除其暴令,寬其賦役,又為齊桓公管夷吾立祠設祭,訪求逸民①齊民大悅。
樂毅之意,以為齊止二城,在掌握之中,終不能成大事,且欲以恩結之
吊死問孤,與士卒同甘苦,尊禮賢士,四方豪傑,歸者如市。
有趙人樂毅,乃樂羊之孫,自幼好講兵法。
當初樂羊封于靈壽,子孫遂家焉。
趙主父沙邱之亂,樂毅拿家去靈壽,奔大梁,事魏昭王,不甚信用。
聞燕王築黃金台,招緻天下賢士,欲往投之,乃謀出使于燕。
見燕昭王說以兵法,燕王知其賢,待以客禮。
樂毅謙讓不敢當。
燕王曰:“先生生于趙,仕于魏,在燕固當為客。
”樂毅曰:“臣之仕魏,以避亂也。
大王若不棄微末,請委質為燕臣。
”燕王大喜,即拜毅為亞卿,位于劇辛諸人之上。
樂毅悉召其宗族居燕,為燕人。
其時齊國強盛,侵伐諸侯。
昭王深自韬晦①,養兵恤民,待時而動。
及湣王逐孟嘗君,恣行狂一暴,百姓弗堪;而燕國休養多年,國富民稠,士卒樂戰。
于是昭王進樂毅而問曰:“寡人銜先人之恨,二十八年于茲矣!常恐一旦溘先朝露②不及剸③刃于齊王之腹,以報國恥,終夜痛心。
今齊王驕暴自恃,中外離心,此天亡之時。
寡人欲起傾國之兵,與齊争一旦之命,先生何以教之?”樂毅對曰:“齊國地大人衆,士卒習戰,未可獨攻也。
王必欲伐之,必與天下共圖之。
今燕之比鄰,莫密于趙,王宜首與趙合,則韓必從。
而孟嘗君相魏,方恨齊,宜無不聽。
如是,而齊可攻也。
”燕王曰:“善。
”乃具符節,使樂毅往說趙國。
平原君趙勝為言于惠文王,王許之。
适秦國使者在趙,樂毅并說秦使者以伐齊之利。
使者還報秦王。
秦王忌齊之盛,懼諸侯背秦而事齊,于是複遣使者報趙,願共伐齊之役。
劇辛往說魏王,見孟嘗君,孟嘗君果主發兵,複為約韓與共事。
俱與訂期。
于是燕王悉起國中一精一銳,使樂毅将之。
秦将白起,趙将廉頗,韓将暴鸢,魏将晉鄙,各率一軍,如期而至。
于是燕王命樂毅并護五國之兵,号為樂上将軍,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齊湣王自将中軍,與大将韓聶迎戰于濟水之西。
樂毅身先士卒,四國兵将,無不賈勇争奮,殺得齊兵一屍一橫原野,流血成渠。
韓聶被樂毅之弟樂乘所殺。
諸軍乘勝逐北,湣王大敗,奔回臨淄,連夜使人求救于楚,許盡邦淮北之地為賂;一面檢點軍民,登城設守。
秦、魏、韓、趙乘勝,各自分路收取邊城,獨樂毅自引燕軍,長驅深入,所過宣谕威德,齊城皆望風而潰,勢如破竹,大軍直一逼一臨淄。
湣王大懼,遂與文武數十人,潛開北門而遁。
行至衛國,衛君郊迎稱臣。
既入城,讓正殿以居之,供具甚敬。
湣王驕傲,侍衛君不以禮。
衛諸臣意不能幹,夜往掠其辎重。
湣王怒,欲俟衛君來見,責以捕盜。
衛君是日竟不朝見,亦不複給廪饩。
湣王甚愧,候至日昃餓甚,恐衛君圖己,與夷維數人,連夜逃去。
從臣失主,一時皆四散奔走。
湣王不一日,逃至魯關,關吏報知魯君。
魯君遣使者出迎,夷維謂曰:“魯何以待吾君?”對曰:“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夷維曰:“吾君,天子也。
天子巡狩,諸侯辟宮,朝夕親視膳于堂下,天子食已,乃退而聽朝,豈止十牢之奉而已!”使者回複魯君,魯君大怒,閉關不納。
複至鄒,值鄒君方死,湣王欲入行吊。
夷維謂鄒人曰:“天子下吊,主人必背其殡棺,立西階,北面而哭,天子乃于昨階上,南面而吊之。
”鄒人曰:“吾國小,不敢煩天子下吊。
”亦拒之不受。
湣王計窮。
夷維曰:“聞莒州尚完,何不往?”乃奔莒州,金兵城守,以拒燕軍。
樂毅遂破臨淄,盡收取齊之财物祭器,并查舊日燕國重器前被齊掠者,大車裝載,俱歸燕國。
燕昭王大悅,親至濟上,大犒三軍,封樂毅于昌國,号昌國君。
燕昭王返國,獨留樂毅于齊,以收齊之餘城。
齊之宗人有田單者,有智術,知兵。
湣王能用,僅為臨淄市椽。
燕王人臨淄,城中之人,紛紛逃竄。
田單與同宗逃難于安平,盡截去其車軸之頭,略與毅平,而以鐵葉裹軸,務令堅固。
人皆笑之。
未幾,燕兵來攻安平,城破,安平人複争竄,乘車者捱擠,多因軸頭相觸,不能疾驅,或軸折車覆,皆為燕兵所獲。
惟田氏一宗,以鐵籠堅固,且不礙,竟得脫,奔即墨去訖。
樂毅分兵略地,至于畫邑,聞故太傅王蠋家在畫邑,傳令軍中,環畫邑三十裡,不許人犯。
使人以金币聘蠋,欲薦于燕王。
蠋辭老病,不肯往。
使者曰:“上将軍有令:‘太傅來,即用為将,封以萬家之邑;不行,且引兵屠邑!”蠋仰天歎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齊王疏斥忠谏,故吾退而耕于野。
今國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劫吾以兵,吾與其不義而存,不若全義而亡!”遂自懸其頭于樹上,舉身一奮,頸絕而死。
樂毅聞之歎息,命厚葬之,表其墓曰:“齊忠臣王蠋之墓。
”樂毅出兵六個月,所攻下齊地共七十餘城,皆編為燕之郡縣,惟莒州與即墨堅守不下。
毅乃休兵享士,除其暴令,寬其賦役,又為齊桓公管夷吾立祠設祭,訪求逸民①齊民大悅。
樂毅之意,以為齊止二城,在掌握之中,終不能成大事,且欲以恩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