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齊納子昭楚人伏兵劫盟主

關燈
子玉之計,非臣所及。

    ”楚王乃使成得臣、鬥勃二人為将,各選勇士五百人,一操一演聽令,預定劫盟之計。

    不必詳說,下文便見。

     且說宋襄公歸自鹿上,欣然有喜色,謂公子目夷曰:“楚已許我諸侯矣。

    ”目夷谏曰:“楚,蠻夷也,其心不測。

    君得其口,未得其心。

    臣恐君之見欺也。

    ”襄公曰:“子魚太多心了。

    寡人以忠信待人,人其忍欺寡人哉?”遂不聽目夷之言,傳檄征會。

    先遣人于盂地築起壇場,增修公館,務極華麗。

    倉場中儲積刍糧,以待各國軍馬食費。

    凡獻享犒勞之儀,一一從厚,無不預備。

    至秋七月,宋襄公命乘車赴會。

    目夷又谏曰:“楚強而無義,請以兵車往。

    ”襄公曰:“寡人與諸侯約為‘衣裳之會’若用兵車,自我約之,自我堕之,異日無以示信于諸侯矣。

    ”目夷曰:“君以乘車全信,臣請伏兵車百乘于三裡之外,以備緩急如何?”襄公曰:“子用兵車,與寡人用之何異?必不可!”臨行之際,襄公又恐目夷在國起兵接應,失了他信義,遂要目夷同往。

    目夷曰:“臣亦放心不下,也要同去。

    ”于是君臣同至會所。

    楚、陳、蔡、許、曹、鄭六國之君。

    如期而至。

    惟齊孝公心懷怏怏,魯僖公未與楚通,二君不到。

    襄公使候人迎接六國諸侯,分館安歇,回報:“都用乘車。

    楚王侍從雖衆,亦是乘車。

    ”襄公曰:“吾知楚不欺吾也!” 太史蔔盟日之吉,襄公命傳知各國。

    先數日,預派定壇上執事人等。

    是早五鼓,壇之上下,皆設庭燎,照耀如同白日。

    壇之旁,另有憩息之所,襄公先往以待。

    陳穆公款,蔡莊公甲午,鄭文公捷,許僖公業,曹共公襄五位諸侯,陸續而至。

    伺候良久,天色将明,楚成王熊恽方到。

    襄公且循地主之禮,揖讓了一番,分左右兩階登壇。

    右階賓登,衆諸侯不敢僭楚成王,讓之居首。

    成得臣、鬥勃二将相随,衆諸侯亦各有從行之臣。

    不必細說。

    左階主登,單隻宋襄公及公子目夷、君臣二人。

    方才升階之時,論個賓主。

    既登盟壇之上,陳牲歃血,要天矢日,列名載書,便要推盟主為尊了。

    宋襄公指望楚王開口,以目視之。

    楚王低頭不語。

    陳、蔡諸國,面面相觑,莫敢先發。

     襄公忍不往了,乃昂然而出曰:“今日之舉,寡人欲修先伯主齊桓公故業,尊王安民,息兵罷戰,與天下同享太平之福,諸君以為何如?”諸侯尚未答應,楚王挺身而前曰:“君言甚善!但不知主盟今屬何人?”襄公曰:“有功論功,無功論爵,更有何言!”楚王曰:“寡人冒①爵為王久矣。

    宋雖上公,難列王前,寡人告罪占先了。

    ”便立在第一個位次。

    目夷扯襄公之袖,欲其權且忍耐,再作區處。

    襄公把個盟主捏在掌中,臨時變卦,如何不惱。

    包著一肚子氣,不免疾言遽色,謂楚王曰:“寡人徼福先代,忝為上公,天子亦待以賓客之禮。

    君言冒爵,乃僭号也。

    奈何以假王而壓真公乎?”楚王曰:“寡人既是假王,誰教你請寡人來此?”襄公曰:“君之至此,亦是鹿上先有成議,非寡人之謾①約也。

    ”成得臣在旁大喝曰:“今日之事,隻問衆諸侯,為楚來乎?為宋來乎?”陳、蔡各國,平素畏服于楚,齊聲曰:“吾等實奉楚命,不敢不至。

    ”楚王呵呵大笑曰:“宋君更有何說?”襄公見不是頭,欲待與他講理,他又不管理之長短。

    欲作脫身之計,又無片甲相護。

    正在躊躇,隻見成得臣、鬥勃卸去禮服,内穿重铠,腰間各插小紅旗一面。

    将旗向壇下一招。

    那跟随楚王人衆,何止千人,一個個俱脫一衣露甲,手執暗器,如蜂攢蟻聚,飛奔上壇。

    各國諸侯,俱吓得魂不附體。

    成得臣先把宋襄公兩袖緊緊撚定,同鬥勃指揮衆甲士,擄掠壇上所陳設玉帛器皿之類。

    一班執事,亂竄奔逃。

    宋襄公見公子目夷緊随在旁,低聲謂曰:“悔不聽子言,以至如此,速歸守國,勿以寡人為念!”目夷料想跟随無益,乃乘亂逃回。

    不知宋襄公如何脫身,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丁壯:壯年男子。

    授甲:武裝起來。

     ②信:消息。

     ①傥:倘或。

     ①甫:方、才,剛開始。

     ②犧牲:祭祀用的食物。

     ③聳:敬。

     ①牢:糧食。

     ②圖:謀劃。

     ①冒:稱。

     ①謾: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