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衆齊姜氏乘醉遣夫

關燈
話說楚成王假飾乘車赴會,跟随人衆,俱是壯丁,内穿暗甲,身帶暗器,都是成得臣、鬥勃選練來的,好不勇一猛!又遣蒍呂臣、鬥般二将統領大軍,随後而進,準備大大厮殺。

    宋襄公全然不知,堕其圈套。

    正是:“沒心人遇有心人,要脫身時難脫身”了!楚王拿住了襄公,衆甲士将公館中所備獻享犒勞之儀,及倉中積粟,擄掠一空。

    随行車乘,皆為楚有。

    陳、蔡、鄭、許、曹五位諸侯,人人悚懼,誰敢上前說個方便!楚成王邀衆諸侯至于館寓,面數宋襄公六罪,曰:“汝伐齊之喪,擅廢置,一罪也;滕子赴會稍遲,辄加絷辱,二罪也;用人代牲,以祭一婬一鬼,三罪也;曹缺地主之儀,其事甚小,汝乃恃強圍之,四罪也;以亡國之餘,不能度德量力,天象示戒,猶思圖伯,五罪也;求諸侯于寡人,而妄自尊大,全無遜讓之禮,六罪也。

    天奪其魄①,單車赴會。

    寡人今日統甲車千乘,戰将千員,踏碎睢陽城,為齊、繒各國報仇!諸君但少駐②車駕,看寡人取宋而回,更與諸君痛飲十日方散。

    ”衆諸侯莫不唯唯①。

    襄公頓口無言,似木雕泥塑一般。

    隻多著兩行珠淚。

    須臾,楚國大兵俱集,号曰千乘,實五百乘。

    楚成王賞勞了軍士,拔寨都起,帶了宋襄公,殺向睢陽城來。

    列國諸侯,奉楚王之命,俱屯盂地,無敢歸者。

    史官有詩譏宋襄之失。

    詩雲: 無端媚楚反遭殃,引得睢陽做戰場。

     昔日齊桓曾九合,何嘗容楚近封疆? 卻說公子目夷自盂地盟壇逃回本國,向司馬公孫固說知宋公被劫一事,“楚兵旦暮且到,速速調兵,登陴把守。

    ”公孫固曰:“國不可一日無君,公子須暫攝君位,然後号令賞罰,人心始肅。

    ”目夷附公孫固之耳曰:“楚人執我君以伐我,有挾而求也。

    必須如此如此,楚人必放吾君歸國。

    ”固曰:“此言甚當。

    ”乃向群臣言:“吾君未必能歸矣!我等宜推戴公子目夷,以主國事。

    ”群臣知目夷之賢,無不欣然。

     公子目夷告于太廟,南面攝政。

    三軍用命,鈴柝②嚴明。

    睢陽各路城門,把守得鐵桶相似。

    方才安排停當,楚王大軍已到,立住營寨。

    使将軍鬥勃向前打話,言:“爾君已被我拘執在此,生殺在我手。

    早早獻士納降,保全汝君一性一命!”公孫固在城樓答曰:“賴社稷神靈,國人已立新君矣。

    生殺任你,欲降不可得也!”鬥勃曰:“汝君見在,安得複立一君乎?”公孫固曰:“立君以主社稷也,社稷無主,安得不立新君?”鬥勃曰:“某等願送汝君歸國。

    何以相酬?”公孫固曰:“故君被執,已辱社稷,雖歸亦不得為君矣。

    歸與不歸,惟楚所命。

    若要決戰,我城中甲車未曾損折,情願決一死敵!”鬥勃見公孫固答語硬掙①,回報楚王。

     楚王大怒,喝教攻城。

    城上矢石如雨,楚兵多有損傷。

    連攻三日,乾折便宜,不能取勝。

    楚王曰:“彼國既不用宋君,殺之何如?”成得臣對曰:“王以殺繒子為宋罪,今殺宋公,是效尤也。

    殺宋公猶殺匹夫耳。

    不能得宋,而徒取怨,不如釋之。

    ”楚王曰:“攻宋不下,又釋其君,何以為名?”得臣對曰:“臣有計矣。

    今不與盂之會者,惟齊、魯二國。

    齊與我已兩次通好,且不必較。

    魯禮義之邦,一向輔齊定伯,目中無楚。

    若以宋之俘獲獻魯,請魯君于亳都相會,魯見宋俘,必恐懼而來。

    魯、宋是葵邱同盟之人,況魯侯甚賢,必然為宋求情,我因以為魯君之德。

    是我一舉而兼得宋、魯也。

    ”楚王鼓掌大笑曰:“子玉真有見識!”乃退兵屯于亳都,用宜申為使,将鹵獲數車,如曲阜獻捷。

    其書雲: 宋公傲慢無禮,寡人已幽之于亳。

    不敢擅功,謹獻捷于上國,望君辱臨,同決其獄! 魯僖公覽書大驚,正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明知楚使獻捷,詞意誇張,是恐吓之意。

    但魯弱楚強,若不往會,恐其移師來伐,悔無及矣!乃厚待宜申,先發回書,馳報楚王,言“魯侯如命,即日赴會。

    ”魯僖公随後發駕,大夫仲遂從行。

    來至亳都,仲遂因宜申先容①,用私禮先見了成得臣,囑其于楚王前,每事方便。

    得臣引魯僖公與楚成王相見,各緻敬慕之意。

    其時,陳、蔡、鄭、許、曹五位諸侯,俱自盂地來會,和魯僖公共是六位,聚于一處商議。

    鄭文公開言,欲尊楚王為盟主。

    諸侯嗫嚅未應。

    魯僖公奮然曰:“盟主須仁義布聞,人心悅服。

    今楚王恃兵車之衆,襲執上公,有威無德,人心疑懼。

    吾等與宋,俱有同盟之誼,若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