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講述真理。
阿德勒不得不說的關于夢(這是精神分析的術語)的一切都同樣是空洞的和毫無意義的。
起初,他把夢看作是女子氣轉向男子氣的一個轉折點&mdash&mdash無非是把夢的願望滿足理論轉變成&ldquo男性抗議&rdquo的語言。
後來他發現,夢的實質在于使人潛意識地完成他們有意識否認的東西。
阿德勒(1911b,第215頁注)在把夢和潛伏的夢念(dream-thoughts)混為一談方面,也一定具有優先權的&mdash&mdash這是一種建立在發現他的&ldquo預期傾向&rdquo(prospectivetendency)基礎上的混淆。
米德(1912)後來在這方面效法了他[270]。
這裡很容易忽略一個事實,即對在表現形式上不可理解的每一種夢的解釋,都是以這種夢的解析的根本方法為基礎的,這種方法的前提和結論尚在争論之中。
關于抵抗,阿德勒告訴我們,抵抗服務于把病人對醫生的反抗付諸實施這個目的。
這當然是真的;簡直就等于說,抵抗服務于抵抗的目的。
但是,關于抵抗來自何處,或者受病人支配的抵抗現象是怎樣發生的,就不再深究了,因為這對自我是毫無助益的。
關于疾病的這些症狀和表現的詳細機制,對那些各種各樣疾病及其表現形式的解釋也都完全不予理睬;因為一切類似的東西都被迫服務于這種&ldquo男性抗議&rdquo、自我主張和人格擴張。
這個體系是完整的;要重新解釋它需要付出巨大的勞動,雖然這個體系并沒有提供任何新的觀察。
我認為我已經清楚地表明了這個體系是和精神分析無關的。
在阿德勒的體系中所反映出來的人生觀,是完全建立在攻擊本能基礎上的;這個體系中并沒有愛的立足之地。
我們可能會感到奇怪,這樣一種慘淡的世界觀(Weltanschauung)竟會受到人們極大的注意;但是,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人類由于受到性需要這個重擔的壓力,因此,隻要把&ldquo克服性欲&rdquo作為一個誘餌提供給人類,人類就樂于接受一切。
阿德勒的退出發生在1911年魏瑪大會之前;此後那些瑞士人也開始退出。
非常可笑的是,這種退出的最初的标志是黎克林在瑞士的一些出版物上發表的一些流行的文章中的幾句話,因而普通大衆反而比最密切關注這個問題的人知道得還早。
他們認為,精神分析已經克服了一些早先使它丢人現眼、令人遺憾的錯誤。
1912年,榮格在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中誇口說,他對精神分析的改革已經克服了許多人的抵抗,這些人曾經拒絕承認和精神分析有任何聯系。
我回信說,這沒有什麼可誇耀的,他對辛辛苦苦獲得的精神分析的真理犧牲得越多,就會越多地發現抵抗消失。
那些瑞士人如此自豪地加以介紹的這種改變不是别的,也無非是使精神分析理論中的性因素不再具有重要地位而已。
我承認,從一開始我就把這種&ldquo進步&rdquo看作是對現實要求的一次過于深遠的調整。
這兩種和精神分析倒行逆施的運動(我現在必須對它們進行相互比較)表現出另一個共同點; 因為它們都通過提出一些玄虛的觀念而企求獲得某種贊同的意見。
可以說,這些玄虛的觀念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旁門左道。
在阿德勒看來,一切知識的相對性和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對知識資料進行人為建構的人格權力就起這個作用;在榮格看來,這是向年輕人呼籲擺脫桎梏的曆史權力,在這種桎梏下暴政時代曾用它們墨守成規的觀點尋求把它結合起來。
因此我們必須說幾句話來揭露這些觀點的謬誤。
我們知識的相對性是出于這種考慮,它的提出就像人們用以反對精神分析那樣,可用來反對每一種其他科學。
它是從當前對科學充滿敵意的那些我們所熟悉的反動潮流中派生出來的,并要求得到一種誰也沒有資格獲得的優越感。
我們誰也無法猜測,人類對我們的理論努力将會做出什麼樣的終極判斷。
在有些例子中,被前三代人所反對的東西卻被下一代人加以改正并重新得到認識。
在一個人仔細聽取了對他本身的批評意見,并且稍微注意他的對手們的意見之後,他除了全力維護他自己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信念之外,他不可能有其他作為。
一個人應該為誠實地從事他的事業感到滿足,而不應該奢望法官的判決,這是留待遙遠的将來的事。
在科學問題上強調武斷的個人觀點是不好的;這顯然是企圖剝奪精神分析要求作為一門科學來得到評價的權力&mdash&mdash順便提一句,這是在這種評價已經被前面所提到的東西(一切知識的相對性)貶低之後。
任何一位對科學思想評價很高的人,都會盡一切可能在這門科學能起很大作用的地方,尋求每一種可能的手段和方法,來約束怪誕的個人愛好這個因素。
此外,正好可以說明,在保護自己時的任何熱情都是不合适的。
阿德勒的這些辯解在本意上并不是嚴肅的&mdash&mdash這些辯解隻是用來反對他的對手的,而不涉及他自己的理論。
這些辯解也沒能阻止他的追随者把他擁立為救世主,因為許多前驅者已經為他的出現做好了預期的人性方面的準備。
救世主當然不是相對的現象。
榮格的論點&ldquo為了獲得良好意志這個目的&rdquo,是建立在一個過于樂觀的假說基礎上的,即人類及其文明和知識的進步總是沿着一條連續的路線發展;就好像沒有衰敗的時期,在每一次革命之後都沒有反動和複辟,每一代人都沒有後退和放棄他們前輩所獲得的東西。
榮格對群衆觀點的探讨,他對證明為不受歡迎的那種改革的放棄,都已先驗地表明上述觀點是不可能的。
換句話說,榮格對精神分析的修正不可以公正地稱為一次朝氣蓬勃的解放行動。
對此起決定作用的,畢竟不是行動者的年齡,而是其行動的特點。
在我們正讨論的這兩種運動中,阿德勒的理論無疑更為重要;雖然犯有激進的錯誤,卻具有一緻性和連貫性。
此外,姑且不論其他的一切,他的理論是建立在一種本能理論上的。
另一方面,榮格對精神分析的革新卻松弛了這種現象和本能生活的聯系。
而且,正如該理論的批評者(如阿伯拉罕、費倫茨和瓊斯)所指出的那樣,這個理論太晦澀難懂,緻使人們難以采納它的任何觀點。
不論在什麼地方,隻要一個人掌握了榮格理論的一點東西,他就必須做好準備,聽到别人說他誤解了榮格的理論,從而使人看不出怎樣才能正确地理解它。
這個理論是以一種特别躊躇不決的方式提出來的,一會兒作為&ldquo一種相當輕微的偏差,這種偏差并不能證明對該理論提出的強烈反對是正确的&rdquo(榮格);一會兒又作為将要為精神分析開辟一個新時代的靈魂救助的新預言,而且确實,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新的世界觀。
當一個人在思索榮格這場運動所做的各種公開和私人說明中表現出來的那些不一緻時,就一定會自問,這個運動有多少應歸咎于缺乏清晰感,有多少應歸咎于缺乏誠意。
但是,必須承認,這個新理論的闡述者們發現自己處在一種困難的境地。
他們現在所反對的東西正是他們以前所贊成的東西,另外,他們這樣做并不是以能教他們更多東西的新觀察為基礎的,而是由于這些新的解釋使他們發現的那些東西,現在看上去和他們以前所看到的不同了。
正因為如此,他們不願意放棄和精神分析的聯系,他們作為精神分析的代表已為世人所知,因而甯願這樣說,精神分析發生了變化。
在慕尼黑大會上,我發現有必要澄清這種混亂。
我是這樣做的,我宣布不承認那個瑞士人的革新是由我發起的精神分析的合法繼續和進一步發展。
外界的批評家(像富特缪勒)已經發現究竟是怎麼回事了,阿伯拉罕正确地指出,榮格已經完全放棄了精神分析。
我當然完全願意讓每一個人都有權利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和寫作;但他沒有權利把完全不符合實際的東西提出來。
正如阿德勒的研究給精神分析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mdash&mdash對自我心理學的貢獻&mdash&mdash并因而希望我們為這份禮物付出太高的代價,即放棄精神分析的一切基本理論;與此相似,榮格及其追随者也以同樣的方式,通過給精神分析提供一個新的東西,從而為他們反對精神分析的鬥争鋪平了道路。
他們詳細追溯了(就像普費斯特以前所做的那樣)屬于家庭情節和亂倫的對象選擇的性觀念材料,如何被用來代表人類的最高道德和宗教利益的方式&mdash&mdash就是說,他們闡明了升華作用的一個重要實例。
這種升華作用是指愛欲的力量及其轉變為不再被稱為愛欲的傾向。
這和精神分析的一切期望完全一緻,并且也和如下觀點相吻合,即在夢和神經症中這種升華作用的退行分裂,就像所有其他分裂一樣,變得清晰可見了。
但是,全世界則會憤起抗議,道德和宗教被性欲化了。
現在,我忍不住不止一次地從目的論上設想,并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創新者會敵不住這場憤怒的風暴。
或許憤怒是從他們自己的心裡發出的。
這麼多瑞士人的神話論的史前期并不能說明他們對精神分析的态度,正如阿德勒的社會主義史前期不能說明他的心理學的發展一樣。
這使人想起馬克·吐溫關于他的手表及其結論的著名故事:&ldquo而他常常感到奇怪,不知道所有那些不成功的補鍋匠、槍炮修理工、鞋匠和鐵匠們怎麼樣了;但卻沒有人告訴他。
&rdquo 假設&mdash&mdash讓我們做一個明喻&mdash&mdash在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中有一個暴發戶(parvenu),他誇口說他是住在另一個地方的貴族家庭的後裔。
但是,有人向他指出,他的父母就住在鄰近的某個地方,是很微賤的人。
對他來說隻有一種擺脫窘境的方法,他會利用這種方法的。
他可能不再否認他的父母,而是聲稱他們自己具有貴族血統,隻是敗落了而已;他從好心的官方那裡得到了他的家譜。
在我看來這些瑞士人似乎是被迫以非常相同的方式做事情的。
假如道德和宗教不容許被性欲化,而必須從一開始就是某種&ldquo更
阿德勒不得不說的關于夢(這是精神分析的術語)的一切都同樣是空洞的和毫無意義的。
起初,他把夢看作是女子氣轉向男子氣的一個轉折點&mdash&mdash無非是把夢的願望滿足理論轉變成&ldquo男性抗議&rdquo的語言。
後來他發現,夢的實質在于使人潛意識地完成他們有意識否認的東西。
阿德勒(1911b,第215頁注)在把夢和潛伏的夢念(dream-thoughts)混為一談方面,也一定具有優先權的&mdash&mdash這是一種建立在發現他的&ldquo預期傾向&rdquo(prospectivetendency)基礎上的混淆。
米德(1912)後來在這方面效法了他[270]。
這裡很容易忽略一個事實,即對在表現形式上不可理解的每一種夢的解釋,都是以這種夢的解析的根本方法為基礎的,這種方法的前提和結論尚在争論之中。
關于抵抗,阿德勒告訴我們,抵抗服務于把病人對醫生的反抗付諸實施這個目的。
這當然是真的;簡直就等于說,抵抗服務于抵抗的目的。
但是,關于抵抗來自何處,或者受病人支配的抵抗現象是怎樣發生的,就不再深究了,因為這對自我是毫無助益的。
關于疾病的這些症狀和表現的詳細機制,對那些各種各樣疾病及其表現形式的解釋也都完全不予理睬;因為一切類似的東西都被迫服務于這種&ldquo男性抗議&rdquo、自我主張和人格擴張。
這個體系是完整的;要重新解釋它需要付出巨大的勞動,雖然這個體系并沒有提供任何新的觀察。
我認為我已經清楚地表明了這個體系是和精神分析無關的。
在阿德勒的體系中所反映出來的人生觀,是完全建立在攻擊本能基礎上的;這個體系中并沒有愛的立足之地。
我們可能會感到奇怪,這樣一種慘淡的世界觀(Weltanschauung)竟會受到人們極大的注意;但是,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人類由于受到性需要這個重擔的壓力,因此,隻要把&ldquo克服性欲&rdquo作為一個誘餌提供給人類,人類就樂于接受一切。
阿德勒的退出發生在1911年魏瑪大會之前;此後那些瑞士人也開始退出。
非常可笑的是,這種退出的最初的标志是黎克林在瑞士的一些出版物上發表的一些流行的文章中的幾句話,因而普通大衆反而比最密切關注這個問題的人知道得還早。
他們認為,精神分析已經克服了一些早先使它丢人現眼、令人遺憾的錯誤。
1912年,榮格在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中誇口說,他對精神分析的改革已經克服了許多人的抵抗,這些人曾經拒絕承認和精神分析有任何聯系。
我回信說,這沒有什麼可誇耀的,他對辛辛苦苦獲得的精神分析的真理犧牲得越多,就會越多地發現抵抗消失。
那些瑞士人如此自豪地加以介紹的這種改變不是别的,也無非是使精神分析理論中的性因素不再具有重要地位而已。
我承認,從一開始我就把這種&ldquo進步&rdquo看作是對現實要求的一次過于深遠的調整。
這兩種和精神分析倒行逆施的運動(我現在必須對它們進行相互比較)表現出另一個共同點; 因為它們都通過提出一些玄虛的觀念而企求獲得某種贊同的意見。
可以說,這些玄虛的觀念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旁門左道。
在阿德勒看來,一切知識的相對性和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對知識資料進行人為建構的人格權力就起這個作用;在榮格看來,這是向年輕人呼籲擺脫桎梏的曆史權力,在這種桎梏下暴政時代曾用它們墨守成規的觀點尋求把它結合起來。
因此我們必須說幾句話來揭露這些觀點的謬誤。
我們知識的相對性是出于這種考慮,它的提出就像人們用以反對精神分析那樣,可用來反對每一種其他科學。
它是從當前對科學充滿敵意的那些我們所熟悉的反動潮流中派生出來的,并要求得到一種誰也沒有資格獲得的優越感。
我們誰也無法猜測,人類對我們的理論努力将會做出什麼樣的終極判斷。
在有些例子中,被前三代人所反對的東西卻被下一代人加以改正并重新得到認識。
在一個人仔細聽取了對他本身的批評意見,并且稍微注意他的對手們的意見之後,他除了全力維護他自己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信念之外,他不可能有其他作為。
一個人應該為誠實地從事他的事業感到滿足,而不應該奢望法官的判決,這是留待遙遠的将來的事。
在科學問題上強調武斷的個人觀點是不好的;這顯然是企圖剝奪精神分析要求作為一門科學來得到評價的權力&mdash&mdash順便提一句,這是在這種評價已經被前面所提到的東西(一切知識的相對性)貶低之後。
任何一位對科學思想評價很高的人,都會盡一切可能在這門科學能起很大作用的地方,尋求每一種可能的手段和方法,來約束怪誕的個人愛好這個因素。
此外,正好可以說明,在保護自己時的任何熱情都是不合适的。
阿德勒的這些辯解在本意上并不是嚴肅的&mdash&mdash這些辯解隻是用來反對他的對手的,而不涉及他自己的理論。
這些辯解也沒能阻止他的追随者把他擁立為救世主,因為許多前驅者已經為他的出現做好了預期的人性方面的準備。
救世主當然不是相對的現象。
榮格的論點&ldquo為了獲得良好意志這個目的&rdquo,是建立在一個過于樂觀的假說基礎上的,即人類及其文明和知識的進步總是沿着一條連續的路線發展;就好像沒有衰敗的時期,在每一次革命之後都沒有反動和複辟,每一代人都沒有後退和放棄他們前輩所獲得的東西。
榮格對群衆觀點的探讨,他對證明為不受歡迎的那種改革的放棄,都已先驗地表明上述觀點是不可能的。
換句話說,榮格對精神分析的修正不可以公正地稱為一次朝氣蓬勃的解放行動。
對此起決定作用的,畢竟不是行動者的年齡,而是其行動的特點。
在我們正讨論的這兩種運動中,阿德勒的理論無疑更為重要;雖然犯有激進的錯誤,卻具有一緻性和連貫性。
此外,姑且不論其他的一切,他的理論是建立在一種本能理論上的。
另一方面,榮格對精神分析的革新卻松弛了這種現象和本能生活的聯系。
而且,正如該理論的批評者(如阿伯拉罕、費倫茨和瓊斯)所指出的那樣,這個理論太晦澀難懂,緻使人們難以采納它的任何觀點。
不論在什麼地方,隻要一個人掌握了榮格理論的一點東西,他就必須做好準備,聽到别人說他誤解了榮格的理論,從而使人看不出怎樣才能正确地理解它。
這個理論是以一種特别躊躇不決的方式提出來的,一會兒作為&ldquo一種相當輕微的偏差,這種偏差并不能證明對該理論提出的強烈反對是正确的&rdquo(榮格);一會兒又作為将要為精神分析開辟一個新時代的靈魂救助的新預言,而且确實,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新的世界觀。
當一個人在思索榮格這場運動所做的各種公開和私人說明中表現出來的那些不一緻時,就一定會自問,這個運動有多少應歸咎于缺乏清晰感,有多少應歸咎于缺乏誠意。
但是,必須承認,這個新理論的闡述者們發現自己處在一種困難的境地。
他們現在所反對的東西正是他們以前所贊成的東西,另外,他們這樣做并不是以能教他們更多東西的新觀察為基礎的,而是由于這些新的解釋使他們發現的那些東西,現在看上去和他們以前所看到的不同了。
正因為如此,他們不願意放棄和精神分析的聯系,他們作為精神分析的代表已為世人所知,因而甯願這樣說,精神分析發生了變化。
在慕尼黑大會上,我發現有必要澄清這種混亂。
我是這樣做的,我宣布不承認那個瑞士人的革新是由我發起的精神分析的合法繼續和進一步發展。
外界的批評家(像富特缪勒)已經發現究竟是怎麼回事了,阿伯拉罕正确地指出,榮格已經完全放棄了精神分析。
我當然完全願意讓每一個人都有權利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和寫作;但他沒有權利把完全不符合實際的東西提出來。
正如阿德勒的研究給精神分析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mdash&mdash對自我心理學的貢獻&mdash&mdash并因而希望我們為這份禮物付出太高的代價,即放棄精神分析的一切基本理論;與此相似,榮格及其追随者也以同樣的方式,通過給精神分析提供一個新的東西,從而為他們反對精神分析的鬥争鋪平了道路。
他們詳細追溯了(就像普費斯特以前所做的那樣)屬于家庭情節和亂倫的對象選擇的性觀念材料,如何被用來代表人類的最高道德和宗教利益的方式&mdash&mdash就是說,他們闡明了升華作用的一個重要實例。
這種升華作用是指愛欲的力量及其轉變為不再被稱為愛欲的傾向。
這和精神分析的一切期望完全一緻,并且也和如下觀點相吻合,即在夢和神經症中這種升華作用的退行分裂,就像所有其他分裂一樣,變得清晰可見了。
但是,全世界則會憤起抗議,道德和宗教被性欲化了。
現在,我忍不住不止一次地從目的論上設想,并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創新者會敵不住這場憤怒的風暴。
或許憤怒是從他們自己的心裡發出的。
這麼多瑞士人的神話論的史前期并不能說明他們對精神分析的态度,正如阿德勒的社會主義史前期不能說明他的心理學的發展一樣。
這使人想起馬克·吐溫關于他的手表及其結論的著名故事:&ldquo而他常常感到奇怪,不知道所有那些不成功的補鍋匠、槍炮修理工、鞋匠和鐵匠們怎麼樣了;但卻沒有人告訴他。
&rdquo 假設&mdash&mdash讓我們做一個明喻&mdash&mdash在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中有一個暴發戶(parvenu),他誇口說他是住在另一個地方的貴族家庭的後裔。
但是,有人向他指出,他的父母就住在鄰近的某個地方,是很微賤的人。
對他來說隻有一種擺脫窘境的方法,他會利用這種方法的。
他可能不再否認他的父母,而是聲稱他們自己具有貴族血統,隻是敗落了而已;他從好心的官方那裡得到了他的家譜。
在我看來這些瑞士人似乎是被迫以非常相同的方式做事情的。
假如道德和宗教不容許被性欲化,而必須從一開始就是某種&ldquo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