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形成中所發生的那樣&mdash&mdash被誤解了。
[260]另外,阿德勒的理論與其說具有它所主張的那種特點,倒不如說更具有它所否認的那種特點,這樣,他的理論就是由三種完全不同價值的成分組成的:(1)對自我心理學有用的貢獻;(2)雖然毫無必要但還可以接受的那種把分析事實轉變成新的&ldquo難懂的話”(3)當這些事實不符合自我的要求時,就歪曲和篡改這些事實。
精神分析從來沒有忽視第一種成分,雖然這些成分不值得受到特别注意;精神分析更關心的是想表明,每一種自我傾向都包含着力比多成分。
而阿德勒的理論所強調的卻與此相反,是在力比多的本能沖動中自我的組成成分。
如果阿德勒不是為了支持其自我中心的本能成分而否認力比多沖動,從而在每一種情況下都使用這種觀察的話,那麼,這将會是一個很大的收獲。
他的理論所做的就是每一個病人所做的,也是我們的意識思維大體上所做的&mdash&mdash就是說,正如瓊斯(1908)所稱的那樣,為了隐藏潛意識動機而利用了一種&ldquo文飾作用&rdquo(rationalization)。
阿德勒如此始終如一地堅持這個觀點,他自信地認為,在性活動中最強烈的動機力量是,男人想表明自己對女人的控制&mdash&mdash男人是&ldquo高高在上的&rdquo。
我不知道他是否在他的論著中表述了這些荒謬的觀點。
精神分析早就認識到,神經症的每一個症狀都産生于可能存在的某種妥協。
因此,每一種症狀一定以某種方式遵循着進行壓抑的自我的要求;它一定會提供某種好處,它一定承認具有某種用途,或者說,它一定會遭到像原始的本能沖動自身所已經避開的那種同樣的命運。
&ldquo從疾病中獲益&rdquo這個術語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如果症狀想要繼續存在,那麼,人們把自我的&ldquo原發性獲益&rdquo(這一定是在産生症狀時獲得的)和&ldquo繼發性獲益&rdquo(這是在依戀于自我的其他目的時意外發生的)區分開來,也是有道理的。
[261]我們也早就知道,把這種獲益從疾病中撤離出來,或者由于真實的外界環境所發生的某種變化使這種獲益消失,實為治療這種症狀的機制之一。
在阿德勒的學說中,主要強調的是那些容易證實的和明白易懂的方面,而完全置如下事實于不顧,即在無數情況下,自我由于其用途而在屈從于強加給它的非常讨厭的症狀時(例如,把焦慮作為一種安全的手段),隻是把非做不可的事裝成出于好心才做的。
自我在這裡扮演的是馬戲團裡的小醜那個滑稽可笑的角色,這個醜角試圖用他的手勢使觀衆信服,在馬戲團表演中的每一種變化都是在他的命令下進行的。
但是,隻有最年幼無知的觀衆才會受他的欺騙。
精神分析不得不對阿德勒理論的第二個構成成分加以支持,正如這個理論将會給它自己的某些東西提供支持那樣。
事實上,這個理論不過是精神分析的知識而已,這是那位作者在十年的共同研究期間從衆所周知的根源中推斷出來的,現在,他隻是改換了一個術語就稱之為他自己的了。
例如,我自己認為&ldquo防衛&rdquo(safeguarding)是一個比&ldquo保護措施&rdquo(protectivemeasure)更好的術語,這是我使用的一個術語;但是,我絕沒有發現這兩個術語在意義上有何差别。
再者,當一個人用早期&ldquo幻想出來的&rdquo和&ldquo幻想&rdquo這樣的術語來代替&ldquo虛構出來的&rdquo&ldquo存在于想象中的&rdquo和&ldquo虛構&rdquo(fiction)時,在阿德勒的命題中又會發現許多熟悉的特征。
精神分析是堅決主張這些術語的同一性的,即使這些術語的作者多年未參加我們的共同研究工作。
阿德勒理論的第三部分,對不合意的分析事實進行曲解和篡改,實際上就是把&ldquo個體心理學&rdquo,正如他現在所稱的那樣,和精神分析明确區分開來的東西。
正如我們所知,阿德勒體系的原則是,個體的自我主張(self-assertion)的目标,或他的&ldquo權力意志&rdquo,是以&ldquo男性抗議&rdquo(masculineprotest)[262]的形式,在生命活動中,在性格形成和在神經症中起主要作用的東西。
但是,這個&ldquo男性抗議&rdquo,即阿德勒的動機力量,不是别的,而是從他的心理學機制中分離出來的壓抑,除此之外,它還是性欲化的&mdash&mdash這和他自誇的把性欲從心理生活中排除出去完全不一緻。
[263]&ldquo男性抗議&rdquo無疑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把它作為心理生活的(唯一的)動機力量,那麼,被觀察到的事實就會作為一個用來起跳之後而留下來的跳闆。
讓我們考慮一個基本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中感受到一種嬰幼兒時期的願望,即兒童觀察成人之間性活動的願望。
分析表明,在醫生後來将要對其生活史予以關注的那些人的病例中,未成年觀察者在這時有兩種沖動,在男孩中一個沖動是使自己處在主動的男人地位,而另一個沖動則與此相反,是想使自己和被動的女人一緻的沖動。
[264]這兩種沖動往往會在其中耗盡可能發生的快樂情境。
第一個沖動可以在&ldquo男性抗議&rdquo的标題下出現,如果這個概念想完全保持任何意義的話。
但是,第二種阿德勒所不予重視的和他一無所知的那個進一步的過程,卻是在以後的神經症中變得更加重要的一個過程。
阿德勒竟然陷入到自我那個妒忌的狹窄氣量中,以至于他隻考慮那些适合于自我,并受到自我鼓勵的本能沖動;在神經症的情況下,沖動是和自我相反的,這正是超出他的見識的那種情境。
精神分析已使一項努力成為必要,即将其理論的基本原則與兒童的心理生活相聯系。
就此而言,阿德勒卻表現出,他最嚴重地脫離了實際的觀察,顯示出他在概念上最基本的混亂。
在這裡他把&ldquo男性的&rdquo和&ldquo女性的&rdquo的生物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意義毫無希望地混雜起來。
[265]讓一個兒童(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出生就在蔑視女性的基礎上制定他的生活計劃,并把希望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作為他的&ldquo指導路線&rdquo(guidingline)[266],這是不可能的,也為觀察證明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兒童沒有區分性别意義的觀念;相反,他們最初是這樣假設的,認為兩性都有同樣的生殖器官(指男性生殖器);他們并不是以區分性别這個問題開始其探索的[267],社會對女人的輕蔑對兒童來說是完全陌生的。
對某些女人而言,在她們的神經症中,想成為一個男人的願望并不起作用。
無論在男性抗議中可能表明存在着什麼東西,都很容易追溯到由于害怕閹割或與性活動發生最早期沖突而産生的最初自戀的障礙。
關于神經症的心理發生學(psychogenesis)的一切争論,最終必須在兒童神經症領域确定下來。
對一個早期兒童神經症的認真分析,将會結束對神經症病因學(aetiology)的一切誤解,結束關于對性本能在神經症中所起作用的一切疑問。
[268]這就是為什麼在對榮格的論文《兒童,心靈中的沖突》(1910c)進行批評時,阿德勒(1911a)被迫轉嫁罪責,認為該病例的這些事實無疑是(這個兒童的)父親片面安排的。
我将不再詳述阿德勒理論的生物學方面,也不再讨論究竟是實際的&ldquo器官自卑&rdquo[第51頁注a],還是對它的主觀感受&mdash&mdash人們并不知道是哪一個&mdash&mdash真能作為阿德勒體系的基礎。
我隻是附帶地說明一下,假如真是這樣的話,那麼,神經症似乎就是一切身體衰老的副産品,而觀察卻表明,大多數使人印象深刻的、醜陋的、畸形的、殘暴的和可憐的人并不能用神經症來影響他們的缺陷。
我将不再讨論這個有趣的主張,根據這個主張,自卑感可以追溯到作為一個兒童的情感。
這表明在&ldquo個體心理學&rdquo中又出現了這種僞裝,精神分析如此堅決強調的那種幼稚病(infantilism)的因素就是以此做僞裝的。
另一方面,我必須指出,精神分析所獲得的一切心理學知識是如何被阿德勒抛到九霄雲外的。
但是,在他的《神經症的構成》(1912)一書中,潛意識仍然被作為一種與他的體系毫無關系的心理學所特有的東西提出來。
後來他一直堅持聲稱,一個觀念究竟是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這對他來說是無所謂的。
阿德勒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他并沒有理解壓抑。
他在維也納學會(1911年2月)宣讀的一篇論文摘要中寫着,必須指出,在一個特殊的病例中有證據表明,這個病人從未壓抑過他的力比多,而且一直在不斷地保護自己免受壓抑。
[269]此後不久,在維也納學會的一次讨論中他說道:&ldquo如果你想問壓抑來自何處,那麼回答就是&lsquo來自文明’ 但是,如果你繼續詢問文明來自何處,則回答就是&lsquo來自壓抑&rsquo。
所以請看,這完全是在玩弄文字遊戲。
&rdquo阿德勒據以揭露&ldquo神經症特點&rdquo的防禦機制的那一點點敏銳和機智,将足以指明他的這種詭計多端的論點的出路。
他的意思無非是說,文明是建立在前幾代人産生的壓抑基礎上的,而要求每一代新人通過産生同樣的壓抑來保持這種文明。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的事兒,一個小孩認為人們在嘲笑他而哭起來,因為當他問雞蛋來自何處時,人們告訴他&ldquo來自母雞&rdquo,而當他繼續問母雞來自何處的時候,人們則告訴他&ldquo來自雞蛋&rdquo。
但是,人們并不是在玩弄文字遊戲;相反,人們是在向他
[260]另外,阿德勒的理論與其說具有它所主張的那種特點,倒不如說更具有它所否認的那種特點,這樣,他的理論就是由三種完全不同價值的成分組成的:(1)對自我心理學有用的貢獻;(2)雖然毫無必要但還可以接受的那種把分析事實轉變成新的&ldquo難懂的話”(3)當這些事實不符合自我的要求時,就歪曲和篡改這些事實。
精神分析從來沒有忽視第一種成分,雖然這些成分不值得受到特别注意;精神分析更關心的是想表明,每一種自我傾向都包含着力比多成分。
而阿德勒的理論所強調的卻與此相反,是在力比多的本能沖動中自我的組成成分。
如果阿德勒不是為了支持其自我中心的本能成分而否認力比多沖動,從而在每一種情況下都使用這種觀察的話,那麼,這将會是一個很大的收獲。
他的理論所做的就是每一個病人所做的,也是我們的意識思維大體上所做的&mdash&mdash就是說,正如瓊斯(1908)所稱的那樣,為了隐藏潛意識動機而利用了一種&ldquo文飾作用&rdquo(rationalization)。
阿德勒如此始終如一地堅持這個觀點,他自信地認為,在性活動中最強烈的動機力量是,男人想表明自己對女人的控制&mdash&mdash男人是&ldquo高高在上的&rdquo。
我不知道他是否在他的論著中表述了這些荒謬的觀點。
精神分析早就認識到,神經症的每一個症狀都産生于可能存在的某種妥協。
因此,每一種症狀一定以某種方式遵循着進行壓抑的自我的要求;它一定會提供某種好處,它一定承認具有某種用途,或者說,它一定會遭到像原始的本能沖動自身所已經避開的那種同樣的命運。
&ldquo從疾病中獲益&rdquo這個術語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如果症狀想要繼續存在,那麼,人們把自我的&ldquo原發性獲益&rdquo(這一定是在産生症狀時獲得的)和&ldquo繼發性獲益&rdquo(這是在依戀于自我的其他目的時意外發生的)區分開來,也是有道理的。
[261]我們也早就知道,把這種獲益從疾病中撤離出來,或者由于真實的外界環境所發生的某種變化使這種獲益消失,實為治療這種症狀的機制之一。
在阿德勒的學說中,主要強調的是那些容易證實的和明白易懂的方面,而完全置如下事實于不顧,即在無數情況下,自我由于其用途而在屈從于強加給它的非常讨厭的症狀時(例如,把焦慮作為一種安全的手段),隻是把非做不可的事裝成出于好心才做的。
自我在這裡扮演的是馬戲團裡的小醜那個滑稽可笑的角色,這個醜角試圖用他的手勢使觀衆信服,在馬戲團表演中的每一種變化都是在他的命令下進行的。
但是,隻有最年幼無知的觀衆才會受他的欺騙。
精神分析不得不對阿德勒理論的第二個構成成分加以支持,正如這個理論将會給它自己的某些東西提供支持那樣。
事實上,這個理論不過是精神分析的知識而已,這是那位作者在十年的共同研究期間從衆所周知的根源中推斷出來的,現在,他隻是改換了一個術語就稱之為他自己的了。
例如,我自己認為&ldquo防衛&rdquo(safeguarding)是一個比&ldquo保護措施&rdquo(protectivemeasure)更好的術語,這是我使用的一個術語;但是,我絕沒有發現這兩個術語在意義上有何差别。
再者,當一個人用早期&ldquo幻想出來的&rdquo和&ldquo幻想&rdquo這樣的術語來代替&ldquo虛構出來的&rdquo&ldquo存在于想象中的&rdquo和&ldquo虛構&rdquo(fiction)時,在阿德勒的命題中又會發現許多熟悉的特征。
精神分析是堅決主張這些術語的同一性的,即使這些術語的作者多年未參加我們的共同研究工作。
阿德勒理論的第三部分,對不合意的分析事實進行曲解和篡改,實際上就是把&ldquo個體心理學&rdquo,正如他現在所稱的那樣,和精神分析明确區分開來的東西。
正如我們所知,阿德勒體系的原則是,個體的自我主張(self-assertion)的目标,或他的&ldquo權力意志&rdquo,是以&ldquo男性抗議&rdquo(masculineprotest)[262]的形式,在生命活動中,在性格形成和在神經症中起主要作用的東西。
但是,這個&ldquo男性抗議&rdquo,即阿德勒的動機力量,不是别的,而是從他的心理學機制中分離出來的壓抑,除此之外,它還是性欲化的&mdash&mdash這和他自誇的把性欲從心理生活中排除出去完全不一緻。
[263]&ldquo男性抗議&rdquo無疑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把它作為心理生活的(唯一的)動機力量,那麼,被觀察到的事實就會作為一個用來起跳之後而留下來的跳闆。
讓我們考慮一個基本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中感受到一種嬰幼兒時期的願望,即兒童觀察成人之間性活動的願望。
分析表明,在醫生後來将要對其生活史予以關注的那些人的病例中,未成年觀察者在這時有兩種沖動,在男孩中一個沖動是使自己處在主動的男人地位,而另一個沖動則與此相反,是想使自己和被動的女人一緻的沖動。
[264]這兩種沖動往往會在其中耗盡可能發生的快樂情境。
第一個沖動可以在&ldquo男性抗議&rdquo的标題下出現,如果這個概念想完全保持任何意義的話。
但是,第二種阿德勒所不予重視的和他一無所知的那個進一步的過程,卻是在以後的神經症中變得更加重要的一個過程。
阿德勒竟然陷入到自我那個妒忌的狹窄氣量中,以至于他隻考慮那些适合于自我,并受到自我鼓勵的本能沖動;在神經症的情況下,沖動是和自我相反的,這正是超出他的見識的那種情境。
精神分析已使一項努力成為必要,即将其理論的基本原則與兒童的心理生活相聯系。
就此而言,阿德勒卻表現出,他最嚴重地脫離了實際的觀察,顯示出他在概念上最基本的混亂。
在這裡他把&ldquo男性的&rdquo和&ldquo女性的&rdquo的生物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意義毫無希望地混雜起來。
[265]讓一個兒童(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出生就在蔑視女性的基礎上制定他的生活計劃,并把希望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作為他的&ldquo指導路線&rdquo(guidingline)[266],這是不可能的,也為觀察證明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兒童沒有區分性别意義的觀念;相反,他們最初是這樣假設的,認為兩性都有同樣的生殖器官(指男性生殖器);他們并不是以區分性别這個問題開始其探索的[267],社會對女人的輕蔑對兒童來說是完全陌生的。
對某些女人而言,在她們的神經症中,想成為一個男人的願望并不起作用。
無論在男性抗議中可能表明存在着什麼東西,都很容易追溯到由于害怕閹割或與性活動發生最早期沖突而産生的最初自戀的障礙。
關于神經症的心理發生學(psychogenesis)的一切争論,最終必須在兒童神經症領域确定下來。
對一個早期兒童神經症的認真分析,将會結束對神經症病因學(aetiology)的一切誤解,結束關于對性本能在神經症中所起作用的一切疑問。
[268]這就是為什麼在對榮格的論文《兒童,心靈中的沖突》(1910c)進行批評時,阿德勒(1911a)被迫轉嫁罪責,認為該病例的這些事實無疑是(這個兒童的)父親片面安排的。
我将不再詳述阿德勒理論的生物學方面,也不再讨論究竟是實際的&ldquo器官自卑&rdquo[第51頁注a],還是對它的主觀感受&mdash&mdash人們并不知道是哪一個&mdash&mdash真能作為阿德勒體系的基礎。
我隻是附帶地說明一下,假如真是這樣的話,那麼,神經症似乎就是一切身體衰老的副産品,而觀察卻表明,大多數使人印象深刻的、醜陋的、畸形的、殘暴的和可憐的人并不能用神經症來影響他們的缺陷。
我将不再讨論這個有趣的主張,根據這個主張,自卑感可以追溯到作為一個兒童的情感。
這表明在&ldquo個體心理學&rdquo中又出現了這種僞裝,精神分析如此堅決強調的那種幼稚病(infantilism)的因素就是以此做僞裝的。
另一方面,我必須指出,精神分析所獲得的一切心理學知識是如何被阿德勒抛到九霄雲外的。
但是,在他的《神經症的構成》(1912)一書中,潛意識仍然被作為一種與他的體系毫無關系的心理學所特有的東西提出來。
後來他一直堅持聲稱,一個觀念究竟是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這對他來說是無所謂的。
阿德勒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他并沒有理解壓抑。
他在維也納學會(1911年2月)宣讀的一篇論文摘要中寫着,必須指出,在一個特殊的病例中有證據表明,這個病人從未壓抑過他的力比多,而且一直在不斷地保護自己免受壓抑。
[269]此後不久,在維也納學會的一次讨論中他說道:&ldquo如果你想問壓抑來自何處,那麼回答就是&lsquo來自文明’ 但是,如果你繼續詢問文明來自何處,則回答就是&lsquo來自壓抑&rsquo。
所以請看,這完全是在玩弄文字遊戲。
&rdquo阿德勒據以揭露&ldquo神經症特點&rdquo的防禦機制的那一點點敏銳和機智,将足以指明他的這種詭計多端的論點的出路。
他的意思無非是說,文明是建立在前幾代人産生的壓抑基礎上的,而要求每一代新人通過産生同樣的壓抑來保持這種文明。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的事兒,一個小孩認為人們在嘲笑他而哭起來,因為當他問雞蛋來自何處時,人們告訴他&ldquo來自母雞&rdquo,而當他繼續問母雞來自何處的時候,人們則告訴他&ldquo來自雞蛋&rdquo。
但是,人們并不是在玩弄文字遊戲;相反,人們是在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