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托漢裔劉淵稱王 亂晉室張方劫駕

關燈
卻說探馬探知此事,飛報劉淵,劉淵大驚曰:&ldquo李特兄弟疏财仗義,久得民心。

    不期孺子英勇,乃能代父報仇,俨登王位。

    使其順流而出蜀境,進圖中原,則與吾事天下者,必此人也。

    &rdquo劉宣等進曰:&ldquo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德之時也。

    單于積德在躬,久為晉人所服,望單于早登天子之位,然後進圖中原。

    天威所指,萬姓歡迎,天下不足定矣。

    &rdquo 劉淵曰:&ldquo吾亦欲複漢高之業久矣,然此時天下未定,不宜便即大位,且自稱漢王,興複漢業。

    俟宇宙混一之後,那時再議未遲。

    &rdquo劉宣等大喜,踴躍歡呼。

    即日于南郊築壇,又鑄漢王寶玺。

    擇了吉日,群臣奉劉淵至壇上,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國号曰漢。

    追上漢後主尊谧曰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之廟,立妻呼延氏為王後,置丞相以下官,大赦境内,為以告天人。

    其略曰: 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應期,廓開大業。

    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漢道。

    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過唐日。

    中宗孝宣皇帝,搜揚乂,多士盈朝。

    是我祖宗道邁三王,功高五帝,故蔔年倍于夏商,蔔世過于姬氏。

    【眉】自己想做皇帝,卻認别人做祖宗。

    漢室自家破國亡之後垂四十年,忽然出此一個雜種子孫,當亦鬼所不及料也。

    一笑。

    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賊臣王莽,滔天篡逆。

    我世祖光武皇帝,誕資聖武,恢複鴻基,祀漢配天,不失舊物三光,晦而複明,神器幽而複顯。

    顯宗孝明皇帝、肅宗孝章皇帝累葉重晖,炎光再闡。

    自安和已後,皇綱【眉】《晉書》作嗣。

    漸頹,天步艱艱,國統頻絕。

    黃巾海沸于神【夾】晉書作九。

    州,群閹毒流于四海。

    董卓因之,肆其狂【夾】《晉書》作猖。

    勃。

    曹操父子,兇逆相尋,故孝愍委棄萬乘,【夾】《晉書》作國。

    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終有泰,旋轸舊京。

    何圖天未悔禍,後帝窘辱,自社稷淪喪,宗廟之不血食,四十年于茲矣。

    今天誘其衷,悔禍皇漢,使司馬氏父子兄弟,疊相殘滅,黎庶塗炭,靡所控訴。

    【夾】晉書作告。

    孤今猥為群公所推,紹修三祖之業,顧茲尩暗,戰遑靡厝,但以大恥未雪,社稷無主,銜膽栖冰,勉從衆議。

    【夾】本十六國春秋。

     當下劉淵封右賢王劉宣為丞相,崔遊為禦史大夫,左于陸王劉宏為太尉,劉歡樂為尚書令,範隆為大鴻胪,朱紀為太常,族子劉曜為建武将軍,喬為冠軍将軍,右于陸王劉景為前将軍。

    文武百官,跻跻跄跄,規模大備。

    劉淵乃曰:&ldquo孤今建業之初,先當示威中原。

    前在邺郡,曾面許司馬穎舉兵相助,今王浚、司馬騰等焚掠邺郡,逼得其主走歸洛陽,彼等遂各還守土,并不入朝,整理朝綱,清除權貴。

    明明是叛臣所為,孤當舉兵讨之,一則踐孤前允司馬穎之言,二則耀兵中華。

    可先讨并州司馬騰,俟下了并州,即以得勝之兵,往讨幽州王浚。

    &rdquo令畢,即日點兵,親統諸将向并州進發。

     東嬴公騰自和王浚焚掠了邺郡之後,即回到并州,終日縱情酒色,不理民事。

    及聞劉淵率兵來攻,慌集衆謀士商議。

    可奈衆謀士深染了王戎、王衍等習氣,以清談為高尚,平日所講,無非是黃老之學,此時兵臨城下,将至濠邊,如何計議得出個善策?無非是&ldquo兵來将擋,水來土掩&rdquo等一派老生常談,絕無一個調遣之策。

    東嬴公騰隻得命将軍聶玄,領兵應敵。

    劉淵前部建武将軍劉曜,正驅兵大進,忽遇聶玄領兵到來,便抖擻神威,奮勇厮殺。

    聶玄看看抵敵不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