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遭寇亂惠帝返洛陽 報父仇李雄霸全蜀

關燈
兵報仇。

    帳下校尉樸泰進曰:&ldquo與其我往報仇,不如使彼來就死。

    &rdquo李雄曰:&ldquo我報仇心急,知他何時始來?&rdquo樸泰曰:&ldquo末将當往詐降,許為内應,則羅尚必親來受死矣。

    &rdquo李雄曰:&ldquo詐降彼或不信,為之奈何?&rdquo樸泰曰:&ldquo末将受先主公厚恩,願舍身圖報,恐其不信,可用苦肉計也。

    &rdquo李雄曰:&ldquo汝無罪,豈可妄施刑法?&rdquo李骧曰:&ldquo此計甚善,當大事者,不尚婦人之仁。

    &rdquo遂令左右解下樸泰衣服,用皮鞭鞭之百餘,皮肉皆破,血流狼藉。

     樸泰乃星夜趕至成都,求見羅尚投降,口稱并報機密。

    羅尚喚入,樸泰哭拜在地曰:&ldquo李骧、李雄叔侄争立,城中饑民餓莩相望,彼等擁有倉庫,不肯救濟,民懷怨心。

    某為收拾民心起見,勸其略施赈撫,誰知反因此觸其狂怒,橫加非刑,故特來麾下投降,望賜收錄。

    某願仍返郫城,作為内應。

    乞将軍親提一旅之師,救此滿城百姓性命,某當舉火為号。

    &rdquo羅尚見其遍體鱗傷,遂深信之,曰:&ldquo汝且在此将息,待傷痊再去未遲。

    &rdquo樸泰曰:&ldquo不可。

    某受刑後,托詞養傷不出,星夜來此,若遲延不返,彼必生疑矣。

    将軍倘不信,可使心腹人随某前去,一同立功也。

    &rdquo羅尚大喜,賞與金帛。

    樸泰頓首,謝曰:&ldquo未立寸功,何敢受賞?請将軍留此,俟他日破郫城時,用以周濟窮民,某受賜多矣。

    &rdquo羅尚歎曰:&ldquo義士也!&rdquo樸泰曰:&ldquo義則不敢當,某所以願緻死力于将軍者,一則欲效微勞,二則急于救滿城饑民耳。

    城破之日,乞将軍大開倉庫,以赈恤之。

    &rdquo羅尚即命心腹将士隗仲,與樸泰先行,便欲親往取郫城。

    隗伯谏曰:&ldquo不可。

    樸泰之言,乃一面之詞耳,虛實未可知,萬一堕其詭計,既不能殺賊,徒自損銳氣。

    不如某代将軍一行,縱敗亦與全軍無損,事成,則歸功于将軍。

    如何?&rdquo羅尚依言。

    即命隗伯點起三千軍士,殺奔郫城而去。

     卻說樸泰帶着隗仲,星夜回到陴城,引之到府堂之上,一刀殺卻,對李雄細說前事。

    李雄即令李骧引三千精兵,先到半路上伏下。

    樸泰卻去預備一切。

    次日黃昏時分,隗伯兵到。

    樸泰等到人靜時,悄悄從城上放下一把長梯,倚在城牆上,卻在城頭放起一把火。

    隗伯即揮兵直逼城下,兵士見有長梯,又有内應之約,遂争先沿梯而上。

    樸泰早在城上伏下精壯之士等敵兵登城時,便兩個捉一個,都攢四蹄捆下,又拔刀指住,不許聲喊。

    隗伯在城外,看着登城之士已約有四五百人,卻還不見動靜,不覺心疑,便傳令止住衆兵,且慢登城。

    正傳令間,忽然一聲炮響,城門大開,喊聲起處,李雄率兵殺出。

    隗伯措手不及,撥馬先逃。

    李雄随後掩殺,生擒殺死,不計其數。

    隗伯舍命逃走,到四鼓時,看看追兵已遠,正欲憩息,忽然喊聲起處,火把齊明,李骧領一彪軍攔住去路,李雄從後面殺來。

    慌得隗伯落荒而走,所有三千兵,除殺死外,盡被生擒活捉,不曾走了一個。

    李雄卻叫自家軍士,都換了晉軍衣甲,打着晉家旗幟,口唱凱歌,徑奔成都,口稱隗将軍破了郫城來也。

    成都守兵見是自家兵士,即開門放入,李家兵就在城中殺起。

    吓得羅尚等人不及甲,馬不及鞍,棄城而走。

    李雄乘勝追趕,羅尚所過州郡,不及停留,即被李雄襲去。

    直追至巴東,方始收兵回成都。

    【眉】李雄是蜀太宗武皇帝。

    此時蜀中大饑,李雄大出金帛、菽粟,赈撫饑民,人心大悅。

    李雄遂自立為成都王,改元建興。

    【眉】又是未做皇帝先改元,可謂是父是子。

    此惠帝年永興元年事也。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