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遭寇亂惠帝返洛陽 報父仇李雄霸全蜀
關燈
小
中
大
之兵,嚴肅齊整。
趙見其如此,恐不能駕馭,乃欲殺之。
李庠亦欲窺趙之心,乘間說之曰:&ldquo今中國大亂,晉室骨肉相殘,不可複興矣,明公道格天地,德被寰區,望應天順人,以行湯武之事,拯生民于塗炭,天下可定也!&rdquo趙借勢大怒曰:&ldquo此大逆不道之言,汝鳥敢以污吾耳!&rdquo叱令武士推出斬之。
李流、李骧聞報大驚,連夜奔出城外,會着李特,招集流民,星夜襲破綿竹據住。
趙命蜀郡太守李芯,率精兵一萬,往攻綿竹。
李特不等兵到,便率兵出城,在半路伏下。
李苾經過,時已黃昏,傳令紮住,俟天明進發。
至更深時,李特伏兵齊出,撲入敵營,四面放火,李苾軍中大亂,十停人馬,燒死了八九停。
殺至天明,李苾率領殘兵,奔回成都,李特乘勝随後掩殺。
李芯入得成都時,追兵已到。
雲梯、火炮四面攻打,喊聲大震。
蜀中百姓,生性懦弱,吓得扶老攜幼,到趙轅門求救,趙手足無措。
李特攻至黃昏,不肯收兵。
李芯等一班文武,連夜開門出城逃命。
趙獨帶了妻子,混出城去,乘坐小船逃走。
走至廣都,被其手下人朱竺殺死,将首級到李特軍前投降。
卻說李特殺入成都,将逃不盡之官吏盡行殺死。
一面使人赍表至洛陽,表陳趙反叛罪狀,一面将趙首級祭了李庠。
時适朝廷命涼州刺史羅尚奉诏讨,已入蜀境,李特乃使人攜帶牛酒,至羅尚軍前勞犒軍士,迎羅尚入成都,自己卻退居綿竹。
羅尚慮流民過多,傳令李特,限于七月内一律遷徙出境。
李特曰:&ldquo此時晚稻未收,雖置行糧,且水潦遍地,亦不便行。
請緩期至年終,便當徙去。
&rdquo羅尚不允,催逼愈甚,且傳令各百姓,不得容留流民雜居。
李特無奈,乃在城外結下兩個大營,俾流民居住。
一時六郡流民怨聲載道,皆奔集李特部下,一旬之間,聚至三萬餘人。
羅尚恐人多生事,乃饬令部下,勒兵把守。
衆流民乃大怒曰:&ldquo吾等就食來此,乃以叛逆待我耶?&rdquo于是群推李特為首,願聽号令。
李特乃率衆殺敗守兵,進逼成都,奮力攻打。
羅尚把守不住,退至益州。
李特占了成都,自稱持節大都督,鎮北大将軍,改元建初。
【眉】未做皇帝先行改元,大有預備做皇帝光景。
可發一笑。
自是羅尚節節退敗,無奈申奏朝廷,又檄調四方兵士前來助戰。
相持半年,兵弁大集,乃分伏各處要隘,羅尚親至成都誘敵。
李特望見曰:&ldquo羅尚自來,可并力取之,捉住此人,全蜀可定矣。
&rdquo乃亦親自出城迎敵。
其兄李輔、李遠,率兵繼後。
羅尚抵敵不住,望後敗走。
李特等随後趕來,追殺三十餘裡。
忽然一聲炮響,四下伏兵齊起,将李特等兵沖為兩段,團團圍住。
李特奮勇厮殺,羅尚登在高山之上,指揮衆兵圍得鐵桶相似。
李特左沖右突,不能得出。
自午時殺至黃昏,人馬死傷大半。
忽見敵陣前小校用長竿挑着李輔、李遠首級招降,李特大叫一聲,拔劍自刎而死。
羅尚傳令取了首級,連夜襲複了成都。
此晉惠帝泰安二年事也。
卻說羅尚破了成都,即傳令休兵三日,再至郫城取李雄。
原來李特之子李雄,生得身長八尺三寸,容貌魁偉,面如重雲,鼻如飛龍,目如方器,耳如相望,少有烈氣。
有相人者遊蜀中,每謂人曰:&ldquo關隴之士皆當南移,李氏子中,惟仲隽【夾】李雄字。
天姿奇異,有大貴之表,終為人主也。
&rdquo自是人争歸之。
李特起兵,略取蜀中州縣,即命李雄守郫城。
至是得父親被害之報,放聲大哭,便欲興兵報仇。
此時李骧自成都逃歸郫城,勸曰:&ldquo報仇大事,不可倉卒。
汝父既為持節大都督,今不幸而死,汝當嗣立。
請正位之後,誓師而出,一則為報仇計,二則創基立業,在此一舉矣。
&rdquo李雄從之。
即日自稱大都督、大将軍,封叔父李骧為骁騎将軍,刻日興
趙見其如此,恐不能駕馭,乃欲殺之。
李庠亦欲窺趙之心,乘間說之曰:&ldquo今中國大亂,晉室骨肉相殘,不可複興矣,明公道格天地,德被寰區,望應天順人,以行湯武之事,拯生民于塗炭,天下可定也!&rdquo趙借勢大怒曰:&ldquo此大逆不道之言,汝鳥敢以污吾耳!&rdquo叱令武士推出斬之。
李流、李骧聞報大驚,連夜奔出城外,會着李特,招集流民,星夜襲破綿竹據住。
趙命蜀郡太守李芯,率精兵一萬,往攻綿竹。
李特不等兵到,便率兵出城,在半路伏下。
李苾經過,時已黃昏,傳令紮住,俟天明進發。
至更深時,李特伏兵齊出,撲入敵營,四面放火,李苾軍中大亂,十停人馬,燒死了八九停。
殺至天明,李苾率領殘兵,奔回成都,李特乘勝随後掩殺。
李芯入得成都時,追兵已到。
雲梯、火炮四面攻打,喊聲大震。
蜀中百姓,生性懦弱,吓得扶老攜幼,到趙轅門求救,趙手足無措。
李特攻至黃昏,不肯收兵。
李芯等一班文武,連夜開門出城逃命。
趙獨帶了妻子,混出城去,乘坐小船逃走。
走至廣都,被其手下人朱竺殺死,将首級到李特軍前投降。
卻說李特殺入成都,将逃不盡之官吏盡行殺死。
一面使人赍表至洛陽,表陳趙反叛罪狀,一面将趙首級祭了李庠。
時适朝廷命涼州刺史羅尚奉诏讨,已入蜀境,李特乃使人攜帶牛酒,至羅尚軍前勞犒軍士,迎羅尚入成都,自己卻退居綿竹。
羅尚慮流民過多,傳令李特,限于七月内一律遷徙出境。
李特曰:&ldquo此時晚稻未收,雖置行糧,且水潦遍地,亦不便行。
請緩期至年終,便當徙去。
&rdquo羅尚不允,催逼愈甚,且傳令各百姓,不得容留流民雜居。
李特無奈,乃在城外結下兩個大營,俾流民居住。
一時六郡流民怨聲載道,皆奔集李特部下,一旬之間,聚至三萬餘人。
羅尚恐人多生事,乃饬令部下,勒兵把守。
衆流民乃大怒曰:&ldquo吾等就食來此,乃以叛逆待我耶?&rdquo于是群推李特為首,願聽号令。
李特乃率衆殺敗守兵,進逼成都,奮力攻打。
羅尚把守不住,退至益州。
李特占了成都,自稱持節大都督,鎮北大将軍,改元建初。
【眉】未做皇帝先行改元,大有預備做皇帝光景。
可發一笑。
自是羅尚節節退敗,無奈申奏朝廷,又檄調四方兵士前來助戰。
相持半年,兵弁大集,乃分伏各處要隘,羅尚親至成都誘敵。
李特望見曰:&ldquo羅尚自來,可并力取之,捉住此人,全蜀可定矣。
&rdquo乃亦親自出城迎敵。
其兄李輔、李遠,率兵繼後。
羅尚抵敵不住,望後敗走。
李特等随後趕來,追殺三十餘裡。
忽然一聲炮響,四下伏兵齊起,将李特等兵沖為兩段,團團圍住。
李特奮勇厮殺,羅尚登在高山之上,指揮衆兵圍得鐵桶相似。
李特左沖右突,不能得出。
自午時殺至黃昏,人馬死傷大半。
忽見敵陣前小校用長竿挑着李輔、李遠首級招降,李特大叫一聲,拔劍自刎而死。
羅尚傳令取了首級,連夜襲複了成都。
此晉惠帝泰安二年事也。
卻說羅尚破了成都,即傳令休兵三日,再至郫城取李雄。
原來李特之子李雄,生得身長八尺三寸,容貌魁偉,面如重雲,鼻如飛龍,目如方器,耳如相望,少有烈氣。
有相人者遊蜀中,每謂人曰:&ldquo關隴之士皆當南移,李氏子中,惟仲隽【夾】李雄字。
天姿奇異,有大貴之表,終為人主也。
&rdquo自是人争歸之。
李特起兵,略取蜀中州縣,即命李雄守郫城。
至是得父親被害之報,放聲大哭,便欲興兵報仇。
此時李骧自成都逃歸郫城,勸曰:&ldquo報仇大事,不可倉卒。
汝父既為持節大都督,今不幸而死,汝當嗣立。
請正位之後,誓師而出,一則為報仇計,二則創基立業,在此一舉矣。
&rdquo李雄從之。
即日自稱大都督、大将軍,封叔父李骧為骁騎将軍,刻日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