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易牙先得我口之所嗜者也

關燈
,離别之思,回報了他的這兩句話,随即将衣囊書策,收拾停當,交付使臣的從人。

    他也不告别丈人、丈母,也不與妻子說聲,竟自飄然出門。

    使臣請他上車,取路東行,其妻哭倒在房,口中唠唠叨叨的一頭數,一頭啼哭,啼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其妻的父母方才得知,雙雙進房中扶起。

    問道:“女兒何故這般苦痛?你的新官人何方去了?”其妻道:“吳起這個狠心賊,撇了奴家往魯國做官去了。

    ”父母聽見做官二字,又喜又疑,勸道:“兒不要哭,那做官是好事,怎麼倒要悲啼?或者他去了再着人來接你去做夫人哩!”其妻道:“這強盜那裡有這個好心,他适才見了魯國使臣,即走入房來收拾行囊,兒問他道:‘你做官是與妻子增氣,可還帶挈我了?’”父母道:“這自然之理,不消說的。

    他卻怎麼回你?”其妻道:“他說:‘我自身難管,怎顧得你。

    ’”父母聽了此言,正是話不傷心不怒,不覺咬牙切齒罵道:“薄幸賊,你自到我家,如何看待你,你忍得便舉此心。

    自古有言行短之人,一世貧窮。

    還有一說,他雖然一時執迷,說了此話,或者此時在路中懊悔,未可知也。

    你不若收拾些細軟衣飾,雇了車子,我與你趕上吳郎,同至魯國。

    無論富貴,便窮苦也要同受,那怕他飛上天去。

    ”其妻一來初嫁,二來少年,便應承道:“好。

    ”即别了母親與父親就道。

    看起來此行未為不好,若使吳起是個良善之儒,自然見了新娶的妻房,變愁為喜,如漆似膠。

    隻因吳起虺豕為心,豺狼為性,這一番追趕吳起,分明是自速其死。

    言之真是慘然。

    後人有詩忿說婦人之苦。

    那詩道: 為人莫作婦人身,一生苦樂由他人。

    假曉富貴于難一,惟有貧窮最是真。

     這首詩雖然不雅,實是真話。

    且說吳起欣然自得,一徑出了家門,取路前行。

    不诓所乘的車子忽然折輪,命工修整,擔閣了半日之程。

    正行之間,吳起回頭一望,看見後面兩隻車兒疾行而來,心疑是誰家宅眷,那處嬌娃,便扯了使臣一把,說道:“後面的車子中,決有甚麼女子婦人,我們旅行寂寞,試将眼睛開了,注視片時,也是春風一度。

    ”使臣道:“甚妙。

    ”即命停了車馬,思量要看别人的内眷。

    那知倒看了自己的尊夫人。

    正攜使臣引領而望,那車夫不認得吳起,隻顧往前推要趕路。

    誰知剛在吳起并使臣車邊擦過,打個照面。

    使臣恣意輕薄,口中啧啧稱善。

    隻見車帷之中一個老叟,認定是吳起停車相等,那知是吳起輕薄别人家的内眷之心。

    連忙道:“快住車,那個人正是吳官人。

    ”吳起聽了這句話,好生驚訝。

    及至老叟下車,方知這車中的女子是其妻也。

    連忙推開使臣道:“不要看了。

    ”使臣看:“看看有趣。

    ”吳起遂指車道:“車内是賤房在此。

    ”使臣連忙退避,口稱得罪。

     要便宜,折便宜。

    是吳起,戲其妻。

     使臣走退一旁避過,吳起向嶽丈問道:“何事?嶽父與妻子遠來,往何處去?”老叟道:“小女因你榮行,心中不舍,故此老夫恐他愁悶,特買車相趕,不若同到魯邦。

    ”吳起道:“小婿雖蒙魯君相召,未知官爵如何,倘衙門端整,我自然差人歸來奉請,何須這樣性急?”其妻正待開言,聽了他的聲口,也氣得不能出聲了。

    吳起又道:“路途遙遠,朝行暮止,又有許多不便,不若趁此仍舊與令尊回去。

    ”其妻罵道:“狠心人,虧你舍了奴家,倒也罷了,我的父母何負于你,忍心得不别而行。

    ”吳起聽了這話,也覺自家不是,便道:“我非不欲告别,那時丈人、丈母不在家,況且使臣又十分催促,教我怎生等待?”老叟道:“既往不咎了,老夫家有小事,未敢相陪,今将小女交付吳郎,一路之間,百凡珍重是所願也。

    ”(以下缺)不到的,你道是何緣故?隻為吳起的妻房,原是齊國人,疑心他為了齊人裡應外合。

    這些兵将的父母妻子,俱在魯國,恐怕遭其連累,故此不服吳起點練。

    不料,此事就傳到魯君耳朵内去了。

    魯君亦自生疑,即召前日那使臣來商議,使臣蒙召入朝,魯君把兵将生疑之事,備細說與。

    又道:“用吳起為将,或者沒有歹心,奈何軍心不服。

    ”使臣奏道:“自古有言,用人莫疑,疑人莫用。

    既是軍心不服,臣往請見吳起商議,彼必有裁決。

    ”魯君狐疑未定,宮門之外,又有飛報說齊兵之勢甚強且橫,速速出師遣将以安邊境人心。

    魯公不得已,隻得命使臣往試吳起。

    使臣出朝去見吳起,把兵将疑心、魯君猶豫之事細細直說。

    吳起聞言便厲聲應道:“我吳起平日也是一個能争善戰的奇男子,難道為了一女子的恩愛,妨了自己的功名。

    今魯君恐我有親誼在齊,未必赤心。

    吾今當殺了妻子,願去破齊,以報魯君相召美情。

    ”使臣聽見殺妻,隻道吳起假話,那知當真掣寶劍在手,走入房中。

    其妻見他手持利刃,心中不言自省,還不知他是何作為,正要開言動問,吳起便假意道:“窗外有一件異寶,你試低頭一看。

    ”其妻不知是計,正去低頭,被吳起忍着心,下着手,驟地一刀,把個如花似玉的妻子登時砍下頭顱,身首異處,熱血沖天。

    那吳起毫不動念,連忙帶血提了其妻的頭發,交付使臣,驚得使臣魂不附體。

    隻因承君命而來,隻得持了其妻之頭,奏上魯君。

    魯君失驚道:“可惜此女之死。

    ”又歎道:“壯哉!吳起殺其妻而求為我國之将,難得這個勇士。

    ”說聲未了,有人報道:“外面軍兵皆歸服吳起點練了。

    ”魯君甚喜,即命吳起出師迎敵,一面着有司官安葬其妻。

    正是: 美人一日歸塵土,芳名百世表彤譜。

    忍心吳起枉為人,悖倫喪理真夷虜。

     縱有大功及魯邦,難免有心人詈唾。

    安能遇烈風疾雹,碎擊其身若朽腐。

     吳起因忍心殺了自己之妻,始得為魯國首将。

    即時出兵與齊師相遇,大戰數回,為首一個将官被吳起刺下馬來,這邊的軍士連聲喝采,即乘勢格殺,殺得齊人片甲不回,隻輪不返。

    齊人失利而退,吳起長驅追出魯國境界,方才奏凱回镳。

    魯君大喜,加封吳起為大夫之職。

    每日宴賞,甚是寵用。

    但吳起自恃才能,氣質高傲,朝内官員不足他的甚多,乘隙于魯君之前谮道:“吳起始事曾參,母死不奔喪,曾參逐之。

    今又殺妻求将;在魯恐為不便。

    ”魯君道:“吳起威名方振,何為不便?”群臣道:“不孝不義,殘忍刻薄之人,如用之豈不遭列國物議,萬一諸侯以此責魯,何以當之?”魯君大悟,即日收了吳起的将印,禮貌甚衰。

    吳起自想道:“我殺妻求将,本因富貴,何期一旦如此。

    萬一還有他禍及身,如何是好?當今列國之君,惟魏文侯好賢禮士,不若投奔他處,以圖爵祿。

    ”是日逃脫魯國,徑投魏邦。

    正是: 高鳥既然俱射盡,良弓何用複張弦。

     魏文侯也素重吳起之名,一見如故,即拜吳起為大将軍,統領六師,各處征伐,攻城掠陣,唾手而歸。

    文侯十分信任,封吳起為西河守。

    後來文侯告薨,武侯即位,仍以西河而勞吳起。

    武侯道:“美哉。

    山河之險也。

    ”吳起答道:“軍國之事,在德不在險。

    如徒恃其險,不修文德,舟中亦皆敵國也。

    ”武侯聽了此言,甚是信服,十分寵用。

    其時,國内是田文為相。

    吳起一日酒後,偶對田文說道:“我吳起戰鬥之功,以性命相搏,不得拜相,爾不過文臣墨士,以口舌之便遂為上卿,魏侯何不明之甚。

    ”田文即将此言轉達魏侯,魏侯欲殺吳起,吳起聞風逃入楚國。

    楚王問吳起圖霸之業,吳起道:“楚國地方數千裡,帶甲百餘萬,非兵甲不利,米粟不多,皆因公族食祿太多,自相弄權,莫若削奪公族之權,則國富兵強矣!”楚王聞言大喜,即欲依行。

    其時,有一公族姓沈名懋春,就是葉公沈諸梁之子。

    他聞得楚王信任吳起,入宮奏道:“吳起初事曾子,母死不奔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