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伊尹相湯
關燈
小
中
大
正是人生遭頃刻間之流離,天運當五百年之大劫。
衆人看了這樣水勢,無不目瞪口呆,齊齊稱謝伊母。
隻見伊母慌做一團,手麻腳軟,渾身戰兢,寸步難移,口中叫苦連天,悲啼不絕。
鄰居有幾個婦人忙來攙扶,那伊母就如銅打鐵鑄成的,那裡扶攙得他動,又見後面水勢急忙趕來,衆鄰婦俱要保自己性命,隻得棄了伊母,各自逃生去了。
正是: 太平時節情雖好,大難來時難認情。
衆鄰人又去了數裡路,回頭再望,隻見水勢已平,各人便在荒郊炊爨就食,露宿曠野。
次早,水已全退,故址依然,俱各起身,仍尋舊路歸家。
但有幾個不信伊母說夢,不肯随衆同行的,因被大水淹死,這也是他自取的,亦是命該如此。
卻說有幾個老婦人原是伊母的近鄰,平日相語極好,隻為昨夜扶攙不動,各自走散,如今水平風息,不見伊母回家,所以找會他放心不下,仍到舊處尋覓,并無伊母蹤迹,東尋西找也自枉然。
一婦猛然擡頭看見一株桑樹,在途中植着,便道:“此地從來沒有這株樹,卻是那裡來的,這也奇異得緊。
”又一婦人道:“想是昨日大水氽來的。
”又有一婦人道:“若是水氽來的,必然歪斜,那能夠種得這樣好。
”大家齊道向前觀看,自見明白。
正行之間,忽聽得樹腳邊有孩子啼哭之聲,仔細看時,這樹卻是一株空心桑樹,樹裡有一個孩子,恰像方才生下,身上血水未淨,精赤條條在那樹孔裡。
這幾個婦人都自詫異,不知是那家所生的孩子,舍得拿來抛在這裡,我們且抱他回去撫養,免緻壞他一條性命。
即忙伸手進樹孔裡去抱出此子,隻見那樹裡尚自點點滴滴流下血水來。
衆婦人道:“古怪,古怪。
難道這孩子就是桑樹所生的?難道伊母昨日就變了這株桑樹?”猜疑了半晌,擡頭再看,隻見伊母的衣服還套在樹枝上,始信這桑樹真是伊母變的。
當時,抱回村中告訴衆人,都道:“奇事。
”有的道:“這孩子決是妖怪,快快淹死了,免得贻害好人。
”有的道:“此子出身奇異,日後必然大貴。
”這兩三個婦人聽了這句話,你也要抱他去撫養,我也要抱他去撫養。
一個道:“我先看見桑樹應該與我。
”一個道:“我先聽得他哭,決該與我。
”一個道:“是我在樹裡抱出來的,如今現在我懷裡,與你二人有何幹涉?”三個争之不已,有一老者道:“你們都不必争。
況此子未必是禍、是福,卻也算做一段新聞。
不如抱去報與有莘之君,憑他發放便了。
”衆婦人都道:“好,好,好。
大家不得,到也幹幹淨淨。
”當下一同奔入城中禀報有莘國君。
國君亦稱奇絕,賞賜了各男婦,就将此子收進宮中,便命宮人撫養。
有詩為證: 天生元聖豈無謂,血産空桑果異常。
不是有莘收撫育,誰人戡亂佐商湯。
光陰似箭,歲月如流。
有莘國君撫養此子,勝于己出。
看看長大,将他取名為摯,号作伊尹氏。
伊尹性格聰明,天資穎悟,過目成誦,聞一知十,有莘國君甚是喜他。
将及二十來歲,伊尹問及生身之處,國君把當年之事說知,伊尹亦大驚異,即請命要往故址一遊,國君依允。
次日,撥遣侍從車馬相随,前往洛水。
伊尹乘車同了簇擁從人,出得城中。
不多時,早到洛水。
侍從人等禀道:“此間已是洛水之上了。
”伊尹即忙下車,将欲詢問鄉人,那些鄉人隻道是個官府,紛紛都來跪接,伊尹令從人扶起道:“二十年前空桑中小兒,即是我也。
父母固亡,基址必然尚在,乞衆親鄰指示一看。
”衆人聽說如見故人,個個歡天喜地,随即指引到一所破草屋說道:“此房即是。
隻因令尊堂沒後,另換人居住了。
”伊尹在屋外走了一轉,又向屋内看了一番,不覺凄然淚下,又問吾父之冢何在?衆人道:“因未殡葬,當年被大水漂沒了。
”伊尹聞說更自傷心,又問:“空桑在于何處?還茂盛否?引我一看。
”衆人道:“此去四五裡路程,至今枝葉繁茂,請先乘了車子,我們引導。
”伊尹說道:“不必車子,倒是步行便。
”衆人一同伊尹來到空桑之下,伊尹又問昔年緣故,衆人又備述了一番。
伊尹向空桑倒身禮拜,哭泣了一回,起來又問道:“當時抱我回去的三位老安人,都還在否?”衆人回道:“俱棄世已
衆人看了這樣水勢,無不目瞪口呆,齊齊稱謝伊母。
隻見伊母慌做一團,手麻腳軟,渾身戰兢,寸步難移,口中叫苦連天,悲啼不絕。
鄰居有幾個婦人忙來攙扶,那伊母就如銅打鐵鑄成的,那裡扶攙得他動,又見後面水勢急忙趕來,衆鄰婦俱要保自己性命,隻得棄了伊母,各自逃生去了。
正是: 太平時節情雖好,大難來時難認情。
衆鄰人又去了數裡路,回頭再望,隻見水勢已平,各人便在荒郊炊爨就食,露宿曠野。
次早,水已全退,故址依然,俱各起身,仍尋舊路歸家。
但有幾個不信伊母說夢,不肯随衆同行的,因被大水淹死,這也是他自取的,亦是命該如此。
卻說有幾個老婦人原是伊母的近鄰,平日相語極好,隻為昨夜扶攙不動,各自走散,如今水平風息,不見伊母回家,所以找會他放心不下,仍到舊處尋覓,并無伊母蹤迹,東尋西找也自枉然。
一婦猛然擡頭看見一株桑樹,在途中植着,便道:“此地從來沒有這株樹,卻是那裡來的,這也奇異得緊。
”又一婦人道:“想是昨日大水氽來的。
”又有一婦人道:“若是水氽來的,必然歪斜,那能夠種得這樣好。
”大家齊道向前觀看,自見明白。
正行之間,忽聽得樹腳邊有孩子啼哭之聲,仔細看時,這樹卻是一株空心桑樹,樹裡有一個孩子,恰像方才生下,身上血水未淨,精赤條條在那樹孔裡。
這幾個婦人都自詫異,不知是那家所生的孩子,舍得拿來抛在這裡,我們且抱他回去撫養,免緻壞他一條性命。
即忙伸手進樹孔裡去抱出此子,隻見那樹裡尚自點點滴滴流下血水來。
衆婦人道:“古怪,古怪。
難道這孩子就是桑樹所生的?難道伊母昨日就變了這株桑樹?”猜疑了半晌,擡頭再看,隻見伊母的衣服還套在樹枝上,始信這桑樹真是伊母變的。
當時,抱回村中告訴衆人,都道:“奇事。
”有的道:“這孩子決是妖怪,快快淹死了,免得贻害好人。
”有的道:“此子出身奇異,日後必然大貴。
”這兩三個婦人聽了這句話,你也要抱他去撫養,我也要抱他去撫養。
一個道:“我先看見桑樹應該與我。
”一個道:“我先聽得他哭,決該與我。
”一個道:“是我在樹裡抱出來的,如今現在我懷裡,與你二人有何幹涉?”三個争之不已,有一老者道:“你們都不必争。
況此子未必是禍、是福,卻也算做一段新聞。
不如抱去報與有莘之君,憑他發放便了。
”衆婦人都道:“好,好,好。
大家不得,到也幹幹淨淨。
”當下一同奔入城中禀報有莘國君。
國君亦稱奇絕,賞賜了各男婦,就将此子收進宮中,便命宮人撫養。
有詩為證: 天生元聖豈無謂,血産空桑果異常。
不是有莘收撫育,誰人戡亂佐商湯。
光陰似箭,歲月如流。
有莘國君撫養此子,勝于己出。
看看長大,将他取名為摯,号作伊尹氏。
伊尹性格聰明,天資穎悟,過目成誦,聞一知十,有莘國君甚是喜他。
将及二十來歲,伊尹問及生身之處,國君把當年之事說知,伊尹亦大驚異,即請命要往故址一遊,國君依允。
次日,撥遣侍從車馬相随,前往洛水。
伊尹乘車同了簇擁從人,出得城中。
不多時,早到洛水。
侍從人等禀道:“此間已是洛水之上了。
”伊尹即忙下車,将欲詢問鄉人,那些鄉人隻道是個官府,紛紛都來跪接,伊尹令從人扶起道:“二十年前空桑中小兒,即是我也。
父母固亡,基址必然尚在,乞衆親鄰指示一看。
”衆人聽說如見故人,個個歡天喜地,随即指引到一所破草屋說道:“此房即是。
隻因令尊堂沒後,另換人居住了。
”伊尹在屋外走了一轉,又向屋内看了一番,不覺凄然淚下,又問吾父之冢何在?衆人道:“因未殡葬,當年被大水漂沒了。
”伊尹聞說更自傷心,又問:“空桑在于何處?還茂盛否?引我一看。
”衆人道:“此去四五裡路程,至今枝葉繁茂,請先乘了車子,我們引導。
”伊尹說道:“不必車子,倒是步行便。
”衆人一同伊尹來到空桑之下,伊尹又問昔年緣故,衆人又備述了一番。
伊尹向空桑倒身禮拜,哭泣了一回,起來又問道:“當時抱我回去的三位老安人,都還在否?”衆人回道:“俱棄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