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公輸子之巧

關燈
國之旱系魯國有人魇鎮,必須遣使赍帛求救魯君方得早解民難。

    ”吳王聽說,即便備了禮物,遣使竟到魯國,見了魯君,把吳王的來意說了一遍。

    魯君道:“若果有魇鎮之事,隻問魯班便知端的。

    ”随即召魯班進朝來問,魯班也不敢隐瞞,把為父報仇的根繇從頭直說。

    魯君即命去了木人,魯班不敢違背,走到城頭取将下來,回複魯君,使臣拜謝而去。

    此後吳國便有大雨,人民安樂。

    後人有詩為證: 吳中亢口天三周,百姓悲号國主愁。

    從此魯君除鎮魔,公輸也釋殺親仇。

     魯班在家多時,一日想起齊工師的大恩,不免要到吳國走一遭。

    又想道:吳國受此兇旱必然懷恨,今後決去不得了。

    心中甚是不快。

    忽然間他母親染成一病,魯班延醫調治,全無起色,畢竟身亡。

    治喪極其盡孝,将要扶柩歸山,與父棺合葬。

    偶然想道:母親在日極喜這乘車子,但是棺木重了木人難推。

    即便另做起一匹木馬,臨期把母親棺木擡上車子,将木馬裝在前面,把機關一動那馬拖了車子穩穩的去了,送喪的個個喝采。

    霎時到了墳邊,把母柩扶下,連父棺一齊入土,封了墓門,哭奠一回,各自回去。

    魯班在家守孝,不覺又經三載。

    一日,正在家中閑坐,忽然有人叩門,魯班連忙開門看時,卻是個不相認的,便道:“足下何來?”那人道:“我便是齊工師。

    ”魯班聽說喜逐顔開,邀至中堂倒身便拜,連叫恩人。

    齊工師連忙扶起道:“兄可正是公輸子麼?”魯班道:“小弟是公輸班。

    ”兩人作了揖,分賓而坐。

    魯班道:“向日小弟訪父親消息來到吳國,詢問土人即知仁兄大德。

    又聞仁兄往楚,及小弟至楚,仁兄又到宋國。

    不期小弟到宋終于不遇,隻得怏怏回家。

    仁兄将我父柩還鄉,卻又望吳國去了。

    大恩未報,懷想多年,豈知今日光降,得認尊顔,三生有幸。

    ”工師道:“小弟蒙令先尊授業,他既受屈而亡,并無親戚,我為弟子受恩深處,免不得備棺木收殓,但乏搬喪之費。

    若在吳國親友極多,日逐所得隻好費用。

    因此,到楚、宋二國積蓄得些盤費,才送得令先尊靈柩回來。

    仁兄又不在家,極承師母款待。

    此來雖則不誠,敢請師母一見。

    ”魯班道:“先母棄世已三年了。

    ”工師道:“原來如此。

    明日到佳城叩拜罷。

    ”二人正在講話,魯班的妻子聽得是齊工師,不必丈夫分付,打點出酒肴來了。

    飲酒之間,工師便道:“小弟近日又往楚國,楚王欲設攻城器械前去攻取宋國,國人已薦小弟置造。

    自思伎倆不如仁兄百倍之一,故此奏過楚王,特來相迎,乘便到令先尊墳上祭奠。

    ”魯班道:“且待明日商量。

    ”酒逢知己,不覺更深,即便安寝。

    詩曰: 神交初會合,各罄十年心。

    說到知音處,情懷更覺深。

     次早,工師買了祭品紙錠同魯班到墳上祭奠已畢歸家,即同魯班收拾行李竟往楚國去了。

    到了楚國,工師引魯班見了楚王,楚王大悅,即命魯班作攻宋之具。

    魯班受命造作機械等物将次已成,那墨翟在宋聞之,十日十夜自宋至楚見魯班道:“聞子為楚攻宋,信有之乎?”魯班道:“然。

    ”墨翟道:“子将何以攻之?”魯班道:“吾所造機械已成矣。

    ”墨翟道:“請與子試之。

    ”魯班乃将雲梯等九攻之,墨翟九拒之,終莫能破。

    魯班遂與墨翟俱見楚王,墨翟問楚王道:“王欲攻宋乎?”楚王道:“然。

    魯班天下之巧人也,今為機械以攻宋,何懼不克?”墨翟道:“班九攻之,臣已九拒之矣。

    今與臣見王是欲殺臣也,殺臣則宋無與守,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執臣守國之器,在宋國中矣,日夜上宋城以待楚寇之至也,雖殺臣亦何益乎?”楚王乃罷攻宋之兵。

    魯班自覺無事,一日辭齊工師道:“班本欲進取富貴以圖報仁兄萬一,今事勢不濟,徒費歲月。

    然兄之大恩終不及報,今有小書一冊乃愚父子得于異人,兼以心巧并不妄授,敬以贈兄,聊表寸心。

    ”遂向袖中摸出一本書來遞與齊工師,工師拜而受之。

    魯班亦不歸魯,終隐于高唐雲夢之間。

     巧技名流著一時,并将紙上數行剞。

    莫言工技皆卑屑,亦作人間萬古師。

     總評:公輸子一書猶是春秋手筆,今學士家好覓古文奇字,不知曾讀此等異書否?但恨今世流傳者少,徒留幾個鎮魇之法,為工匠輩作衣食飯碗耳。

     又評:古樂府雲: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

    注雲:魯班乃公輸子之父,則公輸魯班明系二人矣。

    存之以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