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公輸子之巧

關燈
母親放心。

    ”次早打點行李,别了母親、妻子,徑往吳國去了。

    正是: 舉頭不見天邊日,回首空瞻一片雲。

     不一日早到了吳國,你看偌大一個去處,那裡尋問?魯班也尋得個不耐煩了。

    一日,竟自走到姑蘇台下,隻見車馬紛紛,士民雜沓,正不知有多少遊玩的。

    魯班故意在台邊長歎道:“果然造得好,不知那裡匠人有這樣手段?”其中有那好閑講的便道:“造便造得好,人也不知殺了幾個?”魯班問道:“殺的是甚麼人呢?”那人道:“也有工人,也有匠人。

    有一個姓公輸的,他是匠頭,因激了吳王也吃殺了。

    ”魯班問道:“這姓公輸的既殺了,有甚麼親戚收拾他麼?”那人道:“虧他一個徒弟辦了棺木前來收殓,不知擡在那裡安葬了。

    ”魯班又問道:“這徒弟姓甚名誰?卻住在那裡?”那人道:“此人技藝最精,專好隐姓埋名,故此不曾知道他的名姓。

    大家趁口叫他工師便了,卻不曾曉得他的住處。

    ”說完各自散去。

    魯班暗暗歡喜道:如今有些影響了。

    但是看見木匠就問道:“有一個工師,你們可曉得他的住處麼?”那些木匠也有竟回道不曉得的,也有回道他原是齊國人,如今往楚國去了。

    免不得又問道:“他有個師父,姓公輸的,聞已死了,不知他的棺木在何處?”那些人道:“曉便曉得有這個人,不知他棺木在那裡。

    ”魯班心中甚覺不快,難道二千裡路程得到這裡,竟訪問不出,便自罷了?況且有了這個影響,少不得要到楚國裡去訪問工師哩!即忙問道:“那工師在楚國裡可問得出的麼?”那些人道:“他從來不肯說姓名的,你竟問齊工師便是。

    ”當下各人散訖,魯班暗想道:我今尋覓父親屍骸故到吳國,屍骸雖無覓處,陰靈少不得在此。

    便備辦祭禮望空拜奠父親一番,又取道竟往楚國而去。

    詩曰: 尋蹤覓迹未分明,曆盡山程又水程。

    縱使長途空跋涉,不虛人子盡親情。

     說魯班又到了楚國也像在吳國之時,每日見了木匠就問道:“有一吳國來的齊工師,可曉得他麼?”那些木匠也有不曉得的,也有曉得的,便道:“此人來不多時就去了。

    ”魯班又問道:“那裡去了?”那人道:“這卻不曉得。

    ”魯班心中甚是焦躁,身邊盤費又盡,怎麼是好?恰好寓所隔壁有一老者家事極厚,單生一子,恰好八九歲,甚是愛惜,每日上學讀書,隻是走來走去,魯班道:待我做一物件送他,他也畢竟送我些盤費。

    就去買了三四株毛竹,兩三日裡邊做成一匹小小的竹馬,牽到隔壁去,對那老者道:“我見令郎每日走來走去,甚覺不便,學生做這一匹竹馬相送,騎在上邊他自會走。

    ”那老者道:“竹做的怎麼會走?”隻見魯班把缰繩扯一扯果然略有些動彈。

    老者道:“隻好動動就是了,那裡騎得人,走得動?”魯班道:“騎上去試一試就曉得了。

    ”老者道:“若是騎上會走,我便輸十兩銀子與你。

    ”即便叫兒子出來騎騎看,那小兒一腳便跨了上去。

    魯班道:“你把缰繩提一提。

    ”那小兒依他把缰繩一提,這竹馬果然會走,一徑走出門外去了。

    真個是:不用驅鞭,何須墜镫。

    跨上鞍,頭尾便動。

    提着辔,腳步頻移。

    千裡神駒還要喂他三頓,五花名騎也隻坐得一人。

    雖然是件假東西,猶勝子昂一幅畫。

    老者見了甚覺歡喜,況是許了十兩銀子,就去取來送與魯班。

    魯班道:“怎好受得?”老者道:“是我所許的,且又不多。

    ”魯班隻得收了。

    老者又問了姓名,便道:“去年有一個人叫做齊工師,他在此做一隻木頭的仙鶴,放在地上隻會舞,卻不會走,如今足下的手段更高。

    ”魯班問道:“如今他在那裡?”老者道:“往宋國去了。

    ”魯班謝别了老者,回到寓處想一想道:既得了這個信息,又有了盤費,再往宋國自然尋着。

    當日即便起身。

    那楚國中人看見了這竹馬,家家要做,來尋魯班,卻已去了。

    那些小兒們個個都要啼啼哭哭,那肯幹休?為父兄的隻得仿那樣子做一個馬頭,穿上一根細竹,後邊放兩個小輪,把小兒跨了,把缰繩挂在頸上,教小兒自走。

    那些小兒們也覺歡喜,便哄了過去。

    相傳至今不絕,後人有詩為證: 記得小時騎竹馬,看看又做白頭翁。

    但知此日供歡笑,誰道根繇出楚中。

     魯班自離了楚國,又到宋國地方,才得望見城門,還在個空野去處,隻見一叢人俱仰面看天,魯班也立住腳看時,卻見一隻鸢鳥飛舞半空之中,仔細再看卻是木頭做的。

    魯班想道:這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