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直哉史魚
關燈
小
中
大
處。
兩人且行且講,早已來到花園,下了車子,果見那桃子顆顆鮮綻可愛。
真個是: 赤者如日,白者如月。
澹者如脂,殷者如血。
向者如迎,背者如訣。
遠者如嗔,近者如悅。
仰者如矜,俯者如怯。
熟者如糜,生者如鐵。
動者如癡,靜者如跌。
密者如織,疏者如缺。
當年王母獻瑤池,曼倩曾經三次竊。
靈公看見桃實盛美,十分歡喜,便教内侍去摘來嘗新。
那近侍便去摘了一盤,獻上靈公。
靈公親遞數遞與彌子瑕,然後自己才吃,口中說道:“顔色雖好,其味不佳。
”彌子瑕手中拿着一個,方才咬得一口,還剩半個,便隻手遞将過來道:“此味盡甘,雖是餘桃,臣不敢獨叨也。
”靈公接過手來就吃,果然甘美,便道:“卿何愛我之深也,不顧己口而念及寡人。
”後人看至此處有詩歎曰: 摘得夭桃味不堪,子瑕過口便成甘。
是欺是愛誰堪據,寄與君王仔細參。
忽有内使報道:酒筵已備齊了。
靈公道:“就擺在亭子上罷。
”靈公坐了上位,子瑕坐在左側,兩人脫略形迹,互相勸酬。
靈公極恣比昵之情,子瑕頗工柔媚之态。
酒闌人散,不覺已是二鼓,靈公自進内宮去了,子瑕亦出朝房歇息。
方才就枕,忽然有人傳報進來道:“彌太太患病垂危,專待彌爺回府。
”彌子瑕聽得母親有病,連忙披衣而起,即命家僮掌燈回家。
家僮禀道:“此時将及半夜,并無車馬俟候,老爺豈可步行?”彌子瑕便心生一計說道:“不妨,我自有車。
”即叫家僮張燈引路行到銮駕房,便矯诏說道:“主公賜我小車一乘,連夜回家探母,汝可速速駕來,送我回去。
”朝中人人曉得彌子瑕是得寵的,況說是靈公所賜,敢不奉承?即忙整備靈公獨坐的小車去了。
那家僮禀道:“小的聞得大王有令,竊駕君車者罪當刖足,老爺泰山之體,怎為一車而犯此重罪?”彌子瑕道:“我今日在後宮賞桃,尚且與主公同坐一車而去,今為母病是不得已,這個何妨?”彌子瑕竟自乘了車子,即便出朝而去。
後人作詩以歎之曰:竊駕君車罪不輕,何堪矯诏在宮庭。
若非花下曾同辇,未必更深恣意行。
俗語說得好:關門打鼓,鼓聲在外。
又道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裡。
凡是暗地裡做些不明不白的事體,偏也有人曉得,又偏生那對頭,更知道得快。
彌子瑕半夜裡假傳旨意,駕了君車回家,才到天明,不知史魚那裡就聞得了。
當日進朝面奏靈公道:“臣聞君圖善治,當先清君側之人。
況進賢退不肖,宰臣之事也。
今主君寵任彌子瑕,日則啖君以餘桃,夜則矯駕君車而出。
不敬之罪尚小,無君之心實大。
願主君立加黜逐,以勵人臣。
蘧瑗懷奇握瑜,未蒙超用,願主公急為拔擢以柄國政。
”靈公道:“彌子瑕忘己口而啖我以餘桃,是愛我也;竊駕小車而甘刖罪,是為母病也。
愛我則忠,為母則孝,故寡人以情諒之,卿勿多言。
”說罷退朝入宮而去,史魚沒情沒緒,悶悶而歸。
正是: 披肝瀝膽從頭谏,無奈君王不肯從。
卻說靈公雖然溺愛彌子瑕,聞得矯駕君車一節,心裡也覺有些不樂,又見史魚唠唠叨叨說了一番,也覺史魚有些直氣,如此看來蘧瑗也定是個賢人。
心裡雖是這等樣想,終久還無決斷。
一日,靈公與夫人南子夜宴。
飲酒之間雜以閑談,不覺更深漏盡了,遠遠聽得宮門外有車聲間關而來,約莫到得阙門邊就寂然無聲。
頃刻之間恰像過了阙門,又在那一邊響了。
靈公問夫人道:“這過去的車子,你道是甚麼人所乘?”夫人道:“此必蘧伯玉也。
”靈公道:“何以知之?”夫人道:“妾聞之禮,凡為人臣者,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
在他人則因暮夜無人而廢其禮,蘧伯玉衛之賢士也。
仁而有智,敬以事上,必不以昭昭伸節,不為冥冥惰行,故此知道。
”靈公不信,即使内侍出去看來,不多一會,内侍便回覆道:“果是蘧瑗在朝前經過。
”後人有詩雲: 清夜回車斷續聲,即知賢者阙門行。
君王觌面難相識,卻有聲名入掖庭。
自此靈公始信蘧伯玉真是一個賢人。
那史魚隻為不能進蘧伯玉退彌子瑕,
兩人且行且講,早已來到花園,下了車子,果見那桃子顆顆鮮綻可愛。
真個是: 赤者如日,白者如月。
澹者如脂,殷者如血。
向者如迎,背者如訣。
遠者如嗔,近者如悅。
仰者如矜,俯者如怯。
熟者如糜,生者如鐵。
動者如癡,靜者如跌。
密者如織,疏者如缺。
當年王母獻瑤池,曼倩曾經三次竊。
靈公看見桃實盛美,十分歡喜,便教内侍去摘來嘗新。
那近侍便去摘了一盤,獻上靈公。
靈公親遞數遞與彌子瑕,然後自己才吃,口中說道:“顔色雖好,其味不佳。
”彌子瑕手中拿着一個,方才咬得一口,還剩半個,便隻手遞将過來道:“此味盡甘,雖是餘桃,臣不敢獨叨也。
”靈公接過手來就吃,果然甘美,便道:“卿何愛我之深也,不顧己口而念及寡人。
”後人看至此處有詩歎曰: 摘得夭桃味不堪,子瑕過口便成甘。
是欺是愛誰堪據,寄與君王仔細參。
忽有内使報道:酒筵已備齊了。
靈公道:“就擺在亭子上罷。
”靈公坐了上位,子瑕坐在左側,兩人脫略形迹,互相勸酬。
靈公極恣比昵之情,子瑕頗工柔媚之态。
酒闌人散,不覺已是二鼓,靈公自進内宮去了,子瑕亦出朝房歇息。
方才就枕,忽然有人傳報進來道:“彌太太患病垂危,專待彌爺回府。
”彌子瑕聽得母親有病,連忙披衣而起,即命家僮掌燈回家。
家僮禀道:“此時将及半夜,并無車馬俟候,老爺豈可步行?”彌子瑕便心生一計說道:“不妨,我自有車。
”即叫家僮張燈引路行到銮駕房,便矯诏說道:“主公賜我小車一乘,連夜回家探母,汝可速速駕來,送我回去。
”朝中人人曉得彌子瑕是得寵的,況說是靈公所賜,敢不奉承?即忙整備靈公獨坐的小車去了。
那家僮禀道:“小的聞得大王有令,竊駕君車者罪當刖足,老爺泰山之體,怎為一車而犯此重罪?”彌子瑕道:“我今日在後宮賞桃,尚且與主公同坐一車而去,今為母病是不得已,這個何妨?”彌子瑕竟自乘了車子,即便出朝而去。
後人作詩以歎之曰:竊駕君車罪不輕,何堪矯诏在宮庭。
若非花下曾同辇,未必更深恣意行。
俗語說得好:關門打鼓,鼓聲在外。
又道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裡。
凡是暗地裡做些不明不白的事體,偏也有人曉得,又偏生那對頭,更知道得快。
彌子瑕半夜裡假傳旨意,駕了君車回家,才到天明,不知史魚那裡就聞得了。
當日進朝面奏靈公道:“臣聞君圖善治,當先清君側之人。
況進賢退不肖,宰臣之事也。
今主君寵任彌子瑕,日則啖君以餘桃,夜則矯駕君車而出。
不敬之罪尚小,無君之心實大。
願主君立加黜逐,以勵人臣。
蘧瑗懷奇握瑜,未蒙超用,願主公急為拔擢以柄國政。
”靈公道:“彌子瑕忘己口而啖我以餘桃,是愛我也;竊駕小車而甘刖罪,是為母病也。
愛我則忠,為母則孝,故寡人以情諒之,卿勿多言。
”說罷退朝入宮而去,史魚沒情沒緒,悶悶而歸。
正是: 披肝瀝膽從頭谏,無奈君王不肯從。
卻說靈公雖然溺愛彌子瑕,聞得矯駕君車一節,心裡也覺有些不樂,又見史魚唠唠叨叨說了一番,也覺史魚有些直氣,如此看來蘧瑗也定是個賢人。
心裡雖是這等樣想,終久還無決斷。
一日,靈公與夫人南子夜宴。
飲酒之間雜以閑談,不覺更深漏盡了,遠遠聽得宮門外有車聲間關而來,約莫到得阙門邊就寂然無聲。
頃刻之間恰像過了阙門,又在那一邊響了。
靈公問夫人道:“這過去的車子,你道是甚麼人所乘?”夫人道:“此必蘧伯玉也。
”靈公道:“何以知之?”夫人道:“妾聞之禮,凡為人臣者,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
在他人則因暮夜無人而廢其禮,蘧伯玉衛之賢士也。
仁而有智,敬以事上,必不以昭昭伸節,不為冥冥惰行,故此知道。
”靈公不信,即使内侍出去看來,不多一會,内侍便回覆道:“果是蘧瑗在朝前經過。
”後人有詩雲: 清夜回車斷續聲,即知賢者阙門行。
君王觌面難相識,卻有聲名入掖庭。
自此靈公始信蘧伯玉真是一個賢人。
那史魚隻為不能進蘧伯玉退彌子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