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卞莊子之勇
關燈
小
中
大
方說要來報效,倘或用你仍似當初,恰怎麼處?”莊子道:“将軍在上,小人有一言奉告。
”将軍道:“所言為何?”莊子道:“小人有母年老且邁,時刻系心,唯恐一朝有失奉養于左右,是以三北,吾甚為恥。
今母殁矣,敢随将軍鞭镫,請以塞責。
”将軍道:“本不當收用,又恐阻了賢路。
今日授其騎軍三百,權作先鋒,待後伐齊有功,另行爵賞。
”卞莊子領命,即日到教場内,将這三百個騎軍當面操比武藝,不上數日騎精軍練,隻待将軍起馬,定然先衆犯難。
次日,魯君親自郊祖,将軍飲了禦酒三觥,謝恩前往。
卞莊子身為先鋒,率軍先行。
有集宋詩七言一絕為證: 短褐翻從細柳軍,鞭梢橫拂陣雲新。
孤臣百計誰憂國,卻是當年捧檄人。
卻說這魯國與齊國接壤而處,聲息時刻相聞,齊人打聽魯遣慎子為将軍,來取南陽之地。
為首的先鋒又是這三年前敗北的卞莊子,約有十萬之軍,恁般赫勢。
齊人知是此二人,連忙催動軍馬出城交戰。
人人敢勇,個個當先,看見先鋒旗上寫着七個大字是:魯國先鋒卞莊子。
各人拍手笑罵道:“三北之徒,又來送死了。
”卞莊子聞言大怒,縱馬橫刀闖入齊軍,馬到處早已沖倒幾員骁騎,恬不介意,說道還是三年前的卞莊子,一齊環擁。
怎當锜軍勇猛,莊子之奮雄威,齊軍一個甲将之首,看了睜圓怪眼,大罵莊子道:“你這三北的匹夫,我來與你決一勝負。
”提槍直刺,被莊子舉起青龍偃月刀看清了甲首揮去,骨碌碌其頭滾将下來。
莊子将手拿住,齊軍奔散,卞莊子獲了這甲首,奔回魯國營前見了将軍,将頭獻上,便道:“此塞一北。
”将軍改容相對,好生慰勞,卞莊子遜答不敏。
檢點騎軍,不缺少一個,安息片時又整戈挑戰。
齊軍之中又是一個甲将之首,出馬擋截。
卞莊子鼓勇上前,氣力展增,又獲了一個甲首,奔獻軍營,說道:“此塞再北。
”霎時天晚,卞莊子又要乘夜追殺,将軍道:“士卒辛苦,奉勸先鋒少息,明早再戰未為晚也。
”卞莊子道:“小官當以死殉國可也,何須休息?”又要出戰,将軍知不可阻,傳令軍中,多備火燎,又添二百騎軍,共成半千,助莊子出營。
火把點着紅光燭天,亮如白晝。
莊子裝束嚴整,匹馬直前。
齊國将軍大恐,便傳令道:“如有生擒卞莊子者賞金千斤,封侯萬戶。
”令傳未畢,忽然左翼中閃出一個甲首道:“小将能擒此人。
”兩下排開陣勢,那甲首要騁雄心,不使别樣兵器,單用一把闆斧,頑砍過來,莊子故意賞個破綻,往右邊軍營中敗走,甲首趕來,暗暗笑道:此番又北了,千斤萬戶怕不拿在手裡。
那莊子從左軍陣中驟馬殺出,将刀揮去,正中其背,甲首尤幸身穿鐵甲,毫不傷損,回轉身來把斧又砍,莊子大呼道:“看刀!”忽砟一聲,甲首翻身落馬,其頭早被莊子割在手内,連忙收軍。
莊子又因獲了這一個甲首,如前來獻,說道此塞三北,将軍聞言大喜。
有詩為證: 雄風矯矯古稀俦,結願甯同俠少遊。
聖世意開麟閣待,滿城箫管慶安陬。
将軍慎子即便寫了奏疏,将莊子三獲甲首之功并齊人畏懼的情狀備細開載于上,星夜遣人報捷。
這莊子自獲甲首之後,退居先鋒營寨,思量了半日,說道:“我昔年三戰三北,隻因有老母在,故不以身殉國,是以甯受辱而被黜,以贻朋友之非。
自今老母既已雲亡,也無思念,亦無挂礙,故此奮身前去。
雖不能奪其土地、遷其重寶、戮其人民,難道這三入三獲算不是擴其雄心,殲其渠魁?我想為士之節,亦雲小具,而亦為塞責矣。
天下豈有節士尚可辱生,吾當效命魯國,雖亡之日猶存之年也。
”說未了,營門外有人進來禀道:“将軍奉請先鋒爺講話。
”莊子聞召即往,将近營門忽聽得鼓樂齊鳴、笙歌交作,莊子心甚疑惑,立住腳正要追訊左右,營門開處将軍穿了吉服欣然相迎,口呼:“賢弟,休得狐疑,某重足下妙年英勇,舉國無雙,不佞年紀癡長,僭居為兄,敢請足下至營結為兄弟。
”卞莊子深深打躬說道:“末将有甚能,敢不揣樗栎末品,與元帥結義?雖蒙台命,斷不敢承命。
況末将此日為将軍爪牙,應該殺身靖亂,以功報主。
且三獲甲首實不為功,乃塞責也。
望元帥諒之。
”将軍道:“何必深自抑絕如此,履謙居寡,洵有子之風,莫為老夫無才,故相欺邪?”卞莊子道:“末将重蒙将軍不棄卑賤,心甚歉然,安敢他辭?”說罷,隻得走入營中,設盟結義,立誓同心報國,竟以兄弟相稱,凡有所為,抵掌雄談,入帷密語。
過了一兩日,齊師堅壁不出,魯軍終日攻圍,無計可施。
卞莊子向将軍說道:“彼軍固守,何以奪取南陽?不若待末弟往彼謾罵,以激其怒,待齊軍出戰,我卻以奇兵殺入奪之,不亦易乎?”将軍說道:“賢弟之計雖妙,但恐一時策應不及,賢弟倘遇齊人之害,将何處之?”卞莊子道:“死乃末弟之願,今老母已死,又何吝焉?”将軍見莊子辭氣激烈,已知其欲死,固止不住。
莊子跨上馬,近城百般辱罵,自朝至午。
齊人大怒,開了城門放出數十将士向卞莊子交戰,圍将攏來,莊子發怒,敵殺數十人。
齊人在城樓上望見莊子得勝,一齊殺出。
莊子暗想道:此時該有救兵來到。
心中全無畏懼,其如傾城而出。
正是: 衆寡難勝防衛策,英雄長歎恨何如。
莊子力稍怯,隻望将軍策應,不料敵勢猛不可當,金镫畫角聲響如山崩地裂,煙塵又起,探子迷目難進,其如莊子這番應該死于齊人之手,力盡而亡。
有詩為證: 孤軍深入膽包天,策應何無一着先。
視死如歸心愈熱,成人赢得聖人言。
不意莊子死後,魯國救兵才到,齊軍也不戀戰,收軍便退。
魯軍不見了卞莊子,心中甚急,傳令就此紮營,待見莊子,然後退兵。
衆軍依令暫止,防衛到曉,往那昨日戰場上去尋覓。
隻見死屍之中有一個披甲将官,認得是莊子。
雖然身上刀箭所傷,卻也全軀死敵,擡回本營。
将軍見之大哭,即備棺木殡殓,遣官送歸魯國。
将軍死了卞莊子如失左右手,隻得勉力伐齊,後以和議罷兵歸國。
魯君聞莊子之死,心中甚哀,賜以祭葬隆禮。
後人有詩歎其三北塞責亡身無後,其子忠孝兩不能兼。
正是輕生死敵,徒傷其勇者也。
可惜捐軀不再思,令人撫影淚如絲。
遺編閱罷悲何托,風雨狂呼濁酒卮。
總評:嗟乎惜哉。
莊子何不死于三北之時,而死于三獲之際也。
雖然人各有志,何可責其全、求其備,而不另出所識以識之邪。
又評:吾孔氏已将莊子許勇,且曰成人者必如是而後可。
則莊子洵勇,而其死則可微惜也,歎之歎之。
”将軍道:“所言為何?”莊子道:“小人有母年老且邁,時刻系心,唯恐一朝有失奉養于左右,是以三北,吾甚為恥。
今母殁矣,敢随将軍鞭镫,請以塞責。
”将軍道:“本不當收用,又恐阻了賢路。
今日授其騎軍三百,權作先鋒,待後伐齊有功,另行爵賞。
”卞莊子領命,即日到教場内,将這三百個騎軍當面操比武藝,不上數日騎精軍練,隻待将軍起馬,定然先衆犯難。
次日,魯君親自郊祖,将軍飲了禦酒三觥,謝恩前往。
卞莊子身為先鋒,率軍先行。
有集宋詩七言一絕為證: 短褐翻從細柳軍,鞭梢橫拂陣雲新。
孤臣百計誰憂國,卻是當年捧檄人。
卻說這魯國與齊國接壤而處,聲息時刻相聞,齊人打聽魯遣慎子為将軍,來取南陽之地。
為首的先鋒又是這三年前敗北的卞莊子,約有十萬之軍,恁般赫勢。
齊人知是此二人,連忙催動軍馬出城交戰。
人人敢勇,個個當先,看見先鋒旗上寫着七個大字是:魯國先鋒卞莊子。
各人拍手笑罵道:“三北之徒,又來送死了。
”卞莊子聞言大怒,縱馬橫刀闖入齊軍,馬到處早已沖倒幾員骁騎,恬不介意,說道還是三年前的卞莊子,一齊環擁。
怎當锜軍勇猛,莊子之奮雄威,齊軍一個甲将之首,看了睜圓怪眼,大罵莊子道:“你這三北的匹夫,我來與你決一勝負。
”提槍直刺,被莊子舉起青龍偃月刀看清了甲首揮去,骨碌碌其頭滾将下來。
莊子将手拿住,齊軍奔散,卞莊子獲了這甲首,奔回魯國營前見了将軍,将頭獻上,便道:“此塞一北。
”将軍改容相對,好生慰勞,卞莊子遜答不敏。
檢點騎軍,不缺少一個,安息片時又整戈挑戰。
齊軍之中又是一個甲将之首,出馬擋截。
卞莊子鼓勇上前,氣力展增,又獲了一個甲首,奔獻軍營,說道:“此塞再北。
”霎時天晚,卞莊子又要乘夜追殺,将軍道:“士卒辛苦,奉勸先鋒少息,明早再戰未為晚也。
”卞莊子道:“小官當以死殉國可也,何須休息?”又要出戰,将軍知不可阻,傳令軍中,多備火燎,又添二百騎軍,共成半千,助莊子出營。
火把點着紅光燭天,亮如白晝。
莊子裝束嚴整,匹馬直前。
齊國将軍大恐,便傳令道:“如有生擒卞莊子者賞金千斤,封侯萬戶。
”令傳未畢,忽然左翼中閃出一個甲首道:“小将能擒此人。
”兩下排開陣勢,那甲首要騁雄心,不使别樣兵器,單用一把闆斧,頑砍過來,莊子故意賞個破綻,往右邊軍營中敗走,甲首趕來,暗暗笑道:此番又北了,千斤萬戶怕不拿在手裡。
那莊子從左軍陣中驟馬殺出,将刀揮去,正中其背,甲首尤幸身穿鐵甲,毫不傷損,回轉身來把斧又砍,莊子大呼道:“看刀!”忽砟一聲,甲首翻身落馬,其頭早被莊子割在手内,連忙收軍。
莊子又因獲了這一個甲首,如前來獻,說道此塞三北,将軍聞言大喜。
有詩為證: 雄風矯矯古稀俦,結願甯同俠少遊。
聖世意開麟閣待,滿城箫管慶安陬。
将軍慎子即便寫了奏疏,将莊子三獲甲首之功并齊人畏懼的情狀備細開載于上,星夜遣人報捷。
這莊子自獲甲首之後,退居先鋒營寨,思量了半日,說道:“我昔年三戰三北,隻因有老母在,故不以身殉國,是以甯受辱而被黜,以贻朋友之非。
自今老母既已雲亡,也無思念,亦無挂礙,故此奮身前去。
雖不能奪其土地、遷其重寶、戮其人民,難道這三入三獲算不是擴其雄心,殲其渠魁?我想為士之節,亦雲小具,而亦為塞責矣。
天下豈有節士尚可辱生,吾當效命魯國,雖亡之日猶存之年也。
”說未了,營門外有人進來禀道:“将軍奉請先鋒爺講話。
”莊子聞召即往,将近營門忽聽得鼓樂齊鳴、笙歌交作,莊子心甚疑惑,立住腳正要追訊左右,營門開處将軍穿了吉服欣然相迎,口呼:“賢弟,休得狐疑,某重足下妙年英勇,舉國無雙,不佞年紀癡長,僭居為兄,敢請足下至營結為兄弟。
”卞莊子深深打躬說道:“末将有甚能,敢不揣樗栎末品,與元帥結義?雖蒙台命,斷不敢承命。
況末将此日為将軍爪牙,應該殺身靖亂,以功報主。
且三獲甲首實不為功,乃塞責也。
望元帥諒之。
”将軍道:“何必深自抑絕如此,履謙居寡,洵有子之風,莫為老夫無才,故相欺邪?”卞莊子道:“末将重蒙将軍不棄卑賤,心甚歉然,安敢他辭?”說罷,隻得走入營中,設盟結義,立誓同心報國,竟以兄弟相稱,凡有所為,抵掌雄談,入帷密語。
過了一兩日,齊師堅壁不出,魯軍終日攻圍,無計可施。
卞莊子向将軍說道:“彼軍固守,何以奪取南陽?不若待末弟往彼謾罵,以激其怒,待齊軍出戰,我卻以奇兵殺入奪之,不亦易乎?”将軍說道:“賢弟之計雖妙,但恐一時策應不及,賢弟倘遇齊人之害,将何處之?”卞莊子道:“死乃末弟之願,今老母已死,又何吝焉?”将軍見莊子辭氣激烈,已知其欲死,固止不住。
莊子跨上馬,近城百般辱罵,自朝至午。
齊人大怒,開了城門放出數十将士向卞莊子交戰,圍将攏來,莊子發怒,敵殺數十人。
齊人在城樓上望見莊子得勝,一齊殺出。
莊子暗想道:此時該有救兵來到。
心中全無畏懼,其如傾城而出。
正是: 衆寡難勝防衛策,英雄長歎恨何如。
莊子力稍怯,隻望将軍策應,不料敵勢猛不可當,金镫畫角聲響如山崩地裂,煙塵又起,探子迷目難進,其如莊子這番應該死于齊人之手,力盡而亡。
有詩為證: 孤軍深入膽包天,策應何無一着先。
視死如歸心愈熱,成人赢得聖人言。
不意莊子死後,魯國救兵才到,齊軍也不戀戰,收軍便退。
魯軍不見了卞莊子,心中甚急,傳令就此紮營,待見莊子,然後退兵。
衆軍依令暫止,防衛到曉,往那昨日戰場上去尋覓。
隻見死屍之中有一個披甲将官,認得是莊子。
雖然身上刀箭所傷,卻也全軀死敵,擡回本營。
将軍見之大哭,即備棺木殡殓,遣官送歸魯國。
将軍死了卞莊子如失左右手,隻得勉力伐齊,後以和議罷兵歸國。
魯君聞莊子之死,心中甚哀,賜以祭葬隆禮。
後人有詩歎其三北塞責亡身無後,其子忠孝兩不能兼。
正是輕生死敵,徒傷其勇者也。
可惜捐軀不再思,令人撫影淚如絲。
遺編閱罷悲何托,風雨狂呼濁酒卮。
總評:嗟乎惜哉。
莊子何不死于三北之時,而死于三獲之際也。
雖然人各有志,何可責其全、求其備,而不另出所識以識之邪。
又評:吾孔氏已将莊子許勇,且曰成人者必如是而後可。
則莊子洵勇,而其死則可微惜也,歎之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