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卞莊子之勇

關燈
城,昭公向卞莊道:“卿之老母不能遠行,卿受俸祿不能歸養,卻不兩相耽誤?卿既有武力則當為魯國之官。

    一可襄助寡人,二可終養老母,庶稱忠孝兩全,不知卿意如何?”卞莊道:“臣已事鄭,難好更改。

    ”昭公道:“卿雖為鄭國将軍,但魯為父母之邦,改仕非為不忠。

    況我魯與鄭國無隙,唯親和好,未嘗戰鬥。

    如卿不能忘鄭,且暫受魯職奉母天年,既終再去仕鄭,未為晚也。

    ”卞莊道:“主公厚恩,臣謹銘心,俟歸告臣母,方敢受命。

    ”昭公道:“此亦有理。

    ”卞莊随了昭公車駕入城。

    昭公徑進宮中,臣僚各自散去。

    卞莊也歸故裡,母子相見。

    原來卞莊雖是個勇士,事母極其孝謹。

    初因魯國人才濟濟,無處進身,其母強他出遊列國,方得見用鄭國,從未歸家見母,時刻挂懷,念念不忘。

    今日到家,母子二人如拾了珍寶,快活無比。

    卞莊将魯君要用他為将之事一一陳說,老母道:“當日不得見用于魯而仕鄭,今魯君既用,何必他士?況我暮年,風燭難保,得汝仕于本邦,亦可供吾天年。

    但汝雖懷報效之心,勿視鄭為敵國,可為兩全其美矣。

    ”卞莊不敢有違母命。

    次早群臣入朝,慶賀已畢,卞莊上前奏道:“臣蒙主公鈞谕,已經歸告臣母,欲臣盡職于魯。

    但勿許臣視鄭為敵國也。

    ”昭公聞言大喜,即封卞莊為下大夫,卞莊謝恩,受職而出。

    适值齊師犯境,朝野驚惶,紛紛鼠竄狼奔,處處神号鬼泣。

    魯昭公牢記卞莊子有蓋世之勇,毫不為懼,遂降令旨遣其出師靖難。

    卞莊子雖然有老母在堂十分牽系,然義不容辭,輕裝赴敵。

    其時齊軍約有數萬,聲勢洶湧,旌旗蔽空,刀鬥之聲轟如夏雷。

    卞莊子率軍拒敵,不意齊人出奇制勝。

    卞莊子出馬交鋒未及數合,心中忽憶老母,刀法散亂,落荒而走。

    這是第一番敗北。

    魯君聞之疑駭交并,尚道:兵家無常勝之事。

    又與他許多兵馬助陣,俟其再戰,将功折罪。

    這卞莊子自恨無功,折了兵馬,正在營中慚愧,早有哨馬報道:齊師又來請戰。

    卞莊隻得下令向前接戰。

    那些勇士健卒誰敢不依?正是: 朝中不聽天子宣,阃外但遵将軍令。

     一齊從了卞莊子,雲奔電走,雨驟風馳。

    霎時到了戰場,齊軍蜂擁而來,正遇卞莊子,兩相對壘。

    隻見那時好一場厮殺,真個是十死九生的光景。

    這昭公宵典在朝,專望捷音。

    朝門之外一個報子飛騎入宮,魯君急問:“卞莊子出兵若何?”報子道:“這時兩下裡尚未分勝負。

    ”但見: 征塵蔽日,殺氣漫天。

    亂紛紛劍戟如麻,急攘攘金鼙似雹。

    忽忽刺刺,隐隐地中鳴戰鼓。

    桓桓糾糾,迢迢天上出将軍。

    俺這裡右突左沖,他那裡前圍後掩。

    個個如龍似虎,人人擦掌摩拳。

    旌旗相交,辨不出青黃亦白。

    軍兵争鬥,認不清魚鹿貔貅。

    若非哪吒太子降凡塵,定是混世魔王争宇宙。

     那探子報言未了,又有一個探馬報道:“卞莊子又敗北了。

    ”昭公震恐,在庭臣宰都出班奏道:“卞莊子兩次敗軍折将,糜費國内資财,兼辱吾君,其罪不小。

    乞易選将出師,庶幾齊兵可退,社稷無虞。

    ”昭公答道:“卞莊子兩次敗北,或者以詐用兵,倘第三次收功建績也不可知。

    然卿等之奏固是不差,但将材難得。

    且姑俟其三戰取勝,是孤之福與卿等之幸。

    或再不能,吾當親率六師以決死戰。

    ”庭臣見昭公執意如此,不敢複奏。

    你道昭公為何這樣信任卞莊子得緊?止因他一人兼搏二虎,以先入之言為主,兩次敗北,不忍罪他,又惜他有拔山舉鼎之名。

    誰想卞莊子臨陣思母,無心決戰,以至敗北。

    次日,卞莊子因戰鬥疲倦,歇息在營寨之中。

    忽聞營外金鼓齊鳴,振天炮響,卞莊子身不及穿甲,馬不及上鞍,齊軍已到面前。

    卞莊子慌忙接應,拍馬上前,自恨兩番不利,立志勝齊。

    誰知道卞莊子手下軍士隻因連日鬥乏,皆扶病不勝幹戈。

    莊子奮臂大呼,創病皆起,舉刃指敵,齊軍潰靡。

    卞莊子在馬上暗暗想道:此番真取勝了。

    那知齊人多詐,将卞莊子的兵馬引入彼軍屯紮中心,一聲炮響,四下伏兵圍繞。

    魯軍心慌膽戰,力盡矢窮,無處奔逃。

    齊軍得計死力,怎奈時有不利,非莊子無勇至于此也。

    老母怒道:“還說甚麼勇字,羞也羞死了人。

    若是有勇一戰未勝,以俟再戰,再或又北,及至三戰就該盡命疆場,以死報國。

    似你偷生苟免,畜類不如,何以為人?我生此不肖之子隻是增羞,倒不如先汝死了也罷。

    ”即欲拔劍自刎,急得莊子抱住嗚咽大恸道:“兒因母親年老,故此無心取勝。

    今母親不明子志,辄欲自盡,是增莊子重罪矣。

    ”老母才不忍自刎,又聽了莊子之言,哭道:“汝既以身許國,如何還念老母?昔日白公之難也有一人棄母而死于國難,至今人稱其為孝,汝今所為卻是差誤了。

    ”莊子又道:“母親,彼能為之,俺莊子安敢忍此?”老母道:“事已至此,且勿多言,須調養身子為上。

    ”莊子應命。

    有詩為證: 烏鳥私情勝,相依歲月深。

    将無聆怒雨,猶道敵人侵。

     這莊子三北受辱,乃是理之當然。

    卻說他平素的相與交遊朋友,聞知此事,衆口萋菲。

    也有道他徒食俸祿,不能報效的;也有道他隻知搏虎,不谙兵法的;也有道他連刺虎之勇,亦是管豎子教導的;還有道他身事二君不忠不信的。

    紛紛議論,一傳十、十傳百,魯國人無不造言生謗。

    其時,卞莊的家丁聞了這些言語,免不得到家說知。

    莊子道:“我三戰成功,國人非刺,适得其常,不為辱也。

    ”倒是他老母聞之,甚是不快。

    莊子在家将養月餘,身體恰已全好,不期老母患起病來,都隻為莊子不能取勝,反緻三北之故。

    莊子禀性極孝,親躬服事,毫不懈怠。

    求神問蔔,延醫下藥,無所不至。

    奈因大數臨頭,憑你怎麼殷勤,也是無用。

    莊子看了老母病勢危笃,湯藥不進,已知不久于人世了。

    終日終夜忘餐廢寝,衣不解帶,侍奉老母。

    未及二旬,悠然而逝。

    莊子居喪,緻敬盡禮。

    倏忽三年服阕,将父母阖葬方完,人子之情始盡,未免思及報君。

    适值魯國昭公立志要報複齊仇,招軍買馬,積草屯糧,将欲擇日出師。

    莊子此時深恥昔年之敗北,欲立今日之奇勳,辄思再去投軍,又恐國君不容。

    當權擯斥,躊躇在家如坐針氈。

    又過了數日,将軍慎子名曰滑厘,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親承玉趾,拜錫彤弓,授命專征,将離魯境。

    莊子随行到此,暗忖道:趁此機會不去求他,更待何時?急去撞入轅門,衆軍士拿送将軍,将軍大怒,喝令推出轅門斬首。

    卞莊子高聲叫道:“将軍,吾乃報效之士。

    ”将軍喝令帶轉,舉目一看,認得是卞莊子,即喚左右挑了綁,便問道:“莊子,你昔日三戰辱師,至今人言為恥。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