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
關燈
小
中
大
思再不修葺,自然會得敗壞。
一經雨雪,滿屋裡都漏得淋淋滴滴,無搭幹燥的所在。
恁憑他漏下來,隻是怡然獨樂,及至天氣晴明,又全然不動修葺的念頭,但曉得一味讀書,略無愁悶之意。
正是: 居室千般愁苦事,胸中半點不相關。
子思雖則無求于世,一應衣食之需,免不得也要有些經營。
子思既受教于聖門,那些絕人逃世的事決不屑學他的。
可見古時士君子原是樣樣做得,件件皆能,不像如今世上人讀了幾句書便貞固不通,一些世事也不曉得。
止要自食其食,毫不妄取于人,日用之間,到也将就過得。
況天地間自然之利不因取之而為貪,不因不取而為廉。
就略略取些也無妨礙,這也是聖賢中正之道。
一日,子思偶爾出遊,忽然一片樹葉落在他衣服上,他就取來看一看,心裡想道:這樹葉随風飄落,眼見得是充物了,他也是天地生長,怎能彀生出一個裁制的法兒,庶不負天地生物之意。
又想一想道:且待我看是甚麼葉,再作區處。
仔細相看原來是片楮葉。
子思想道:這楮葉編成一冠盡可戴得,何必定用布帛?就向地上拾了數十片拿到家慢慢編置起來,俨然是一頂冠了,将來戴在頭上倒覺有些山林氣象,甚是雅緻。
又一日,子思偶然遊到一個曠野所在,隻見許多青藜遍地荒生。
子思想道:這也是天地間自然之物,取之無禁用之無罪的。
遂取了數根回來,略加斫削,便是天然一條柱杖了。
杖了藜杖,戴了楮冠,一發相稱得極。
隻是子思身上的衣服破碎得異常,曆年不曾有新衣替換,止得這幾件舊衣服,寒也是他,熱也是他,愈加壞得快些,初然不過有幾處破損,落後漸漸破開來了,或是東挂一片,或是西挂一片,遠遠望着竟像禽鳥的毛羽一般。
那離離披披的光景,更與鹑鳥相似,故此人人都把他的破衣服喚做鹑衣。
那子思獨居草屋,從來不曾有人與他縫補,也不曾有人替他漿洗,做人又極窒闆,斷不肯去央人,難道這樣破碎,聽憑他不成?就把破的所在打成一結,已後凡有破損的并不連補,隻是扯将攏來打個結兒便罷,一件衣服上不知打上多多少少結兒。
這些外邊人又喚他做鹑衣百結,凡是一應服飾之類,都因年代多了,沒一件不是黴爛的。
遇着正冠的時節,則見那纓索又早斷了,若要整理襟袖,隻見兩肘都露出來,就是腳下一雙麻履,也是陳年宿貨,偶然納履之時,那足踵無有不踹在外面的。
子思隻是徐徐而動,并沒有一毫煩躁之色。
果然是: 華屋無關賢士念,美衣不動學人心。
若非道義多真見,怎得塵緣徹底清。
子思雖處貧困,志氣卻甚清高,所以孔門諸弟子沒一個不敬畏他。
其中隻有子貢聰明出衆,天性又是好比方人物的,所以略略還有些與子思相伯仲。
其諸人見了子思,未有不事之如嚴賓,就是夫子也覺得尊重他一分。
其時,夫子正得志于魯,做了中都宰。
那些兵刑錢谷都擇門人中有才幹者分曹管理,隻有子思卻一些也不去煩渎他。
那些門人見夫子不用子思,便在背地裡議論道:可見子思隻是個遁世之才,那些用世的事,一毫也着不得腳的。
就是夫子平日歡喜他,都隻是一個虛意,至如今做起事來,那裡用得原子思着。
所以,管兵也不用他,刑名也不用他,管錢谷田賦也不用他,管禮儀雜務通不用他。
可見他的這些行徑外面雖覺好看,其中實沒恒用的。
不久,夫子又進位司寇,那中都宰免不得要薦人頂代。
這些用事的門人,個個摩拳擦掌,指望夫子薦他。
也有在夫子面前微露其意的,也有當面不言要夫子會意的,也有故效殷勤等夫子自發心的,也有托彼此相好兩下互薦的,亂紛紛了幾時。
一日,夫子果然有了薦本,大家正在猜疑未定,及至命下,卻正是原子思代夫子做了中都宰,大家都是空想。
可見子思向來比衆不同的,就是夫子平日歡喜他的心腸,畢竟有個大用的所在。
後人讀到此處,有古風一首,單道夫子舉原思的好處。
掄人自古号為難,聖哲知人世所艱。
大器小成應有咎,小賢大任必遭彈。
我懷獨羨尼山氏,曾拔諸生原憲寒。
原子以貧砺其骨,矯然不染世紛繁。
量才自處能生吉,審德而居可任安。
豈獨原思須效力,還欲餘人惜羽翰。
一經雨雪,滿屋裡都漏得淋淋滴滴,無搭幹燥的所在。
恁憑他漏下來,隻是怡然獨樂,及至天氣晴明,又全然不動修葺的念頭,但曉得一味讀書,略無愁悶之意。
正是: 居室千般愁苦事,胸中半點不相關。
子思雖則無求于世,一應衣食之需,免不得也要有些經營。
子思既受教于聖門,那些絕人逃世的事決不屑學他的。
可見古時士君子原是樣樣做得,件件皆能,不像如今世上人讀了幾句書便貞固不通,一些世事也不曉得。
止要自食其食,毫不妄取于人,日用之間,到也将就過得。
況天地間自然之利不因取之而為貪,不因不取而為廉。
就略略取些也無妨礙,這也是聖賢中正之道。
一日,子思偶爾出遊,忽然一片樹葉落在他衣服上,他就取來看一看,心裡想道:這樹葉随風飄落,眼見得是充物了,他也是天地生長,怎能彀生出一個裁制的法兒,庶不負天地生物之意。
又想一想道:且待我看是甚麼葉,再作區處。
仔細相看原來是片楮葉。
子思想道:這楮葉編成一冠盡可戴得,何必定用布帛?就向地上拾了數十片拿到家慢慢編置起來,俨然是一頂冠了,将來戴在頭上倒覺有些山林氣象,甚是雅緻。
又一日,子思偶然遊到一個曠野所在,隻見許多青藜遍地荒生。
子思想道:這也是天地間自然之物,取之無禁用之無罪的。
遂取了數根回來,略加斫削,便是天然一條柱杖了。
杖了藜杖,戴了楮冠,一發相稱得極。
隻是子思身上的衣服破碎得異常,曆年不曾有新衣替換,止得這幾件舊衣服,寒也是他,熱也是他,愈加壞得快些,初然不過有幾處破損,落後漸漸破開來了,或是東挂一片,或是西挂一片,遠遠望着竟像禽鳥的毛羽一般。
那離離披披的光景,更與鹑鳥相似,故此人人都把他的破衣服喚做鹑衣。
那子思獨居草屋,從來不曾有人與他縫補,也不曾有人替他漿洗,做人又極窒闆,斷不肯去央人,難道這樣破碎,聽憑他不成?就把破的所在打成一結,已後凡有破損的并不連補,隻是扯将攏來打個結兒便罷,一件衣服上不知打上多多少少結兒。
這些外邊人又喚他做鹑衣百結,凡是一應服飾之類,都因年代多了,沒一件不是黴爛的。
遇着正冠的時節,則見那纓索又早斷了,若要整理襟袖,隻見兩肘都露出來,就是腳下一雙麻履,也是陳年宿貨,偶然納履之時,那足踵無有不踹在外面的。
子思隻是徐徐而動,并沒有一毫煩躁之色。
果然是: 華屋無關賢士念,美衣不動學人心。
若非道義多真見,怎得塵緣徹底清。
子思雖處貧困,志氣卻甚清高,所以孔門諸弟子沒一個不敬畏他。
其中隻有子貢聰明出衆,天性又是好比方人物的,所以略略還有些與子思相伯仲。
其諸人見了子思,未有不事之如嚴賓,就是夫子也覺得尊重他一分。
其時,夫子正得志于魯,做了中都宰。
那些兵刑錢谷都擇門人中有才幹者分曹管理,隻有子思卻一些也不去煩渎他。
那些門人見夫子不用子思,便在背地裡議論道:可見子思隻是個遁世之才,那些用世的事,一毫也着不得腳的。
就是夫子平日歡喜他,都隻是一個虛意,至如今做起事來,那裡用得原子思着。
所以,管兵也不用他,刑名也不用他,管錢谷田賦也不用他,管禮儀雜務通不用他。
可見他的這些行徑外面雖覺好看,其中實沒恒用的。
不久,夫子又進位司寇,那中都宰免不得要薦人頂代。
這些用事的門人,個個摩拳擦掌,指望夫子薦他。
也有在夫子面前微露其意的,也有當面不言要夫子會意的,也有故效殷勤等夫子自發心的,也有托彼此相好兩下互薦的,亂紛紛了幾時。
一日,夫子果然有了薦本,大家正在猜疑未定,及至命下,卻正是原子思代夫子做了中都宰,大家都是空想。
可見子思向來比衆不同的,就是夫子平日歡喜他的心腸,畢竟有個大用的所在。
後人讀到此處,有古風一首,單道夫子舉原思的好處。
掄人自古号為難,聖哲知人世所艱。
大器小成應有咎,小賢大任必遭彈。
我懷獨羨尼山氏,曾拔諸生原憲寒。
原子以貧砺其骨,矯然不染世紛繁。
量才自處能生吉,審德而居可任安。
豈獨原思須效力,還欲餘人惜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