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
關燈
小
中
大
靜的了,子思又憎嫌人迹可到的去處,還不避俗,所以尋來尋去,依先攢着眉頭道不好,與城裡尋房子時端的一般。
忽一日,打從一條夥巷邊經過,子思看了這巷倒歡喜道:此中大有佳趣。
原來這巷隘窄異常,莫說兩人并肩而行,就是一個人也須側身而入,至于車馬一發不必說了。
子思且不往前面去,竟回身轉來,望這巷中走将進去。
那子思是守正的人,緣何肯像尋常人,隻圖貪便側身走的,他偏要正身直走,把兩個肩膀緊緊貼着兩邊牆,一步步挨将進去。
走過一段狹路,裡面自有空闊地方,四圍曠野之趣觀玩不窮。
子思看了又看,甚是中意。
你道這個地面怎的光景了,子思便如此中意?但見: 巷窄且逶迤,僅可側身而入。
地寬能俯仰,盡堪縱目而觀。
中央一答廢基,方圓丈許。
環繞四邊頹壁,高低尺餘。
眼前皆是藤翳,步下無非離黍。
雖見依稀蹤迹,諒為狐足夜行。
更多凋敗枝柯,怎得樵斤日采。
刺體野花能妒客,過頭蒿草欲欺人。
子思想道:吾得居于此足矣,看這一圈頹垣尚可修葺,此乃天助吾也。
不免去尋着地主與他商量,物各有主,我也預先定不得意思。
遂轉身出巷,無過在左右前後,尋問地主消息。
那左右前後的人大半回報不曉得,又有的道;原是一分人家的廢址,他移去已久,不用的了,要住就住,不消問得地主。
子思畢竟要去尋着地主納了佃價,然後敢去經理。
那地主原把這個所在做了棄物,因此久不管業,如今得些佃價隻當落得的,并不較量,恁憑子思收管。
後人有詩贊原思道: 取人所棄道偏優,與世無争無所求。
狹巷曾聞原氏子,顔家陋巷可同遊。
子思一介不苟,又兼性厭繁華,自從覓居之後,獨自一個在那裡辟除荒穢,剪去荊棘,把一個環堵之基重新清理出來。
隻是上面不蔽風日,難以存身。
子思就在身邊摸出幾貫錢來,向本村人買了些蒿萊野草,一束束背了回來,背完又一束束疊在垣内,再去買了幾根桑木,自己就把斧子胡亂斫削,搭在垣上,随後攙把蒿萊打散,勻勻的鋪在上面,拿些繩子絆了,公然竟是一間茅檐草舍,也好将就住得了。
隻是門戶全無,這也覺得有些不便處。
子思不慌不忙,慢慢的又去身邊摸出幾貫錢來,走到鄰近人家,逐家問過,隻揀有那枯蓬草的斡買了他一捆,自己駝将回來,放散了捆,一根根理将過去,直直的排在地上,又去劈了幾條細竹,将來夾在中間,一連夾了三道,都把細繩子一一縛好,那闊狹高低原是照依門的數目,不多時紮縛停當,豎将起來竟是一扇蓬戶,即時就拿去掩在門上。
又仔細相了一回道:門便有了,隻是開閉不便,如之奈何?隻因少了戶樞,所以開閉不便。
但這戶樞決要匠人做的,自己一時難處,總是子思不求備的,又不肯雇人的,情願盡力掇來掇去到也不消得戶樞了。
過得數日,子思又将幾貫錢收買了别家許多敗甕回來,那些看見搬敗甕的沒一個不笑。
前日見他屋上蓋了茅茨,門首立了蓬戶,口都道是子思的新制,如今又拾這些破甕來,正不知做甚麼故事。
那子思把這敗甕放在地上,就是牆外掘起泥來,把水潑上,将泥練得稀爛,凡是家中牆缺上都把破甕連泥砌好,那些沒牖戶處也把破甕砌了,四圍用泥搪上,又把那甕口取了亮光,也隻當開牖一般,豈非兩便,以此人人都傳說甕牖是起于原氏子思的。
後賢有詩歎道: 庸夫偏自占華堂,野處良賢空自傷。
豈料宅居轉眼變,戶蓬牖甕久彌香。
後人又有題子思新居七言律一首: 委徑深山足可通,繩樞甕牖膝堪容。
無窗屢見窺人月,閉戶時來掃榻風。
雪點孤衾添紙帳,雨侵書案淬文鋒。
任他寶馬香車客,不敢馳驅入巷中。
後人又有五言律一首: 一片荒涼地,茅房僅半間。
山深堪學業,地僻盡幽閑。
隐迹高陳仲,安貧效魯顔。
聖門真道學,德望重如山。
那子思端坐于草屋之中,終日隻讀書自樂,并不出門行走。
凡遇閑暇之時,或是鼓琴或是鼓瑟以陶性情,一些外務卻也動搖他不得。
這草屋四面俱是土牆,未免有些陰濕,又是不用匠作做的,多有不到之處,蒿草不是悠久之物,日子長遠,子
忽一日,打從一條夥巷邊經過,子思看了這巷倒歡喜道:此中大有佳趣。
原來這巷隘窄異常,莫說兩人并肩而行,就是一個人也須側身而入,至于車馬一發不必說了。
子思且不往前面去,竟回身轉來,望這巷中走将進去。
那子思是守正的人,緣何肯像尋常人,隻圖貪便側身走的,他偏要正身直走,把兩個肩膀緊緊貼着兩邊牆,一步步挨将進去。
走過一段狹路,裡面自有空闊地方,四圍曠野之趣觀玩不窮。
子思看了又看,甚是中意。
你道這個地面怎的光景了,子思便如此中意?但見: 巷窄且逶迤,僅可側身而入。
地寬能俯仰,盡堪縱目而觀。
中央一答廢基,方圓丈許。
環繞四邊頹壁,高低尺餘。
眼前皆是藤翳,步下無非離黍。
雖見依稀蹤迹,諒為狐足夜行。
更多凋敗枝柯,怎得樵斤日采。
刺體野花能妒客,過頭蒿草欲欺人。
子思想道:吾得居于此足矣,看這一圈頹垣尚可修葺,此乃天助吾也。
不免去尋着地主與他商量,物各有主,我也預先定不得意思。
遂轉身出巷,無過在左右前後,尋問地主消息。
那左右前後的人大半回報不曉得,又有的道;原是一分人家的廢址,他移去已久,不用的了,要住就住,不消問得地主。
子思畢竟要去尋着地主納了佃價,然後敢去經理。
那地主原把這個所在做了棄物,因此久不管業,如今得些佃價隻當落得的,并不較量,恁憑子思收管。
後人有詩贊原思道: 取人所棄道偏優,與世無争無所求。
狹巷曾聞原氏子,顔家陋巷可同遊。
子思一介不苟,又兼性厭繁華,自從覓居之後,獨自一個在那裡辟除荒穢,剪去荊棘,把一個環堵之基重新清理出來。
隻是上面不蔽風日,難以存身。
子思就在身邊摸出幾貫錢來,向本村人買了些蒿萊野草,一束束背了回來,背完又一束束疊在垣内,再去買了幾根桑木,自己就把斧子胡亂斫削,搭在垣上,随後攙把蒿萊打散,勻勻的鋪在上面,拿些繩子絆了,公然竟是一間茅檐草舍,也好将就住得了。
隻是門戶全無,這也覺得有些不便處。
子思不慌不忙,慢慢的又去身邊摸出幾貫錢來,走到鄰近人家,逐家問過,隻揀有那枯蓬草的斡買了他一捆,自己駝将回來,放散了捆,一根根理将過去,直直的排在地上,又去劈了幾條細竹,将來夾在中間,一連夾了三道,都把細繩子一一縛好,那闊狹高低原是照依門的數目,不多時紮縛停當,豎将起來竟是一扇蓬戶,即時就拿去掩在門上。
又仔細相了一回道:門便有了,隻是開閉不便,如之奈何?隻因少了戶樞,所以開閉不便。
但這戶樞決要匠人做的,自己一時難處,總是子思不求備的,又不肯雇人的,情願盡力掇來掇去到也不消得戶樞了。
過得數日,子思又将幾貫錢收買了别家許多敗甕回來,那些看見搬敗甕的沒一個不笑。
前日見他屋上蓋了茅茨,門首立了蓬戶,口都道是子思的新制,如今又拾這些破甕來,正不知做甚麼故事。
那子思把這敗甕放在地上,就是牆外掘起泥來,把水潑上,将泥練得稀爛,凡是家中牆缺上都把破甕連泥砌好,那些沒牖戶處也把破甕砌了,四圍用泥搪上,又把那甕口取了亮光,也隻當開牖一般,豈非兩便,以此人人都傳說甕牖是起于原氏子思的。
後賢有詩歎道: 庸夫偏自占華堂,野處良賢空自傷。
豈料宅居轉眼變,戶蓬牖甕久彌香。
後人又有題子思新居七言律一首: 委徑深山足可通,繩樞甕牖膝堪容。
無窗屢見窺人月,閉戶時來掃榻風。
雪點孤衾添紙帳,雨侵書案淬文鋒。
任他寶馬香車客,不敢馳驅入巷中。
後人又有五言律一首: 一片荒涼地,茅房僅半間。
山深堪學業,地僻盡幽閑。
隐迹高陳仲,安貧效魯顔。
聖門真道學,德望重如山。
那子思端坐于草屋之中,終日隻讀書自樂,并不出門行走。
凡遇閑暇之時,或是鼓琴或是鼓瑟以陶性情,一些外務卻也動搖他不得。
這草屋四面俱是土牆,未免有些陰濕,又是不用匠作做的,多有不到之處,蒿草不是悠久之物,日子長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