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
關燈
小
中
大
富貴業,英雄血。
事功烨,聲華歇。
大塊繇來愚弄人,無端枉把心頭熱。
須達觀,宜早決。
眼前誰見誰優劣。
錦衣美食薄于霜,道義文章堅若鐵。
君不見松柏才能耐歲寒,濃桃豔李三春孽。
又不見蒼蒼空碧近自然,瑞霭飛霞終消滅。
岐路中間須認真,去來莫費閑周折。
滔滔濁世積埃塵,清修端把身心潔。
明明端簡豈相饒,天地無聲芳譽徹。
此調正是說富不如貧,貴不如賤的話。
若能富而好禮,貴而下賢,這樣的富貴便勝于貧賤人千百倍矣。
究竟那富貴人自己防閉又疏,旁人忌刻又多,未免終有受禍的,怎如得身居貧賤,反可以傲世肆志,無挂無礙,逸樂逍遙,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諸侯,并沒有職業擔憂,亦沒有家私牽累。
隻是那“傲肆”兩字到底也不可用盡,若是一味傲肆的時節,覺得做人也太罔些,作事也太亢些,其實是個正氣好人。
隻因這些已甚之行,虛憍之氣,卻教世上人當不起。
他便痛心切齒,以圖報複。
你既罵得他倒邊,他也處得你徹底。
正叫做癞子吃豬肉,還圖甚麼人身?這些小人原是不要好的,至于釀成大禍不可挽回也。
都是君子們自惹出來的,難道還怨得人?任你極貧極賤端的難免禍患,這也着甚麼要緊?當日,東漢時範滂,字孟博,他雖是個士人,卻也海宇聞名,群賢欽服,更兼又與陳蕃窦武相好,彼此标榜,互相推許,一時還有三君八俊等名。
這一班人難道說得不是君子?隻因自己稱揚得太過些,後來遂成黨锢之禍,受累不淺。
處士虛聲,深可痛恨,倒被那一種不痛不癢的富貴人将來做了話柄,滿口道士君子沽名釣譽,全是把貧賤做個招牌的,豈不冤屈了多少大聖大賢?殊可惜哉!正是: 智士必須明智,廉士切莫矯廉。
傲士應知多累,高士始覺無愆。
如今,試說一個二十分貧苦卻又二十分清高,其實有二十分學問的。
你道此人是誰?正是春秋時宋國人,姓原名憲,字子思。
家道饒裕,父母又極其愛惜,真乃選衣而衣,擇食而食。
隻因子思生得天性廉介,不肯在衣食上做工夫,故此把一個富室溫飽之子,常常扮作清貧寒儉之兒。
他在家中隻是鼓琴而坐,抱書而眠,也不肯去營運家私,也不肯去幹求進取。
一日聞得孔子設教于東魯,便去禀過父母,要往魯國遊學。
父母連忙收拾行李,分付從人,打點他出門的光景,子思又來對父母說道:“那遊學原是甘澹泊受辛苦的事,不是教你像意受享的。
若要像意受享,何不站在家裡,卻遠遠出去做甚麼?這些行李仆從都是不消得的。
”父母平日曉得了思執性,卻也不去拗他,繇他便了。
子思歡歡喜喜拜别父母出門,隻是一個孑身,竟往魯國而去。
有詩為證: 擔簦負笈辭鄉國,問水尋山涉路岐。
今夜未知何處宿,不堪回首白雲低。
自宋至魯,子思也并不雇牲口,隻是步行。
一日挨一日,卻早已到魯國,就去參見孔子。
孔子見他志氣高潔,禀性狷介,倒也極其喜他。
子思又刻苦力學,不避艱辛,竟做了孔門高足弟子。
他一心慕學,因此就要在魯國覓一居住之地。
你說那要住居也是極容易的事,或是買一所宅子,或是典一座花園,最不濟的或是租一間房兒。
要鬧熱的就在市上,要冷靜的尋到鄉村裡去,這樣調停将來也果然容易。
不知怎的,輪在子思身上便有十二分難處。
走前街穿後巷,一竟看了十餘日,把一個魯城裡面差不多都看完了,并不曾有個樂意的所在。
子思隻是攢着眉頭道:不好。
正愁悶間,忽然想一想道;是我差矣,這城市之中怎得有個幽僻的境界,何不到城外去尋,自然有冷淡的地方,極相應的屋宇。
若是早去走一走看,怕沒有撞着的時節,卻要苦苦在這城裡搜索,費盡了力氣總不曾有個像意的撞到眼睛裡來。
即忙提起腳步望城外就奔,一面走,一面想,一面歡喜,一面懊惱。
那歡喜的是歡喜今番定尋出個好所在來,那懊悔的是懊悔前日多走壞了十餘日工夫。
先到一應近山的山腳邊或是半山裡,走了三五日,子思也不中意,又去近水的所在,或是溪澗之旁,或是溝河之側,又走了三五日,子思也不中意,又把那些深遠的村鄉也逐個個走到,又走了六七日,子思竟不中意。
第一着是憎嫌不幽靜,就是幽
事功烨,聲華歇。
大塊繇來愚弄人,無端枉把心頭熱。
須達觀,宜早決。
眼前誰見誰優劣。
錦衣美食薄于霜,道義文章堅若鐵。
君不見松柏才能耐歲寒,濃桃豔李三春孽。
又不見蒼蒼空碧近自然,瑞霭飛霞終消滅。
岐路中間須認真,去來莫費閑周折。
滔滔濁世積埃塵,清修端把身心潔。
明明端簡豈相饒,天地無聲芳譽徹。
此調正是說富不如貧,貴不如賤的話。
若能富而好禮,貴而下賢,這樣的富貴便勝于貧賤人千百倍矣。
究竟那富貴人自己防閉又疏,旁人忌刻又多,未免終有受禍的,怎如得身居貧賤,反可以傲世肆志,無挂無礙,逸樂逍遙,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諸侯,并沒有職業擔憂,亦沒有家私牽累。
隻是那“傲肆”兩字到底也不可用盡,若是一味傲肆的時節,覺得做人也太罔些,作事也太亢些,其實是個正氣好人。
隻因這些已甚之行,虛憍之氣,卻教世上人當不起。
他便痛心切齒,以圖報複。
你既罵得他倒邊,他也處得你徹底。
正叫做癞子吃豬肉,還圖甚麼人身?這些小人原是不要好的,至于釀成大禍不可挽回也。
都是君子們自惹出來的,難道還怨得人?任你極貧極賤端的難免禍患,這也着甚麼要緊?當日,東漢時範滂,字孟博,他雖是個士人,卻也海宇聞名,群賢欽服,更兼又與陳蕃窦武相好,彼此标榜,互相推許,一時還有三君八俊等名。
這一班人難道說得不是君子?隻因自己稱揚得太過些,後來遂成黨锢之禍,受累不淺。
處士虛聲,深可痛恨,倒被那一種不痛不癢的富貴人将來做了話柄,滿口道士君子沽名釣譽,全是把貧賤做個招牌的,豈不冤屈了多少大聖大賢?殊可惜哉!正是: 智士必須明智,廉士切莫矯廉。
傲士應知多累,高士始覺無愆。
如今,試說一個二十分貧苦卻又二十分清高,其實有二十分學問的。
你道此人是誰?正是春秋時宋國人,姓原名憲,字子思。
家道饒裕,父母又極其愛惜,真乃選衣而衣,擇食而食。
隻因子思生得天性廉介,不肯在衣食上做工夫,故此把一個富室溫飽之子,常常扮作清貧寒儉之兒。
他在家中隻是鼓琴而坐,抱書而眠,也不肯去營運家私,也不肯去幹求進取。
一日聞得孔子設教于東魯,便去禀過父母,要往魯國遊學。
父母連忙收拾行李,分付從人,打點他出門的光景,子思又來對父母說道:“那遊學原是甘澹泊受辛苦的事,不是教你像意受享的。
若要像意受享,何不站在家裡,卻遠遠出去做甚麼?這些行李仆從都是不消得的。
”父母平日曉得了思執性,卻也不去拗他,繇他便了。
子思歡歡喜喜拜别父母出門,隻是一個孑身,竟往魯國而去。
有詩為證: 擔簦負笈辭鄉國,問水尋山涉路岐。
今夜未知何處宿,不堪回首白雲低。
自宋至魯,子思也并不雇牲口,隻是步行。
一日挨一日,卻早已到魯國,就去參見孔子。
孔子見他志氣高潔,禀性狷介,倒也極其喜他。
子思又刻苦力學,不避艱辛,竟做了孔門高足弟子。
他一心慕學,因此就要在魯國覓一居住之地。
你說那要住居也是極容易的事,或是買一所宅子,或是典一座花園,最不濟的或是租一間房兒。
要鬧熱的就在市上,要冷靜的尋到鄉村裡去,這樣調停将來也果然容易。
不知怎的,輪在子思身上便有十二分難處。
走前街穿後巷,一竟看了十餘日,把一個魯城裡面差不多都看完了,并不曾有個樂意的所在。
子思隻是攢着眉頭道:不好。
正愁悶間,忽然想一想道;是我差矣,這城市之中怎得有個幽僻的境界,何不到城外去尋,自然有冷淡的地方,極相應的屋宇。
若是早去走一走看,怕沒有撞着的時節,卻要苦苦在這城裡搜索,費盡了力氣總不曾有個像意的撞到眼睛裡來。
即忙提起腳步望城外就奔,一面走,一面想,一面歡喜,一面懊惱。
那歡喜的是歡喜今番定尋出個好所在來,那懊悔的是懊悔前日多走壞了十餘日工夫。
先到一應近山的山腳邊或是半山裡,走了三五日,子思也不中意,又去近水的所在,或是溪澗之旁,或是溝河之側,又走了三五日,子思也不中意,又把那些深遠的村鄉也逐個個走到,又走了六七日,子思竟不中意。
第一着是憎嫌不幽靜,就是幽